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9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励 刘建 +1 位作者 张勇 祝东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28,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围术期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功能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与开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围术期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功能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超低位直肠癌11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TME+ISR,对照组行开腹ISR,记录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胃动素、胃泌素、Wexner便秘评分)及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分级、肛门功能满意度、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Wexner便秘评分低于照组(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肛门功能分级、肛门功能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TME+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其满意度、生存率与开腹ISR相当,且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12
2
作者 姚宏伟 陈宁 +1 位作者 张志鹏 张忠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过术前肠镜、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磁共振(m... 目的探索应用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过术前肠镜、直肠腔内超声及盆腔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检查进行评估,筛选出本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顺利施行pure-TaTME联合ISR手术:利用肛门牵开器充分显露肛管,直视下完成ISR手术。然后建立经肛手术路径,完全经肛完成pure-TaTME手术,并创建肠道的连续性。结果手术时间35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切除标本长约18 cm,远断端切缘1.0 cm,直肠系膜完整。术后病理报告为直肠高级别锯齿状腺瘤,局灶黏膜内癌变,远近断端及环周切缘阴性;检出淋巴结32枚,未见癌转移。病理分期为p T1N0M0。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术后3d肠道功能恢复,开始进流食,术后第5天进半流食,无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至今随访24个月,大便控制功能良好,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pure-TaTME)联合括约肌间切除(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这为低位甚至超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选择,但远期效果还需要更多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完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括约肌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沈晓明 刘如钱 鲍传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131-132,共2页
保肛根治术已成为现阶段直肠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使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成为直肠癌根治的首选术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于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的直肠癌患者,一直被认为是最大限度地保留肛... 保肛根治术已成为现阶段直肠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使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成为直肠癌根治的首选术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于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的直肠癌患者,一直被认为是最大限度地保留肛管括约肌功能的手术方式,早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也证实ISR是安全性。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09年8月-2016年1月无锡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1位行腹腔镜TME联合ISR保肛手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超低位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括约肌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敏哲 杜燕夫 +2 位作者 王振军 韩进 渠浩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7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术中出血量30-80m...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7例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加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例术中出血量30-80ml,手术时间3.5-5h,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持续胃肠减压24h,术后24-48h开始饮食,术后3d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术后1-2d开始排便。术后住院71-0d。随访3-6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要求游离直肠至盆底耻骨直肠肌水平,经肛门于齿状线水平切断直肠,再经肛门手工行结肠-肛管吻合的方法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能够保证完整切除直肠系膜,术中减少出血,住院天数缩短,在降低手术难度、提高保肛率等方面有其优势。患者时本术式的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内外括约肌切除 保肛手 腹腔镜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疗效分析
5
作者 张云 龚航军 +5 位作者 韩刚 曹羽 张言言 张旭 胡建 刘芝亦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行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两组各30例患者匹配成功... 目的: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行机器人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1匹配,两组各30例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并发症。结果: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1例中转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两组左结肠动脉保留、盆底腹膜关闭、环周切缘阳性率、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预防性回肠造口率低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吻合口加固缝合数量多于腹腔镜组,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腹腔镜组,总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肛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获得与腹腔镜手术相似的短期临床疗效,机器人手术时间更长,但具有组织损伤轻、术中出血少、回肠造口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 机器人手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纳米炭用于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朱郭婷 周旋 朱开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黑染淋巴结数目,并行病理检测明确各淋巴结发生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检获淋巴结平均数目(18.46±3.52 vs 10.63±1.95)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淋巴结发生转移率(12.19%)高于对照组(9.41%)(P>0.05)。黑染类淋巴结发生转移率(88/611,14.40%)明显高于未黑染(20/275,6.18%)与对照组(48/510,9.41%)(χ^(2)=9.007、6.495,P=0.003、0.011)。结论: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注射液,能够提高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淋巴结检获数目以及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可确保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在直肠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纳米炭 全直肠系膜切除
下载PDF
经肛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邓俊晖 陈志玉 +2 位作者 赵斌 黄海 黄学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肛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经肛腔镜下ISR切除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 目的探讨经肛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8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经肛腔镜下ISR切除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2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中位年龄58岁(范围31~78岁);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距离3.0 cm(范围1.5~5.0 cm),所有患者均行预防性回肠造口。观察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随访患者生存及肛门功能。结果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20例为部分ISR,6例次全ISR,2例为完全ISR。中位手术时间215 min(范围190~260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80 ml(范围50~12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10 d(范围7~20 d)。术后病理示,环周切缘及远切缘均为阴性,肿瘤下缘距远切缘平均距离1.61 cm(范围1.3~2.0 cm),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13.6枚(范围8~17枚)。病理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5例,Ⅲ期3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漏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尿潴留1例。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范围16~47个月),无盆腔或吻合口复发病例,术后9个月肝转移1例。造口还纳后12个月96.4%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结论经肛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末端直肠的切除质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腔镜 经括约肌切除 腹腔镜 直肠全系膜切除
下载PDF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入路方式创新:从ISR国际专家共识谈起
8
作者 冯波 乃吉普·阿不都艾尼 蔡正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53-456,共4页
超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保肛问题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1994年,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首次被报道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1],此后逐渐被视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病... 超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保肛问题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1994年,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首次被报道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1],此后逐渐被视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病人手术提供保肛手段的重要措施,并在肿瘤根治和肛门功能保留方面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1-8]。在ISR中,精确游离内外括约肌间隙(intersphincteric dissection,ISD)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关键环节。手术难点是肿瘤位置过低以及手术视野的受限。视野的局限性使得手术区域难以充分暴露,增加了误入错误解剖层面的风险。目前,广泛采用的ISR入路包括经腹经肛联合入路、完全经腹入路及经肛外翻拖出式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切除 国际专家共识 入路 经肛内镜手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与括约肌间切除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建发 杨雪丰 +3 位作者 傅明 谢奎龙 莫友 李萍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与括约肌间切除(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经TME与ISR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术后无发生吻...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与括约肌间切除(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经TME与ISR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术后无发生吻合口漏,保肛成功率达100.0%;手术时间120~185 min,平均155.3 min,无手术死亡者;平均手术切除淋巴结11.4枚,吻合口距齿状线0.5~2.1 cm,术中冷冻切片显示远切缘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7.8 d;随访2~60个月,平均25.3个月,无肠梗阻、肛门狭窄,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1例;术后1个月,Wexner评分平均6.3分(3~10分);在术后半年,Wexner评分平均3.1分(1~7分)。结论 TME与ISR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应用安全可行,保肛成功率高,术后恢复更快,近期生存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括约肌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保肛
下载PDF
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韩宁 王小冬 +3 位作者 李迎春 周海华 潘琳琳 于晨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887-891,共5页
目的分析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改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泰州人民医院进行Lap-... 目的分析极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以期为改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泰州人民医院进行Lap-ISR手术的极低位直肠癌病人127例,术后对病人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用Wexner评分评估病人术后肛门功能,根据肛门失禁评分(Wexner)分为肛门功能良好组(106例)与肛门功能不良组(21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并分析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Nomogram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发生风险,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对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发生率为16.54%(21/127)。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临床分期、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方式、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不良组肿瘤直径≥5 cm占比、新辅助化疗占比、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吻合口漏占比均高于肛门功能良好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OR=5.124)、新辅助化疗(OR=5.761)、吻合口漏(OR=6.881)是病人术后肛门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5 cm病人Wexner评分高于肿瘤直径<5 cm病人,合并新辅助化疗Wexner评分高于无新辅助化疗病人,合并吻合口漏Wexner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病人(P<0.05)。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C-index指数为0.785(95%CI:0.692~0.851)。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灵敏度为85.70%、特异性为88.70%,AUC为0.895(95%CI:0.795~0.984)。结论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吻合口漏是极低位直肠癌病人Lap-ISR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病人术后肛门功能不良的风险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经括约肌切除 肛门功能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以神经为导向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章峥 王一波 +2 位作者 叶年源 丁蔚 奚诚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TME治疗,对照组采用TME治疗。对比两组国际勃...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TME治疗,对照组采用TME治疗。对比两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评分,射精功能及勃起功能分级,排尿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IIEF-5评分分别为(23.35±1.43)、(20.25±2.39)、(18.42±2.31)分,对照组分别为(23.42±1.62)、(17.50±2.75)、(15.53±2.82)分;术后3、6个月,两组IIEF-5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IIEF-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勃起功能Ⅰ、Ⅱ、Ⅲ级分别为35例(85.37%)、5例(12.20%)、1例(2.44%),对照组分别为26例(63.41%)、12例(29.27%)、3例(7.32%);观察组射精功能Ⅰ、Ⅱ、Ⅲ级分别为28例(68.29%)、11例(26.83%)、2例(4.88%),对照组分别为14例(34.15%)、16例(39.02%)、11例(26.83%);观察组勃起功能以及射精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功能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9例(70.73%)、7例(17.07%)、4例(9.76%)、1例(2.44%),对照组分别为16例(39.02%)、15例(36.59%)、7例(17.07%)、3例(7.32%);观察组排尿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及术后复发率2.44%(1/41)与对照组的9.76%(4/41)、7.32%(3/4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TME治疗的效果较好,对患者泌尿生殖功能影响较小,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自主神经保留 性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附6例报道)
12
作者 李佳泽 王五艺 +5 位作者 芮元祎 易波 陈超 冯晓沛 张竞博 郑阳春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采用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超低位保肛的6例低位直...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改良Bacon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至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采用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进行腹腔镜根治性切除、超低位保肛的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近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技巧。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0~320 min,平均256.7 min;术中失血量20~100 mL,平均48.3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外置肠段脱垂,行再次手术切除;2例患者出现外置肠段系膜局部缺血,行保守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术后6~11 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 d。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1 d施行二期外置肠段切除和肛门成形术,术后3~6 d好转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3 d。随访至2024年3月,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二期术后3个月Wexner肛门失禁评分1~5分,平均3.2分,肛门控便功能满意。结论腹腔镜外翻拖出式ISR联合改良Bacon术有助于实现肿瘤远端的精准切除,能极大降低经肛切除的操作难度,而且避免了预防性肠造口,术后肛门功能满意,有望成为低位直肠癌行超低位保肛手术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经括约肌切除 改良BACON 超低位保肛
下载PDF
适形切除保肛术与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13
作者 杨方武 姬文超 杨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对比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收治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经括约肌间直肠... 目的:分析对比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收治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观察组行CSPO,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门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71.63±11.57)min、肛门排气时间为(2.26±0.75)d、住院时间为(6.21±1.35)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03.58±14.29)min、(4.71±1.24)d、(8.69±1.84)d,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18.75%(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MTV为(181.50±17.25)mL、MSP为(129.85±10.45)mmHg,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分别为(70.21±3.62)、(75.83±4.29)、(77.49±3.46)、(76.29±3.98)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59.71±15.82)mL、(113.42±8.31)mmHg和(65.38±2.97)、(68.96±3.01)、(69.35±2.97)、(67.42±3.28)分,观察组RRP为(8.48±1.46)mmHg,低于对照组的(10.21±2.0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相比,CSPO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者肛门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适形切除保肛 经括约肌直肠切除 肛门功能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杨方武 罗炜 +1 位作者 陈钦伟 杨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究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E)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枣庄市立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9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及观察组(予以taTME),各47例。对比两组术中... 目的:探究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E)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枣庄市立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9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及观察组(予以taTME),各47例。对比两组术中临床指标、术后临床指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胃肠功能[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肛门功能[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最大耐受量(RMTV)]、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NF-α、IL-6、CRP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OT、GAS、BFGF均降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肛门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MSP、ARP、RMTV均降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选择taTME治疗,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对肛门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直肠癌 胃肠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哲近 周振旭 +3 位作者 朱恒梁 阮小蛟 蒋飞照 郑晓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缘距肛缘1.9~4.5 cm)行腹腔镜TME联合ISR术。病例选择标准: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直肠指诊肿块可以推动;腔内B超、MRI或CT提示无外括约肌受累;无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腹部:在腹腔镜下TME法分离直肠及其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肛门部:切开肛管黏膜至内外括约肌间隙,沿间隙向盆腔分离,与腹部操作部位会合,移除标本,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160 ml,平均100 ml。手术切缘均阴性。10例未行回肠造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随访12~4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根据Kirwan分级,1年后肛门功能Ⅰ级+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括约肌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Dixon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黄飞 夏卓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江陵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与直肠癌前切除(Dixon)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江陵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Dixon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和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腹腔镜组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4个月、术后8个月,腹腔镜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对可降低术后的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括约肌切除 直肠癌前切除 超低位直肠癌 肛门功能恢复
下载PDF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朱乐意 刘君昭 孙占勇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0期42-44,48,共4页
目的:观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该院收治的10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将其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0),两组均行TME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该院收治的10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将其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0),两组均行TME治疗。对照组术中不保留LCA,研究组术中保留LCA,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肛肠功能指标[肛肠静息压(ARP)、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高压区长度(HPZ)]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两组ARP、HPZ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AIR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低于对照组的25.00%(1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E术中保留LCA治疗直肠癌患者,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免疫功能和肛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TME术中不保留LC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左结肠动脉 T细胞亚群 肛肠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COX-IMCHB的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构建
18
作者 窦梦娇 贾汝福 +3 位作者 汤海燕 丁建华 李瑞博 姜红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121-12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的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患者自我管理方案。方法:以COX-IMCHB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对6个省、直辖市的15位专家进行函询,形成干预方案。结果:专家参与程度100%,权威系数... 目的:构建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COX-IMCHB)的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患者自我管理方案。方法:以COX-IMCHB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对6个省、直辖市的15位专家进行函询,形成干预方案。结果:专家参与程度100%,权威系数为0.92,Kendall's W系数为0.351(P<0.05)。干预方案围绕评估患者独特性要素、提供健康相关知识、情感支持、提供决策控制、患者健康结局5个维度,形成8个干预主题,涵盖16项干预内容,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自我管理能力需求,给予相应的干预指导。干预方案的各项干预内容和措施的重要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结论:基于COX-IMCHB构建的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行为互动 直肠癌 经括约肌切除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单孔加一孔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技术探索
19
作者 倪勇 张印 +3 位作者 袁新 宋前明 刘宝华 叶景旺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195-202,共8页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孔(single-port plus one-port, SILS + 1)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重庆大学附属沙坪...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孔(single-port plus one-port, SILS + 1)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区医院行经SILS + 1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治疗的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病人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62.3 ± 14.1)岁,BMI为(23.8 ± 2.7) kg/m2,肿瘤距离肛缘(31.5 ± 10.7) mm,肿瘤直径(43.9 ± 7.8) mm。全组患者均利用回肠造口预切口及右下腹引流管预切口行SILS + 1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意外损伤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手术时间为(223.1 ± 61.5) min,经腹操作时间为(150.5 ± 36.4) min,经肛操作时间为(80.1 ± 22.5) min,术中失血量(28.8 ± 13.6) mL,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为(9.4 ± 7.3) mm。全组患者术后大体标本长度为(155.0 ± 80.9) mm,直肠系膜均完整切除,淋巴结检出数目(18.1 ± 7.6)枚,远切缘长度(19.4 ± 3.2) mm,吻合口近、远端及环周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均开始饮水,第2天进流质饮食,术后7~9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为8~15天。第2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尿潴留,予以留置导尿,并口服“溴吡斯的明片”治疗30天后治愈。第6例患者术后第8天出现B级吻合口瘘,经局部冲洗引流,抗感染,肛门坐浴等保守治疗后治愈。全组患者无肠梗阻、腹腔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36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SILS + 1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较好,降低单孔腹腔镜操作难度的同时,充分发挥经肛操作优势,且兼具美容效果。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single-port plus one-port, SILS + 1) laparoscopic assisted 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in low rectal cancer. Methods: 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2, eight low rectal cancer patients underwent SILS + 1 laparoscopic assisted taTME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All 8 patients received (SILS + 1) laparoscopic-assisted taTME and sigmoid-anal anastomosis. Of the 8 patients, 6 were male and 2 female;mean age was (62.3 ± 14.1) years old;body mass index was (23.8 ± 2.7) kg/m2;distance from tumor to anal edge was (31.5 ± 10.7) mm;diameter of tumor was (43.9 ± 7.8) mm. All the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without conversion to laparotomy perioperative, with no accidental injury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in the operation. The mean total operative time was (223.1 ± 61.5) minutes;abdominal operation time was (150.5 ± 36.4) min, time of taTME was (80.1 ± 22.5) minute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28.8 ± 13.6) mL, the distance from anastomotic stoma to dentate line was (9.4 ± 7.3) mm. The length of the specimens was (155.0 ± 80.9) mm;all the mesorectum was complete, the mean number of lymph nodes dissected was (18.1 ± 7.6), The mean distal margin was (19.4 ± 3.2) mm, and the proximal, distal and circumferential margins were all negative. All patients start drinking water on the first day, and have fluid diet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operation. The drainage tube was removed 7 to 9 days after surgery.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8 to 15 days. The second case developed urinary retention on the third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healed after 30 days by indwelling catheterization and oralling “Pyridostigmine Bromide Tablets”. The sixth patient developed grade B anastomotic leakage on the 8th day after operation, and was healed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ch as local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nti-infection, and anal sitz bath.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36 months, and no tumor recurrence transfer and death cases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SILS + 1 laparoscopy-assisted taTME has a good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low rectal cancer. While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aTME, and has both cosmet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 单孔腹腔镜手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低位直肠癌
下载PDF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Williams分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孔庆元 贺德 +1 位作者 许毓敏 周卫广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Williams分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8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Williams分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8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观察组采用TME+ISR。对比两组术后7d Williams分级及肛门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术后Williams分级情况,观察组A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d最大直肠耐受容积(MTV)、最大收缩压(MSP)及肛管静息压(AR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TME+ISR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括约肌切除 Williams分级 肛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