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森林土壤全磷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简尊吉
雷蕾
+3 位作者
曾立雄
肖文发
程瑞梅
李春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256-9265,共10页
土壤磷可利用性显著影响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了解我国森林土壤全磷密度在土壤、气候和植被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特征,为我国森林质量提升和固碳增汇提供理论指导。收集全国森林土壤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中0—20 cm(2571个样地)、20—...
土壤磷可利用性显著影响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了解我国森林土壤全磷密度在土壤、气候和植被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特征,为我国森林质量提升和固碳增汇提供理论指导。收集全国森林土壤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中0—20 cm(2571个样地)、20—40 cm(1305个样地)、40—60 cm(701个样地)、60—80 cm(40个样地)和80—100 cm(31个样地)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和容重以估算土壤全磷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 HSD法(或Mann-Whitney U法)检验土壤全磷密度在不同土层、土壤类型、土壤风化程度、气候区、森林起源、森林结构、林龄组、森林类型和树种组之间的差异,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土壤全磷密度的纬度和经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森林40—60 cm土层(9.02 t/hm^(2))土壤全磷密度显著低于表层0—20 cm(13.81 t/hm^(2))和20—40 cm(10.84 t/hm^(2))以及深层60—80 cm(11.28 t/hm^(2))和80—100 cm(12.76 t/hm^(2))(P<0.001),0—60 cm土层土壤全磷密度表现为中度风化(11.89—18.86 t/hm^(2))>轻度风化(10.19—11.13 t/hm^(2))>重度风化(5.44—8.89 t/hm^(2)),在土壤类型间差异显著(P<0.001),铁铝土的值最低(5.44—8.89 t/hm^(2));(2)土壤全磷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线性增加,但随着经度的增加线性降低(除0—20 cm土层),自热带向北温带也呈增加趋势;(3)我国森林0—60 cm土层土壤全磷密度表现为人工林(11.54—15.49 t/hm^(2))显著高于天然林(7.14—11.93 t/hm^(2))及纯林(12.16—15.40 t/hm^(2))显著高于混交林(6.06—12.15 t/hm^(2)),在林龄组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P<0.001),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过熟林(23.10 t/hm^(2)和12.54 t/hm^(2))和落叶针叶林(19.49 t/hm^(2)和15.30 t/hm^(2))土壤全磷密度最高,40—60 cm土层土壤全磷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总体来看,我国森林0—100 cm土层土壤全磷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在土壤、气候和植被类别间差异显著,这些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是影响我国森林土壤全磷高低和分布特征的重要因子;延长轮伐期和种植混交林是维持和提高我国森林土壤全磷养分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全磷密度
土层
空间变化
气候区
植被差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氮磷储量的变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武俊喜
程序
+5 位作者
焦加国
肖红生
杨林章
王洪庆
张福锁
Ellis Erle C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309-6322,共14页
过去60a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特别是耕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并对其土壤全氮和全磷产生了明显地影响。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全氮、全磷历史数...
过去60a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特别是耕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并对其土壤全氮和全磷产生了明显地影响。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全氮、全磷历史数据,采用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价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全磷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60a来,在86×103km2的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33%的面积是耕地类型转化。耕地面积减少18.6%(-16.0×103km2),其中稻田面积减少21.5%(-18.5×103km2),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面积减少1.7%(-1.5×103km2);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5%(3.0×103km2)和2.0%(1.7×103km2)。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其仍是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1940-2002年,有98%的可能性区域耕地0-30cm土壤全氮储量净减少,而其0-30cm土壤全磷储量则无明显变化。区域耕地土壤全氮储量明显减少(-7.2Tg N),主要受稻田土壤全氮储量显著减少(-8.0Tg N)的影响,而稻田面积大幅减少是导致稻田土壤全氮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氮储量减少了0.7Tg N;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分别增加1.3和0.7Tg N。区域耕地土壤全磷储量变化不明显,主要受稻田土壤全磷储量无明显变化的影响。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由于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增加了29%(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6%);加之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变异较大,所以稻田土壤全磷储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净减少的可能性仅为64%。与此同时,有75%的可能性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磷储量净减少,但仅减少了0.3Tg P;而种植木本作物的水浇地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土壤全磷都有少量增加,分别为0.7和0.4Tg P。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土壤历史数据、结合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能够揭示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和全磷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乡村景观
耕地
尺度推绎
蒙特卡洛方法
土壤全氮
密度
土壤全氮储量
土壤
全磷密度
土壤
全磷
储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制图尺度及土壤数据对土壤全磷储量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衡荣
张黎明
+4 位作者
李晓迪
于东升
史学正
邢世和
陈翰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7-1749,共13页
准确计算农田土壤磷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的磷储量研究并没有考虑不同土壤数据源和制图尺度造成的估算误差.本文以江苏北部29个县(市)约393×10~4hm^2旱地为例,分析了我国《县级土种志》、《地级...
准确计算农田土壤磷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的磷储量研究并没有考虑不同土壤数据源和制图尺度造成的估算误差.本文以江苏北部29个县(市)约393×10~4hm^2旱地为例,分析了我国《县级土种志》、《地级市土种志》、《省级土种志》和《中国土种志》中记录土壤剖面资料分别建立的1∶5万、1∶25万、1∶50万、1∶100万、1∶400万和1∶1000万数据库对土壤全磷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数据最详细、记录有983个土壤剖面的《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全磷密度和储量相比,其他不同土壤数据源建立的各个尺度土壤数据库估算的全磷密度和储量相对偏差分别在4.8%~48.9%和1.6%~48.4%.大部分《县级土种志》和《地级市土种志》土壤数据源建立的不同尺度全磷密度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省级土种志》和《中国土种志》土壤数据源建立的不同尺度全磷密度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在旱地磷储量估算的研究中,选择适宜的制图尺度和土壤数据源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磷密度
全磷
储量
土壤数据源
制图比例尺
苏北地区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国森林土壤全磷密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简尊吉
雷蕾
曾立雄
肖文发
程瑞梅
李春蕾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256-9265,共10页
基金
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21QD002)。
文摘
土壤磷可利用性显著影响森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了解我国森林土壤全磷密度在土壤、气候和植被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特征,为我国森林质量提升和固碳增汇提供理论指导。收集全国森林土壤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中0—20 cm(2571个样地)、20—40 cm(1305个样地)、40—60 cm(701个样地)、60—80 cm(40个样地)和80—100 cm(31个样地)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和容重以估算土壤全磷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 HSD法(或Mann-Whitney U法)检验土壤全磷密度在不同土层、土壤类型、土壤风化程度、气候区、森林起源、森林结构、林龄组、森林类型和树种组之间的差异,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土壤全磷密度的纬度和经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我国森林40—60 cm土层(9.02 t/hm^(2))土壤全磷密度显著低于表层0—20 cm(13.81 t/hm^(2))和20—40 cm(10.84 t/hm^(2))以及深层60—80 cm(11.28 t/hm^(2))和80—100 cm(12.76 t/hm^(2))(P<0.001),0—60 cm土层土壤全磷密度表现为中度风化(11.89—18.86 t/hm^(2))>轻度风化(10.19—11.13 t/hm^(2))>重度风化(5.44—8.89 t/hm^(2)),在土壤类型间差异显著(P<0.001),铁铝土的值最低(5.44—8.89 t/hm^(2));(2)土壤全磷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线性增加,但随着经度的增加线性降低(除0—20 cm土层),自热带向北温带也呈增加趋势;(3)我国森林0—60 cm土层土壤全磷密度表现为人工林(11.54—15.49 t/hm^(2))显著高于天然林(7.14—11.93 t/hm^(2))及纯林(12.16—15.40 t/hm^(2))显著高于混交林(6.06—12.15 t/hm^(2)),在林龄组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P<0.001),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过熟林(23.10 t/hm^(2)和12.54 t/hm^(2))和落叶针叶林(19.49 t/hm^(2)和15.30 t/hm^(2))土壤全磷密度最高,40—60 cm土层土壤全磷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降低。总体来看,我国森林0—100 cm土层土壤全磷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在土壤、气候和植被类别间差异显著,这些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是影响我国森林土壤全磷高低和分布特征的重要因子;延长轮伐期和种植混交林是维持和提高我国森林土壤全磷养分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森林
全磷密度
土层
空间变化
气候区
植被差异
Keywords
forest
total phosphorus density
soil layer
spatial change
climatic zone
vegetation difference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氮磷储量的变化
被引量:
4
2
作者
武俊喜
程序
焦加国
肖红生
杨林章
王洪庆
张福锁
Ellis Erle C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与亚热带生态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stitute of Coastal Ecology and Engineering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309-6322,共14页
基金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Grant:DEB-0075617)
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100206)
文摘
过去60a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特别是耕地类型发生了显著地转变,并对其土壤全氮和全磷产生了明显地影响。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1965年前土壤全氮、全磷历史数据,采用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评价了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全磷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近60a来,在86×103km2的区域中有47%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33%的面积是耕地类型转化。耕地面积减少18.6%(-16.0×103km2),其中稻田面积减少21.5%(-18.5×103km2),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面积减少1.7%(-1.5×103km2);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3.5%(3.0×103km2)和2.0%(1.7×103km2)。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其仍是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1940-2002年,有98%的可能性区域耕地0-30cm土壤全氮储量净减少,而其0-30cm土壤全磷储量则无明显变化。区域耕地土壤全氮储量明显减少(-7.2Tg N),主要受稻田土壤全氮储量显著减少(-8.0Tg N)的影响,而稻田面积大幅减少是导致稻田土壤全氮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氮储量减少了0.7Tg N;而种植木本作物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分别增加1.3和0.7Tg N。区域耕地土壤全磷储量变化不明显,主要受稻田土壤全磷储量无明显变化的影响。尽管稻田面积大幅减少,但由于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增加了29%(其净增加的可能性为76%);加之稻田土壤全磷密度变异较大,所以稻田土壤全磷储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净减少的可能性仅为64%。与此同时,有75%的可能性种植木本作物的旱地的土壤全磷储量净减少,但仅减少了0.3Tg P;而种植木本作物的水浇地和种植1年生作物的水浇地土壤全磷都有少量增加,分别为0.7和0.4Tg P。通过选取区域代表性样方、研究耕地类型的小尺度转化、土壤取样和收集土壤历史数据、结合尺度推绎和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方法,能够揭示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的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全氮和全磷储量的变化。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平原
乡村景观
耕地
尺度推绎
蒙特卡洛方法
土壤全氮
密度
土壤全氮储量
土壤
全磷密度
土壤
全磷
储量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Keywords
Yangtze Plain
village landscapes
croplands
upscaling
soil total nitrogen density
soil total nitrogen storage
soil total phosphorus density
soil total phosphorus storag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制图尺度及土壤数据对土壤全磷储量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衡荣
张黎明
李晓迪
于东升
史学正
邢世和
陈翰阅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7-174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126)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01154)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基金项目(JA13093)资助~~
文摘
准确计算农田土壤磷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的磷储量研究并没有考虑不同土壤数据源和制图尺度造成的估算误差.本文以江苏北部29个县(市)约393×10~4hm^2旱地为例,分析了我国《县级土种志》、《地级市土种志》、《省级土种志》和《中国土种志》中记录土壤剖面资料分别建立的1∶5万、1∶25万、1∶50万、1∶100万、1∶400万和1∶1000万数据库对土壤全磷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数据最详细、记录有983个土壤剖面的《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全磷密度和储量相比,其他不同土壤数据源建立的各个尺度土壤数据库估算的全磷密度和储量相对偏差分别在4.8%~48.9%和1.6%~48.4%.大部分《县级土种志》和《地级市土种志》土壤数据源建立的不同尺度全磷密度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省级土种志》和《中国土种志》土壤数据源建立的不同尺度全磷密度与《县级土种志》1∶5万尺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在旱地磷储量估算的研究中,选择适宜的制图尺度和土壤数据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全磷密度
全磷
储量
土壤数据源
制图比例尺
苏北地区
Keywords
total phosphorus density
total phosphorus storage
source of soil data
mapping scale
North Jiangsu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森林土壤全磷密度分布特征
简尊吉
雷蕾
曾立雄
肖文发
程瑞梅
李春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40-2002年长江中下游平原乡村景观区域中耕地类型及其土壤氮磷储量的变化
武俊喜
程序
焦加国
肖红生
杨林章
王洪庆
张福锁
Ellis Erle C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制图尺度及土壤数据对土壤全磷储量估算的影响
李衡荣
张黎明
李晓迪
于东升
史学正
邢世和
陈翰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