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放疗在全脑全脊髓照射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美玲 黎静 +7 位作者 李志强 张晋建 钟毓 王彦 李重 侯友贤 贾峻嵩 陈静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HT)与常规放疗(CRT)计划在全脑全脊髓照射中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的CT图像10例,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后,分别传输至Xio-Release 4.62.00及HI·ART...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HT)与常规放疗(CRT)计划在全脑全脊髓照射中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的CT图像10例,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后,分别传输至Xio-Release 4.62.00及HI·ART Version 4.0.4治疗计划系统,给予全中枢靶区(PTV CSI)36Gy/18f,根据RTOG 02-25标准限制OAR剂量。2组计划完成后,分别对靶区的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等剂量曲线覆盖程度、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分布和OAR的平均剂量(Dmean)及体积分数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HI、CI优于CRT组(P<0.05);2组计划的靶区最大量(Dmax)、Dmean均大于处方剂量(36Gy),其中HT组较CRT组更接近处方剂量(P<0.05);CRT和HT组的V95、V107分别为(98.0±1.2)%、(34.7±18.9)%和(99.2±0.3)%、(0.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除骨髓、Body外其他OAR的Dmean均低于CRT组,其中在眼球、心脏、Body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除眼球外其他OAR的V5均高于CRT组,其中在肺、心脏、胃、肝脏、肾、骨髓、Body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计划中OAR V10的差异较小(P>0.05);HT组除Body外其他OAR V20均低于CRT组,其中在眼球、肺、心脏、胃、肾、肝脏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脑全脊髓照射中,HT计划优于CRT计划,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正常组织低剂量区的提高对临床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疗 常规放疗 脊髓照射 剂量学
下载PDF
全脑全脊髓转床半野照射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波 杨伟强 +1 位作者 孔旭东 张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3752-3754,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转床、半野进行全脑全脊髓照射的技术。方法:模拟定位时首先设颈胸脊髓野:机架角0°,小机头0°,床角0°,SSD=100 cm,野长40 cm,野宽4 cm^5 cm,同时在体膜上标记射野上界(B点)和下界(C点),然后设全脑野:使... 目的:介绍一种通过转床、半野进行全脑全脊髓照射的技术。方法:模拟定位时首先设颈胸脊髓野:机架角0°,小机头0°,床角0°,SSD=100 cm,野长40 cm,野宽4 cm^5 cm,同时在体膜上标记射野上界(B点)和下界(C点),然后设全脑野:使用半束左右两野对穿照射,机架角90°或270°,小机头11.3°或348.7°,床角0°,SAD=100 cm,Y1=0,X和Y2取包括颅骨外1 cm,使射野X方向中心线在透视下与B点重合,最后设腰骶脊髓野:以C点为中心使用半束照射,机架角11.3°,小机头0°,床角90°,SSD=100 cm,X2=0,Y和X1取包括腰骶直至S4。同时使用Kodak-Ec-film胶片、固体水模体以及MatriXX系统在加速器治疗机上模拟射野进行射野衔接点的几何和剂量验证,并观察12例使用该技术投照期间患者的放疗反应。结果:颈胸段脊髓野与全脑野衔接点以及颈胸段脊髓野与下位脊髓野衔接点处射野边界清晰锐利,未见射野间分离和重合现象,等剂量线基本平滑,未见明显的凹陷和凸出现象,12例患者都完成全脑全脊髓的照射计划,未见明显严重的放疗反应。结论:全脑全脊髓转床半野照射技术做到了射野间的无缝衔接,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脊髓照射 技术
下载PDF
通过适形调强优化的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剑 王洪林 +5 位作者 董海泉 陶莉 李永春 朱虹 李云海 夏怡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399-401,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易行、准确性高的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方法 12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给予CT模拟定位,采用半野衔接技术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结合,制定临床可行的放射治疗计划,并与常规技术对照。结果经适形调强优化后的全脑全脊髓...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易行、准确性高的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方法 12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给予CT模拟定位,采用半野衔接技术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结合,制定临床可行的放射治疗计划,并与常规技术对照。结果经适形调强优化后的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剂量分布优于常规定位技术,定位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近期有效率为100%,无一例发生严重急性反应。结论半野技术结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操作方便,定位时间明显缩短,优化了放射治疗剂量分布。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生殖细胞瘤 脊髓照射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半野衔接技术
下载PDF
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六野调强分段照射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海鹏 李翊 +1 位作者 王海青 王会宇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第12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对比全脑全脊髓照射的传统方法 ,分析六野调强分段照射全脑全脊髓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2012年行六野调强分段照射全脑全脊髓的9例患者的治疗计划,并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传统照射方法,分析评价二者... 目的对比全脑全脊髓照射的传统方法 ,分析六野调强分段照射全脑全脊髓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2012年行六野调强分段照射全脑全脊髓的9例患者的治疗计划,并在治疗计划系统中模拟传统照射方法,分析评价二者的特点。结果六野调强组靶区的conformal index(CI)和heterogenous index(HI)均好于传统外照组(t=21.7、-10.1,P<0.05)。肝脏和心脏的V10六野调强组均小于传统外照组(t=-18.89、-95.33,P<0.05),全肺和肾脏则相反(t=12.11、-28.31,P<0.05)。结论六野调强分段照射全脑全脊髓技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六野调强照射 脊髓照射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放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的急性血液学毒性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美玲 黎静 +6 位作者 李志强 钟毓 王彦 李重 侯友贤 贾峻嵩 陈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和常规放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引起的急性血液学毒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放疗期间的急性血液学资料,按治疗技术分为螺旋断层放疗组(HT组14例)和常规放疗组(CRT组56例),参照CTCAE v3.0不良反应...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和常规放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引起的急性血液学毒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放疗期间的急性血液学资料,按治疗技术分为螺旋断层放疗组(HT组14例)和常规放疗组(CRT组56例),参照CTCAE v3.0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观察患者放疗期间急性血液学毒性情况并比较两组骨髓抑制情况,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放疗期间HT组和CRT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00%、100%、78.6%及91.1%、67.9%、32.1%(P<0.05);两组Ⅲ~Ⅳ度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85.7%、50%、14.2%及35.8%、10.7%、0(P<0.05);HT组和CRT组各有92.8%(10/14)和10.7%(6/56)的患者因骨髓抑制延误放疗(P<0.05);HT组平均出现骨髓抑制时间为11.50天,CRT组为17.37天(P<0.05)。放疗前化疗患者较未化疗患者骨髓抑制严重。结论全脑全脊髓螺旋断层放疗骨髓抑制较常规放疗发生率高、程度重,临床需引起重视,可能与骨髓、全身低剂量照射范围及剂量、化疗等因素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疗 常规放疗 脊髓照射 骨髓抑制
下载PDF
64例常规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的急性血液学毒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美玲 黎静 +4 位作者 李志强 钟毓 王彦 李重 徐艳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2期77-80,共4页
目的了解全脑全脊髓放疗对患者血象的影响,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4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血象变化,按照下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抑制(I/II)和重度抑制(ra/IV),分析性别、年龄、诱导化疗、... 目的了解全脑全脊髓放疗对患者血象的影响,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4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血象变化,按照下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抑制(I/II)和重度抑制(ra/IV),分析性别、年龄、诱导化疗、1刀、脊髓剂量与血液学毒性的相关性。结果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为85.9%(55/64),血小板为62.5%(40/64),血红蛋白为29.7%(19/64),其中Ⅲ~Ⅳ级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为32.8%、9.4%、1.6%。68%的患者在放疗开始3周内出现白细胞减少,放疗3周后达到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y刀、脊髓剂量与骨髓抑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诱导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较单纯放疗者重(P〈0.05)。结论全脑全脊髓照射期间出现骨髓抑制情况常见,诱导化疗可加重全中枢放疗骨髓抑制的程度,放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血象变化,发生血液学毒性时应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照射 骨髓抑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脑全脊髓放疗34例急性血液学毒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滕开原 吴君心 邵凌东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25期3501-3503,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全脑全脊髓放疗对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的血象变化,观察比较性别、年龄、诊断、放疗技术分组的血液学毒性差异。结果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34例患者中,5例(14.7%... 目的初步了解全脑全脊髓放疗对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的血象变化,观察比较性别、年龄、诊断、放疗技术分组的血液学毒性差异。结果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34例患者中,5例(14.7%)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29例(85.3%)有不同程度骨髓抑制;29例患者在放疗开始后1周内即降至1度,12例在放疗2周~3周降至最低点,3例放疗结束后1周仍有骨髓抑制;14例Ⅲ度骨髓抑制者中,6例放疗中断3 d^6 d(中位4 d)。其他患者绝大部分顺利完成放疗,少数(3例)因机器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断2 d。结论全脊髓放疗出现血液学毒性常见,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大部分出现血液学毒性患者在支持治疗下可继续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照射 血液毒性 骨髓抑制 血象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用于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常浩 于得全 +2 位作者 余宗艳 王启明 何东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在保证剂量均匀的前提下,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来优化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交界层的剂量分布,简化全脑全脊髓的放射治疗计划。方法选择颅内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30岁,平均年龄12.8岁。根据靶区的长度,设定2个或3个等中... 目的在保证剂量均匀的前提下,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来优化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交界层的剂量分布,简化全脑全脊髓的放射治疗计划。方法选择颅内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30岁,平均年龄12.8岁。根据靶区的长度,设定2个或3个等中心,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设计,进行放射治疗分析。采用均匀性指数(HI)及适形度指数评估两种计划,并通过质量控制系统进行剂量验证。结果全脑全脊髓IMRT计划的HI优于3D-CRT计划(0.09±0.01 vs 0.12±0.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P<0.05);脊髓靶区部分IMRT计划优于3D-CRT计划(0.09±0.02 vs 0.20±0.04。t=6.44,P<0.05)。IMRT计划较3D-CRT计划,在脑脊髓交界处(0.21±0.01 vs 0.36±0.06。t=6.05,P<0.05)、胸腰脊髓段交界处(0.08±0.01 vs 0.40±0.14。t=-26.07,P<0.05),剂量均一性更好。IMRT计划与3D-CRT计划相比,心脏平均受照射剂量(22.63%±4.11%vs 33.78%±7.51%。t=5.21,P<0.05)、食管平均受照剂量(53.53%±6.71%vs 80.24%±8.02%。t=10.02,P<0.05)、甲状腺平均受照剂量(49.28%±5.71%vs 68.82%±9.13%。t=5.31,P<0.05)较低。在甲状腺V_(75%)剂量上,IMRT计划较3D-CRT计划更低(0.72%±0.73%vs 56.01%±29.63%。t=4.63,P<0.05)。结论全脑全脊髓IMRT计划与常规3D-CRT计划相比具有更好的剂量均匀性,特别是交界层的剂量分布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照射 调强放射治疗 设野衔接 剂量分布
下载PDF
PEG-rhG-CSF次级预防对全脑全脊髓放疗致血液学毒性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冯会 高峰 +4 位作者 王浩铭 王文华 刘莲花 刘庆涛 黄丙俭 《药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次级预防在全脑全脊髓放疗过程中对患者血液学毒性的治疗疗效及对放疗疗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次级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次级预防在全脑全脊髓放疗过程中对患者血液学毒性的治疗疗效及对放疗疗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在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次级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血液学毒性的治疗效果,观察比较性别、年龄、诊断的血液学毒性差异,并探讨了次级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放疗进程的影响。结果全脑全脊髓放疗期间次级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15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Ⅰ度减低有3例(20.0%),Ⅱ度有8例(53.3%),Ⅲ度有2例(13.3%),Ⅳ度有2例(13.3%)。有10例(66.7%)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Ⅰ度减低的有5例(33.3%),Ⅱ度有3例(20%),Ⅲ度有2例(13.3%),无Ⅳ度减低。5例(33.3%)出现血红蛋白下降,Ⅰ度的有3例(20.0%),Ⅱ度有2例(13.3%),无Ⅲ度减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Ⅲ~Ⅳ级骨髓抑制分别为26.7%、13.3%、0.0%。2例(13.3%)患者因重度血液学毒性中断治疗,中断时间7~8 d,治疗中断的比率为13.3%。次级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减少了因血液学毒性引起的放疗暂停的发生。结论全脑全脊髓放疗出现血液学毒性常见,大部分患者在次级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支持下显著减少Ⅲ~Ⅳ级骨髓抑制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放疗疗程的延长,保证大部分患者顺利完成了放疗疗程。该方法值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照射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头体一体式固定板在全中枢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玉连 赵徵鑫 +4 位作者 罗日顺 吴伟 戴鹏 张文艺 焦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估头体一体式固定板在全中枢放射治疗(CSI)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使用头体一体式固定板进行全中枢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扫描图像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进行配准,其中包括头颈段、胸段和腰骶段3部位图像,自动... 目的:评估头体一体式固定板在全中枢放射治疗(CSI)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使用头体一体式固定板进行全中枢放射治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扫描图像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进行配准,其中包括头颈段、胸段和腰骶段3部位图像,自动配准调整患者在X轴、Y轴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并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头颈段、胸段和腰骶段X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122±0.120)cm、(0.074±0.211)cm和(0.083±0.096)cm;Y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202±0.154)cm、(0.236±0.175)cm和(0.283±0.187)cm;Z轴摆位误差为(0.136±0.127)cm、(0.249±0.472)cm和(0.272±0.211)cm,3个方向均小于临床设定误差范围(头0.3 cm,体0.5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颈段(t=-13.091,t=-5.598,t=-11.423;P<0.05);胸段(t=-17.814,t=-13.325,t=-4.699;P<0.05);腰骶段(t=-33.632,t=-8.974,t=-8.390;P<0.05)。儿童与成人头颈段、胸段和腰骶段3部位的X轴、Y轴和Z轴3个方向比较均无差异,头颈段(t=0.698,t=1.028,t=1.691;P>0.05);脊髓段(t=1.376,t=0.469,t=1.179;P>0.05)。头颈段、胸段和腰骶段两两比较中,X轴方向无差异(F=2.035,P>0.05),Y轴、Z轴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7,F=3.895;P<0.05)。结论:在CSI中应用头体一体式固定板新方法对患者进行仰卧体位固定,其摆位误差小,操作方便,患者顺从度和舒适度明显提高,儿童及成人均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脊髓照射 一体式固定板 仰卧位 图像配准 放射治疗
下载PDF
通过多种技术方法的综合使用优化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傅玉川 李光俊 +2 位作者 林大全 姜庆丰 李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3-197,共5页
全脑全脊髓照射是针对多种癌症的治疗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最佳的肿瘤控制,需要在靶区体积的确定、重要正常组织的保护、剂量均匀度、射野交接区域以及剂量测定方面都特别注意。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多数治疗情况的优... 全脑全脊髓照射是针对多种癌症的治疗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最佳的肿瘤控制,需要在靶区体积的确定、重要正常组织的保护、剂量均匀度、射野交接区域以及剂量测定方面都特别注意。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多数治疗情况的优化了的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技术,以一名因生殖细胞瘤需接受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的17岁男性患者为例,通过综合使用半野衔接技术、扩展半影的射野衔接技术和多叶光拦子野技术,制定临床可实行的治疗计划,大大改善了脊髓靶区内的剂量均匀度,将剂量最大点由处方剂量的124%降低到处方剂量的108%。对仿真人体模进行的实际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比较表明,测量值和计算值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照射 半野衔接技术 扩展半影 多叶光拦子野技术 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两种旋转调强全中枢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楠 解传滨 +5 位作者 丛小虎 戴相昆 陈高翔 葛瑞刚 鞠忠建 曲宝林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7期13-17,共5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与快速容积旋转Rapid Arc(RA)调强放射治疗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在全脑全脊髓照射(CSI)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例行CSI定位扫描的患者图像,完成靶区及相应危及器官(OAR)勾画,分别设计H...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与快速容积旋转Rapid Arc(RA)调强放射治疗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在全脑全脊髓照射(CSI)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例行CSI定位扫描的患者图像,完成靶区及相应危及器官(OAR)勾画,分别设计HT及RA两种技术的旋转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36 Gy/20 F。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取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及各OAR的剂量学差异,并通过分析总机器跳数及计划实施时间评估计划的实施效率。结果: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并达到了相当的靶区剂量覆盖度及靶区均匀性。在靶区适形度方面,RA技术有略优于HT技术的趋势,适形度指数(CI)值分别为(0.90±0.06)和(0.86±0.01),但两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32,P>0.05)。在OAR保护方面,HT技术较RA技术优势更为明显,但对NT的剂量参数评估发现,除V10外,RA技术均较优于HT技术,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实施效率方面,RA技术要明显优于HT技术,HT技术总机器跳数和实施时间分别为(7381.17±706.14)MU和(522.72±49.04)s,是RA技术的6.5倍和1.16倍。结论:在放射治疗中对于CSI,RA和HT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在重要器官的保护上,HT技术因束流调制能力较强而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但RA技术具有更高的射野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照射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窗体顶端
下载PDF
全脑全脊髓照射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致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比较
13
作者 朱云云 陈杰 +2 位作者 傅志超 叶凡 骆华春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441-447,共7页
目的比较全脑全脊髓照射(CSI)调强放疗(IMRT)与常规放疗(CRT)导致的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CSI治疗的48例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学资料,... 目的比较全脑全脊髓照射(CSI)调强放疗(IMRT)与常规放疗(CRT)导致的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5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CSI治疗的48例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学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3~56(14.7±5.6)岁。按照所采用的放疗技术将患者分为CSI-IMRT组(16例)和CSI-CRT组(32例)。根据不良反应通用术语标准4.0版,比较2组患者在放疗期间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SI-IMRT组和CSI-CRT组患者在性别、病理学类型、肿瘤位置、脊髓受侵、是否手术、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5.730,均P>0.05)。CSI-IMRT组和CSI-CRT组患者开始出现骨髓抑制的时间[5~26(10.8±6.8)d对5~29(10.3±6.2)d]和骨髓抑制程度最严重的时间[9~34(20.1±6.0)d对7~36(16.0±8.0)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1、−1.653,均P>0.05)。CSI-IMRT组和CSI-CRT组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7.5%(14/16)对78.1%(25/32)、56.2%(9/16)对31.2%(10/32)、56.2%(9/16)对53.1%(17/32),χ^(2)=0.615、2.788、0.042,均P>0.05];发生严重骨髓抑制(Ⅲ~Ⅳ级)患者在WBC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0%(4/16)对21.9%(7/32)、12.5%(2/16)对3.1%(1/32)、6.2%(1/16)对9.4%(3/32),χ^(2)=0.059、1.600、0.136,均P>0.05]。结论CSI-IMRT与CSI-CRT导致的骨髓抑制和严重骨髓抑制(Ⅲ级以上)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CSI-IMRT具有剂量学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脊髓照射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原文传递
不同全脑全脊髓放疗方式的剂量学比较及摆位误差对靶区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志杰 朱小东 +6 位作者 杨海明 付庆国 洪超善 邓烨 杨祖锦 杨超凤 容贤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6-529,558,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CSI)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及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间接受CSI的9例患者的CT图像,分别完成常规二维(2D)、单野三维(3D-1)、三野三维(3D-3)、逆向调强(IMRT)及... 目的 比较不同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CSI)方式的剂量学差异及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间接受CSI的9例患者的CT图像,分别完成常规二维(2D)、单野三维(3D-1)、三野三维(3D-3)、逆向调强(IMRT)及电子线的CSI计划,比较不同计划间靶区的覆盖度(V95)、高量(V107)、最大剂量(Dmax)、适形指数(CI)、剂量均一性指数(HI);观察甲状腺、心脏、双肺、小肠、肾脏及全身正常组织5、15、25 Gy的受照体积.取患者每周的3个治疗中心(头部、上段脊髓、下段脊髓)的摆位误差值,将该周5次放疗计划的治疗中心分别按照此值移动得到新的放疗计划,比较不同计划方式新计划的靶区剂量与原计划的差异.结果 电子线V95略低于其余各组(q=11.2~11.7,P<0.05).IMRT具有最小的V107(q =4.3 ~11.6,P<0.05),其次为3D-3(q =4.3 ~7.1,P<0.05);2D具有最大的Dmax(q=2.4~2.7,P<0.05);各组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靶区CI从高至低依次为,IMRT> 3D-3>2D、3D-1及电子线(q=7.1 ~14.3、7.1 ~9.6、0.00~0.01,P<0.05).IMRT及电子线可以显著降低各器官及全身组织接受的15 Gy及25 Gy剂量;3D-3次之.但与2D及3D-1相比,3D-3及IMRT均不同程度增加了5 Gy的照射体积.引入摆位误差后,3D-1及3D-3靶区剂量与原计划差别小于其余各组(q=2.8~4.1,P<0.05).结论 对于脊髓深度<4.5 cm者,电子线有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3D-1虽适形度略差,但有减少摆位误差的影响、降低低剂量体积的趋势,仍为可考虑治疗方式之一.3D-3及IMRT显示了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但其大范围低剂量体积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照射 剂量学 摆位误差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仰卧位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晓君 郭建 +5 位作者 周菊英 蒋华 张汝婷 徐文涛 徐晓婷 秦颂兵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仰卧位情况下开展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患者在仰卧位下使用头部面膜加体部真空垫固定组合,根据患者身高使用固定间距( 20~25 cm)的3个中心坐标. 3个中心计划共13个野,在衔接部射野重叠2~3 cm... 目的 探讨基于仰卧位情况下开展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患者在仰卧位下使用头部面膜加体部真空垫固定组合,根据患者身高使用固定间距( 20~25 cm)的3个中心坐标. 3个中心计划共13个野,在衔接部射野重叠2~3 cm左右,采用固定钨门,逆向优化的方式进行整体计算.对3个等中心和两个射野重叠处靶区分别进行平面剂量通过率及绝对点剂量验证分析.治疗前对3个中心一次性摆位后进行3个中心CBCT扫描,分别得出3个中心在同一坐标系中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并作整体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颈、胸、腹射野等中心点、颈胸射野衔接点、胸腹射野衔接点的平面剂量γ百分通过率和点剂量百分剂量偏差平均分别为99. 36%、99. 60%、99. 75%、94. 77%、95. 09%和1. 56%、-1. 56%、0. 52%、-0. 76%、-1. 68%. 28例患者共进行162组图像引导放疗,获得486次各中心CBCT图像的摆位偏差,其中颈、胸、腹各中心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 17、0. 10、0. 02 mm,0. 06、0. 04、0. 46 mm,0. 19、0. 26、0. 41 mm.结论 基于仰卧位全脑全脊髓无缝整体调强技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照射 剂量衔接 摆位误差 剂量验证
原文传递
儿童全脑全脊髓放疗SIOPE指南全脑靶区勾画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邢鹏飞 杨咏强 +1 位作者 钱建军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根据SIOPE指南勾画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的全脑靶区,验证原计划中未勾画的亚结构欠量情况,为全脑全脊髓放疗儿童患者全脑复发风险的研究提供证据,同时为SIOPE指南全脑靶区勾画临床应用积累经验.方法选择12例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患者... 目的根据SIOPE指南勾画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的全脑靶区,验证原计划中未勾画的亚结构欠量情况,为全脑全脊髓放疗儿童患者全脑复发风险的研究提供证据,同时为SIOPE指南全脑靶区勾画临床应用积累经验.方法选择12例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患者,根据2018年SIOPE指南在原有全脑靶区CTVold(全脑组织加筛板)基础上增加勾画亚结构CTVsub(包括眶上裂、圆孔、卵圆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听道以及视神经),合并且外放形成PTVnew.在CTVold基础上往前下方向(颅底方向)外放15 mm、其余方向外放3mm适当修改后形成简易PTV(PTVrough).按照PTVold设计CRTold、IMRTold计划,按照PTVnew设计CRTnew、IMRTnew计划,按照PTVrough设计CRTrough计划.评估基于CTVold靶区的亚结构的遗漏及其基于各个计划的欠量情况.结果若基于CTVold勾画,则有78.6%的眶上裂、71.99%的圆孔、96.76%的卵圆孔、88.5%的颈静脉孔、97.71%的舌下神经管、99.48%的内听道以及100%的视神经体积被遗漏.基于CRTold、IMRTold计划亚结构的处方剂量覆盖分别仅为91.70%、89.83%.基于CRTold、CRTnew、IMRTold、IMRTnew、CRTrough计划,分别有16.66%、3.57%、20.83%、1.78%、1.19%的亚结构发生欠量.在所有的亚结构欠量中,38.36%、46.58%的欠量分别发生在CRTold、IMRTold计划中.其中欠量最少、最多的分别为圆孔(0%)、卵圆孔(36.66%).结论按照SIOPE指南,在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全脑靶区勾画时,传统的脑组织勾画(包括筛板)将会遗漏部分靶区并且会欠量,其中卵圆孔欠量最严重而在IMRT计划中遗漏靶区的欠量更明显;基于亚结构勾画的计划将明显改善其欠量情况;选择左右对穿照射技术时,采用简易PTV方法可以获得近似的靶区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但还需要临床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PE指南 脊髓照射 靶区勾画 亚结构
原文传递
全脑全脊髓放疗骨髓保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珊 李荣清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分析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骨髓受量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并初步探索HT及VMAT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骨髓的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螺旋断层全脑全脊髓放疗2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HT计划,将计划回传至MIM系统。在CT上依次勾画患者的颅骨、... 目的分析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骨髓受量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并初步探索HT及VMAT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骨髓的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螺旋断层全脑全脊髓放疗2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HT计划,将计划回传至MIM系统。在CT上依次勾画患者的颅骨、下颌骨、锁骨、胸骨、肩胛骨、肋骨、椎体骨、盆骨,在DVH图上读出上述骨结构及总骨的V2、V5、V10、V15、V20、V25、V30、V35、Dmean。Dmax值,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2级血液学毒性相关性。再从中选取6例患者为对象,将图像传输至Monaco计划系统并完成VMAT计划。对比两种计划上述骨结构剂量体积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患者≥2级白细胞减低与盆骨V25、总骨V5呈正相关(P:0.038、0.025),≥2级血小板减少与盆骨V20呈正相关(P=0.041),≥2级中性粒细胞减低与椎骨V,0呈正相关(P=0.036)。患者VMAT与HT计划相比,椎骨、盆骨的各剂量体积指标相近(P〉0.05)。结论全脑全脊髓放疗中患者≥2级白细胞减低与盆骨V25、总骨V5呈正相关,≥2级血小板减少与盆骨V20呈正相关。≥2级中性粒细胞减低与椎骨V10呈正相关。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VMAT与HT计划相比椎骨、盆骨各剂量体积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放射疗法 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脊髓照射 骨髓保护
原文传递
HT及IMRT在儿童全中枢放疗剂量学比较及二次致癌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雪 唐正 +3 位作者 靳富 罗焕丽 黄霞 王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8-552,共5页
探讨HT及IMRT计划在儿童全中枢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并根据EAR模型估算儿童全中枢放疗后二次致癌风险。方法 选取2012—2017年间接受全脑全脊髓照射患者CT图像15例,勾画靶区及OAR后分别完成IMRT及HT计划,t检验两种计划间靶区HI、CI和OAR... 探讨HT及IMRT计划在儿童全中枢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并根据EAR模型估算儿童全中枢放疗后二次致癌风险。方法 选取2012—2017年间接受全脑全脊髓照射患者CT图像15例,勾画靶区及OAR后分别完成IMRT及HT计划,t检验两种计划间靶区HI、CI和OAR的Dmax、Dmean及V10、V20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根据各器官DVH及EAR模型估算比较两种计划二次致癌风险。结果 两组计划在靶区覆盖度上均能达到临床要求(100%剂量≥95%靶体积),其中HT组HI优于IMRT组(P=0.000);CI上HT组并未显示优势。但HT组对于海马保护具有绝对优势,D2%和Dmean均明显低于IMRT组(P=0.000)。对OAR保护,HT在甲状腺的Dmax、Dmean、V20及心脏的Dmax、V10均小于IMRT (P=0.001、0.002、0.014及P=0.001、0.003)。在二次致癌方面,HT组相较于IMRT组对于甲状腺和肺脏的二次致癌风险更高,甲状腺和肺脏EAR分别为28.666∶26.926(P=0.010)和20.496∶18.922(P=0.003);对胃二次致癌风险似乎较高(P=0.248),对肝脏二次致癌风险相对较小(P=0.020)。结论 在儿童保护海马的全中枢放疗中HT计划优于IMRT计划。但HT对甲状腺和肺脏有较高二次致癌风险,在计划制定时应评估这些致癌风险及其他正常组织效应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疗法 调强放射疗法 脊髓照射 剂量学 二次致癌风险
原文传递
41例原发鞍上+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治疗分析及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连欣 侯晓荣 +4 位作者 刘志凯 晏俊芳 沈捷 胡克 张福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鞍上+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及治疗策略的探讨。方法1996-2013年放疗鞍上+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患者41例,男35例、女6例,年龄5~39岁。经病灶活检病理诊断5例,其余为临床诊断。采用常规放疗33例、IMRT8例...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鞍上+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及治疗策略的探讨。方法1996-2013年放疗鞍上+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患者41例,男35例、女6例,年龄5~39岁。经病灶活检病理诊断5例,其余为临床诊断。采用常规放疗33例、IMRT8例;5例病理诊断者进行化放疗。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野有全脑室照射+瘤区补量6例,全脑照射+瘤区补量16例,全脑脊髓照射+瘤区补量19例。肿瘤区照射剂量37.8~50.0Gy,预防照射区剂量17.8,35.0Gy。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结果5年样本数26例。5年0S率为95%、RFS率为85%。复发转移8例.其中脊髓转移4例、脑室播散1例、脑室周边复发3例。22例未进行脊髓照射者脊髓转移4例,19例进行脊髓照射者无脊髓转移。8例IMRT者及5例化放疗者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治疗失败。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放疗效果好,双部位生殖细胞瘤不进行脊髓照射者失败率较高,建议对双部位病灶的患者进行脊髓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放射疗法 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瘤 全脑脊髓照射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