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灌注显像评价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分布 被引量:1
1
作者 楚军民 吴清玉 +2 位作者 王文明 史蓉芳 刘秀杰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1-343,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灌注显像评价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分布的价值。方法  19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的患者 ,根据上下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方式分为 3组。第 1组 (6例 ) :上下腔静脉对称地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 ;第 2组 (10例 ) :下腔静脉通过... 目的 探讨肺灌注显像评价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肺血分布的价值。方法  19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的患者 ,根据上下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的方式分为 3组。第 1组 (6例 ) :上下腔静脉对称地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 ;第 2组 (10例 ) :下腔静脉通过心外管道或心内隧道与主肺动脉端端吻合 ;第 3组 (3例 ) :下腔静脉与主肺动脉端端吻合 ,左右上腔静脉与左右肺动脉端侧吻合。患者术后均接受肺灌注显像 ,根据显像结果 ,定性和定量分析上、下腔静脉血及全部肺血在左右肺内的分布特征。结果 第 1组 :上下腔静脉血均匀地回流至左右肺 ,全部静脉血均匀地分布到左右肺 ;第 2组 :大多数或全部上腔静脉血回流到右肺 ,极少数回流到左肺 ;大多数或全部下腔静脉血回流到左肺 ;全部肺血主要分布到左肺 ;第 3组 :右上腔静脉血全部回流至右肺 ;左上腔静脉血全部回流至左肺 ;下腔静脉血液多数分布至左肺 ,少数分布至右肺。结论 不同方式的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可导致不同的肺血分布 ;肺灌注显像是一种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肺动脉吻合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肺血分布
下载PDF
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桂民 李桂芬 徐剑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 15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体外循环特点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本组均为单心室、大动脉转位等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全腔肺动脉吻合术。术前血红蛋白平均 2 0 5 g/L。5例在阻断升主动脉 ,其余 10例... 目的 回顾性总结 15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体外循环特点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本组均为单心室、大动脉转位等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全腔肺动脉吻合术。术前血红蛋白平均 2 0 5 g/L。5例在阻断升主动脉 ,其余 10例均在深低温低流量 (3 0~ 40 m l/kg.min)不阻断循环下进行手术。体外循环时间 171±10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 95± 2 .0 m in,最低鼻咽温 2 3℃ ,低流量时间 49± 2 .0 min,血管吻合完毕加入血浆 70 7± 9.0 ml,白蛋白 3 0± 10 g,中心静脉压 16± 5 .0 m m Hg。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恢复 ,1例术后第 7天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除预充液中加入胶体液使胶晶比值维持在 0 .5~ 0 .6外 ,停机前加入大量的血浆和白蛋白以增加血容量、提高并能长时间维持胶体渗透压以适应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中心静脉压维持在 16mm Hg左右 ,有利于克服肺血管阻力 ,保持肺循环血流通畅。加入血浆代用品维持胶体渗透压时间短暂 ,术后胸腔渗出液多 ;ICU停留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肺动脉吻合术 体外循环 管理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康颖 陈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方法: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 目的: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方法: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3.3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6和0.923,Kendall’s W值分别为0.194和0.256(P<0.001)。构建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既可为医院管理部门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又可为专科护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吴清玉 楚军民 +2 位作者 朱俊明 刘平 张海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 评价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 6月~1999年 8月 ,10例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包括单心室 8例 ,均伴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右心室发育不良 2例。均在全麻低温... 目的 评价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 6月~1999年 8月 ,10例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包括单心室 8例 ,均伴有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右心室发育不良 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 6~ 18个月 ,无晚期死亡。所有患者症状消失 ,无静脉压明显升高现象 ,超声检查显示心外管道血流通畅 ,无血栓形成 ;心电图检查显示无严重心律失常 ,心功能均达Ⅰ~Ⅱ级。 结论 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手术方式 ,易于掌握 ;术后效果较好 ,较其他术式有较大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心外管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 疗效
原文传递
腹部按压在全腔肺动脉吻合术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臧金 马润伟 +5 位作者 宋怡 杨旭 王霁阳 张晓羽 王晨雷 甘延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全腔肺动脉吻合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后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低心排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目前的治疗方案多是通过加强补液提高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来增... 全腔肺动脉吻合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后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低心排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目前的治疗方案多是通过加强补液提高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来增加腔静脉向肺的血流,但是过多补液会增加心脏负担,因静水压增高使胸腔积液生成增多,其压迫作用可影响心肺功能,淋巴细胞及血浆蛋白随之丢失影响免疫力。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肺动脉吻合术 血流动力学障碍 临床研究 腹部按压 术后 低心排综合征 中心静脉压 治疗方案
原文传递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5
6
作者 楚军民 吴清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评价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TCPA)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7月 ,2 6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心外管道 TCPA,包括单心室伴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16例 ,三尖瓣下移畸... 目的 评价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TCPA)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7月 ,2 6例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心外管道 TCPA,包括单心室伴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16例 ,三尖瓣下移畸形 2例 ,右心室双出口伴大动脉转位 3例 ,三尖瓣闭锁伴右心室发育不良 5例。 19例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结果 无手术死亡 ,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术后随访 1~ 4 7个月 ,无晚期死亡。所有患者症状消失 ,无静脉压明显升高现象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外管道血流通畅 ,无血栓形成 ,心电图检查示无严重的心律失常 ,血氧饱和度 0 .93~ 0 .96 ,心功能均达 ~ 级。 结论 心外管道 TCPA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手术方式 ,易于掌握 ;术后疗效满意 ,优于其他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管道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手术治疗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身麻醉
下载PDF
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患儿的早期监护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岚 何振爱 《护理学报》 2009年第16期30-31,共2页
总结18例行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患儿的早期监护经验。其中维持体静脉和肺动脉连接管道的通畅、维持良好的体循环心室功能是术后监护的重点。患儿术后持续心电、动脉血压、上下腔静脉压力、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采取上身抬高30°... 总结18例行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患儿的早期监护经验。其中维持体静脉和肺动脉连接管道的通畅、维持良好的体循环心室功能是术后监护的重点。患儿术后持续心电、动脉血压、上下腔静脉压力、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采取上身抬高30°,下肢抬高15°体位;清醒后给予持续镇静镇痛;采用P-SIMV辅助呼吸模式;术后早期即开始使用小剂量肝素维持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遵医嘱给予适当的强心药物维持心功能。本组18例患儿术后早期存活16例,死亡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术后监护
下载PDF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例护理体会
8
作者 蔡秋 俞诗娃 +1 位作者 洪玉妹 周春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心外管道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护理 右心室发育不良 功能性单心室 三尖瓣闭锁 复杂先心病 慢性缺氧 容量负荷
下载PDF
1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护理配合
9
作者 曾讯 朱冬云 +3 位作者 陈艳玲 郑莹 杨仲毅 赖丽宇 《现代临床护理》 2003年第1期57-58,共2页
单心室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左右心房经两组房室瓣或一个单房室瓣与单一心室连接,流出腔可有可无,且80%~85%伴大血管转位.此类手术的成功率较低.我院于2000年5月21日成功地为1名左旋心患者作了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及右侧上腔静... 单心室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左右心房经两组房室瓣或一个单房室瓣与单一心室连接,流出腔可有可无,且80%~85%伴大血管转位.此类手术的成功率较低.我院于2000年5月21日成功地为1名左旋心患者作了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及右侧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护理配合 心脏病 手术治疗 小儿
下载PDF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再次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经验
10
作者 刘静 赵向东 姚建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9年第4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体外循环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11
作者 卢英子 贝亚军 +1 位作者 李寒 林莉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0年第4期1082-1083,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配合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2009年 血氧饱和度 手术方法 活动能力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应用心内管道还是心外管道?(附114例手术分析)
12
作者 付松 郭素梅 +1 位作者 封志存 Schrnaz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单心室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心外管道 心内管道
下载PDF
一例心房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护理
13
作者 高云楷 李淑娟 《天津护理》 2007年第6期361-362,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护理
下载PDF
功能性单心室合并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患者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硕 王菊 +4 位作者 段亚冰 孙阳雪 杜楚豪 闫军 闫鹏 《中国医药》 2020年第6期847-850,共4页
目的总结功能性单心室合并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ACJ)患者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49例ACJ功能性单心室接受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功能性单心室合并下腔静脉与心尖同侧(ACJ)患者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49例ACJ功能性单心室接受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基本特征及术中、术后指标。结果49例患者中11例行内隧道TCPC,38例外管道TCPC(20例外管道绕心尖走形于心室后方,18例外管道横跨脊柱走行)。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0%(1/49)。患者平均随访(44±33)个月,术后1年、5年、9年生存率分别为96.9%、93.3%、93.3%;术后1年、5年、9年内瓣膜免于中度及以上反流率分别为91.8%、88.4%、42.0%。远期2例患者存在管道内血栓形成,但是并未造成管道梗阻,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管道梗阻、肺静脉梗阻等原因需要再次手术的情况。结论TCPC可有效用于ACJ患者,具有良好的中远期生存率。但对于存在共同房室瓣的患者,远期瓣膜反流问题仍需手术解决。不论是经心尖心室后途径或横跨脊柱途径,远期外管道狭窄及肺静脉梗阻发生率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功能性单心室 静脉与心尖同侧 中远期疗效
下载PDF
4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循环监护特点
15
作者 杜润清 吴兰笛 《齐鲁护理杂志》 2000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循环监护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不同方法预防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血栓的单中心研究
16
作者 郑佳 李仲智 +6 位作者 李晓峰 刘晖 柏松 郭健 丁楠 李青 伊寒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54-357,36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华法令和阿司匹林对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Fontan手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本院自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共实施Fontan手术37例,患儿年龄3.5~12岁,平均年龄(7.32±2.25)岁。体重11.5~41 kg,平均体重(23.5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华法令和阿司匹林对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Fontan手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本院自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共实施Fontan手术37例,患儿年龄3.5~12岁,平均年龄(7.32±2.25)岁。体重11.5~41 kg,平均体重(23.58±4.25)kg。均无房颤等并发症。依据预防血栓的方法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14例,初始剂量为0.06 mg·kg^(-1)·d^(-1),调整剂量时按0.01~0.02 mg·kg^(-1)·d^(-1),逐渐加量或者减量,目标INR值为1.5~2.0;阿司匹林组23例,按5 mg·kg^(-1)·d^(-1)口服。结果华法令组术后即刻至3 d总引流量(17.33±5.62)m L/kg,阿司匹林组(19.27±6.49)m L/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5,P=0.633)。华法令组输血量(15.18±4.73)m L/kg,阿司匹林组输血量(13.52±3.29)m 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18,P=0.452)。3年内发生血栓事件:华法令组1例,阿司匹林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867);总血栓事件:华法令组2例,阿司匹林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595);全因死亡事件:华法令组2例,阿司匹林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4)。结论对于幼年和青年的无房颤并发症的Fontan手术病人,无论是华法令还是阿司匹林都可以取得近似的预防血栓的效果。故可以推荐病人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从而避免服用华法令频繁抽血监测INR的弊端,病人和家属的依从性也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 华法令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楚军民 吴清玉 +1 位作者 郭少先 许建屏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心外管道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小儿 手术方法 心脏病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小启 吴清玉 +1 位作者 李永力 孟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4-465,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与临床术式相近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成年杂交犬 1 0条。根据下腔静脉吻合口的位置不同分为两组 :1组为下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 ;2组为下腔静脉与主肺动脉吻合。两组动物模型中上腔静脉全部与... 目的 建立一种与临床术式相近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成年杂交犬 1 0条。根据下腔静脉吻合口的位置不同分为两组 :1组为下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 ;2组为下腔静脉与主肺动脉吻合。两组动物模型中上腔静脉全部与右肺动脉吻合。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模型在非体外循环下通过心外管道建立。结果 两组动物术后 3 0min、1h及 2h血液循环指标稳定 ,两组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上腔静脉压维持在 1 2mmHg(1mmHg =0 .1 3 3kPa)以上时才能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 ,肺血管阻力随静脉压的升高而下降。所有动物在手术结束后都能进行 2h以上的实验数据监测和观察。结论 犬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动物模型与临床实际术式相接近 ,是一种可靠的急性动物实验模型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 ,静脉压维持到合适水平是维护循环稳定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吻合术 动物疾病模型 心外管道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迪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心外管道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手术配合 巡回护士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小儿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出院时间及胸腔积液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亚冰 张雅娟 +1 位作者 王菊 闫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708-711,共4页
目的 比较小儿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术后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中文商品名:新活素)对出院时间及胸腔积液的影响,为术后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40例因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TCPC的... 目的 比较小儿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术后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中文商品名:新活素)对出院时间及胸腔积液的影响,为术后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40例因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TCPC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5例因术后血栓形成或术后腔静脉压力过高而行二次Fontan手术,予以排除.其中9例患儿术后返回病房后在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剂量不等的rhBNP(3~11天),为rhBNP组,26例常规治疗的患儿为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早期生存率、住院天数、胸腔引流留置时间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术前检查均符合TCPC手术指征,患儿术中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使用,ICU滞留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例患儿均生存且康复出院,rhBNP组患儿术后住院11~33天,平均19.2天,中位值18天;常规治疗组术后9~95天,平均34.4天,中位值28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rhBNP组患儿中位胸腔引流管留置14天(9~27天,平均15.6天),常规治疗组23天(7~91天,平均30.9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所有患儿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均未出现液体负荷过重、顽固性低血压、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rhBNP可安全用于小儿心脏手术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rhBNP在小儿行TCPC后早期出院和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上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重组人脑利钠肽 引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