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不同入药部位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
作者 屠雄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8期183-185,共3页
黄芪一般以根入药,如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也有全草入药,如多花黄芪。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根及多花黄芪全草有法定标准;在有些地区,部分黄芪品种根及黄芪地上部分也作为黄芪入药,一般为地方习用,且无法定标准。黄芪不同入药部位含相似化... 黄芪一般以根入药,如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也有全草入药,如多花黄芪。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根及多花黄芪全草有法定标准;在有些地区,部分黄芪品种根及黄芪地上部分也作为黄芪入药,一般为地方习用,且无法定标准。黄芪不同入药部位含相似化学成分,也有一定差异,体现在药理活性强弱,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等功效保持一致,黄芪不同药用部位可替换,具体剂量需按药理及临床研究结果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入药部位 蒙古黄芪 膜荚黄芪 全草入药 多花黄芪 法定标准 地上部分 地方习用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的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全草(非花入药部位)抗氧化质量标志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艳菲 蔡旭 +4 位作者 冉波 李文兵 杨正明 张绍山 刘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521-4530,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全草(非花入药部位)(HMI)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0批次HMI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UPLC-ESI-Q-TOF-MS/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指认,测定10...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全草(非花入药部位)(HMI)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0批次HMI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UPLC-ESI-Q-TOF-MS/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指认,测定10批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能更大程度反映HMI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关联抗氧化能力指标与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相关性,综合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HSCCC法分离鉴定所筛选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从HMI提取物指纹图谱确定了29个共有峰,UPLC-ESI-Q-TOF-MS/MS法指认了样品中的18种化学成分,包括16种黄酮类成分和2种生物碱类成分;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DPPH清除能力能更大程度反映HMI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29个共有峰与DPPH清除能力的关联度均大于0.5,综合分析确认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2′′′-O-乙酰基-β-D-半乳糖基-(1→6)-β-D-葡萄糖苷]作为HMI的质量标志物,其中槲皮素-3-O-[2′′′-O-乙酰基-β-D-半乳糖基-(1→6)-β-D-葡萄糖苷]为新化合物。结论基于谱效关系的HMI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对阐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与药效相关的核心质量标志物,保证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和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全草(非花入药部位) UPLC 质量标志物 谱效关系 黄酮
原文传递
夏枯草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玉霞 尹金宝 +1 位作者 郭巧生 肖云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夏枯草最佳采收期,研究其全草的药用价值,并探讨夏枯草开发为保健蔬菜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法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按2005年版《中... 目的:通过研究夏枯草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夏枯草最佳采收期,研究其全草的药用价值,并探讨夏枯草开发为保健蔬菜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法测定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测定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夏枯草各部位中均含有活性成分,但是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江淮地区夏枯草果穗最佳采收期在6月28日左右,其茎叶的最佳采收期为5月末。夏枯草全株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活性成分 动态变化 采收期 全草入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