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全血细胞培养法研究内毒素与肿瘤坏死因子关系
1
作者 刘弘毅 李为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 :以全血细胞培养法研究内毒素与肿瘤坏死因子 ( TNF)之间关系。方法 :体外以不同剂量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TNF水平。结果 :全血细胞培养 2 4 h单核细胞存活率在 95%以上 ,不加内毒素的全血细胞不产生 TNF;内毒素... 目的 :以全血细胞培养法研究内毒素与肿瘤坏死因子 ( TNF)之间关系。方法 :体外以不同剂量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TNF水平。结果 :全血细胞培养 2 4 h单核细胞存活率在 95%以上 ,不加内毒素的全血细胞不产生 TNF;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产生 TNF呈计量依赖关系 ;重复小剂量比单次大量给予内毒素产生较高水平的 TNF。结论 :少量重复给予内毒素的体外实验造成的短期慢性内毒素血症模型更接近临床实际 ,可为研究多种炎症因子在革兰氏阴性菌( G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 全血细胞培养 肿瘤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申蓉 徐从高 +4 位作者 李丽珍 张锑 秦雪梅 李杰 赵川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 9的表达及血清、骨髓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和 2 (sTNF R1和sTNF R2 )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外周血在 2 0 μg ml植物血凝素 (PHA)条件下进行全...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早期激活标志CD6 9的表达及血清、骨髓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和 2 (sTNF R1和sTNF R2 )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外周血在 2 0 μg ml植物血凝素 (PHA)条件下进行全血细胞培养 ,于 0h和 4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对CD4+ 、CD8+ T淋巴细胞CD6 9的表达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骨髓中sTNF R1和sTNF R2的水平。结果PHA刺激前重型再障 (SAA)患者CD4+ 、CD8+ 细胞CD6 9的表达率增高 [分别为 (8.96± 7.2 3) %和 (10 .6 7± 7.5 8) % ],慢性再障 (CAA)患者CD8+ 细胞CD6 9的表达率增高[(7.36± 5 .4 9) % ];PHA刺激后再障患者CD4+ 、CD8+ 细胞表达CD6 9明显增强 [SAA为 (71.73±11 91) %和 (6 1.74± 13.4 4 ) % ;CAA为 (5 9.35± 10 .15 ) %和 (4 8.78± 8.2 5 ) % ],CD4+ 细胞CD6 9的表达率高于CD8+ 细胞。SAA患者两种sTNF R水平均明显升高 [sTNF R1血清为 (12 5 8.5 8± 385 .6 9)ng L ,骨髓为 (16 5 0 .6 0± 6 6 5 .0 1)ng L ;sTNF R2血清为 (12 5 7.10± 2 95 .4 9)ng L ,骨髓为 (2 0 73.5 7± 5 6 1.17)ng L]。CAA患者骨髓两种sTNF R水平升高 [sTNF R1为 (10 94 .2 1± 2 91.93)ng L ,sTNF R2为 (15 0 2 .4 8±3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全血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 免疫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