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鄢飞 金俊杰 《河南科学》 2024年第3期450-458,共9页
“双碳”目标下,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的节能降碳.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物流业的样本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省... “双碳”目标下,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的节能降碳.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物流业的样本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省份、区域间差距较大,相邻省份空间正相关性显著;②选取经济发展水平、节能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要素禀赋和城镇化水平为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程度;③效应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节能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对邻近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排放效率 物流业 效率SBM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吗?——基于内生方向距离函数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王建林 宋蒙 赵佳佳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减碳措施一般会带来总产出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全要素效率的角度评估减碳政策。本文构建了一个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允许各决策单元有不等的减排因子,扩大了生产可行集的范围,同时采用了内生的方向向量,避免在选择方向向量时过于主观。基... 减碳措施一般会带来总产出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全要素效率的角度评估减碳政策。本文构建了一个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允许各决策单元有不等的减排因子,扩大了生产可行集的范围,同时采用了内生的方向向量,避免在选择方向向量时过于主观。基于这一模型本文重新测算了城市层面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并实证分析碳交易政策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能够提高城市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中介效应表明,试点政策会通过产业结构和绿色创新等途径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对于高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影响更明显。因此,应扩大政策试点范围、鼓励产业结构优化、推广绿色技术创新、制定因地制宜的试点政策等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绿色发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试点 要素排放效率 方向距离函数 非期望产出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中国省际全要素CO_2排放效率差异及驱动因素——基于1995—2010年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屈小娥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8-141,共14页
本文以1995—2010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框架下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测算了各省份的CO2排放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研究了CO2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并分析了CO2排放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表明,我国各省份... 本文以1995—2010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框架下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测算了各省份的CO2排放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研究了CO2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并分析了CO2排放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表明,我国各省份CO2排放效率差异显著,CO2排放效率最高的五个省份依次为上海、广东、海南、福建、湖南;CO2排放效率最低的五个省份依次为青海、贵州、宁夏、新疆、陕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CO2排放效率最高,依次为东北综合经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整体CO2排放效率提高过程中省际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省际之间累积CO2排放效率经历了由"双峰"→"单峰"→"双峰"→"单峰"的交替演进,这一结果和国家宏观环境政策的变化紧密相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政府影响力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能够促进CO2排放效率的改进;重工业所占比重、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所占比重、煤炭消费所占比重和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增加将不利于CO2排放效率的提高,据此提出了提高CO2排放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全要素co2排放效率 核密度估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研究
4
作者 田泽 徐兴武 +1 位作者 张瀚亓 任阳军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4期205-213,共9页
合理配置创新要素、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是中国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相关研究对其可能存在的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不足。从理论层面剖析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将要素错配以一种... 合理配置创新要素、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是中国在加快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相关研究对其可能存在的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不足。从理论层面剖析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将要素错配以一种扭曲税的形式表现,从投入产出视角通过超效率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离散度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创新要素错配和碳排放效率的测度框架,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空间自相关检验方法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将30个省份划为五大区域展开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创新要素错配显著抑制本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并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创新要素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中部和西南地区创新要素错配对本地区碳排放效率起到抑制作用,而东部和东北、西北地区的影响不明显;五大地区创新要素错配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均起到抑制作用。据此,提出不断优化创新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有效鼓励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形成区域创新合力等助力中国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错配 R&D资源配置 排放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要素生产率离散度 低碳技术 区域创新 “双碳”目标
下载PDF
CO_2排放与能源消费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辉 董晔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128,共3页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增加的约束问题。文章估算出中国1978~2008年存在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是高能耗和高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意味... 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CO2增加的约束问题。文章估算出中国1978~2008年存在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是高能耗和高投入,其代价是CO2的高排放;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意味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CO2作为环境成本的代理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排放 能源消费 要素生产率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率影响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林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促进城镇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角度,考察中国城镇化率影响全要素...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促进城镇碳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本文选取2000~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角度,考察中国城镇化率影响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效应和传导机制,对协同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率对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生活消费在影响产生过程中表现出差异化中介效应。在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约束下,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尊重区域发展差异,提升政策举措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研究应用、不断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排放效率 城镇化率 空间效应 传导机制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物流效率研究
7
作者 李杰梅 祁婧洁 +1 位作者 尹琪 高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8,共8页
绿色发展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借助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别计算在碳排放约束下2009—2020年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再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揭示... 绿色发展是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借助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别计算在碳排放约束下2009—2020年中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再运用空间马尔科夫链揭示物流效率类型转移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通过泰尔系数和变异系数研究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城市间与省际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我国碳排放约束下物流效率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在逐渐通车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周围的城市物流效率提升明显。(2)同一时间段内,不同物流效率类型的城市对其邻近城市的物流效率转移有明显带动或抑制影响。(3)物流业GML指数值大于等于1的城市在全国各个地区分布大致均匀,物流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指数的影响较大。(4)省际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明显高于城市间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基于结果分析提出在碳排放约束下提升物流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物流效率 空间马尔科夫链 要素生产率 GML指数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基于资源要素的企业内外“双循环”视角
8
作者 张宸 何镔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860-873,共14页
作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同时改善资源配置,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选取2008-2020年高污染工业企业数据,以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 作为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在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同时改善资源配置,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选取2008-2020年高污染工业企业数据,以2011年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该政策对企业内以及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促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调整,优化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够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增长率,但同时也弱化了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使资源更多地流向了低生产率企业,从而造成低生产率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更快。进一步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内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异质性企业中呈现出非对称性,主要表现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政治关联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更大,并且对非政治关联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之间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更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权交易政策 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效率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中国省际CO_2排放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
9
作者 程云鹤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12-17,共6页
基于投入导向的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BC2-DEA模型,选用2000-2008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并分析了省际全要素CO2排放效率差异,利用T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省际间全要素CO2排放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显著高于... 基于投入导向的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BC2-DEA模型,选用2000-2008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并分析了省际全要素CO2排放效率差异,利用T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省际间全要素CO2排放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能源强度、工业化水平等因素是影响CO2排放效率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是CO2排放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我国经济发展与CO2排放效率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不支持“污染避难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co2排放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BC2模型 TOBIT模型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喜平 孟明 +1 位作者 刘剑 蒋理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9,共9页
基于环境DEA技术和方向距离函数,运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2005~2009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ML生产率指数动态分析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变动及其成分。结果表明: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 基于环境DEA技术和方向距离函数,运用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2005~2009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ML生产率指数动态分析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变动及其成分。结果表明: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增长均高于未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情形;技术进步是碳排放约束下京津冀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变动的主导力量;各城市间能源效率及变动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为因地制宜的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要素能源效率 ML生产率指数 京津冀都市圈
下载PDF
中国省域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空间特征与动态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慧 李玮 姚西龙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98-103,共6页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动态收敛性分析法,研究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和在时间轴上的动态收敛性。从地区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7—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同时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动态收敛性分析法,研究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和在时间轴上的动态收敛性。从地区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从东到西依次递减,东部地区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空间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以H-H(高-高)集聚和L-L(低-低)集聚为主;从时间角度来看,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地区差异不断缩小,呈现出动态收敛的特征。最后针对不同的省份提出差异化的碳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SBM 要素排放效率 空间集聚 动态收敛性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王喜平 姜晔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8,共6页
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36个工业行业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法估计了在此期间累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影响碳排... 运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我国2001~2008年36个工业行业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法估计了在此期间累积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影响碳排放约束下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高效率工业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行业内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行业产权结构等都能显著提高能源效率水平,而能源消费结构则与能源效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行业 二氧化碳排放 要素能源效率 核密度 ML指数
下载PDF
基于随机前沿的我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金灿 仲伟周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开放度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而能源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总体上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还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国碳... 选取我国30个省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开放度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而能源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总体上来看,我国碳排放效率还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国碳排放效率在2000~2007年间不断升高,而2008年之后则有所下降;我国碳排放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都呈现从东部到中、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技术效率的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效率 要素生产率 随机前沿法
下载PDF
人力资本、绿色科技创新与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 被引量:27
14
作者 何伟军 李闻钦 邓明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32,共10页
基于1999—2019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运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拓展的STIRPA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绿色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在直接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 基于1999—2019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运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拓展的STIRPA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绿色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在直接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优化的同时,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发挥间接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快建成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全面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绿色科技创新 要素排放效率 长江经济带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视角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强 魏巍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4,共4页
基于1993~2011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 基于1993~2011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将趋于下降;对外开放和交通基础设施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污染天堂假说"得到验证;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资源越丰裕地区能源效率越低"命题并不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要素能源效率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41,共7页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干预能力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这些因素在东中部地区对能源效率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污染避难所"在中部地区得到验证,但在东西部地区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能源效率 排放 影响因素 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
下载PDF
科技投入效率、产学合作研发与全要素碳排放绩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智新 梁翠 +1 位作者 赵景峰 杨建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0-103,共4页
本文在省域层面上测度了科技投入效率、产学合作研发与全要素碳排放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在绩效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2000-2009年间我国科技投入效率和产学合作研发都显著影响全要素碳排放绩效,而市场发育程度、企业联盟研... 本文在省域层面上测度了科技投入效率、产学合作研发与全要素碳排放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在绩效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2000-2009年间我国科技投入效率和产学合作研发都显著影响全要素碳排放绩效,而市场发育程度、企业联盟研发和企业研发投入三者则不太显著。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发展程度与全要素碳排放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原因是,一方面我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支持、引导产学研合作研发创新,明显地提高了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另一方面我国市场发育不太完善,企业研发投入不够,企业联盟研发进展缓慢,降低了我国全要素碳排放绩效。我国应加大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幅度,合理安排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科技经费投入多元化、立体化和动态化,继续发挥产学研的互补优势,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氛围,地区间应在要素、技术、监管等层面扩展合作范围,实现不同区域、产业和企业间空间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排放绩效 产学合作研发 科技投入效率 企业联盟研发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陕西省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文洁 巩芯仪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5,127-128,共9页
本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运用DEA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陕西省10个市2002-2012年考虑碳排放与未考虑碳排放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变动分解规律,发现前者的效率值往往高于后者,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 本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运用DEA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陕西省10个市2002-2012年考虑碳排放与未考虑碳排放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变动分解规律,发现前者的效率值往往高于后者,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变动基本上趋于一致,环境污染在其中的影响大致相当,技术进步是其变动的主要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变陕西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走环保清洁型能源利用道路、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排放 要素能源效率 DEA模型 方向性距离函数 ML生产率指数
下载PDF
中国交通业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度及动态驱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银香 洪兴建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4,共13页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DEA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3-2015年中国交通业的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IGVAR模型分析了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内部驱动和外部冲击效应,以探究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的...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DEA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3-2015年中国交通业的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IGVAR模型分析了行业碳排放效率的内部驱动和外部冲击效应,以探究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的驱动因子及其动态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略高于采掘业、制造业及水电燃气热力生产供应业,但显著低于农林渔牧业和建筑业;从行业内部的驱动因素看,交通业经济规模和技术进步对于自身碳排放效率的正向效应较为显著,但能源结构效应不显著;从行业间的关联效应来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经济规模、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对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的冲击效应均较为显著,其他行业的影响效应则相对较小;在对交通业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方向上,各行业的技术进步效应均为正向,建筑业的经济规模与能源结构效应为正,制造业则表现出负向效应。为了提升交通业碳排放效率,应建立行业内节能减排与行业间共同而有区别的碳减排责任分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排放效率 Super-SBM IGVAR模型 驱动机理 关联效应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提高了中国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吗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金鹤 孙乐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23,共14页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来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成为能源利用效率长效提升的“助推器”,这种提升作用在政策...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来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成为能源利用效率长效提升的“助推器”,这种提升作用在政策实施的第2年会达到峰值,之后略有下降但始终为正;第二,从内在机制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依托技术进步和研发创新渠道“借势发力”,进而为能源利用效率的突破提升提供“新动能”,具体来说,技术进步和研发创新中介效应占各自总效应的比重已接近25%和38%;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第二产业占比较低、能源消费量较小、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较低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碳交易 要素能源利用效率 研发创新效应 结构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