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微观生态学视角看社会组织有机体的培育发育——上海市公益组织孵化器成功案例解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陆慧新 《社团管理研究》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从上海市首创公益组织孵化器以来,各地已经把公益组织孵化器作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重要基地。以微观生态学的视角,可以把公益组织孵化器视为"实验室",把社会组织看作有机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个有机体从"小... 从上海市首创公益组织孵化器以来,各地已经把公益组织孵化器作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重要基地。以微观生态学的视角,可以把公益组织孵化器视为"实验室",把社会组织看作有机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个有机体从"小蝌蚪"如何逐渐长成"青蛙"的过程;再从有机体发育经过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来探究好的公益创意如何"落地"为公益项目,并"生根"为公益机构;最后进行价值性思考,政策支持是"气候因子",资金支持是"生物因子",人才支持是"人为因子",社会支持是"土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有机体 生态因子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下的绿色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树国 周建超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绿色发展"是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充分体现了自然优先、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修复社会与自... "绿色发展"是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意蕴,充分体现了自然优先、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修复社会与自然的断裂、建设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实现"十三五"规划生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取得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成就的同时,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自然优先、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理性原则;要坚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开展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国际合作的实践原则,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及其当代启示
3
作者 贺晴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32-34,共3页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是社会有机体的前提性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性构成部分,要使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就必须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认为社会是由人的实践所引起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是社会有机体的前提性因素,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性构成部分,要使社会有机体良性发展,就必须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就启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 生态文明 社会建设
下载PDF
群落生态学的有机体论与个体论之争
4
作者 顾盼 王艳芬 孙小淳 《科学文化评论》 2022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20世纪初美国生态学家克莱门茨和格里森分别提出群落生态学中关于群落本质的“有机体论”和“个体论”。克莱门茨认定群落本质上是均匀、离散的,关注群落内物种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作用,格里森则认为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人为主观划定的... 20世纪初美国生态学家克莱门茨和格里森分别提出群落生态学中关于群落本质的“有机体论”和“个体论”。克莱门茨认定群落本质上是均匀、离散的,关注群落内物种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作用,格里森则认为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人为主观划定的,重视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二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是两个理论对立的主要原因。另外,早期生活和游历地的自然景观差异使克莱门茨和格里森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尺度观,同时,哲学倾向和社会思潮对于二者生态学的观点形成也具一定塑造作用。“有机体论”在研究方向上符合生态学学科诞生之初的发展需求,同时响应20世纪上半叶主导生态学界的唯心论、整体论哲学观,以及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反个人主义意识形态,获得科学共同体的长期支持,“个体论”则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生态 有机体 个体论 尺度 哲学思想 社会思潮
下载PDF
社会生态学与人口问题
5
作者 王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20,共5页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导致了自然界的巨大变化。原始的自然环境正在逐渐减少,大量的天然环境被人工环境所代替,因而原来研究生命有机体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学,
关键词 人口问题 计划生育 社会生态 生育政策 人口数量 社会生态系统 人类 物理环境 生物环境 生命有机体
下载PDF
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尺度对称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纲 《甘肃科技》 2004年第5期149-153,共5页
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重新审视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 ,就可以看到“格式塔”式的概念转换。社会组织是人与机器在文化基础上的集成 ,它具有“有机体”的高度有序的性质 ,执行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功能 ,可称... 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重新审视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 ,就可以看到“格式塔”式的概念转换。社会组织是人与机器在文化基础上的集成 ,它具有“有机体”的高度有序的性质 ,执行着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的功能 ,可称之为社会有机体 ;而文化视野中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矿藏”则相当于该社会有机体的“非生物环境” ,可称之为社会有机体的环境营养基 ;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就是这二者的合成 ,可称之为社会生态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态系统 社会有机体 社会生态系统 环境营养基 对称
下载PDF
净化政治生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彩玲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1-21,共1页
当前,从社会有机体的视角看,除了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净化政治生态至少还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夯实法治信仰。夯实法治信仰,就是将法治理念浸润于心、见诸行动,将法治思维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法律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工具... 当前,从社会有机体的视角看,除了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净化政治生态至少还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夯实法治信仰。夯实法治信仰,就是将法治理念浸润于心、见诸行动,将法治思维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法律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工具,而不是靠“闹”和“访”来维护权益。只有改变靠强制命令、长官意志进行社会治理的做法,守法律、重程序、讲规矩,净化政治生态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有机体 政治生态 生态需要 净化 法治信仰 法治理念 法治思维 维护权益
下载PDF
生态结构:人类社会结构的重要维度
8
作者 袁艳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3-37,共5页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系统,是一个社会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生态结构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结构除了与社会整体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之外,还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社会其他结构...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有机系统,是一个社会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生态结构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结构除了与社会整体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之外,还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社会其他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结构 社会结构 社会有机体 互动关系
下载PDF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阈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健 夏东民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5-39,114,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需要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需要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将生态文明建设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社会有机体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当代启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俊花 李锋 沈艳花 《理论界》 2011年第8期13-14,共2页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依据时代变化和国情发展的要求,将其发展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探寻中提出并发展了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依据时代变化和国情发展的要求,将其发展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面对当前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这不仅是解决当前严峻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有机体 总体布局 建设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社会稳定离不开生态稳定
11
作者 邱耕田 池小芳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2年第4期64-66,共3页
社会稳定是一个含义深广的概念。当我们站在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来更深刻、更全面地考察社会稳定时,就会发现,它不仅仅包括着人们经常提到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稳定,同时还包括着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优化协调即生态的稳定。... 社会稳定是一个含义深广的概念。当我们站在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来更深刻、更全面地考察社会稳定时,就会发现,它不仅仅包括着人们经常提到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稳定,同时还包括着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优化协调即生态的稳定。可以这样说,生态稳定是社会实现其良性运行、平稳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就生态稳定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及它们二者的关系试作浅析。一我们知道,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系统 相互作用 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 平稳发展 制高点 生态稳定 主要表现 社会有机体
下载PDF
现实生态人:教育科学与行动的全质逻辑元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傅松涛 刘亮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5年第1期16-32,共17页
真实完整的人类个体现实存在形态是社会生产者和社会生活者有机统一的全质社会生态人,是聚集、联合和/或组合为各种形态的复合社会生态体系的全质元社会生态有机体,是教育科学与行动的全质逻辑元点和生态文明主体。全质现实生态人是律... 真实完整的人类个体现实存在形态是社会生产者和社会生活者有机统一的全质社会生态人,是聚集、联合和/或组合为各种形态的复合社会生态体系的全质元社会生态有机体,是教育科学与行动的全质逻辑元点和生态文明主体。全质现实生态人是律动性实质态式与能动性本质内容有机统一的全质生命性形态存在,是生产者的人力实质与生活者的人格本质有机统一的全质角色性存在,是个体自主独立行为和社会协同实践有机统一的全质行动性存在,是现实人的实然实质呈现与应然能动设计有机统一的全质建构性存在。真正的教育科学与行动应该也必须从全质现实生态人的逻辑原点、起点、终点、焦点和标点等元点出发,直面、认识、把握、解释、建构和实践全质现实生态人的体系性内涵,避免把现实生态人"仿—伪—去—反等非生态"化及由此导致的单纯生产及生产者本位或生活及生活者本位的片面极端致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 全质元社会生态有机体 全质逻辑元点 教育科学与行动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范玉仙 袁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7,共9页
"五位一体"理念强调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深化和发展。综合运用社会有机体和协同学理论揭示"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 "五位一体"理念强调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深化和发展。综合运用社会有机体和协同学理论揭示"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五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五个系统耦合协调模型测算1995-2014年中国以及2013年各省份的"五位"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五位"耦合协调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系统发展水平的提高,但目前耦合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水平;经济、社会、文化系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水平的分布则正好相反,表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五位一体” 复杂系统 社会有机体 耦合协调
下载PDF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诸大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9,共4页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诸大建搞现代化要注意社会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随着中国现代化向更高阶段迈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似乎应明确如下几点:一、协调...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诸大建搞现代化要注意社会全面发展,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随着中国现代化向更高阶段迈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似乎应明确如下几点:一、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当代中国社会的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 社会有机体 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 生态环境 社会发展 社会协调发展 协调度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多媒体英语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坤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第7期137-139,共3页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提出为当今社会构建和谐、高效能的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因此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随着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理论被应用于很多学科和领域,生态学延伸到教育领域后...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提出为当今社会构建和谐、高效能的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因此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随着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理论被应用于很多学科和领域,生态学延伸到教育领域后,产生了教育生态学,即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态 课堂心理环境 媒体英语 教育领域 新兴学科 社会构建 生态环境 有机体
下载PDF
一个社会组织有机体发育的微观生态考察
16
作者 陆慧新 《理论文萃》 2011年第6期49-54,共6页
生态学中有一个有机体的概念。有机体是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泛指一切有生命的、能实现全部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包括:病毒、原核生物、真核原生生物、植物和动物等。我们把每一个社会组织比作具有个体生命的有机体。虽然社会组织群... 生态学中有一个有机体的概念。有机体是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泛指一切有生命的、能实现全部生命活动的生物个体。包括:病毒、原核生物、真核原生生物、植物和动物等。我们把每一个社会组织比作具有个体生命的有机体。虽然社会组织群体类型众多、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特点不同。但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太阳的光辉。通过观察和研究某一个社会组织有机体发育的过程,根据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原理,来探索一般社会组织有机体发育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其健康成长应把握的生态特性,以“一滴水”来折射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微观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有机体 生态 发育 微观 生命活动 个体生命 群体类型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正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57-1157,共1页
适应(adaptation)一词,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解释。就本意来说,地理学家普遍认为”适应”是生物有机体的生存能力提高、并使后代超过其他原种型的表型特征的而做的改变。近年来,适应作为一种新概念,频繁出现于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 适应(adaptation)一词,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解释。就本意来说,地理学家普遍认为”适应”是生物有机体的生存能力提高、并使后代超过其他原种型的表型特征的而做的改变。近年来,适应作为一种新概念,频繁出现于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实施适应性战略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面对不可避免的变化所作出的明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系统 适应性 矿业城市 东北地区 评介 全球环境变化 社会生态系统 生物有机体
下载PDF
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会然 张兰芝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年第1期168-171,200,共4页
翻译机构是与翻译相关的实体组织,与翻译学科存在极强的关联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有机体理论和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微观探讨了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本文总结了翻译机构的四项有机性特征,分别为: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和谐性,旨... 翻译机构是与翻译相关的实体组织,与翻译学科存在极强的关联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有机体理论和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微观探讨了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本文总结了翻译机构的四项有机性特征,分别为: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和谐性,旨在有效引导翻译机构的良性运作,以发挥翻译机构在译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机构 社会有机体 生态翻译 有机性特征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寅生 《中外企业家》 2010年第4X期5-6,共2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就构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关系。生态文明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生态文明的境界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有机体寓于人与自然的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就构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关系。生态文明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生态文明的境界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有机体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自然规律 社会有机体 社会制度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资源尝析
20
作者 普春梅 原德兰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89,共4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主义的自觉发端于西方生态危机的现实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生态威胁,西方学者通过积极反思,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自新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生态主义的自觉发端于西方生态危机的现实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生态威胁,西方学者通过积极反思,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代领导人都从不同角度关注过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指导,经过长期的探索,从关注生态威胁,强调发展中的辩证关系到五位一体的文明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形成了前后相继、逻辑清晰的思想传承。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理念和政策主张可供我们借鉴,但在生态建设实践中,理应立足我国实际,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生态自觉 社会有机体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