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热暴露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研究(1):局部热感觉对全身热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宇峰 赵荣义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2,共7页
随机选取30名男性受试者,在中性偏热的房间中,局部冷气流分别作用于脸部、胸部和背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了受试者身体各个部位的局部热感觉和全身热感觉。结果表明,局部热暴露在改变暴露部位和全身的热感觉的同时... 随机选取30名男性受试者,在中性偏热的房间中,局部冷气流分别作用于脸部、胸部和背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了受试者身体各个部位的局部热感觉和全身热感觉。结果表明,局部热暴露在改变暴露部位和全身的热感觉的同时,也显著改变了非暴露部位的热感觉,据此提出了基于影响因子的分析方法和全身热感觉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热暴露 局部热感觉 全身感觉 影响因子 影响权重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对控制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负荷强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瑞喜 徐明欣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36-41,共6页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年人和渐入老境的人从事体育锻炼,由于身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开始衰退,他们并不宜参加剧烈的运动。因此,如何掌握评价中老年人运动负荷强度的方法。...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年人和渐入老境的人从事体育锻炼,由于身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开始衰退,他们并不宜参加剧烈的运动。因此,如何掌握评价中老年人运动负荷强度的方法。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于评定运动负荷的方法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体育 运动负荷强度 最高心率 体育锻炼 主观体验 心率测试 健康状况 全身感觉 静息心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下载PDF
505信箱
3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505神功元气袋 未婚妻 慢性胃炎 母亲 西昌市 诊断治疗 全身感觉 思想比较 意思说 布拖县
下载PDF
好孩子从妈妈的好耐心开始(续)
4
作者 徐强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1999年第6期8-9,共2页
六、在女儿爬行的日子里 可能是我们的祖先是爬行动物的原因吧,现在我们的孩子仍有爬行的天赋,只是站立起来了的人类已不习惯让孩子在地上爬行了。其实。
关键词 好孩子 婴儿 脾支 两用沙发 爬行动物 全身感觉 向阳 床边 坐下休息 阳台
下载PDF
增液承气汤治疗癔病性抽搐1例
5
作者 吴丽峰 《内蒙古中医药》 1996年第S1期180-180,共1页
增液承气汤治疗癔病性抽搐1例吴丽峰孙某某,女38岁,农民。抽搐20今天,1995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2月中旬与丈夫争吵后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纳呆,继而出现抽搐、恶心、呕吐等症。抽搐时呈抱卷状.双手握固,口... 增液承气汤治疗癔病性抽搐1例吴丽峰孙某某,女38岁,农民。抽搐20今天,1995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2月中旬与丈夫争吵后出现头晕头痛,胸闷纳呆,继而出现抽搐、恶心、呕吐等症。抽搐时呈抱卷状.双手握固,口眼紧闭。每次抽搐时间为数秒钟,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癔病性抽搐 承气汤 增液 胞二磷胆碱 葡萄糖酸钙 兴和县 生大黄粉 全身感觉 丙戌酸钠 通腑泄热
下载PDF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并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1例
6
作者 周训潘 《现代医药卫生》 1996年第4期95-95,共1页
患者女,35岁。无诱因双下肢活动受限1天入院。曾在外院肌注“草乌”及静滴“灯盏花”治疗后症状加重而转我院。1年前有类似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查体:体温36.9℃,呼吸22次/分,脉搏88次/分,血压13/9kpa。背入病房,神清合作,颈软,... 患者女,35岁。无诱因双下肢活动受限1天入院。曾在外院肌注“草乌”及静滴“灯盏花”治疗后症状加重而转我院。1年前有类似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查体:体温36.9℃,呼吸22次/分,脉搏88次/分,血压13/9kpa。背入病房,神清合作,颈软,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活动障碍,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Ⅱ~Ⅲ级,近端较远端重,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全身感觉无异常,颅神经无受损征象。查血白细胞11.8×10~9/L,中性0.80,淋巴0.20。给予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呼吸肌麻痹 心律失常 肌力 全身感觉 双下肢 Q一T间期 灯盏花 U波 心肺无异常
下载PDF
老年人要善于动静结合
7
作者 侯映南 《山西老年》 1995年第5期40-40,共1页
现代人对于“生命在于运动”有着深刻的理解。的确,勤于活动的人,随着体质的增强,抗病机能更加旺盛,虽遇外邪侵犯,也难以伤人致病。有人将运动称为“强身之道,治病良方”是很有道理的。 这里强调了一个“动”,但是不是说动的越多越好,... 现代人对于“生命在于运动”有着深刻的理解。的确,勤于活动的人,随着体质的增强,抗病机能更加旺盛,虽遇外邪侵犯,也难以伤人致病。有人将运动称为“强身之道,治病良方”是很有道理的。 这里强调了一个“动”,但是不是说动的越多越好,活动量越大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这里面还要讲究一个“度”。也就是说,动要会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强身之道 运动量 动静结合 活动量 颅内出血 全身感觉 血液供应 “度” “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