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成像模式三维量化法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与近端血流等速面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吴刚 林琼雯 +2 位作者 吴伟春 江勇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模式三维量化(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MR)束体积用以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入选93例二尖瓣反流患者,分两组:偏心性二尖瓣反流52例为偏心性组;中心性二尖瓣反流41例为中心性组。GI3DQ法直接...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模式三维量化(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MR)束体积用以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入选93例二尖瓣反流患者,分两组:偏心性二尖瓣反流52例为偏心性组;中心性二尖瓣反流41例为中心性组。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体积;近端血流等速面(PISA)法计算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然后乘以二尖瓣反流速度时间积分(MR-VTI)得出的二尖瓣反流体积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偏心性与中心性组PISA法计算二尖瓣反流体积与GI3DQ测量二尖瓣反流体积相关性分别为:r=0.78,r=0.94;一致性分析未见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ISA法相比,在中心性及偏心性二尖瓣反流中,GI3DQ法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是可行且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成像模式三维量化 二尖瓣反流 近端血流等速面
下载PDF
全身成像三维量化评估二尖瓣反流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吴刚 林琼雯 +2 位作者 吴伟春 江勇 王浩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法测量二尖瓣反流束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93例二尖瓣反流(MR)患者:偏心性MR组52例,中心性MR组41例。GI3DQ法直接测量MR体积,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计算的MR体积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在偏心...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法测量二尖瓣反流束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93例二尖瓣反流(MR)患者:偏心性MR组52例,中心性MR组41例。GI3DQ法直接测量MR体积,以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计算的MR体积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在偏心性MR组,两种方法相关性:r=0.91;一致性分析:GI3DQ法较RT3DE法平均低估MR体积约10.6 ml;在中心性MR组,两种方法相关性:r=0.96;一致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偏心性MR组,GI3DQ法评估MR体积存在明显低估;在中心性MR组,GI3DQ法与RT3DE法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 全身成像三维量化 二尖瓣反流
下载PDF
PET与XCT结合的全身成像技术可有效鉴别肿瘤分期
3
作者 吴校连 《国外医学情报》 2004年第5期17-17,共1页
一项前瞻性双盲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相比,应用显像药物18F-脱氧葡糖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PET)与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结合的人体诊断成像可以显著地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度。
关键词 PET XCT 全身成像技术 肿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 成像方法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病灶检测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张琪明 祁良 +2 位作者 顾敏岚 李俊华 郑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评估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活动性病灶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181例,患者除行常规扫描MRI方案外,均行相... 目的 评估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活动性病灶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181例,患者除行常规扫描MRI方案外,均行相同的全身磁共振扫描方案,扫描序列主要包括全身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序列(WB-DWI)。两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分别独立分析冠状位STIR序列图像及冠状位DWI序列反转图像,对特定关节解剖区域是否受累进行诊断分析(受累主要表现为STIR图像上的高信号及DWI反转图像上扩散受限的低信号区域),评估部位主要包括颈椎、胸椎、腰椎、胸骨、肩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髋关节、坐骨、耻骨、骶髂关节,并计算各部位的受累情况及病灶的检出数,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两种序列对不同解剖部位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所有181例AS患者中,有129例患者在上述不同解剖区域检测出活动性病灶,检出数最高的是胸椎(WB-DWI检出526处,STIR检出384处),其次为腰椎(WB-DWI序列检出183处,STIR序列检出115处),坐骨受累检出病灶数最少(WB-DWI序列检出10处,STIR序列检出7处)。WB-DWI序列在胸椎、胸骨及胸锁关节的病灶检出数较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BDWI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身活动性病灶的检出中较全身冠状位STIR序列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较好的替代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活动性病灶 全身磁共振成像 全身弥散加权序列
下载PDF
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体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安凯年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09-0012,共4页
探析于体部肿瘤筛查中选择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30例体位肿瘤患者(100处病灶)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患者,均开展WB-DWI,观察其成像特征。结果 健康体检组可呈现清晰组织构造,而在肿... 探析于体部肿瘤筛查中选择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30例体位肿瘤患者(100处病灶)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患者,均开展WB-DWI,观察其成像特征。结果 健康体检组可呈现清晰组织构造,而在肿瘤组中,100个病灶在WB-DWI上都显示为高信号,并且经过 MRI检查,恶性肿瘤的ADC值平均低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 WB-DWI于体部肿瘤筛查中具有临床意义,有效对良恶性肿瘤予以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部肿瘤 筛查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鉴别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于恶性肿瘤分期、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张苗 周劲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83-0085,共3页
恶性肿瘤患者中,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分析对分期、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15例恶性肿瘤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2月),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均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全面分析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恶性肿... 恶性肿瘤患者中,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检查,分析对分期、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院15例恶性肿瘤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2月),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均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全面分析应用价值。结果 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经病理检查后,T1期为6例,占比40.00%,T2期为4例,占比26.67%,T3期为3例,占比20.00%,T4期为2例,占比13.33%。WB-DWI诊断分期中,T1期、T2期、T3期、T4期及总诊断准确率与术后病理检查无差异,P>0.05。与T1期对比,T2期、T3期、T4期表观扩散系数较低(t=2.726、5.130、5.536,P<0.05);与T2期对比,T3期、T4期表观扩散系数较低(t=3.313、4.581,P<0.05);与T3期对比,T4期表观扩散系数较低(t=3.873,P<0.05)。治疗后平均、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较治疗前高,P<0.05。经1个月治疗后,恶性肿瘤患者反应良好与反应较差患者分别为7、8例;反应良好患者平均、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变化率较反应较差患者高,P<0.05。结论 WB-DWI在肿瘤分期和疗效评估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和治疗参考信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肿瘤分期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雅丽 刘佳梅 《医疗装备》 2023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技术在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J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1例疑似JRA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WB-DWI检查与MRI检查,以组织病理检查...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技术在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J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1例疑似JRA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WB-DWI检查与MRI检查,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51例疑似JRA患儿,经病理检查最终确诊42例,确诊率为82.35%。经WB-DWI检查,51例患儿中,检出40例JRA,非JRA 11例,JRA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于非J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RI检查,51例患儿中,检出29例JRA,非JRA 22例;WB-DWI检查诊断JRA的准确度及灵敏度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JRA诊断中应用WB-DWI技术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 MRI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探测骨转移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烁 薛华丹 +1 位作者 孙非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目的通过与核素骨显像比较,探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探测骨转移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38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合并骨病变的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及核素骨显像。将骨骼系统分为13个区域观察:颅骨... 目的通过与核素骨显像比较,探讨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探测骨转移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38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合并骨病变的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及核素骨显像。将骨骼系统分为13个区域观察:颅骨、胸骨、锁骨、颈椎、胸椎、腰椎、骶椎,肋骨、骨盆、肩胛骨、肱骨、股骨、胫腓骨。分别比较两者所显示的病灶数,并测量不同部位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结果38例患者中,WB-DWI检测显示20例患者214处病灶,核素骨显像显示20例患者197处病灶,两种检查方法对34例患者的结果一致(P=0.488)。与骨显像比较,WB-DWI漏诊的病灶主要位于颅骨、胸椎、肱骨及胫腓骨,WB-DWI对发现颈椎、腰椎、骶椎、骨盆、肋骨及股骨的病变较骨显像敏感。不同部位骨转移瘤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95)。此外,WB-DWI可以发现更多的骨外器官及淋巴结的病变。结论WB-DWI对于骨转移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与核素骨显像相互补充,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全身成像 核素骨显像 骨转移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联合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0
作者 魏强 程洁 +1 位作者 田丛娜 边艳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0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联合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5例疑似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于1周内分别行WB-DWI显像和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两种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联合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5例疑似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于1周内分别行WB-DWI显像和核素全身骨显像,对两种检查图像行双盲法判读,记录两种检查图像中的骨异常显像灶的数量及位置并逐一对比分析。以活检病理、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确定骨转移灶的存在及位置。统计单独及联合应用两种影像方法诊断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和Kappa值,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分别及联合应用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单独WB-DWI显像对25例可疑骨转移瘤患者115处可疑骨转移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83.3%、83.8%、83.5%、0.639。单独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79.5%、32.4%、64.3%、0.127。而两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分别为93.6%、14.8%、93.0%、0.843。两者联合应用对骨转移瘤的检出率与单独采用任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DWI与核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敏感度相当,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全身成像
下载PDF
全身MRI对axSpA病人外周附着点炎的评估及疗效监测
11
作者 郭子康 李博雅 +1 位作者 孔纯玉 雷新玮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基于全身MRI(WBMRI)分析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病人的外周附着点炎分布情况,并监测附着点炎对治疗的反应结果。方法前瞻性纳入经临床确诊为axSpA病人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平均(33.5±8.2)岁。采用WBMRI对病人行首次检查(基... 目的基于全身MRI(WBMRI)分析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病人的外周附着点炎分布情况,并监测附着点炎对治疗的反应结果。方法前瞻性纳入经临床确诊为axSpA病人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平均(33.5±8.2)岁。采用WBMRI对病人行首次检查(基线)和药物治疗后的随访复查,同时收集基线和随访时病人的临床信息。观察基线和随访WBMRI影像并记录肩部、前胸壁、骨盆、膝部及足部特定附着点炎的数量和分布,根据随访显示的附着点炎变化情况将病人分为缓解组和非缓解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缓解组与非缓解组的基线临床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外周附着点炎数量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评估37例病人的1739个附着点。基线WBMRI显示110个附着点炎(110/1739个,6.3%),包括前胸壁32个、肩部21个、骨盆26个、膝部21个及足部10个;前胸壁的胸锁关节处和膝部的股骨内侧髁处的附着点炎数量最多(17/110个,15.4%)。随访WBMRI显示87个附着点炎(87/1739,5.0%),包括前胸壁25个、肩部11个、骨盆14个、膝部20个及足部17个;膝部的股骨内侧髁处的附着点炎数量最多(19/87个,21.8%)。缓解组(13例)比非缓解组(21例)基线检查时的体质量指数(BMI)更低、附着点炎数量更多(P<0.05)。axSpA病人基线WBMRI显示的附着点炎数量与CRP、ESR、ASDAS-CRP临床指标及病程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WBMRI可以从整体上观察axSpA病人的外周附着点炎分布,有潜力作为临床疗效评估的重要成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全身磁共振成像 附着点炎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随访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魏来 朱荆皓 彭屹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3.0 T全身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术后随访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例术后随访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WBMRI(DWI+T2WI),后处理平台为GE ADW4.6工作站。Functool工具拼接横断面弥散图像,得到HD-MIP图像、黑白... 目的探讨3.0 T全身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术后随访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例术后随访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WBMRI(DWI+T2WI),后处理平台为GE ADW4.6工作站。Functool工具拼接横断面弥散图像,得到HD-MIP图像、黑白反转图像(类"PET"图像)及伪彩色图像;Pasting工具拼接冠状面T2加权图像,得到全身冠状面T2加权图像,再经图像融合得到类"PET-MR"图像。结果 19例患者(其中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胃癌8例,结肠癌7例,直肠癌2例)均获得图像质量良好的全身磁共振图像。发现恶性转移性病例6例,阳性率约32%。结论使用头颈联合线圈及体线圈接收方法可以改善中心频率漂移现象,得到符合诊断需要的全身弥散图像。3.0T MR全身弥散成像可清晰显示胃肠道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术后随访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全身成像 胃肠肿瘤
下载PDF
3.0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新宇 陈宏伟 +2 位作者 陈静雯 金伟 万红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0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3.0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合并骨病变的患者行3.0TMR全身DWI检查,将全身骨骼系统分为颅骨、脊椎、骨盆、胸部、四肢长骨5个区域,计数各部位病灶数并... 目的探讨3.0T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合并骨病变的患者行3.0TMR全身DWI检查,将全身骨骼系统分为颅骨、脊椎、骨盆、胸部、四肢长骨5个区域,计数各部位病灶数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患者均成功获得全身MRI图像。其中9例常规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压脂T2WI为稍高信号,提示病变为成骨性骨转移。除上述9例外,共发现骨转移灶156处,骨转移灶表现为点状、片状、团块状高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各部位病灶数为颅骨7处、脊椎72处、骨盆46处、胸部20处、四肢长骨11处。骨转移灶的ADC值为(0.86±0.14)×10^(-3)mm^2/s,正常骨组织为(1.82±0.17)×10^(-3)mm^2/s,两者比较,P<0.05。结论 3.0T MR全身DWI对脊椎、骨盆的骨转移病灶显示清晰、敏感,并能同时显示肿瘤在骨外器官的病变,有助于诊断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全身成像 恶性肿瘤 骨转移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辉 李长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126-1129,共4页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近几年来在磁共振常规序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作为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仅有的能够反映人体活体组织中水质子扩散运动的非创伤性技术。它是将MR-DWI与回波平面成像(EPI)及短时反...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是近几年来在磁共振常规序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作为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是目前仅有的能够反映人体活体组织中水质子扩散运动的非创伤性技术。它是将MR-DWI与回波平面成像(EPI)及短时反转恢复(STIR)脂肪抑制技术相结合,明显缩短了扫描时间,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全身大范围扫描(从颅脑到膝关节),且全身背景信号被充分抑制,突出了病变组织尤其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显示。由于WBDWI具有检查时间短,覆盖范围大,检查费用低,较高的敏感性及无辐射、无创伤等优点,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就WB-DWI的技术原理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全身成像 磁共振功能成像 背景信号
下载PDF
全身成像三维量化法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吴刚 王浩 +3 位作者 王志斌 丛娟 李俊芳 付秀秀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以指南推荐的“二维综合方法”作为二尖瓣反流(MR)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13DQ)法测量的二尖瓣反流束体积(MRv01)在不同类型MR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3例MR患者分两组:中心性MR组41例,偏心性MR组5... 目的以指南推荐的“二维综合方法”作为二尖瓣反流(MR)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13DQ)法测量的二尖瓣反流束体积(MRv01)在不同类型MR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93例MR患者分两组:中心性MR组41例,偏心性MR组52例。依据“二维综合方法”将MR患者分为轻、中、重度。G13DQ法直接测量MRvoL结果中心性MR组ROC曲线分析示:G13DQ法测量的MRvol〉16.2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7(P〈0.0001),区分轻度和中度MR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63.6%;MRvol〉47.8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P〈0.0001),区分中度和重度MR的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6.2%。偏心性MR组ROC曲线分析示:MRvol〉14.8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P=0.086),区分轻度和中度MR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60.0%;MRvol〉40.7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01),区分中度和重度MR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9.7%。结论G13DQ法直接测量MRvol可较为准确地评估MR严重程度,尤其在中心性MR组,区分中度和重度MR时,拥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闭锁不全 二尖瓣反流束体积 全身成像三维量化
原文传递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在瘤源性骨质软化症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烁 薛华丹 +5 位作者 姜艳 夏维波 景红丽 陈黎波 孙非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比较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在发现及定位瘤源性骨质软化症患者致病瘤灶的准确性。方法 6例临床疑诊瘤源性骨质软化症的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及SRS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发现致病瘤灶的价值,... 目的比较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在发现及定位瘤源性骨质软化症患者致病瘤灶的准确性。方法 6例临床疑诊瘤源性骨质软化症的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及SRS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发现致病瘤灶的价值,并以手术切除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手术病理证实的致病瘤灶包括软组织肿瘤2例(血管脂肪瘤及间叶组织肿瘤各1例)及骨肿瘤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WB-DWI和SRS发现瘤源性骨质软化症患者致病瘤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WB-DWI:33.33%、100%、66.67%;SRS:33.33%、66.67%、5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年的骨质软化症患者,应选择WB-DWI及SRS检查以寻找致病瘤灶,两者相互补充,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全身成像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骨质软化症
下载PDF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汤宪娥 赵卫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0-2163,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照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相关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和系统评价。结果 5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由于文献数、病例数、...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按照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相关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和系统评价。结果 5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由于文献数、病例数、肿瘤类型、病灶数均较少,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因此仅做定性系统评价。WB-DWI对骨转移灶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67%~95.68%、60.00%~99.07%、82.14%~95.39%,平均值分别为91.43%、86.11%、91.47%。结论 WB-DWI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磁共振成像 全身成像 肿瘤转移 系统分析
下载PDF
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荆彦平 张海霞 +3 位作者 高峥嵘 骆宾 徐新峰 郭克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类PET)成像在肿瘤TNM分期、转移瘤原发灶筛查、健康体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7例转移瘤、18名健康体检者的类PET图像进行分析,类PET图像包括原始图像,即自旋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行...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类PET)成像在肿瘤TNM分期、转移瘤原发灶筛查、健康体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7例转移瘤、18名健康体检者的类PET图像进行分析,类PET图像包括原始图像,即自旋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行分段全身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以及冠状位T2WI图像。结果 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乳腺癌30例,肺癌3例,肝癌5例,结肠癌3例,鼻咽癌1例,临床诊断T0-2N0-1M0-1共35例,类PET成像检查,有3例由N0期改变为N1期,4例由M0期改变为M1期。7例转移瘤有2例查出原发灶;18名健康体检者有3名发现异常,未查处恶性肿瘤。结论类PET成像在肿瘤TNM分期、转移瘤原发灶筛查、健康体检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全身成像
下载PDF
3.0 T MRI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多发性骨髓瘤诱导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梦龙 翁春娇 +2 位作者 李文娟 姚紫云 谢道海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3.0 TMRI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诱导治疗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5... 目的探讨3.0 TMRI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诱导治疗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54例初治MM患者,在四周期诱导治疗前及结束时分别行WBDWI检查。测量每个患者骨髓或髓外病灶治疗前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四周期诱导治疗前后的血、尿中M蛋白,血清游离轻链及骨髓穿刺结果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依据,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深度缓解(完全缓解以及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组及非深度缓解(部分缓解、最小缓解、疾病稳定以及疾病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的差异性。结果 54例患者中,其中深度缓解35例,非深度缓解19例。诱导治疗前后ADC值变化量在深度缓解组和非深度缓解组分别为(0.68±0.39)×10^(-3)mm^2/s,(0.24±0.17)×10^(-3)mm^2/s,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深度缓解组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101.63%)明显高于非深度缓解组(39.3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ADC值变化率<58.42%作为诊断深度缓解的阈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91.4%、8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结论深度缓解组诱导治疗前后的ADC变化程度明显高于非深度缓解组,表明通过量化治疗前后的ADC值,WB-DWI在多发性骨髓瘤诱导治疗疗效评估方面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骨髓瘤 磁共振成像 全身成像
下载PDF
全身成像三维量化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与多普勒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吴刚 林琼雯 +2 位作者 吴伟春 江勇 王浩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束体积用以评估二尖瓣反流(MR)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93例MR患者,分两组:偏心性MR:52例;中心性MR:41例。GI3DQ法直接测量MR体积;Doppler法计算的MR体积作为参考标准。结果:...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三维量化(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束体积用以评估二尖瓣反流(MR)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93例MR患者,分两组:偏心性MR:52例;中心性MR:41例。GI3DQ法直接测量MR体积;Doppler法计算的MR体积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偏心性与中心性MR组:Doppler计算MR体积与GI3DQ测量MR体积相关性分别为:r=0.77,r=0.81;一致性分析:偏心性MR组,GI3DQ法较Doppler法平均低估12.19ml,P<0.05;中心MR组,GI3DQ法较Doppler法平均低估1.34ml,P>0.05。结论:与Doppler法相比,偏心性MR组,GI3DQ法低估MR体积;中心性MR组,两种方法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成像三维量化 二尖瓣反流 多普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