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钊德 杜灿荣 +2 位作者 邬映超 韦小翠 龙耀翔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共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振动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全身振动疗法 痉挛 下肢功能
下载PDF
基于“成骨-成血管”理论探讨全身振动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2
作者 田佳庆 刘良燕 +8 位作者 彭鹏 林锟 陆舜 何宪顺 魏腾飞 何敏聪 钦逸仙 何伟 魏秋实 《中医正骨》 2024年第9期59-68,82,共11页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 therapy,WBVT)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效果,并探讨其治疗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WBVT组...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 therapy,WBVT)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效果,并探讨其治疗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蜘蛛毒液肽(Grammostola spatulata mechanotoxin 4,GsMTx4)组。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采用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构建SONFH模型。造模后,WBVT组使用WBVT干预,Yoda1组使用Piezo1蛋白激动剂Yoda1干预,WBVT联合GsMTx4组使用WBVT和Piezo1蛋白抑制剂GsMTx4干预。干预结束后,进行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计算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骨微结构观察,以及股骨头内Piezo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化簇3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内皮粘蛋白(endomucin,EMCN)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1)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空白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内的骨小梁较为稀疏,骨小梁细小、不连续,且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WBVT组和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数量增多,排列较为整齐。与WBVT组相比,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排列则较为紊乱。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高于空白组(P=0.000,P=0.000,P=0.000,P=0.000),WBVT组、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高于WBVT组(P=0.000)。(2)大鼠股骨头骨微结构观察结果。WBVT组和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3,P=0.081,P=0.384,P=0.471;P=0.435,P=0.131,P=0.104,P=0.126)。模型组和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低于空白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骨小梁分离度均高于空白组(P=0.000,P=0.000)。WBVT组和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高于模型组(P=0.000,P=0.002,P=0.000;P=0.000,P=0.007,P=0.014),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WBVT组大鼠的股骨头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与Yoda1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4,P=0.223,P=0.332,P=0.071)。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均低于WBVT组(P=0.002,P=0.021,P=0.000),骨小梁分离度高于WBVT组(P=0.000)。(3)大鼠股骨头内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WBVT组和Yoda1组大鼠股骨头内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122,P=0.773,P=0.814,P=0.991;P=0.112,P=0.071,P=0.955,P=0.749,P=0.915)。模型组和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股骨头内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WBVT组和Yoda1组大鼠股骨头内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WBVT组大鼠股骨头内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蛋白表达量与Yoda1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62,P=0.179,P=0.214,P=0.990,P=0.975)。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股骨头内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蛋白表达量均低于WBVT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4)大鼠股骨头内CD31/EMCN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模型组和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股骨头内CD31/EMCN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P=0.000,P=0.000)。WBVT组和Yoda1组大鼠股骨头内CD31/EMCN表达量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2,P=0.991)。WBVT组和Yoda1组大鼠股骨头内CD31/EMCN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00,P=0.000)。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股骨头内CD31/EMCN表达量低于WBVT组(P=0.000)。结论:WBVT可以促进股骨头坏死组织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iezo1蛋白的表达影响HIF-1α/VEGF轴,进而促进股骨头内H型血管的生成、改善股骨头血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糖皮质激素 全身振动疗法 骨生成 血管生成 H型血管 Piezo1蛋白
下载PDF
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秋 虞记华 +3 位作者 李卫平 凌运其 王剑雄 胥方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 目的基于不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不随意运动型脑瘫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25±5)Hz组(n=20)及(35±5)Hz组(n=20)。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5±5)Hz组额外接受振动频率为(25±5)Hz的WBV,(35±5)Hz组接受(35±5)Hz的WBV,3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儿使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to Up and Go Test,TUGT)、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及足印分析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01);其中(35±5)Hz组BBS评分(F=12.502)、TUGT(F=8.211)、GMFM-88的D区、E区评分(F=12.802、8.505)、跨步长(F=12.279)、步宽(F=13.582)及1 min步行距离(F=12.619)均优于(25±5)Hz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5±5)Hz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WBV可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躯干控制、改善其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且(35±5)Hz的WBV疗效优于(25±5)Hz的W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频率 全身振动疗法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粗大运动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及整体运动平衡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王浩 吴洁 +5 位作者 王栋 暨佳依 郭明慧 郑婷婷 赵敏 蓝宇翔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全身振动疗法,干预时...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全身振动疗法,干预时间总计3个月,5次/周,15 min/次。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粗大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D区(站立位)和E区(行走、跑、跳)评分,儿童平衡量表总得分(PBS),5次坐立试验(FTSST),10 m步行时间(10 MWT),竖脊肌肌电值(aEMG)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 D区和E区评分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治疗后GMFM D区[(39.93±4.33)分]和E区[(64.53±12.81)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FTSST和10 MWT有所下降,观察组PBS评分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TSST[(9.31±3.41)s]和10 MWT[(0.95±0.12)s]均低于对照组,PBS评分[(51.40±3.74)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左右侧竖脊肌aEMG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竖脊肌aEMG[左侧(68.13±13.89)μV,右侧(65.95±12.33)μV]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全身振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提高核心肌群及下肢肌力,增强核心稳定性,提高患儿的坐位及整体运动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疗法 痉挛型 脑性瘫痪 坐位平衡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对青少年运动员下腰痛疗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君 《福建体育科技》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功能障碍、躯干活动度和心理的影响。方法:将女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全身振动疗法,...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功能障碍、躯干活动度和心理的影响。方法:将女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全身振动疗法,治疗时间持续12周。采用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功能变化,汉密顿焦虑(HANA)量表评估心理变化,运用表盘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躯干活动度。结果:2组治疗前VAS、ODI、HAMA评分和躯干屈伸活动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ODI、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躯干屈伸活动度均扩大(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缓解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焦虑,增加躯干屈伸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青少年 运动员
下载PDF
基于Bobath理念的全身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国胜 郭钢花 +1 位作者 李哲 梁英姿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念的全身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基于Bobath理念的全身振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疗法。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偏瘫侧上肢的MAS评分以及肱二头肌、腕屈肌群RM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MAS评分、肱二头肌及腕屈肌群RMS、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obath理念的全身振动疗法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痉挛,能有效降低痉挛程度,改善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疗法 Bobath理念 脑卒中 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可控全身振动疗法用于护理院老人减少跌倒危险和提高生活质量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会芳 倪朝民 《中国康复》 2007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可控全身振动疗法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子午流注针法联合全身振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忽略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定艺 赵娜 唐丹阳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6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联合全身振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全身振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2组均...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联合全身振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全身振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单侧忽略程度、平衡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二等分试验、凯瑟林-波哥量表(CBS)、线段划消测试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二等分试验、CBS、线段划消测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脑卒中特定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BBS、MMSE、MBI、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联合全身振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忽略,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平衡、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单侧忽略 子午流注针法 全身振动疗法 平衡功能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黄鹏 宋梅思 +2 位作者 陈培荣 沈鲁希 范萌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2期171-172,共2页
目的分析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治疗,... 目的分析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治疗,对照组给单纯给予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躯干损伤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12 d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躯干损伤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给予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治疗可帮助改善躯干控制效果与平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疗法 运动 脑卒中 平衡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定艺 赵娜 +3 位作者 毛显禹 吴登宠 李灿灿 许彬彬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在矫正镜前端坐位下进行全身振动治疗20 min,对照组在矫正镜子前端...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在矫正镜前端坐位下进行全身振动治疗20 min,对照组在矫正镜子前端坐练习20 min,之后均接受常规运动疗法30 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Burke倾斜量表评分、睁眼和闭眼X轴平均压力中心绝对值、睁眼和闭眼运动椭圆面积小于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评分大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Burke倾斜量表评分、睁眼和闭眼X轴平均压力中心绝对值、睁眼和闭眼运动椭圆面积小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1周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身振动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平衡能力,改善倾斜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综合征 脑卒中 全身振动疗法 运动疗法
原文传递
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双瘫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文丽 何强勇 +2 位作者 陈小芳 曾晓琳 张新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5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就诊的痉挛型双瘫患儿30例,并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全身振动疗法+常规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就诊的痉挛型双瘫患儿30例,并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试验组(全身振动疗法+常规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各15例;全身振动训练3min/组×3,9min/天,5次/周;常规康复治疗每项30min/次,5次/周;共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果:治疗后,试验组GMFM-88评分及Berg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可显著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下肢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增强患儿立位的姿势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全身振动疗法 运动功能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全身振动治疗改善脑瘫患者步行能力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康龙 梁显荣 +2 位作者 曹建国 黄美欢 战玉军 《中国康复》 2017年第5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究全身振动疗法(WBV)对于脑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的疗效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分析。方法:本文检索的文献均来源于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上,检索近十年来的文献报道,截止2016年1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 目的:探究全身振动疗法(WBV)对于脑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的疗效以及相关的作用机理分析。方法:本文检索的文献均来源于PUBMED、Google Scholar、EMBAS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上,检索近十年来的文献报道,截止2016年1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检索、筛选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对各被研究患者的基本特征、干预措施、疗效观察指标等治疗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WBV能够有效显著改善患者步行速度。结论:基于现有的荟萃分析结果,WBV能够改善脑瘫患者步行能力,应纳入常规的脑瘫患者物理治疗的参考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全身振动疗法 步行能力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肌少症的运动干预 被引量:3
13
作者 卢冬磊 冯展鹏 +3 位作者 曹立全 唐毅 谭思洁 俞中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723-5731,共9页
背景: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该病症与老年人多种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关。运动被认为是老年人对抗肌少症的主要策略之一,但当前缺乏对不同运动方式干预肌少症的具体干预方式研究。... 背景:肌少症是指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该病症与老年人多种不良结局的发生有关。运动被认为是老年人对抗肌少症的主要策略之一,但当前缺乏对不同运动方式干预肌少症的具体干预方式研究。目的:阐述肌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不同运动方式改善老年肌少症的研究进展,为老年人对抗肌少症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英文检索词为“sarcopenia,sport,exercise intervention,resistant training,aerobic exercise,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mixed training,physical performance,muscle strength,muscle mass等”;中文检索词为“肌少症、运动、运动干预、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全身振动训练、多组分运动、身体表现、肌肉力量、肌肉质量等”,分别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3年10月,对入选的126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抗阻运动仍是防治老年肌少症的最有效运动方式,且高强度抗阻运动效果更为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训练负荷强度的循序渐进;(2)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功能的改善相对于单一运动模式效果更好,建议老年人前期可以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过渡,后期可以个体化增加抗阻运动;(3)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防治老年肌少症的治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频率、振幅、持续时间对患者的影响;(4)多组分运动结合了不同运动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对其进行个性化运动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肌少症 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 全身振动疗法 多组分运动
下载PDF
不同下肢体位振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涂美 王剑雄 +7 位作者 张驰 汪丽 陈汝艳 梁斌 王彬川 虞记华 万腾刚 谢羽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1,19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下肢体位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迈步振动组、后伸振动组、屈膝运动振动组,每组18例。三种振动治... 目的:探讨不同下肢体位振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迈步振动组、后伸振动组、屈膝运动振动组,每组18例。三种振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不同体位下的振动治疗,20min/次,1次/天,5天/周,持续6周。在基线、振动训练6周、随访12周时评估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膝屈伸肌等速肌力峰力矩。结果:共66例患者完成该研究。各组6周及12周时Fugl-Meyer、TUG、双侧伸膝及屈膝肌峰力矩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振动治疗组6周及12周时Fugl-Meyer、TUG、患侧伸膝肌峰力矩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屈膝运动振动组6周时患侧伸膝肌峰力矩显著高于迈步组及后伸组(P<0.05)。四组健侧伸膝肌、双侧屈膝肌峰力矩在6周与12周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膝关节伸肌肌力与下肢整体运动功能,且屈膝运动振动治疗在提高患侧伸肌力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全身振动疗法 体位 Fugl-Meyer量表
下载PDF
不同振动方式对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羽婕 郭声敏 +5 位作者 虞记华 陈汝艳 李军 王剑雄 汪丽 胥方元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全身振动方式对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与住院治疗的早中期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全身振动方式对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与住院治疗的早中期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恒定的振动参数,试验组采用变化的振动参数。主要结局指标:采用主动关节位置觉测量法评估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次要结局指标:使用WOMAC骨性关节炎评分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分析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SPSS 23.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动30°与60°位置觉评分、WOMAC评分在基线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4周与随访3个月后,在主动30°与60°位置觉评分,WOMAC评分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在干预后与随访3个月后主动30°与60°位置重置评分及WOMAC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OMAC疼痛与僵硬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振动参数变化的全身振动疗法较恒定参数的振动疗法更能提高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全身振动疗法 本体感觉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