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仪治疗老年肌少症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峰 魏莉 +3 位作者 刘芳芳 陈珊珊 马小民 刘自双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8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仪治疗老年肌少症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依据振动训练仪治疗频率设置的不同将其分为15 Hz组(23例)、30 Hz组(23例)和45 Hz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训练+全身振动治疗,对...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全身振动训练仪治疗老年肌少症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依据振动训练仪治疗频率设置的不同将其分为15 Hz组(23例)、30 Hz组(23例)和45 Hz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训练+全身振动治疗,对比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肌肉衰减指标与运动功能,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分析患者身体平衡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45 Hz组和30 Hz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5 H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2.480,P<0.05),但30 Hz组与45 Hz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 MWT)、握力及肌肉质量(RASMI)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组患者6 MWT、握力及RASMI均高于治疗前,且45 Hz组和30 Hz组明显高于15 Hz组,45 Hz组明显高于30 Hz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51,F=33.243,F=33.458;P<0.05);治疗前3组患者BBS评分与AD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组患者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45 Hz组和30 Hz组明显高于15 Hz组,45 Hz组明显高于30 Hz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81,P<0.05),治疗后3组患者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45 Hz组和30 Hz组明显低于15 Hz组,45 Hz组明显低于30 Hz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70,P<0.05)。结论:老年肌少症患者应用全身振动训练仪治疗疗效显著,且应用频率为30 Hz和45 Hz能够更好地提升治疗效果,其中应用45 Hz的治疗频率能够更显著的降低患者肌肉衰减情况,提升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并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仪 频率设置 老年肌少症 肌肉衰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仪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管弹性和上肢功能康复中的研究
2
作者 王兆伟 沈聪 +2 位作者 陈军 粱森 蒋惠瑜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9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管弹性和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周5次,疗程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常...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仪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血管弹性和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周5次,疗程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全身振动训练仪进行全身振动训练,每周5次,疗程4周。训练前后测量计算两组颈动脉血管弹性指标僵硬度系数(β)和颈动脉根部横截面扩张性(AC),并在训练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中国香港版)量表、运动指数上肢部分(MI-UE)量表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对上肢功能康复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β和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AC指数显著上升,β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85,t=4.032;P<0.05)。两组患者训练前FTHUE-HK、MI-UE及FMA-UE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观察组3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2,t=5.683,t=6.427;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弹性具有积极作用,且能促进患者的上肢功能逐渐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仪 脑卒中 血管弹性 上肢功能康复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值荣 马彩云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绳带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身振动训练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中的D区、E区]、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患侧肘屈肌与腕屈肌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D区、E区GM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肘屈肌、腕屈肌的M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增强患儿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全身振动训练仪 绳带疗法训练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