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T、CRP、WBC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黄晓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6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漳浦县医院70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降...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漳浦县医院70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将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根据其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分为感染组(39例)与非感染组(31例),对比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炎性因子指标,对比三项炎性因子指标在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时对于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诊断结果。根据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成病死组(8例)与存活组(62例),对比病死组与存活组的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中,感染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诊断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各项指标单一检测高(P<0.05)。28 d病死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高于28 d存活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作为炎性因子指标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中普遍出现异常增高情况,联合检测三项炎性因子指标可辅助判断感染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三项指标对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预后预测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病原菌 诊断 炎性因子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炎性因子和补体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54
2
作者 彭淑梅 王淑珍 赵建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78例SIRS患儿入院时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 (简称大黄组 ) 4 0例及常规治疗组 (简称常规组 ) 38例 ,大黄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口服或鼻饲 ,入院... 目的 :研究大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78例SIRS患儿入院时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 (简称大黄组 ) 4 0例及常规治疗组 (简称常规组 ) 38例 ,大黄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口服或鼻饲 ,入院时及入院后第 3日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用全自动散射比浊定量分析法测定C反应蛋白 (C RP)、补体 (C3、C4 ) ,并进行比较。结果 :大黄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病死率明显降低。SIRS患儿入院时血清TNF α、C RP、C3及C4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随着病情缓解 ,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且大黄组下降更明显。结论 :大黄能改善SIRS患儿的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炎性因子 补体 中医药疗法 儿童 治疗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患者血浆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于光 田野苹 +6 位作者 袁伟杰 邓小明 朱科明 叶志斌 苗玉良 李金宝 孙卫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 应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技术 ,探讨其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合并急性肾衰 (ARF)患者体内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6例SIRS合并ARF患者经右侧股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使用DiapactCRRT机行高容量... 目的 应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技术 ,探讨其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合并急性肾衰 (ARF)患者体内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6例SIRS合并ARF患者经右侧股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使用DiapactCRRT机行高容量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HV -CVVH)模式治疗。治疗上除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外 ,主要包括原发病的处理和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的支持或维护。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后 2、4、6h以及停止CVVH后 6h ,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电解质、肾功能和有关细胞因子 ,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其中采用ELISA法测定有关细胞因子。结果  16例患者CVVH后血清BUN、Scr、K+ 均逐渐地呈明显下降趋势 (P均 <0 0 5或 0 0 1) ,血浆TNF -α、IL - 1β、IL - 2、IL - 2R以及IL - 8水平均逐渐降低 ,血浆IL - 6、IL - 4、IL - 10水平在CBP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CBP能清除SIRS合并ARF患者血浆多种致炎细胞因子 ,并可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血液净化 细胞因子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浆炎性介质
下载PDF
大黄素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时中性粒细胞凋亡异常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尚东 王宝枝 +3 位作者 毕伟 陈海龙 齐清会 关凤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81-583,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时中性粒细胞即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 lear neutro-ph il,PMN)凋亡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SIRS患者(均为急性胰腺炎)提取外周血PMN后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大黄素治疗组、白细胞介素(IL)...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时中性粒细胞即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 lear neutro-ph il,PMN)凋亡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SIRS患者(均为急性胰腺炎)提取外周血PMN后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大黄素治疗组、白细胞介素(IL)-10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分别培养24 h后观察两组的PMN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方法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外周血PMN细胞凋亡率为(42±8)%,大黄素治疗组PMN细胞凋亡率为(5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凋亡指数(AI)为25±7,大黄素治疗组外周血PMN的AI为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IL-10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黄素对SIRS患者外周血的PMN凋亡延迟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急性胰腺炎 中性粒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353例多发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琼 黄纪坚 +1 位作者 林吉忠 黄桃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0-321,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的特点、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以及对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防治。方法 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 ,同时参照APACHE评分系统、创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等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 ,...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的特点、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以及对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防治。方法 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 ,同时参照APACHE评分系统、创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等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 ,分析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以及由SIRS向MODS发展的渐进过程。结果  35 3例中轻、中、重度SIRS分别为 15 8例、118例和 77例。与轻度SIRS比较 ,中、重度SIRS患者MOD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受累器官中 ,呼吸功能障碍最多见 ,患病率达 2 7 5 % ;随着受累器官增多 ,病死率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多发伤后SIRS患者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 ,MODS发生率高。SIRS的程度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转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 ,阻断或削弱二次打击 ,早期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是防治MODS最有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创伤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武 葛京平 +6 位作者 马宏青 高建平 张征宇 周文泉 周水根 程文 王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20-522,531,共4页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输尿管镜手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294例,分别对输尿管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结石负荷、双侧结石或单...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输尿管镜手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294例,分别对输尿管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结石负荷、双侧结石或单侧结石、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与SIRS发生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有尿路感染及结石负荷较大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而手术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对SIRS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由于手术途径及结石的客观因素,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有发生SIRS的可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低压灌注,术后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手术SIRS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碎石术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TNF-α与IL-6在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秦琦瑜 李勇 +1 位作者 陈虎 陈进军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用大鼠制作急性重症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AP并发SI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D大鼠AP并发SIRS模型,检... 目的用大鼠制作急性重症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探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AP并发SI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D大鼠AP并发SIRS模型,检测血浆TNF-α、IL-6水平。结果AP并发SIRS各组(B组)血浆TNF-α、IL-6的水平明显高于同时点假手术组(A组)(P<0.01),并随时点延长升高更加明显。结论血浆TNF-α、IL-6的升高可能在AP并发SIRS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IL-6 急性胰腺炎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血必净早期干预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冯有为 张玉生 +1 位作者 左拥军 陈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0期3698-3699,共2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早期干预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5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2组同时行原发病的处理和重要脏器...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早期干预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5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2组同时行原发病的处理和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的支持和维护。于入院第1,7,14天分别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体内细胞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存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SIRS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阻断SIRS进展,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血必净注射液 早期治疗 细胞因子
下载PDF
CRP、PCT、IL-6对评价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赵蔚 瞿志军 +1 位作者 李国航 庄桂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050-3052,共3页
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SIRS患者56例,依预后分为好转组39例,死亡组17例,出现SIRS后第1、3、7天检测CRP、PCT... 目的了解肝硬化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各指标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收集肝硬化伴SIRS患者56例,依预后分为好转组39例,死亡组17例,出现SIRS后第1、3、7天检测CRP、PCT、IL-6水平,观察CRP、PCT、IL-6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第1天两组比较CRP、PCT、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两组相比较PCT、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CRP明显下降(P<0.05);第7天两组CRP、PCT、IL-6比较,好转组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同组相比,死亡组CRP、PCT、IL-6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PCT、IL-6第3天与第1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第3天、第7天明显下降(P<0.05),好转组PCT、IL-6第7天与第1天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 CRP、PCT、IL-6的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与PCT、IL-6相比,CRP更能迅速反应病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反应蛋白质 降钙素 白细胞介素6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上尿路腔镜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凯 钟明 +3 位作者 唐顺利 黄顺坛 袁明生 甘群娣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和经皮肾镜微造瘘碎石术(MPCNL)术后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65例首次行上尿路碎石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无SIRS组与SIRS组在灌注压、通道数、手术时间等方面...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和经皮肾镜微造瘘碎石术(MPCNL)术后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原因和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65例首次行上尿路碎石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将无SIRS组与SIRS组在灌注压、通道数、手术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5例患者中发生SIRS共46例,共占27.88%。术中冲水压力和手术时间无SIRS组与SIRS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灌注压过高、灌注液流出受阻、灌注液量过多、手术时间长等因素均可能引起SIRS。根据情况控制灌注压、灌注液量、控制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等可以降低和预防SIR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腔内碎石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动脉血乳酸与氧输送及氧消耗的关系 被引量:19
11
作者 席修明 姜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目的:寻找并评价组织缺氧的代谢指标,并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动脉血乳酸(ABL)与低血容量的关系。方法:对我院ICU的11例SIRS患者进行了有关代谢指标和氧相关指标的测定,主要包括基础状态和扩容后的... 目的:寻找并评价组织缺氧的代谢指标,并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动脉血乳酸(ABL)与低血容量的关系。方法:对我院ICU的11例SIRS患者进行了有关代谢指标和氧相关指标的测定,主要包括基础状态和扩容后的动脉血乳酸(ABL)、动脉血丙酮酸(ABP)、乳酸/丙酮酸比值(L/P)、氧输送(DO2)、氧消耗(VO2)和氧提取率(O2ER)。结果:SIRS患者临床上未出现明显休克征象而仅有低血容量状态时即可出现ABL〔(3.3±2.6)mmol/L〕、ABP〔(0.19±0.08)mmol/L)〕和L/P(18±8)增高。高乳酸血症SIRS患者在扩容后VO2和DO2显著增高〔VO2:(122±38)ml·m-2/min比(186±68)ml·m-2/min;DO2:(434±103)ml·m-2/min比(599±149)ml·m-2/min,P均<0.05〕;且VO2和DO2呈显著线性正相关(Y=0.36X-32.00,r=0.8632,P<0.05),而ABL、ABP和L/P在扩容前后并无显著性变化。结论:SIRS患者在未出现休克的低血容量状态时,即可出现ABL、ABP和L/P增高。通过扩容,在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 炎性反应综合征 乳酸 氧消耗 氧输送
下载PDF
血清胆碱酯酶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中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钱安瑜 张茂 +1 位作者 巴立 徐少文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1期1699-1701,共3页
目前临床上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用来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评估肝脏功能状况。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血清ChE活性可能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有关。SIRS患者血清ChE活性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和预后相关。血清ChE活性降低的原... 目前临床上血清胆碱酯酶(ChE)主要用来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评估肝脏功能状况。但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发现,血清ChE活性可能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有关。SIRS患者血清ChE活性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和预后相关。血清ChE活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与肝功能损害、分解代谢增强、稀释和血管外漏及机体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下调胆碱酯酶活性有关。应用ChE抑制剂可对抗SIRS时的过度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胆碱能抗炎通路
下载PDF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新、旧诊断标准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晓文 陈克正 +1 位作者 吕回 陶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017-1018,103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新、旧诊断标准对新生儿危重病的指导意义及其间的差异。方法以新生儿休克分度标准、新生儿SIRS新、旧诊断标准及新生儿脏器衰竭诊断标准为基础,对117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进行临床分析。应用SPSS 13....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新、旧诊断标准对新生儿危重病的指导意义及其间的差异。方法以新生儿休克分度标准、新生儿SIRS新、旧诊断标准及新生儿脏器衰竭诊断标准为基础,对117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进行临床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患儿117例中轻度休克20例,中度休克83例,重度休克14例。男90例,女27例。以出生3d内发病为多,多于入院3d内死亡,原发疾病以败血症为主。117例中,符合SIRS旧诊断标准者53例,符合率45.3%;符合SIRS新诊断标准者49例,符合率41.9%。在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中,符合2~4项诊断项目的例数及死亡数,新、旧标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旧标准的符合率及病死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无论新标准还是旧标准,SIRS诊断符合率最高者为体温改变,发生心率改变者较少。117例多伴2、3个脏器衰竭,以呼吸系统衰竭最常见,新、旧标准中符合相同脏器衰竭个数中的病死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临床各方面比较,SIRS新、旧诊断标准对危重病判断的符合率均不高,说明SIRS新诊断标准并不比旧标准优越,提示需进一步完善新生儿SIRS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诊断标准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清重要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罗爱林 廖志品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术后血清主要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PB心内直视术患者,根据手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成SIRS组和非SIRS组。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术后血清主要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PB心内直视术患者,根据手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成SIRS组和非SIRS组。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6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术后26例合并SIRS,发生率为43%。其中2例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而死亡。SIRS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从CPB期间至术后第10天均较手术前对照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且显著高于非SIRS组。结论CPB心内直视术后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升高者常合并SIRS,甚至继发M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炎性细胞因子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于光 袁伟杰 +6 位作者 邓小明 朱科明 李金宝 苗玉良 付鹏 苏红 吴灏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16例SIRS合并ARF重症患者在明确诊断后行CVVH,平均治疗时间5日。采用股静脉留...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16例SIRS合并ARF重症患者在明确诊断后行CVVH,平均治疗时间5日。采用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体外循环。使用Diapact CRRT机(Braun,德国),F60管道和血液滤过器(聚砜膜,1.2m2)。经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MAP),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后2h、4h、6h、结束后6h动态监测心率(HR)、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并推算出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与肺血管阻力(PVR)。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电解质和肾功能。结果16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除HR在CVVH后有显著下降,而MAP、PAWP、CVP、CO、CI、SVR及PVR各项指标无显著改变。治疗后BUN、Cr、K+有显著下降。16例患者存活11例,最后死亡5例。结论CVVH治疗能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溶质清除较好,并发症少,可用于SIRS合并ARF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
下载PDF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宇博 刘达恩 宋清雪 《医学综述》 2008年第5期700-703,共4页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在1991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提出的的一个新概念。SIRS是由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介导的全身免疫功能失衡。文章就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SIRS相关的因素,如:...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在1991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提出的的一个新概念。SIRS是由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介导的全身免疫功能失衡。文章就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SIRS相关的因素,如:核因子κB、血浆E-选择素、血清前白蛋白和透明质酸、血小板、血浆降钙素原和热应激蛋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全身免疫功能失衡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急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评分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峥 邹鑫森 +1 位作者 李其斌 林起庆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1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分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到广西医科大学东院急诊科急诊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218例,进行评分分组... 目的探讨急诊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评分与凝血功能变化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09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到广西医科大学东院急诊科急诊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者218例,进行评分分组并测定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值,比较不同评分分组间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SIRS患者的凝血系统指标中,随着SIRS评分升高,PLT和Fg逐渐减少(P<0.01),PT、APTT和DD逐渐延长和增加(P<0.01);SIRS患者评分与PLT和Fg含量呈负相关,与PT、APTT和DD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IRS凝血功能紊乱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凝血纤溶系统活化指标PLT、PT、APTT、Fg、DD均可作为反映SIRS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在SIRS评分基础上结合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动态检测,从而更好地进行SIRS病情评估,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评分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柳发德 周兴祝 +2 位作者 吕建林 王杜渐 王义兆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4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的19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术后发生SIRS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有尿路感染(WB...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的19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术后发生SIRS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有尿路感染(WBC≥3/HP)术后SIRS发生率为12.5%(9/72),术中输尿管镜进入困难及视野不清进行灌注泵高压灌注冲洗后SIRS发生率为8.9%(10/112),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盂结石SIRS发生率为9.48%(11/116),女性患者SIRS发生率为10.98%(9/82),近期结石肾绞痛症状后SIRS发生率为7.46%(10/134)。结论重视发生SIRS的高危因素,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细致的围术期管理,可减少术后SIR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血糖胰岛功能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刚 张朝晖 +1 位作者 龚勋 张蓉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高血糖 应激性 胰岛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第19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Internet网上病例讨论)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世峰 沈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2000年第6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病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