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下载PDF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定量参数MR_(FDGmax)和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施慧敏 张金洲 +3 位作者 王馨 朱干 赵学峰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 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探讨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根据实验分组... 目的 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探讨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根据实验分组,对各组大鼠进行CCl_(4)油溶液复合法诱导;诱导完成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显像完成后,分析各组肝脏的MR_(FDGmax)、SUV_(max)、CT值;分别提取各组大鼠血清行肝功能指标(AST、 ALT和ALP)检测,并对正常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的大鼠肝脏行HE染色,肝纤维化组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MR_(FDGmax)、SUV_(max)值在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54、38.35,P<0.001)。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7,P=0.693),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25,P<0.001)。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AST、ALT及ALP呈阶段性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32、64.63、145.03,P<0.001);HE染色示正常组肝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肝炎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肝硬化组假小叶形成;肝纤维化组Masson染色示胶原纤维增生,被膜增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α-SMA表达增加,呈阶段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7,P<0.001)。相关性分析示SUV_(max)与MR_(FDGmax)呈正相关(r=0.967,P<0.01)。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α-SMA分别与AST、ALT、ALP呈正相关(r=0.924、0.756、0.934,P<0.01)。结论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通过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变化,对监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动态pet/ct Patlak MR_(FDGmax) SUV_(max) 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肿瘤68Ga-DOTATATE联合18F-FDG两日法全身PET/CT显像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3
作者 余浩军 顾宇参 +9 位作者 杨志 王瑞民 吴湖炳 赵新明 朱小华 程召平 樊卫 武志芳 李思进 石洪成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687-690,F0003,共5页
68Ga-DOTATATE联合18F-FDG两日法低剂量全身PET/CT(total-body PET/CT,TB PET/CT)显像,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价及异质性评估具有互补作用。国内多家应用TB PET/CT的医疗机构共同制定了两日法联合显像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全身pet/ct 18F-FDG 68Ga-DOTATATE 操作规范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监测PD-1抗体联合放射治疗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协同作用及远隔效应
4
作者 张金洲 施慧敏 +4 位作者 张利亚 苗璟璇 朱干 赵学峰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5-1391,共7页
目的 采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技术,监测和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单抗与放射联合治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 建立B16F10黑色素瘤小鼠双瘤模型,按... 目的 采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技术,监测和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单抗与放射联合治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 建立B16F10黑色素瘤小鼠双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PD-1单抗组、单纯放疗组、PD-1单抗+放疗(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24 h对小鼠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显像完后之后,分析比较四组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葡萄糖净摄取速率(MR_(FDG))的变化,以颈椎脱臼的方法处死小鼠,取出四组肿瘤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CD8)、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化分析肿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肿瘤组织增殖情况。治疗期间记录远端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4 h,原位肿瘤中,空白对照组SUV_(max)及MR_(FDG)值较治疗前升高(P<0.000 1),联合治疗组SUV_(max)及MR_(FDG)值较治疗前降低(P<0.000 1);远端肿瘤中,空白对照组、PD-1单抗组、单纯放疗组SUV_(max)及MR_(FDG)值较治疗前升高,但仅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SUV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端肿瘤中MR_(FDG)值上述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0 1)。远端肿瘤联合治疗组SUV_(max)及MR_(FDG)值较治疗前降低(P<0.000 1)。远端肿瘤治疗后比较各组SUV_(max)及MR_(FDG)值,除单纯放疗组和PD-1单抗组外,其余各组间SUV_(max)及MR_(FDG)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远端肿瘤CD8 T淋巴细胞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其他三组(P<0.001);远端肿瘤增殖指数Ki-67免疫组化平均吸光度值低于其他三组(P<0.001)。结论 联合治疗发挥出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远端肿瘤生长速度,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能够作为PD-1抗体与放射联合治疗远隔效应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协同作用的监测方法,可为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评估参数,对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动态pet/ct Patlak SUV_(max) MR_(FDG) 联合治疗 远隔效应
下载PDF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与PET/CT在胃肠道肿瘤复发和转移诊断效能方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龚佳英 曹务腾 +7 位作者 张占文 邓艳红 康亮 熊斐 练延帮 朱攀 刘政军 周智洋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比较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与PET/CT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复发和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并评估转移灶和正常组织的ADC值。方法通过28例被确诊为胃肠道癌和怀疑肿瘤复发患者WB-DWI和PET/CT检查结果比较,评估两种方法在检测淋巴结和远处转... 目的比较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与PET/CT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复发和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并评估转移灶和正常组织的ADC值。方法通过28例被确诊为胃肠道癌和怀疑肿瘤复发患者WB-DWI和PET/CT检查结果比较,评估两种方法在检测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效能。以PET/CT和组织学和/或3~6个月的临床随访作为评估参考标准。两位影像诊断医生和一位核医学科医师对MR和PET/CT图像分别进行评估。用Kappa统计比较WB-DWI和FDG-PET/CT用于检测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一致性。同时对18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组织与转移灶之间的ADC值的差异进行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正常组织与转移瘤之间的最佳鉴别诊断阈值(OTV)。结果 28例患者中,5例检出肿瘤复发。PET/CT检出20例淋巴结阳性共72个病灶,WB-DWI检出18例共64个病灶。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肺、肾上腺、腹腔和骨。WB-DWI发现1处脑转移灶。WB-DWI与PET/CT总体诊断性能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别(t=1.332,P=0.194)。WB-DWI在显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与PET/CT有很好的一致性,κ=0.877。在b值为600 s/mm2的WB-DWI中,淋巴结、肝、骨转移与各自正常组织之间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得出其ADC值分别为1.67×10-3、1.95×10-3和1.30×10-3 mm2/s时,诊断转移的准确率最高、效能最佳。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分期应用方面,WBDWI是一种可靠的无电离辐射的成像方法,可以达到与PET/CT一致的诊断性能。此外,ADC值是一种定量值,它在转移瘤的诊断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FDG-pet/ct 胃肠道肿瘤 表观扩散系数 转移瘤
下载PDF
18F-FDG与68Ga-DOTATATE全身PET/CT显像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
6
作者 沈艳林 李志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24-0027,共4页
探究18F-FDG与68Ga-DOTATATE全身PET/CT显像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在医院从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期间进行的39例病理诊断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这些患者接受了1/10活度18F-FDG和1/2活度68Ga-DOTATATE全身P... 探究18F-FDG与68Ga-DOTATATE全身PET/CT显像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在医院从2023年4月到2024年4月期间进行的39例病理诊断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这些患者接受了1/10活度18F-FDG和1/2活度68Ga-DOTATATE全身PET/CT显像。结果 68Ga-DOTATATE的独立与结合18F-FDG 的全身 PET/CT检测 NEN 原发灶的灵活率,特异度和精确度达到了81.2%(26/32)、7/9、80,5%(33/41)以及90.6%(29/32),7/9,87.8%(36/41)。在10个NET G1与7个NET G2的病变中,68Ga-DOTATATE被摄取,而18F-FDG则未被摄取;2个NETG2的病变并未被68Ga-DOTATATE摄取,然而却被18F-FDG 摄取:2个NETG1以及6个NETG2的病变都同时被68Ga-DOTATATE与18F-FDG 摄取。68Ga-DOTATATE、18F-FDG以及1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59±0.50),0.49(0.44.0.58),以及11.46(10.53.12.85)mSv,这些都是患者所接受的。结论 利用PET/CT图像互补联合对NEN原发灶的诊断准确度极高,并且能够完整地识别出各个肿瘤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68Ga-DOTATATE 全身pet/ct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载PDF
全身MRI检查、全身扩散MR成像与一体化FDG PET/CT诊断M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Y.Ohno H.Koyama +4 位作者 Y.Onishi D.Takenaka M.Nogami T. Yoshikawa 高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5期407-408,共2页
目的对单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全身磁共振成像(MRI)结合DWI、单纯全身MRI以及一体化^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M期的诊断价值进行前瞻陆直接对照研究。方法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 目的对单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全身磁共振成像(MRI)结合DWI、单纯全身MRI以及一体化^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M期的诊断价值进行前瞻陆直接对照研究。方法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共计203例NSCLC病人(男109例,女94例,平均年龄72岁),进行了前瞻陛全身DWI、全身MRI和FDGPET/CT检。M期的最后诊断取决于所有影像检查和随访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非小细胞肺癌 MRI检查 全身扩散 ct诊断 FDG 一体化 MR成像
下载PDF
PET/CT成像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6
8
作者 孙涛 韩善清 汪家旺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1581-1582,1587,共3页
目的:探讨PET/CT成像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方法:从PET/CT定义开始,相继介绍原理、主要参数、优势及临床应用。结果:PET/CT能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具有不同特征的影像在同一平... 目的:探讨PET/CT成像原理、优势及临床应用。方法:从PET/CT定义开始,相继介绍原理、主要参数、优势及临床应用。结果:PET/CT能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具有不同特征的影像在同一平台显示、解读、对比与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PET/CT代表了当今医学影像仪器发展的最高水平,是目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最为理想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pet ct 图像融合 成像原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PET与XCT结合的全身成像技术可有效鉴别肿瘤分期
9
作者 吴校连 《国外医学情报》 2004年第5期17-17,共1页
一项前瞻性双盲对比试验的结果显示,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相比,应用显像药物18F-脱氧葡糖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PET)与X射线计算机体层扫描(CT)结合的人体诊断成像可以显著地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度。
关键词 pet Xct 全身成像技术 肿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 成像方法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厉红民 李前伟 +3 位作者 黄定德 罗朝学 谢来平 陈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与99mTc-MDPECT全身骨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结果26例肿瘤患者18...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与99mTc-MDPECT全身骨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结果26例肿瘤患者18F-FDG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有17例患者发现骨转移45处;在99mTc-MDPECT全身骨显像中,有20例患者发现骨转移77处。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99mTc-MDPECT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99MTC-MDP Ect 骨转移 全身骨显像
下载PDF
电针曲池穴对PET-CT脑功能成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孟宪忠 张俊 +4 位作者 张嘉文 李金玲 闯红岩 张大伟 孙忠人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曲池穴电针刺激前后脑代谢的变化情况,以探讨经穴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PET-CT技术观察6名健康受试者电针右侧曲池穴前后脑代谢和脑功能成像的变化。结果电针右侧曲池穴后,大脑前额叶皮质、初级听皮质区、第三级联合区、运... 目的观察曲池穴电针刺激前后脑代谢的变化情况,以探讨经穴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PET-CT技术观察6名健康受试者电针右侧曲池穴前后脑代谢和脑功能成像的变化。结果电针右侧曲池穴后,大脑前额叶皮质、初级听皮质区、第三级联合区、运动前区、躯体感觉联合区、视觉初级感受区代谢增强。结论电针右侧曲池穴可激活大脑皮层多个区域,并对视觉中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池穴 电针 petct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PET/CT显像与超声成像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晶 陈光弟 +2 位作者 豆晓锋 张莺 侯海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研究PET/CT显像和超声成像对乳腺肿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经病理证实的91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与乳腺超声图像。测量乳腺肿瘤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 目的研究PET/CT显像和超声成像对乳腺肿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经病理证实的91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与乳腺超声图像。测量乳腺肿瘤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和最大长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SUV_(max)和最大长径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最佳截断界值,比较2种影像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SUV_(max)为7.02(敏感度为67.1%)和最大长径为22.5 mm(敏感度为56.1%)为乳腺病灶最佳截断界值。SUV_(max)的曲线下区域(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53±0.022),最大长径的AUC为(0.904±0.034)。^(18)F-FDG PET/CT显像和超声成像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是97.6%、83.3%、95.0%和93.9%、55.6%、87.0%,其中两者间敏感度和准确度诊断一致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8)F-FDG PET/CT检查还发现30例患者有远处病灶。结论^(18)F-FDG PET/CT与超声成像对乳腺肿瘤诊断效能相近,具有良好的一致性。^(18)F-FDG PET/CT在探查远处转移病灶方面具有优势,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et/ct 超声成像 ^(18)F-FDG
下载PDF
全身弥散技术与PET/CT扫描对骨肿瘤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然 聂俊杰 +1 位作者 田贵森 刘玲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5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WB-DWI)与PET/CT扫描对骨肿瘤诊断效能评价。方法选择6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25例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分别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和PET/CT扫描。结果所有的良、恶性骨肿瘤在DWI图像中均呈现等或高信号,对...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WB-DWI)与PET/CT扫描对骨肿瘤诊断效能评价。方法选择6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25例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分别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和PET/CT扫描。结果所有的良、恶性骨肿瘤在DWI图像中均呈现等或高信号,对疑似恶性肿瘤的患者,尤其转移性骨肿瘤,WB-DWI检出的病灶数量更多,敏感性明显好于PET-CT;WB-DWI成像的特异性高于PET/CT扫描(P<0.05)。结论两者检出骨肿瘤的效能一致,可以更好的相互弥补,提高诊断准确性,更好为临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全身弥散技术 pet/ct 诊断效能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应用PET/CT和fMRI成像研究针刺机制的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骆杰伟 陈慧 +1 位作者 王雪梅 徐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97-999,共3页
关键词 针刺 pet/ct成像 fMRI成像
下载PDF
PET/CT联合高b值水分子弥散成像在头颈部肿瘤诊断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珍 王琪 +1 位作者 邵文静 徐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1期26-29,F0002,共5页
目的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血供丰富、各类器官密集,单模式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上有一定挑战。本研究采用18F FDG PET/CT联合MRI高b值DWI成像技术对头颈部肿瘤临床诊断效能进行研究。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头颈肿瘤患者进行18F FDG... 目的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血供丰富、各类器官密集,单模式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上有一定挑战。本研究采用18F FDG PET/CT联合MRI高b值DWI成像技术对头颈部肿瘤临床诊断效能进行研究。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头颈肿瘤患者进行18F FDG PET/CT联合MRI高b值DWI成像。先进行PET/CT扫描,然后进行MR常规序列和多b值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计算18F FDG PET/CT病灶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与多指数模型(小b值0-200、中b值300-1500和高b值1700-4500s/mm2)水分子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 18F FDG PET/CT和MRI常规扫描序列均能发现患者头颈部病灶。视觉诊断发现头颈部良性病灶在b值大于3000时DWI上病灶信号均消失,而恶性肿瘤病灶均仍呈现高信号。SUV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在良性和恶性病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而多b值扫描中仅高b值ADC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SUV值与小、中和高b值的ADC值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47)。结论高b值DWI成像技术能够帮助对18F FDG PET/CT摄取病灶进行良恶性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 FDG pet/ct DWI-MR 多模式分子成像
下载PDF
PET/CT全身显像与MSCT在喉癌患者术前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喜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1期45-49,共5页
目的分析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喉癌患者术前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喉癌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ET/CT与MSCT检查... 目的分析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喉癌患者术前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喉癌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PET/CT与MS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原发灶、喉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受累、远处转移灶的检出率及对喉癌TNM分期的准确率,并依据手术病理学与喉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PET/CT全身显像与MSCT在喉癌患者术前诊治中的价值。结果PET/CT对喉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以患者为单位)、周围组织受累、远处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MSCT(P<0.05),两者对原发灶及在淋巴结水平上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与MSCT扫描在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判断N0、N1、N2分期的准确率高于MSCT(P<0.05);PET/CT诊断喉癌病灶或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MSCT(P<0.05)。结论与MSCT相比,PET/CT全身显像在喉癌患者术前诊治中有较高价值,尤其在判断病灶周围组织受累、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全身显像 MSct 喉癌
下载PDF
全身淋巴结组织胞浆菌病PET/CT误诊为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丽莎 王欣璐 王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44-144,共1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8 d未解大便,伴腹胀、嗳气,无腹痛、发热,15 d前自觉乏力,食欲减退,发病以来体质量减轻6 kg。肠镜:结肠脾曲粘膜内多量巨噬细胞聚集,内有吞噬物,取活检未找到癌细胞。有糖尿病病史6年,肺结核病史... 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1月前无明显诱因8 d未解大便,伴腹胀、嗳气,无腹痛、发热,15 d前自觉乏力,食欲减退,发病以来体质量减轻6 kg。肠镜:结肠脾曲粘膜内多量巨噬细胞聚集,内有吞噬物,取活检未找到癌细胞。有糖尿病病史6年,肺结核病史4年。查体:左侧锁骨上触及2个直径约1.5 cm肿大淋巴结,左侧腋窝触及直径约1 cm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77×109/L,红细胞2.91×1012/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恶性淋巴瘤 pet/ct误诊 肿大淋巴结 全身淋巴结 结肠脾曲 食欲减退 左侧腋窝 解大便 巨噬细胞
下载PDF
多排CT在全身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健丁 张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4期293-294,共2页
自1972年Hunsfield发明的CT首次应用于人体检查以来,CT设备在30余年时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单排螺旋CT成功应用于临床;1998年同时能进行4层图像采集的多层CT机问世;2001—2002年推出了16层采集的CT机,最薄采集层厚达0.5mm,... 自1972年Hunsfield发明的CT首次应用于人体检查以来,CT设备在30余年时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单排螺旋CT成功应用于临床;1998年同时能进行4层图像采集的多层CT机问世;2001—2002年推出了16层采集的CT机,最薄采集层厚达0.5mm,每圈扫描采集时间为0.5s;2003年又推出了64层多排采集的CT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ct 应用 血管成像 多层ct 图像采集 全身 单排螺旋ct ct设备
下载PDF
PET/CT成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毓斌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pet成像 ct成像 诊断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 图像融合
下载PDF
中国首台PET机的研制与正电子CT成像的新进展
20
作者 陈惟昌 朱国泓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1994年第2期42-47,共6页
正电子断面图像是最新的医学影象技术,它是通过研究正电子示踪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分布,显示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图象。本文介绍正电子断层图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推进中国PET研究工作的历程,重点... 正电子断面图像是最新的医学影象技术,它是通过研究正电子示踪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分布,显示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和代谢变化的图象。本文介绍正电子断层图的原理和应用以及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推进中国PET研究工作的历程,重点介绍1992年以来我国第一台PET仪的研制过程、性能特点、应用概况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断层图 标记化合物 pet ct 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