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全部或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都洋 王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8期236-237,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全部或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目的 :探讨用全部或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我院用局部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全部或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了3年的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的第1年、第2年及第3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Fletcher分级为高度风险类患者的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也高于对照组Fletcher分级为高度风险类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全部或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全部或大部分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19片段、蛋白激酶B和糖类抗原19-9水平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术对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价值
2
作者 李东言 沈友辉 杜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7期63-70,共8页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蛋白激酶B(PKB)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术(EUS)对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6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组,... 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蛋白激酶B(PKB)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联合超声内镜检查术(EUS)对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6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择同期78例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胃肠道平滑肌瘤25例,胃肠道神经鞘瘤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EUS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析血清CYFRA21-1、PKB和CA19-9水平单独检测,以及联合EUS,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灰度平均值、灰度标准偏差、血清CYFRA21-1、PKB和CA19-9水平更高(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灰度平均值、灰度标准偏差、血清CYFRA21-1、PKB和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直径≤5 cm、病理性核分裂象≤5个/50 HPF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比较,肿瘤直径>5 cm、病理性核分裂象>5个/50 HPF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灰度平均值、灰度标准偏差、血清CYFRA21-1、PKB和CA19-9水平更高(P<0.05)。将胃肠道间质瘤纳入阳性,非胃肠道间质瘤纳入阴性,ROC curve显示,联合检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高于EUS、血清CYFRA21-1、PKB和CA19-9水平单独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敏感度为82.61%,特异度为91.03%。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中,CYFRA21-1、PKB、CA19-9水平、灰度平均值和灰度标准偏差升高,CYFRA21-1、PKB和CA19-9水平联合EUS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蛋白激酶B(PKB) 糖类抗原19-9(CA19-9) 超声内镜检查(EUS)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5~10 cm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宁伟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32-34,45,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大直径(5~10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8例GIST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纳入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大直径(5~10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8例GIST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纳入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术前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 d的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较治疗前均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径5~10 cm GIST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腹腔镜手 直径5~10 cm 期指标 并发症 生活
下载PDF
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4
作者 李树昌 龚远达 刘景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T定量参数,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与GIST术后危险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GIST术后危险度的价值;并比较术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增强CT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S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组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非高危组,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高于或长于非高危组(P<0.01)。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负相关(r=-0.426、-0.470,P<0.01),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正相关(r=0.518、0.635,P<0.01)。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联合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为高危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参数诊断(P<0.05)。肿瘤直径、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是GIST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GIST患者增强CT定量参数与术后危险度、预后密切相关,各定量参数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具有一定价值,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增强CT 增强起始时 达峰时 增强强度值 强度半降时 后危险度 预后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疗效分析
5
作者 刘松 李龙 +1 位作者 王庆东 于广计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1540-1543,共4页
目的观察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二线以上靶向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胃... 目的观察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二线以上靶向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EB-TACE治疗,应用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DEB-TACE术后肿瘤反应情况,分析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DEB-TACE术后5~7 d复查CT/MRI即可见肿瘤明显坏死,依据mRECIST,首次DEB-TACE术后2个月肿瘤客观缓解率为96.29%,疾病控制率为100.00%,中位PFS为11.0个月,中位OS为16.0个月;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大多较轻,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出现Calli Spheres载药微球相关肝脓肿、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DEB-TACE治疗靶向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载药微球 胃肠 肝转移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腹腔镜经胃切除术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胃肠道间质瘤疗效对比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建国 陈晓娇 +1 位作者 文坤明 郑兴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98-3799,共2页
内镜下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胃间质瘤的重要的方法。但是上述治疗方法对于贲门的间质瘤的手术切除操作很困难。近端胃切除治疗贲门间质瘤由于切除了贲门结构和切断迷走神经而导致严重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关键词 切除治疗 胃肠 近端胃切除 贲门 腹腔镜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内镜下黏膜切除 疗效
下载PDF
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仇建伟 钱俊波 +2 位作者 王亚民 樊锦河 赵程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观察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胃底固有肌层的GIST病例,瘤体直径0.5... 目的:观察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胃底固有肌层的GIST病例,瘤体直径0.5~1.3 cm,实验组17例以7连环套扎器行内镜下GIST套扎,套扎后用超声内镜证实GIST完整套入圈套中,再行ESD;对照组18例直接行ESD治疗。结果:3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整切除病变,两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24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套扎器辅助性ESD在胃底GIST切除中,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结扎装置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术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祥宇 王涛 +8 位作者 蒋祈 杜雨强 杨文昶 沈乾 吕剑波 刘炜圳 陶凯雄 王国斌 张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经术前伊马替尼治疗的原发性中低位直肠GIST病人18例,统计其性别、年龄和首发症状;对术前治疗前后肿瘤直径、肿瘤下缘距...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经术前伊马替尼治疗的原发性中低位直肠GIST病人18例,统计其性别、年龄和首发症状;对术前治疗前后肿瘤直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术前治疗疗效、是否完整切除、是否保肛、术后并发症以及短期和长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6例病人首发症状为便血,4例为腹泻便秘,3例为肛门胀痛,3例为体检发现,2例为下腹部疼痛。术前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5±2.9)cm和(4.6±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术前治疗前、后分别为(3.2±1.5)cm和(4.3±1.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全组病人术前治疗后均达部分缓解,获最大疗效中位时间为6个月(3~10个月)。18例病人均达R0切除,保肛率为83.3%。全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9.0±2.5)天。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18例病人术后均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1年、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87.8%。结论中低位直肠GIST病人行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耐受良好,利于肿瘤降期,增加完整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直肠 前治疗 伊马替尼 完整切除
下载PDF
CT和磁共振在胃肠间质瘤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9
作者 吴良雨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0期1855-1858,共4页
目的:分析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5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入院患者均实施CT、MRI及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 目的:分析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应用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5例GIST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入院患者均实施CT、MRI及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与MRI在GIS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手术及病理检查下,95例GIST患者,肿瘤来源于胃、小肠、结直肠、胃肠外分别37例、26例、24例、8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形分别54例、41例;病灶长径范围1-20cm,其中<5cm、>10cm分别53例、42例;出现肝脏及腹盆腔转移、淋巴结转移分别20例、7例。分级情况为极低度/低度49例、中/高度46例。在CT及MRI影像学特征比较下,病理分级不同情况下,CT检测在病灶直径、病灶形态、肿瘤内部血管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检测在病灶直径、病灶形态、肿瘤转移及信号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比CT及MRI在GIS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ROC分析下AUC可见,MRI为0.952(95%CI:0.882-0.995),CT为AUC为0.902(95%CI:0.815-0.962),MRI明显优于CT。结论:在GIST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应用CT及MRI均可发挥较好的评估作用,能够对病灶恶性程度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而对比两种检测方案的评估准确性,则以MRI更具优势,故建议合理运用这两种手段对GIST术前可切除性作出评估,从而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磁共振 胃肠 前评估 临床价值 病理检查
下载PDF
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18例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宏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3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患者1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开腹胃腔外胃楔形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患者1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开腹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患者13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0.2±20.3)min、术中出血量(58.6±10.2)ml、术后排气时间(1.9±0.5)d、进流质饮食时间(3.2±0.6)d、术后住院时间(7.9±2.0)d;对照组手术时间(135.2±22.5)min、术中出血量(158.6±42.0)ml、术后排气时间(2.9±0.7)d、进流质饮食时间(5.9±1.1)d、术后住院时间(17.8±5.2)d。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1%,对照组复发率为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腔外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腔外胃楔形切除 胃肠 开腹手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经胃腔胃食管结合部间质瘤切除术1例报告
11
作者 辛乐 叶进军 +2 位作者 刘继东 刘宇 阎玉矿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属于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黏膜下层或肌层,呈膨胀性生长,有假包膜,边界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1]。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重要措施,其原则是肿瘤完整R0切除,避免肿瘤破溃,一般无需...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属于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黏膜下层或肌层,呈膨胀性生长,有假包膜,边界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1]。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重要措施,其原则是肿瘤完整R0切除,避免肿瘤破溃,一般无需行淋巴结清扫[2]。近年微创手术在GIST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常见术式包括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胃楔形切除、内镜下肿瘤切除、腹腔镜与内窥镜联合辅助手术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破溃 单孔腹腔镜 胃腔 淋巴结清扫 近端胃切除 切除 远端胃切除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手术切除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蒋伟忠 卢辉山 +3 位作者 黄鹤光 黄昌明 官国先 张祥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手术切除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57例CD117阳性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中15例行肝转移灶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5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3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手术切除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57例CD117阳性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中15例行肝转移灶切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5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3例,异时性肝转移12例。其中肝转移灶行解剖型切除5例,不规则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发生。肝切除术后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3%、53.3%、26.7%。中位无病生存期27个月。术后再次复发转移率86.7%,其中残余肝转移12例,肝外转移1例。结论局限的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经选择行转移灶切除是安全的,并可获得较长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肝转移 切除
下载PDF
腹腔镜切除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Chaurasia Prasad Bidyanand 田夫 +4 位作者 胡小苗 向进见 蒋雪峰 肖宝来 谢建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切除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后给予伊马替... 目的:观察腹腔镜切除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后给予伊马替尼400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进行随访统计,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9%。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3%和62.9%。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中危患者中,两组无复发,生存率无明显异常;高危患者中,研究组2例(5.7%)出现复发转移,对照组有13例(37.1%)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两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显著。危险度、肿瘤大小、有丝分裂数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结论:腹腔镜切除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中危或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能显著改善预后,提高其无复发生存率,治疗效果在高危患者中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伊马替尼 胃肠
下载PDF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较大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德宇 刘冰熔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FTR治疗的59例固有肌层较大GIST(长径>2 cm)病例临床资料,按肿瘤长径把患者分为2~3 cm... 目的评估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FTR治疗的59例固有肌层较大GIST(长径>2 cm)病例临床资料,按肿瘤长径把患者分为2~3 cm组(34例)和>3 cm组(25例),评价EFTR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EFTR手术全部成功。对于>3 cm的GIST,EFTR手术时间更长,缝合时间更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长,使用钛夹更多(均P<0.05)。术后,2~3 cm组有5例(14.7%)发热,>3 cm组有5例(20.0%)发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平均随访(12.0±1.8)个月。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或腹腔脓肿。未发现肿瘤残留或复发。未发现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结论采用EFTR治疗直径较大的(>2 cm)GIST临床效果较好。随着GIST瘤体的增大,切除所需要花费的手术时间及钛夹数增多,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但术后并发症并未随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内镜下全层切除 胃固有肌层肿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丽 苏德望 +6 位作者 朱艳丽 杜井峰 刘亮 卓越 吴雯婷 张雪梅 迟男男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胃肠道间质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细胞免疫功能、胃肠激素等。结果 ESD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外科手术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手术组(t=21.074、12.018、14.061、11.498,P<0.01);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CD8^+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t=4.788、4.769、3.653、2.340,P<0.05);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含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t=3.045、7.754,P<0.05)。结论 ESD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能与缓解手术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 细胞免疫 胃肠激素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不能切除和/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文 胡夕春 +2 位作者 陆洪芬 施达仁 李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 :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 (STI5 71)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疗效和毒性。方法 :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 4 0 0mg/日治疗 10例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结果 :9例可评价疗效 ,4例部分缓解 ,4例稳定。... 目的 :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 (STI5 71)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疗效和毒性。方法 :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 4 0 0mg/日治疗 10例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 结果 :9例可评价疗效 ,4例部分缓解 ,4例稳定。 10例评价不良反应 ,非血液学毒性有水肿 (主要是眼眶周围水肿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乏力、腹腔肿瘤出血、间歇性肌肉痉挛和结膜炎 ,大多为Ⅰ~Ⅱ度。血液学毒性少见。结论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 /或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有一定疗效 ,且毒性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甲磺酸伊马替尼 药物治疗 不能手切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26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小猛 徐岷 +4 位作者 魏金文 王晓燕 张尤历 陈萍 徐美东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的2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GIST行ESD治疗。患者使用丙泊...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经胃肠镜及超声内镜诊断的2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GIST行ESD治疗。患者使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诱导麻醉。手术标本行免疫组化进一步判定肿瘤性质。观察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等指标。结果:26例中,25例为单发肿瘤,1例为多发(2个)肿瘤。7例位于食管,10例位于胃底,5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直肠。27个瘤体成功切除26个(96.30%)。22例(84.62%)瘤体一次性完整剥离,3例(11.54%)瘤体破裂,1例(3.85%)因肿瘤多发,分期切除。ESD手术时间为(59.62±28.18)min,ESD操作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不超过50 mL,术后无持续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2例(7.69%)发生穿孔,应用多枚钛夹成功封闭裂孔,未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间质瘤诊断17例,平滑肌瘤7例,异位胰腺1例,血管球瘤1例。良性间质瘤14例,潜在恶性间质瘤2例,恶性间质瘤1例。术后住院时间(4.15±1.71)d。术后随访期(27.73±12.16)月。3个月及6个月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未提示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近期疗效安全、可靠,病变可以被完整切除并提供详细的病理学诊断资料,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外科手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 胃肠 黏膜下肿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伟超 张蓬波 +2 位作者 张秀忠 张冲 任泽强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对确诊的79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总结其术前检查特点。结果 79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1,中位年龄54.6岁。好发于胃、小肠等部位...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对确诊的79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总结其术前检查特点。结果 79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1,中位年龄54.6岁。好发于胃、小肠等部位,主要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等。彩超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阳性率不高;CT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并可提示有无转移;内镜发现病灶较容易,但难以确定性质;超声内镜(EUS)术前诊断率较高。结论将CT、内镜、EUS等检查方法结合起来,有助于GIST的术前诊断,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前诊断 前检查方法
下载PDF
应用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间质瘤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姣 陈伟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or device,EMR-L)对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从2007年5月到2011年5月行EMR-L治疗的上消化道间... 目的:评价内镜下圈套器法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or device,EMR-L)对上消化道间质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从2007年5月到2011年5月行EMR-L治疗的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共53例。EMR-L包括吸引-圈套-切除-封闭4步,在常规的EMR-L基础上有两点改进:一是结扎2个橡胶圈,二是在圈套后形成的假蒂基部两端黏膜面各固定肽夹1枚。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内镜表现、EMR-L术及其并发症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定期胃镜随访。结果:共有5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年龄为51.7岁(22~76)岁,男女比例为1∶2.3(16∶37),肿瘤平均大小为0.95 cm(0.3~2.5)cm,EMR-L成功切除51例(成功率为96.2%),2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平均时间为25min(14~56)min。EMR-L相关并发症包括胃穿孔4例(7.5%),胸骨后不适5例(9.4%)、上腹不适5例(9.4%)。术后病检均证实为间质瘤,其中食管间质瘤23例,胃间质瘤30例。随访3~43月(平均13.5月)1例复发,复发率为1.9%。结论:EMR-L对于≤2.5 cm局限性上消化道间质瘤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和可行性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圈套器 内镜下微创治疗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腹腔镜切除术后胃肠道间质瘤效果及预后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国兵 彭高伟 《中国医药》 2015年第5期667-671,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术后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切除术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术后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切除术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复发率进行随访统计,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35/35)和82.9%(29/35),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3% (33/35)和62.9%(22/3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患者中,研究组2例(5.7%)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对照组13例(37.1%)出现肿瘤复发转移,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对患者1年无复发生存率无影响(P>0.05),肿瘤直径≥10 cm、核分裂指数>5/50高倍镜视野、高危、术后不予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行COX回归分析,显示高危、肿瘤直径≥10 cm、核分裂指数>5/50高倍镜视野和术后不予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腹腔镜切除术后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中危或高危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其无复发生存率,治疗效果在高危患者中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 甲磺酸伊马替尼 胃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