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克辛·格林“全面觉醒”教师观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王爽 王宏方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全面觉醒”是玛克辛·格林教师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命题。“全面觉醒”的提出是基于对技术理性危害的反思、对过度追求教育工具价值的纠偏以及对教师对于教育生活与个人生活的麻木和忽视自我存在的警惕。这一概念自社会学领域借鉴而... “全面觉醒”是玛克辛·格林教师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命题。“全面觉醒”的提出是基于对技术理性危害的反思、对过度追求教育工具价值的纠偏以及对教师对于教育生活与个人生活的麻木和忽视自我存在的警惕。这一概念自社会学领域借鉴而来,旨在描述保持高度意识张力和充分关注教育生活的教师理想意识状态,兼顾教师自我意识层面和身份意识层面觉醒双重诉求。对当代教师而言,实现“全面觉醒”有着助推个人成长与角色成长的双重价值:既帮助教师有意识地去改变现状,追求更好的生活,也促使教师突破自身认识和思维局限,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助力学生发展个性、发挥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观 全面觉醒 自我意识 身份意识
下载PDF
马克辛·格林“全面觉醒”理论及其德育价值
2
作者 王梦桐 秦秋霞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全面觉醒”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艺术—审美教育促使意识觉醒,从而摆脱精神危机,进入道德生活。“全面觉醒”理论作为德育的理论资源,其一,秉持着自由解放的德育宗旨,呼唤着德育理念的进步;其二,强调批判性反思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德育... “全面觉醒”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艺术—审美教育促使意识觉醒,从而摆脱精神危机,进入道德生活。“全面觉醒”理论作为德育的理论资源,其一,秉持着自由解放的德育宗旨,呼唤着德育理念的进步;其二,强调批判性反思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德育内容的更新;其三,呼吁艺术—审美教育的运用,揭示了德性养成的审美途径。因此,“全面觉醒”理论对当代德育有着如下启示:其一,要回归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道德自主力的构建;其二,要强化教师道德思维的培养,完善教师道德自我;其三,要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重视学生道德想象力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辛·格林 全面觉醒”理论 德育价值
下载PDF
基于“全面觉醒”思想的“医学人文英语”课程美育实施路径探索
3
作者 吴晶晶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0-35,I0001,共7页
美育是关乎人的感性和理性整体发展的全人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医学人文英语”课程具备美育功能,但在目前教学中存在美育目标不清晰、学生对美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课时不够、教材内容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基于玛克辛·格林... 美育是关乎人的感性和理性整体发展的全人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医学人文英语”课程具备美育功能,但在目前教学中存在美育目标不清晰、学生对美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课时不够、教材内容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基于玛克辛·格林的“全面觉醒”的美育思想,构建“医学人文英语”课程美育实施路径,即明确课程美育目标,树立语言文化(人文)、医学科学、价值观相融合的“三位一体”整体美原则,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师生共同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共情能力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觉醒 医学人文英语 课程设计 美育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开启——五四启蒙运动中的“觉悟”话语 被引量:5
4
作者 俞祖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31,共11页
五四启蒙开启了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新阶段: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 五四启蒙开启了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新阶段:从技术到政治、再到伦理问题层层递进,达到了“吾人最后之觉悟”;从鸦片战争时期少数先驱者个体觉醒,到甲午战败后士大夫阶层“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再发展到五四时期实现“全面觉醒”;从近代初期少数先驱者的被动惊醒,发展到五四时期对民族命运的自觉反省与对唤醒民众使命的自觉承担。时人对“觉悟”的定义包括:启蒙者的主动“自觉”“自己觉悟”与启蒙者唤起工农的“觉人”“人人觉悟”,科学(学术)觉悟、“政治的觉悟”与“伦理的觉悟”(傅斯年等人还提到了“社会的觉悟”),对外不许列强侵害主权的民族主义觉悟与对内不许军阀把持政权的民主主义觉悟,个体意识的觉悟与群体意识的觉悟,从一般倡导“国民觉悟”到重点启发“阶级觉悟”。通过创办报刊进行启蒙宣传是五四思想家非常重视的传播渠道、觉悟途径,《民国日报·觉悟》《觉悟》等报刊在实现“第一次全面觉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 全面觉醒 觉悟 话语 自觉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觉醒 被引量:3
5
作者 敬玉芳 祖力亚提·司马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68-75,共8页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抗日战争作为国人的历史记忆,它铭写着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心路历程。全面抗战爆发使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从政治、经济、思想、...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抗日战争作为国人的历史记忆,它铭写着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心路历程。全面抗战爆发使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四个维度夯实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基础,并在领导新疆各民族参与抗战中推动了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觉醒,这种以空前的民族团结和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为重要体现的觉醒又极大地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显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和重视群众动员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新疆各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觉醒
下载PDF
马克辛·格林的“全面觉醒”教育目的观及其启示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善超 靳玉乐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3,共10页
马克辛·格林系犹太裔美籍著名教育哲学家。结合自身经历,格林以存在主义、现象学、马克思实践观、杜威实用主义等为基础,力图重构教育目的观。格林将教育目的界定为"全面觉醒",其要素包含:批判思维、想象力、实践、道德... 马克辛·格林系犹太裔美籍著名教育哲学家。结合自身经历,格林以存在主义、现象学、马克思实践观、杜威实用主义等为基础,力图重构教育目的观。格林将教育目的界定为"全面觉醒",其要素包含:批判思维、想象力、实践、道德、自由。格林独特的教育目的观丰富了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对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辛·格林 全面觉醒 教育目的
原文传递
教学陌生化的形态、意蕴及实现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启达 李如密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1,共8页
“陌生化”是对熟悉、惯习、自动化的一种革新和挑战。“教学陌生化”是将“陌生化”概念引到教学中的一种表达,主要是指通过观念悬置、权变性审视、全面觉醒、教学创新等陌生化手段唤醒教师对教学的真实体验,回到教学现象本身。教学陌... “陌生化”是对熟悉、惯习、自动化的一种革新和挑战。“教学陌生化”是将“陌生化”概念引到教学中的一种表达,主要是指通过观念悬置、权变性审视、全面觉醒、教学创新等陌生化手段唤醒教师对教学的真实体验,回到教学现象本身。教学陌生化蕴含一种开放、谦逊的态度,在引导教师重新审视、反思和质疑教学中习焉不察的教学现象,打破教学认知局限,深化教学认识,提升教学创新素养等方面有独特价值,为程式化教学注入生机活力,让日常教学充满魅力。教学陌生化要求教师要保持经验悬置,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保持审美距离,不断超越对教学的经验固化;保持教学敏感,不断发现教学细节的教学价值;保持教学创新勇气,构建身份认同,不断追求教学事业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陌生化 观念悬置 权变性审视 全面觉醒 教学反思 教学敏感 教学创新
下载PDF
格林美育思想及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华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7-34,共8页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在与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研究院长达40年的合作中,通过开发美育课程开展教师教育,培育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形成了其以存在主义—现象学为主要思想基础的美育思想。格林的美育思想以人的意识的“...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玛克辛·格林在与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研究院长达40年的合作中,通过开发美育课程开展教师教育,培育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形成了其以存在主义—现象学为主要思想基础的美育思想。格林的美育思想以人的意识的“全面觉醒”为目标,旨在帮助教师打破对现实的“理所当然”的认识,通过对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的赏析,提升自我对现实认识的意识张力,实现意识的“全面觉醒”,从而发现现实的其他可能性,并在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水平,发展主体意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改善负责任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克辛·格林 美育 全面觉醒
下载PDF
全面的觉醒:抗战时期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海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8-146,216,共10页
抗战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进一步增强的重要阶段。日本的侵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暴行不仅激发了新疆各民族国家意识的成长,同时亦推动了新疆各族普通民众的国家认同增强。影响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要素除外敌入侵这一基本背景外,还有... 抗战时期是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进一步增强的重要阶段。日本的侵略及伴随而来的各种暴行不仅激发了新疆各民族国家意识的成长,同时亦推动了新疆各族普通民众的国家认同增强。影响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要素除外敌入侵这一基本背景外,还有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宣传、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及新疆社会各界的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新疆各民族 国家认同 全面觉醒
原文传递
教师作为“陌生人”——玛克辛·格林教师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芳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3,共7页
玛克辛·格林基于左派立场,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提出教师作为"陌生人"的观点。"陌生人"具有张力达到最高水平的"全面觉醒"意识;遵循"做哲学"的行动逻辑,即在意识到困境后尝试改变,主要是知... 玛克辛·格林基于左派立场,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提出教师作为"陌生人"的观点。"陌生人"具有张力达到最高水平的"全面觉醒"意识;遵循"做哲学"的行动逻辑,即在意识到困境后尝试改变,主要是知觉世界方式的改变;改变知觉世界方式的途径则是借助想象的桥梁,"与艺术相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人 全面觉醒 做哲学 与艺术相遇 玛克辛·格林
原文传递
艺术-审美的唤醒意义--论玛辛·格琳的解放教育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慧姝 《上海文化》 CSSCI 2021年第6期23-30,50,共9页
本文论述了玛辛·格琳的艺术-审美的解放教育思想。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现实的考察与反思,格琳提出应用批判性眼光看待后工业社会,拒绝资本主义的统治与操控,运用艺术-审美的教育激发人们的反思理性与批判性思维,去除社会的神秘化,... 本文论述了玛辛·格琳的艺术-审美的解放教育思想。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现实的考察与反思,格琳提出应用批判性眼光看待后工业社会,拒绝资本主义的统治与操控,运用艺术-审美的教育激发人们的反思理性与批判性思维,去除社会的神秘化,培养个体的道德意识,实现人性的全面觉醒。教育者应促使人们有意识地找寻表达自我与存在的方式,构建共享意义的世界,旨在实现人类的正义、自由与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 去神秘化 反思理性 全面觉醒 解放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