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活血方在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吕燃 范海平 +1 位作者 潘建科 陈能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在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24 h,共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气活...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在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第1天起予利伐沙班10 mg口服,1次/24 h,共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气活血方300 m L/次,顿服,共用7 d。益气活血方由广东省中医院药房代煎,组方为黄芪20 g、三七20 g、当归20 g、水蛭2条、红花5 g、赤芍10 g、桃仁10 g、川芎10 g、土鳖虫5 g、炙甘草10 g,水煎至300 m L。两组均接受相同补液治疗及早期行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功能锻炼。检测两组术前、术后第1、3、5天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并统计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结果术前两组FIB、Hb、CRP比较,P均>0.05,术后两组FIB、CRP均上升,至第3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术后第5天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两组Hb呈进行性下降,至术后第3天下降至谷底,然后上升,术后第5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APTT、PT、D-dimer、WBC、PLT、ALB、ESR比较,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比较,P均>0.05。结论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后运用益气活血方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及纠正血液高凝状态,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 益气活血方 中药 利伐沙班
下载PDF
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益玮 张蕊 +2 位作者 才达 夏艳玲 李翠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65-968,共4页
目的调研和分析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 目的调研和分析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肌酸磷酸激酶、Harri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4例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给予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则行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5 d、15 d、3个月、6个月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1、5、15 d两组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术前、术后1 d、5 d、15 d、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 d、5 d、3个月、6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评分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5 d、15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23±0.53)、(3.53±0.43)、(1.83±0.21)、(0.24±0.12)分,均低于对照组[(4.93±0.98)、(4.21±0.94)、(2.45±0.52)、(0.78±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15 d,两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分别为(478.39±234.12)、(216.28±131.27)、(138.23±63.12)U/L,显著低于对照组[(893.47±428.13)、(436.29±261.57)、(198.67±98.4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5 d、15 d、3个月、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分别为(52.36±5.23)、(61.24±6.15)、(72.46±5.26)、(86.28±6.31)、(91.21±3.1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78±6.29)、(56.39±6.78)、(63.49±6.34)、(70.47±6.21)、(81.47±5.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5 d、1个月、6个月,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49.23±7.26)、(68.29±7.23)、(76.28±7.31)、(89.46±7.34)分,均高于对照组[(40.58±6.19)、(60.12±6.45)、(70.36±6.73)、(81.37±6.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提升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 SuperPATH入路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术 肌酸磷酸激酶 改良BARTHEL指数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7
3
作者 胡联英 贾其余 +2 位作者 曹溢 俞宇 郑曙翘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1069-1072,1081,共5页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PS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AS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PS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AS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间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例140例,经PSA行初次THA76例,其中男34例,女42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岁。经ASA行初次THA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50~79岁,平均70.5岁。对两组病例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25.5个月。PSA组出现1例迟发型感染,于初次置换术后18个月行翻修手术;2例术后出现假体脱位,均手法复位成功。ASA组术后无感染及脱位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组术前Harris评分(42.43±7.25)分,术后6个月(87.90±7.36)分,术后末次随访(90.30±8.24)分;ASA组术前Harris评分(41.72±6.98)分,术后6个月(90.20±8.05)分,术后末次随访(92.50±9.2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SA及ASA行初次THA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疗效。同PSA相比,ASA的手术切口长度及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地,减少卧床并发症,缩短住院病程,并且在预防术后髋关节假体脱位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前外侧入路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HARRIS评分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与生物柄相关的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林龙泉 丁真奇 +3 位作者 陈智彪 刘国俊 陈卫 陆成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中与植入生物柄相关的假体周围骨折的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559例THA术中使用的623个植入假体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59例中43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股骨骨折,按Vancouver型标准进行分类:A1型5例,B1... 目的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中与植入生物柄相关的假体周围骨折的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559例THA术中使用的623个植入假体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59例中43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股骨骨折,按Vancouver型标准进行分类:A1型5例,B1型3例,B2型13例,A2L型6例,A2G型6例,A3L型8例,A3G型2例。分别用钢丝环扎固定、术后卧床等治疗,均愈合良好。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7个月。均未见假体松动,Harris评分为77-91分。结论 THA术中与生物柄相关的假体周围骨折多为轻微骨折。假体周围骨折与性别为女性存在绝对相关(P=0.002),与假体直径的相关性较明显(P=0.031)。Vancouver A3L、A3G型的假体周围骨折术中采用钢丝环扎固定并延长术后卧床时间,可促进骨折愈合,不影响术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骨折 术中骨折 生物柄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俊彦 吴志斌 陈国坚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3期95-97,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直接前入路组4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股骨... 目的比较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直接前入路组40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髋关节功能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平均股骨头假体直径、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微创直接前入路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关节囊处置方式对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卓华 黄才平 王开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14-41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关节囊处置方式对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恢复与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收治4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术中是否保留关节囊分为观察组(n=250)与对照组(n=237)。观察对比两... 目的探讨不同关节囊处置方式对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恢复与并发症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收治4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术中是否保留关节囊分为观察组(n=250)与对照组(n=237)。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老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保留关节囊可加速术后恢复速度,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术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囊处置 老年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彭文学 甘浩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2期63-64,70,共3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 目的比较小切口前外侧入路及后外侧入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偏心距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均可获取一定效果,但对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小切口前外侧入路更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的临床比较
8
作者 赵乐 吴战坡 +2 位作者 周建宏 丁祖运 夏新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70-71,共2页
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治疗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搜集60例,搜集时间范围为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予以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治... 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治疗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搜集60例,搜集时间范围为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予以直接前入路与后入路治疗。比例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记录住院用时、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结果较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结果较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较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用时和术中失血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用时(7.18±1.14)d短于对照组(9.23±1.21)d,(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引用直接前入路可减少疼痛,提高手术治疗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尽早恢复,可作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入路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刘凯顺 马家富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13期1761-1762,共2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常规后外侧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2组患...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髋关节疾病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常规后外侧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Harris评分、术后6周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疾病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小切口 常规后外侧切口
下载PDF
高保留骨量技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伟伟 朱建非 +4 位作者 翟腊梅 张穹 丁杰 石朋文 吴琪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高保留骨量打压植骨技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初次THA中高保留骨量打压植骨THA42例(A组),常规THA42例(B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84例获6~35个月的随访。末次... 目的探讨高保留骨量打压植骨技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初次THA中高保留骨量打压植骨THA42例(A组),常规THA42例(B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VAS评分。结果84例获6~35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A组在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5L(P〈0.05)。结论高保留骨量在初次THA中有明确的效果,远期随访中假体稳定性明显增加,下沉溶解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高保留骨量 植骨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晓亮 官建中 +1 位作者 周建生 吴敏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3期108-111,共4页
髋关节及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复杂,传统髋关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灵活运用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对于复杂髋关节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D打印技术不仅能在术前指导畸形髋臼的处理,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还可... 髋关节及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复杂,传统髋关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的灵活运用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对于复杂髋关节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D打印技术不仅能在术前指导畸形髋臼的处理,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还可指导假体选择,提高置换精准率。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术前规划及个体化假体的定制中体现其初步价值。利用3D打印出实体模型有助于指导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此外,3D打印模型还可以作为教学模型提高低年资医师的学习效率,缩短学习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数字骨科 髋关节外科 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手术 复杂骨盆骨折手术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军龙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年第1期46-48,共3页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临床骨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应用,尤其是在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医疗工作者的广泛认可,是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活动度的有效疗法,且具有疼痛轻、创口小、风险低、康复迅...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临床骨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应用,尤其是在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中,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医疗工作者的广泛认可,是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活动度的有效疗法,且具有疼痛轻、创口小、风险低、康复迅速等明显优势。就THA而言,为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其关键。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接前入路手术正逐渐成为THA的手术入路趋势。本研究首先分析直接前入路THA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应用优势,并总结手术方法及操作要点,再对直接前入路手术的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为临床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直接前方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明辉 王渭君 +2 位作者 闵令田 陈铖 翁文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5期2952-2956,共5页
目的:探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侧卧位直接外侧入路(DLA)对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次THA患者97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n=... 目的:探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侧卧位直接外侧入路(DLA)对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次THA患者97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n=47)和B组(n=50),A组行侧卧位DLA,B组行平卧位DAA,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影像学参数、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初次下床行走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步频、步速、步长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对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侧卧位DLA相比,初次THA患者行平卧位DAA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手术效果,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且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直接外侧入路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平衡功能 步态参数
原文传递
局部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14
作者 周卓浩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S0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局部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在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关节腔及创... 目的探讨分析局部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在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关节腔及创面洒入氨甲环酸1.0 g,B组在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关节腔及创面洒入氨甲环酸2.0 g,C组在扩髓后髓腔内洒入氨甲环酸1.0 g及假体安装结束、缝合关节囊前关节腔及创面洒入氨甲环酸1.0 g;术后4 h内夹闭引流管,观察3组术中出血量、置换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隐形失血量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组患者置换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隐形失血量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置换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隐形失血量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预防术后失血,局部应用位置对失血量无较大影响,但相比1.0 g剂量,局部应用2.0 g对术后出血各指标的控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髋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应用剂量 术后隐性失血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减少初次接受THA治疗的肥胖症患者围手术期失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区文欢 刘彦 +1 位作者 陈丽君 陈述祥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初次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肥胖症患者围手术期失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初次接受THA治疗的80例肥胖症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初次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肥胖症患者围手术期失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初次接受THA治疗的80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围手术期是否使用TXA将患者分为TXA和非TXA组。其中TXA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4)岁。非TXA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3)岁。TXA组患者于切皮前15 min用氨甲环酸20 mg/kg缓慢静脉滴注,并在缝合皮肤前将3 g氨甲环酸稀释于50 ml生理盐水再经引流管逆行注入切口。非TXA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体质量,身高,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术前和术后1、3 d的血常规,总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等指标。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TXA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率分别为(667±219)ml、(247±129)ml、(268±192)ml和22.5%(9/40),均明显低于非TXA组的(1217±493)ml、(519±252)ml、(591±298)ml和67.5%(27/40)(t=6.448、6.077、5.763、16.364,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但TXA组患者术后1和3 d的平均血红蛋白分别为(103±16)和(95±12)g/L,均明显高于非TXA组的(92±15)和(84±10)g/L(t=3.438、4.436,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3,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接受THA治疗的肥胖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失血量,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故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肥胖症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初次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