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曾正鹏 陈俊 +2 位作者 姜文 赵云强 王熙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3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收治择期行开胸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予单纯全麻,研究组予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结果:两组患者MAP、HR指标在T_1、T_2时间段与T_0、T_3时...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收治择期行开胸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予单纯全麻,研究组予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结果:两组患者MAP、HR指标在T_1、T_2时间段与T_0、T_3时间段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药使用量、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 单纯全麻 开胸手术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S100β、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炤霖 许多嘉 +2 位作者 袁海军 柴华 郑平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枢脑神经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枢脑神经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静脉全麻,观察组采取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血流动力学、血清S100β、NSE水平、认知功能和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6、2.77、3.08、3.29、9.51,P均<0.05)。在插管时(T0),观察组心率(HR)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t分别=-2.49、2.33,P均<0.05);在T1时,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t分别=-8.25、4.42,P均<0.05);在切皮后30 min(T2)时,观察组HR、MAP、氧饱和度(SpO2)低于对照组(t分别=-8.60、-3.65、-2.43,P均<0.05);在术毕进入麻醉监测室15 min(T3)时,观察组HR、SpO2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t分别=-2.24、-2.45、4.63,P均<0.05)。术后12、24 h,观察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t分别=-2.24、-2.32、-3.15、-2.14,P均<0.05);术后6、12、24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0、3.06、3.05、-8.99、-9.49、-8.99,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结论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能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血清S100β、NSE水平,减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镇痛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椎神经阻滞 静脉全麻 血清中枢脑神经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吴永伟 黄金勇 陈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选择全麻干预治疗,研究组选择超声引导胸椎椎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选择全麻干预治疗,研究组选择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干预治疗.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应激反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VAS评分、AM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Romsq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 h,2组皮质醇、血糖、血管紧张素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T0),2组的HR、MAP、SBP、DBP水平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3,研究组HR、MAP、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稳定血压、心率以及血清PGE2、IL-6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苏醒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镇静效果及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胸椎神经阻滞 复合干预 单纯全麻 胸外科手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对疼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
作者 陈鹏 周密 张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3期52-56,共5页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开展研究,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将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兴山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将实施... 目的:分析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开展研究,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将2021年6月—2023年7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兴山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将实施全身麻醉加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35例纳入研究组,仅实施全身麻醉的35例纳入参照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入室时(T_(0))、麻醉时(T_(1))、插管时(T_(2))、切皮时(T_(3))、腋窝清扫时(T_(4))、拔管时(T_(5))、出室时(T_(6))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在T_(3)、T_(4)时,研究组的脑电双频指数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1)、T_(2)、T_(3)、T_(4)、T_(5)、T_(6)时,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T_(0)后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6、8、12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增强麻醉效果,且减少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还可维持长期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超声 胸椎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恒 孔莉 孙贺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早期肺癌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治... 目的探究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早期肺癌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治疗组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自控静脉镇痛(PCIA)启动次数、输注总量、疼痛介质[P物质(SP)、缓激肽(BK)]、免疫功能(CD3^(+)、CD4^(+)、CD4^(+)/CD8^(+))水平。结果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时安静及咳嗽状态下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时治疗组血清SP、BK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时,治疗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术后48 h时,治疗组PCIA启动次数、输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早期肺癌患者可通过抑制疼痛介质达到良好镇痛效果,还能减轻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神经阻滞复合全麻 早期肺癌 术后疼痛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洁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1期39-43,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对照组(n=35)与观察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麻醉方法分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术后痛觉过敏、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炎症反应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结果:两组入室时(T_(0))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插管5 min(T_(1))、切皮后5 min(T_(2))、拔管前(T_(3))时HR、MAP较T_(0)均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HR、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2 h、6 h静息痛与活动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2 h、24 h静息痛、活动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镇痛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首次镇痛按压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痛觉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炎症反应指标较术前1 d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维持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椎神经阻滞 全麻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婵娟 黄理进 +2 位作者 陈海林 莫朴 利鸿胜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7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索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择期行单孔VATS手术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索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VATS)患者术后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择期行单孔VATS手术的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应用超声引导下单次椎旁神经阻滞。测量术前1d及术后4、8、12、24h时患者机械痛阈值;记录患者术后第1次疼痛反馈时间,术后24h地佐辛用量、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的机械痛阈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两组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7,P=0.019);且在术后4、8、12h的机械痛阈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89,-47.632,-2.850,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疼痛反馈时间(12.81±1.30)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t=7.43,P <0.05),而术后24h地佐辛用量(6.02±0.77)mg、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1.51±0.13)d、平均住院时间(5.22±0.66)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32,6.801,6.322,7.101,P <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可减轻VATS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减少24h内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胸椎阻滞 单孔腹腔镜 疼痛 康复
下载PDF
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少华 《西藏医药》 2022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单次胸椎旁... 目的探究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后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等情况。结果麻醉前(Ta)、麻醉后(Tb)、手术前(Tc)时段,两组患者β-内啡肽(β-END)、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r)、血糖(Glu)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进行30min后(Td)、手术完成(Te)时段,观察组患者β-END、NE、Cr、Glu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安全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单次胸椎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指标
下载PDF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丁雪 邹丽峰 +1 位作者 许军 焦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3030-3034,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9.54±7.23)岁;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0.11±6.67)岁。常规组给予全麻复合前锯肌平面阻滞,观察组给予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统计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免疫功能情况,统计两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以及手术结束后5 min(T2)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1)不同时间点间的心率、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心率、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相比心率、MAP比较低,相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3)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心率、MAP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CRP及PCT水平均升高(均P<0.05),术后48 h观察组CRP及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术后48 h的CD4+、CD4+/CD8+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48 h的CD4+、CD4+/CD8+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常规组有5例恶心呕吐、3例头疼,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观察组有1例恶心呕吐、1例头痛,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降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全麻 胸椎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喉罩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树勇 张海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喉罩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5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研究组给予喉罩复合... 目的探讨喉罩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5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研究组给予喉罩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中50 min的生命体征、术中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麻醉用药量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 h、5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麻醉用药量少,患者苏醒时间快,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复合超声 胸椎神经阻滞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胸椎旁阻滞-丙泊酚复合全麻对肺癌手术患者血清VEGF-C、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凯 杨桐榉 +2 位作者 王丽君 王震 陈力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ropofol intravenous balance general anesthesia,PPA)和七氟醚吸入复合全麻(sevoflurane inhalation balanced general anesthesia,SGA)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 目的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ropofol intravenous balance general anesthesia,PPA)和七氟醚吸入复合全麻(sevoflurane inhalation balanced general anesthesia,SGA)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EGF-C、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癌根治术患者分成PPA组(n=23)和SGA组(n=23)。PPA组全麻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给予0. 5%罗哌卡因(2 mg/kg),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2. 6~3. 2μg/m L)和瑞芬太尼维持;SGA组术中予以七氟醚(1. 0~1. 5倍最低有效肺泡浓度)和瑞芬太尼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8、24、48、72 h疼痛评分,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VEGF-C、TGF-β1浓度。结果 PP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SGA组(P <0. 01),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SGA组(P <0. 01),术后2、8、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SGA组(P <0. 01)。术后24 h血清VEGF-C浓度PPA组明显低于SGA组[(629±203) vs (908±222) pg/m L,P=0. 030],血清TGF-β1浓度PPA组也明显低于SGA组[(8. 37±2. 84) vs (10. 57±2. 47) ng/m L,P=0. 021]。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能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改善其术后镇痛效果,降低其术后血清中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神经阻滞 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 肺癌根治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春群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目的评估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对其术中与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该文临床资料为该医院收入拟行胸科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4月—2018年8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一组入组35例,试验... 目的评估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对其术中与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该文临床资料为该医院收入拟行胸科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4月—2018年8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一组入组35例,试验组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评定两组术后2、6、12、2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计算两组术后并发症总统计率、术中瑞芬太尼应用剂量。结果试验组术后2、6、12、24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值相较对照组对应计算值显著减少(2.78±0.50)分、(2.59±0.60)分、(2.98±0.70)分、(2.30±0.41)分vs(4.20±1.23)分、(4.72±1.30)分、(4.95±1.40)分、(3.16±1.20)分(t=6.327、8.801、7.445、4.012,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统计率相较对照组对应计算值显著减少(2.86%vs17.14%)(χ^2=3.968,P<0.05),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应用剂量相较对照组对应计算值显著减少(1.89±0.40)mgvs(1.10±0.2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9,P<0.05)。结论对胸科手术患者实施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的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呈现良好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展示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超声引导 单次胸椎神经阻滞 胸科手术 镇痛
下载PDF
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及镇痛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萍 张蔚青 +2 位作者 肖炜 万政佐 周大春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8期1509-1511,共3页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创伤较大。近年来,国外有报道将单次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但使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的较少。本研究通过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并置管复合全麻与全麻后静脉自控镇...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创伤较大。近年来,国外有报道将单次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但使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的较少。本研究通过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并置管复合全麻与全麻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评价术中全麻药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探讨更好的用于乳腺癌手术的麻醉和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乳腺癌手术 复合全麻 麻醉 周围神经刺激器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效果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效果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胜强 徐珂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1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效果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择期行肺癌根治开胸手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肺癌根治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效果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择期行肺癌根治开胸手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及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不同时刻MAP和HR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和T2时刻MAP、HR显著低于T0时刻和同期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3、24、48小时血清炎症因子IL-6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术后3、24、48小时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24、48小时应激反应指标Cor和NE水平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术后3、24、48小时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肺癌根治开胸手术,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仪 胸椎神经阻滞复合全麻 开胸手术 应激反应 炎性反应 效果
下载PDF
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在肺癌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俊霞 代彭威 +3 位作者 郭志鹏 金道远 朱建业 张秀珍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第7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在肺癌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的7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在肺癌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开胸手术的7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后5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术后6 h、术后12 h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时间点M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T2、T3时的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可有效稳定肺癌开胸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开胸手术 胸椎阻滞复合全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凌宇 吴海玲 +1 位作者 韩明杰 张庆洪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其他操作均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麻,而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其他操作均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麻,而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术后2h、8h、12 h、24 h、48h的镇痛效果(静息)进行评价,并对2组患者的镇痛泵消耗量、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镇痛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各时点,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镇痛泵消耗量明显更少,术后第1次下床时间活动时间明显更短,而镇痛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良好,患者镇痛药物的用量小、镇痛满意度高,而且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全麻 超声引导下胸椎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剑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应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生命体征[收缩压(DBP)、舒张压(SBP)、心率(HR)]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镇痛药物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恢复进食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h时外周血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h时的各应激反应指标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BP、SBP、HR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2时的DBP、SBP、HR均较T0时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两组DBP、SBP、HR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恢复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外周血应激反应,使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连续胸椎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应激反应
下载PDF
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结合气管插管全麻的效果探究
18
作者 安建英 范正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究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TPVB)结合气管插管全麻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12月来本院行肺叶切除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全麻组(n=48)和复合组(n=48)。全麻组术中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组实施TPVB结合气管... 目的:探究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TPVB)结合气管插管全麻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12月来本院行肺叶切除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全麻组(n=48)和复合组(n=48)。全麻组术中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组实施TPVB结合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0.5h、1h及术毕复合组MAP、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全麻组MAP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HR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且手术0.5h、1h及术毕复合组MAP、HR明显较全麻组低(P<0.05);复合组术后12h、24h、48h NRS评分均明显较全麻组低(P<0.05);复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33%VS 22.92%)明显较全麻组低(P<0.05)。结论:在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TPVB结合气管插管全麻,可减小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术后疼痛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超声引导胸椎阻滞 气管插管全麻 血流动力学 疼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心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庆聪 袁淑贞 +2 位作者 何炳华 黄德辉 刘衬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6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心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开胸手术患者7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麻组(n=37例)和滞麻组(n=38例),单麻组给予单纯全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心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开胸手术患者7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麻组(n=37例)和滞麻组(n=38例),单麻组给予单纯全麻,滞麻组在此基础上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后10 min(T1)、开胸(T2)、术中组织牵拉(T3)、术毕缝皮(T4)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功能[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麻醉效果、并发症。结果:滞麻组T1、T2、T3、T4的MAP、HR、SV均明显低于单麻组,滞麻组T1、T2、T3、T4的SVV均明显高于单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影响小,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神经阻滞 全麻 老年 开胸手术 心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庆聪 袁淑贞 何炳华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S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PG组和GA组,各30例。PG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G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PG组和GA组,各30例。PG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G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较麻醉前(T0)、术始后3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皮质醇(Cor)变化,及术后3、6 h 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T1时刻呼吸频率和心率较T0增加(P<0.05),而T2和T3时刻呼吸频率和心率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T2和T3时刻呼吸频率和心率增加(P<0.05);观察组T1时刻SV增加而SVV降低(P<0.05),而T2和T3时刻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T2和T3时刻SV增加而SVV降低(P<0.05);观察组T1、T2和T3时刻SV低于对照组而SV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和T3时刻呼吸频率和心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T1时刻血浆AngⅡ和Cor水平增加(P<0.05),而T2和T3时刻血浆AngⅡ和Cor水平较T0时刻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1、T2和T3时刻血浆AngⅡ和Cor水平增加(P<0.05);观察组T1、T2和T3时刻血浆AngⅡ和Cor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h和术后6h安静时、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影响小,且可明显减轻疼痛,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连续胸椎神经阻滞 全麻 老年开胸手术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