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八个样板戏到电影《二十四城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文本变迁
1
作者 欧阳江河 《绿叶》 2008年第11期36-43,共8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本从八个样板戏到电影《二十四城记》,天翻地覆。这是一场语言革命、文本革命:朦胧诗,是最具标志性和统治力的文本,不仅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还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的洗礼;寻根小说,在拉美文学爆炸的碎片下,回溯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本从八个样板戏到电影《二十四城记》,天翻地覆。这是一场语言革命、文本革命:朦胧诗,是最具标志性和统治力的文本,不仅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还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的洗礼;寻根小说,在拉美文学爆炸的碎片下,回溯对革命的反思、对人心的反思、对文化的反思;第六代导演的出现,贾璋柯的确立,标志着电影最终完成了从大众娱乐消费品到视觉艺术文本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八个样板戏 现代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从人格崇拜到风格崇拜──“文革”时期“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流传现象的美学及文化学透视
2
作者 刘明华 《新东方》 1995年第5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诗词 文化学 美学风格 文革 人格 崇高之美 毛泽东思想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 作品
下载PDF
从人格崇拜到风格崇拜——“文革”时期“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流传现象的美学及文化学透视
3
作者 刘明华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4期77-79,96,共4页
(一) “文革”开始的1966年,全国人民群众以无限崇拜、无比荣幸的心情,争相翻印、传抄“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因为是“未发表”,传抄者无不具有先睹为快的优越感;因为是领袖诗词,颂读者又无不将之视为精神源泉、革命动力,并活学活用,... (一) “文革”开始的1966年,全国人民群众以无限崇拜、无比荣幸的心情,争相翻印、传抄“未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因为是“未发表”,传抄者无不具有先睹为快的优越感;因为是领袖诗词,颂读者又无不将之视为精神源泉、革命动力,并活学活用,投身于那场狂热的运动中去。70年代中期,笔者还是中学生,仍从好友处秘密得到这一抄本,并恭恭敬敬全部抄录,烂熟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诗词 文化学 美学风格 文革 人格魅力 毛泽东思想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 作品 崇高之美
下载PDF
佯狂难免假成真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石山 《文学自由谈》 1999年第5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鲁迅 郁达夫 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 文学研究会 周作人 《现代汉语词典》 韩东 优秀分子 文学事业 作品
原文传递
文本的变迁
5
作者 欧阳江河 《花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4-208,共5页
近30年来,文本从八个样板戏到电影《二十四城记》,天翻地覆。这是一场语言革命、文本革命:朦胧诗,是最具标志性和统治力的文本,不仅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还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的洗礼;寻根小说,在拉美文学爆炸的碎片下,回溯对革命的反... 近30年来,文本从八个样板戏到电影《二十四城记》,天翻地覆。这是一场语言革命、文本革命:朦胧诗,是最具标志性和统治力的文本,不仅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还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的洗礼;寻根小说,在拉美文学爆炸的碎片下,回溯对革命的反思、对人心的反思、对文化的反思;第六代导演的出现,贾璋柯的确立,标志着电影最终完成了从大众娱乐消费品到视觉艺术文本的转型。我们这一代人最早接触到的文学文本是八个样板戏,它们跟毛文体、新华社文体息息相关,不仅仅是文学文本,还是政治学文本、社会学文本,是一种宣传性的文本。现在看来,毛泽东的文艺政策“文艺要为大众服务”,提法的抽象内涵你不能说它是错误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变成了一个“紧箍咒”,因为文学必然有一部分要表达自我,表达个人。自我和个人的内在诉求与当时社会时代的要求有可能是分离的,甚至是反向的。但是,八个样板戏确实凝聚了很多文学艺术界精英(比如汪曾祺)的心血,成为当时最成熟的文学文本。那时除了八个样板戏和新华社文体,还有政治文本、历史文本和哲学文本,但也都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马恩列斯著作的翻译文本,也聚集了一群高手。我早期获得语言的感受力都是通过看翻译著作,比如马克思的翻译著作,这些书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个样板戏 消费品 盗版碟 朦胧诗 现代主义 拉美文学 知识分子 寻根小说 第五代导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