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纲八变”新说
1
作者 崔晓 邢淑丽 李靖靖 《河南中医》 2014年第6期1008-1009,共2页
将升降纳入八纲,阴阳作为总纲,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升降八变,如此二纲八变,使层次更加明确,并且利于把握病机辨明证型,确立治则方药。
关键词 “二纲八变 纲辨证 升降 阴阳
下载PDF
敦煌变文《八相变》校注商补 被引量:2
2
作者 俞晓红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3期47-53,共7页
本文就《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等对《八相变》的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凡44则。
关键词 校注 商补
下载PDF
肃北五个庙第1窟八塔变考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子睿 《民族艺林》 2020年第1期139-152,共14页
八塔变是敦煌石窟宋夏时期新出现的重要题材,除了莫高窟第76窟、榆林窟第3窟、东千佛洞第5窟外,还见于肃北五个庙第1窟。五个庙第1窟中心柱南向面画八塔变,右侧由上而下第二塔漫漶,经考证,塔龛内画面表现的并非“猕猴献蜜”,而是释迦牟... 八塔变是敦煌石窟宋夏时期新出现的重要题材,除了莫高窟第76窟、榆林窟第3窟、东千佛洞第5窟外,还见于肃北五个庙第1窟。五个庙第1窟中心柱南向面画八塔变,右侧由上而下第二塔漫漶,经考证,塔龛内画面表现的并非“猕猴献蜜”,而是释迦牟尼于鹿野苑初次说法,因此应为“初说法”塔。同时,探讨了这铺八塔变的艺术风格,发现其艺术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而这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不仅是西夏时期不同文化交融的产物,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出了这种粉本源自印度的图像在进入敦煌石窟后不断“本土化”的进程。另外,五个庙第1窟八塔变绘于中心柱南向面,巧妙地将中心塔柱与八塔变有机结合,受此现象的启发,结合洞窟壁画内容分析,进一步揭示出其暗含的深刻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庙第1窟 艺术风格 西夏 思想意涵
下载PDF
八腿椭圆形变截面梁加速度计系统结构设计
4
作者 孙江宏 鹿昆磊 +1 位作者 韩建男 易源霖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172,共6页
根据加速度计对灵敏度、稳定性、噪声和品质因子等性能指标要求,提出一种八腿椭圆形变截面梁和带有阻尼孔检测质量块的加速度计结构。选用八腿椭圆形变截面梁增大非检测方向刚度,减小交叉灵敏度并提高工作稳定性;减小检测方向刚度,增大... 根据加速度计对灵敏度、稳定性、噪声和品质因子等性能指标要求,提出一种八腿椭圆形变截面梁和带有阻尼孔检测质量块的加速度计结构。选用八腿椭圆形变截面梁增大非检测方向刚度,减小交叉灵敏度并提高工作稳定性;减小检测方向刚度,增大系统灵敏度。对检测质量块作均匀挖孔处理,减小系统阻尼,减小机械热噪声及增大品质因数,从而提高分辨率。文中建立加速度计力学模型,并描述其工作原理。建立梁的纯弯曲模型,推导出梁的刚度公式。对质量块开孔情况进行比较,给出了提高分辨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腿椭圆形截面梁 刚度 灵敏度 稳定性 分辨率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源流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清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1,共13页
佛传故事图像是佛教美术史上最普及化的题材,而随着佛教的流布,两千年来亚洲南北各地,均留有不同选题与风格的佛传。其中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为宋代的作品,却与传统汉式的佛传风格大异其趣。本文首先叙述佛传在印度、中土的... 佛传故事图像是佛教美术史上最普及化的题材,而随着佛教的流布,两千年来亚洲南北各地,均留有不同选题与风格的佛传。其中敦煌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图像为宋代的作品,却与传统汉式的佛传风格大异其趣。本文首先叙述佛传在印度、中土的起源流传和印度与中土八相成道图像遗例在选题与风格的差距。其次讨论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佛传的选题与风格,从而追溯此图像所蕴含的印度笈多、波罗风格以及吐蕃、中土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传故事 相成道 波罗风格 笈多风格
下载PDF
10-13世纪“八塔变”擦擦在西夏地区的流传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雪梅 《西夏研究》 2021年第3期50-57,共8页
八塔变是擦擦造像艺术的一大题材。西夏时期,八塔变盛行,擦擦作为这一时期八塔变的佛教艺术载体有脱佛和脱塔两种类型。通过图像辨析,我们认为一佛四塔是八塔变图像的变体和创新。通过考证图像源流,发现八塔变擦擦来源于印度和西藏,是... 八塔变是擦擦造像艺术的一大题材。西夏时期,八塔变盛行,擦擦作为这一时期八塔变的佛教艺术载体有脱佛和脱塔两种类型。通过图像辨析,我们认为一佛四塔是八塔变图像的变体和创新。通过考证图像源流,发现八塔变擦擦来源于印度和西藏,是藏传佛教艺术东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擦擦 西夏 图像溯源 流传原因
下载PDF
莫高窟第76窟八塔变相关问题再探
7
作者 袁頔 《西夏研究》 2020年第2期83-89,共7页
莫高窟第76窟内的八塔变图像出现于宋初时期,其粉本应是中印佛教交流过程中由印度僧人传至敦煌的。而这一题材绘入洞窟时正处在敦煌末法思潮盛行的背景之下,作为正法象征的八塔变壁画蕴含了信众渴求佛法不灭的心愿。同时,莫高窟第76窟... 莫高窟第76窟内的八塔变图像出现于宋初时期,其粉本应是中印佛教交流过程中由印度僧人传至敦煌的。而这一题材绘入洞窟时正处在敦煌末法思潮盛行的背景之下,作为正法象征的八塔变壁画蕴含了信众渴求佛法不灭的心愿。同时,莫高窟第76窟作为大族营建的家窟,具有举办佛事活动的功能,八塔变与窟内其他题材的相互联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信众的信仰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僧入华 末法思想 洞窟功能
下载PDF
闽东方言宁德霍童话的变韵现象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太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宁德霍童话是闽东方言北片(福宁片)的一种土话,其语音系统有丰富复杂的变韵现象,这种变韵现象和福州话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以《戚林八音》有关韵母为纲,列表比较霍童话和福州话变韵现象的异同,并进一步讨论闽东方... 宁德霍童话是闽东方言北片(福宁片)的一种土话,其语音系统有丰富复杂的变韵现象,这种变韵现象和福州话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以《戚林八音》有关韵母为纲,列表比较霍童话和福州话变韵现象的异同,并进一步讨论闽东方言南北两片变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东方言《戚林音》霍童话 韵调
下载PDF
俄藏X.2326唐卡及宁夏绢质八相塔残图缀合研究
9
作者 吴雪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8-185,共8页
1909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出土一批藏传佛教风格的唐卡,现收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通过对俄藏X.2326唐卡的图像辨析和榜题释读,确定编号X.2326、X.2329、X.2587、X.2327、X.2328、X.2330六件唐卡为表现释迦牟尼一生事迹... 1909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水城出土一批藏传佛教风格的唐卡,现收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通过对俄藏X.2326唐卡的图像辨析和榜题释读,确定编号X.2326、X.2329、X.2587、X.2327、X.2328、X.2330六件唐卡为表现释迦牟尼一生事迹的八塔变题材。据X.2326唐卡的辨识结果,可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宏佛塔出土的绢质八相塔残图做出辨识和缀合。探究图像特点和内涵,认为西夏八塔变唐卡在文本的选择上依从汉传佛教“八塔”体系,构图样式受到西藏唐卡的影响,榜题文本之间的相似性体现出辽夏佛教的共通性。八塔变唐卡艺术作为佛教艺术交流史上的一个侧面和个案,也印证了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卡 残图缀合 图像内涵
下载PDF
敦煌变文校释商榷及新补
10
作者 刘瑞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4-9,58,共7页
近年来对敦煌文学研究甚为重视,以校勘诠释方面言,仅《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就先后刊发了下述文章: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刘凯鸣《敦煌变文校勘辨补》、一九八六年第二期袁宾《敦煌变文校补》。
关键词 敦煌 一九 兰州大学学报 因缘记 校释 社科版 子言 陈平六奇 君子偕老
下载PDF
陈怡混合室内乐《气》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欣怡 《当代音乐》 2020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美籍华人作曲家陈怡坚持使用当代作曲技法表达"文化母语",其混合室内乐作品《气》中吸纳了京剧、十番锣鼓、八板变奏等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将这些音乐元素与数控等当代作曲技法结合,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以诠释"气"这... 美籍华人作曲家陈怡坚持使用当代作曲技法表达"文化母语",其混合室内乐作品《气》中吸纳了京剧、十番锣鼓、八板变奏等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将这些音乐元素与数控等当代作曲技法结合,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以诠释"气"这一抽象概念。本文将重点研究该作品对于民族音乐元素的移植,论证其对于"文化母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怡 混合室内乐 十番锣鼓 五声性因素
下载PDF
《西游记》“瞌睡虫”小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云芳 《文学与文化》 2022年第3期16-23,共8页
本文考察《西游记》中瞌睡虫的由来,指出《正法念处经》中的嗜睡虫与敦煌变文《八相变》里的“瞌睡神”对《西游记》瞌睡虫的创作应产生过积极影响;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中的瞌睡虫,当是作者融合了前人创作与民间积累之后的再创作,具有... 本文考察《西游记》中瞌睡虫的由来,指出《正法念处经》中的嗜睡虫与敦煌变文《八相变》里的“瞌睡神”对《西游记》瞌睡虫的创作应产生过积极影响;明代百回本《西游记》中的瞌睡虫,当是作者融合了前人创作与民间积累之后的再创作,具有了经典性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瞌睡虫 《正法念处经》
下载PDF
京兆刘处士墓碣铭考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原茵 《文博》 2014年第1期64-69,共6页
西安碑林旧藏《故京兆刘处士墓碣铭》,志铭仅千字,却勾勒出一位恃才傲物、个性古怪、坚守气节以及命运多舛的古物收藏鉴赏家的形象。虽为处士,但受到多人的赏识,其中不乏大家名家,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杨奂、邳邦用等,宰相李适之、漕使庞才... 西安碑林旧藏《故京兆刘处士墓碣铭》,志铭仅千字,却勾勒出一位恃才傲物、个性古怪、坚守气节以及命运多舛的古物收藏鉴赏家的形象。虽为处士,但受到多人的赏识,其中不乏大家名家,如元代著名文学家杨奂、邳邦用等,宰相李适之、漕使庞才卿、内翰王清卿、宋孚孺、御史商平叔等也对他欣赏有加。碑铭同时涉及了金代一些历史事件,资料珍贵,可补史之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遗民 正大年之 金代金石学
下载PDF
“嘹亮”背后的思考——评《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优秀歌曲集》
14
作者 朱小松 《职大学报》 2019年第5期36-42,20,共8页
军旅歌曲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92年的军歌发展史作一个宏观简要的疏理,力求找出其规律性认识,并就《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优秀歌曲集》存在的不足和军歌创作中倾向性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对... 军旅歌曲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92年的军歌发展史作一个宏观简要的疏理,力求找出其规律性认识,并就《嘹亮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优秀歌曲集》存在的不足和军歌创作中倾向性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对今后的军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嘹亮军歌 大转 个不 谨防“四化”
下载PDF
Octupole Deformations of Even-Even Rn, Th, and U Nuclei in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Theory
15
作者 王楠 孟杰 赵恩广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145-1148,共4页
The octupole deformations and other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of even-even Rn, Th and U isotopes a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flection asymmetric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RAS-RMF) mode... The octupole deformations and other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of even-even Rn, Th and U isotopes a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flection asymmetric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RAS-RMF) model.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reproduce the binding energies and the quadrupole deformations well.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ese nuclei at ground states evolve from neaxly-spherical (N = 130) shape to quadrupole deformation shap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eutron numb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among the Rn isotopes, only^222,224 Rn axe oetupole deformed and the octupole deformations for them are small. However, more nuclei (N ≌ 134 148) in Th and U isotopes are octupole deformed and the octupole deformations for some of them are significant (|β3|- 0.1 or even lar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ding energy nuclear deformation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theory
下载PDF
γ Radiative Decays to Light Quark Jets and Color Octet Mechanism
16
作者 GAO Ying-Jia ZHANG Yu-Jie CHAO Kuang-Ta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X期1017-1022,共6页
We study radiative decays of T to light quark jets in nonrelativistic QCD by taking both the color singlet and color octet b^-b opera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ut for quark jet energy and cut for the angle between ... We study radiative decays of T to light quark jets in nonrelativistic QCD by taking both the color singlet and color octet b^-b opera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ut for quark jet energy and cut for the angle between two quark jets are introduced. The sensitivity to the soft and collinear singularities in the loop integrals are greatly reduced by these cuts. With the jet energy cut of about 1 GeV, and the jet angle cut of about 36°, the branching ratio for γ→ rq^- is found to be 8.2 × 10^-4 from color singlet contributions. The color octet contributions could be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color singlet, depending on the estimate of the color octet matrix elements. This process may provide a new test for the color octet mechanism in nonrelativistic Q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ve decay JET color octet
下载PDF
唐代变文及其它(上)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绍良 《文史知识》 1985年第12期11-18,共8页
自从敦煌藏经洞发现以后,不仅清理出大批宗教典籍及一些儒家经、史、子、集。还发现了一些俗文学写本,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久已绝迹的东西,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和不少的曲折,学者们才为它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名称,公认这是唐代的所谓'... 自从敦煌藏经洞发现以后,不仅清理出大批宗教典籍及一些儒家经、史、子、集。还发现了一些俗文学写本,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久已绝迹的东西,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和不少的曲折,学者们才为它寻找到一个适当的名称,公认这是唐代的所谓'变文'。最早是王国维,他把这些讲唱体裁的作品,泛称之为'通俗诗'及'通俗小说'。后来,罗振玉将之整理刊布出来,正式命名为'佛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经洞 中国文学史 佛曲 罗振玉 讲经 因缘 弘正 说唱底本 谷梁春秋
原文传递
日本杏雨書屋藏兩件“太子成道”敦煌變文研究
18
作者 尤澳 《文津学志》 2022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日本杏雨書屋所藏敦煌文獻中有兩號“太子成道”變文:羽675R號和羽708號。根據内容可以分别定名爲《八相押座文》和《八相變》。這兩號寫卷一直没有受到學界注意。根據單獨抄《押座文》的另兩號S.2440和P.2091V,且羽675R與P.2091V之間... 日本杏雨書屋所藏敦煌文獻中有兩號“太子成道”變文:羽675R號和羽708號。根據内容可以分别定名爲《八相押座文》和《八相變》。這兩號寫卷一直没有受到學界注意。根據單獨抄《押座文》的另兩號S.2440和P.2091V,且羽675R與P.2091V之間聯繫更緊密,羽675R與P.2091V生成時代應在S.2440後。根據内容情節,羽708是《八相變(一)》生成的重要一環。羽739R叙述的是太子降生的情節,韵散結合,對其進行初步録文,相關研究以待學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成道 《敦煌秘笈》 變文 相變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中的“脏”“象”与脏象学说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10-2714,共5页
《黄帝内经》是一部从人的体表形象现象,研究人类的生理学、病理学、观察诊断学、治疗学,破译人类生命科学的医宗经典,是一个系统、科学、完整的脏象学说信息医学理论体系,其精髓就是脏象学说。岐伯在《移精变气论》里告诉后人,脏象学... 《黄帝内经》是一部从人的体表形象现象,研究人类的生理学、病理学、观察诊断学、治疗学,破译人类生命科学的医宗经典,是一个系统、科学、完整的脏象学说信息医学理论体系,其精髓就是脏象学说。岐伯在《移精变气论》里告诉后人,脏象学说是医家修为成"神医"的"要极、大则",在诊断治疗时要"用之不惑",如果"逆从倒行",就会"亡神失国"。在《外揣》里明确告诉后人,只要悟通了脏象学说,观察病情就如"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脏象学说是一个科学、规范的临床操作规程,是一种顺势思维、快速反应的观察诊断通道,所以黄帝称其为"医道"。扁鹊、医缓、医和、仓公、张仲景、华佗等就是依据这个简洁、科学、完整、系统、规范的操作规程,修为成了闻而知病和望而知病的"神医"。本文论证什么是脏象学说中的脏,什么是脏象学说中的象,什么是脏象学说,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观察脏的动摇和象的应和,而"尽知其情",学医者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修为成闻而知病和望而知病的"神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象学说 五脏 十象 八变 十三条道 病象库 处方库 顺势思维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脏象学说之形象学说浅解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轩 郑允彬 刘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38-2240,共3页
《黄帝内经》脏象学说的核心是从与五脏对应的天象、地象、形象、色象、神象、声象、音象、五官各象、变象、食象十象以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变,观察诊治疾病的一种顺势思维,快速反应的思维模式,其具有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文章从... 《黄帝内经》脏象学说的核心是从与五脏对应的天象、地象、形象、色象、神象、声象、音象、五官各象、变象、食象十象以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变,观察诊治疾病的一种顺势思维,快速反应的思维模式,其具有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文章从十象八变中的形象学说阐述《黄帝内经》在临床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脏象学说 形象学说 十象八变 治未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