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流T形连铸中间包钢水停留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远清 王学兵 +1 位作者 仇圣桃 彭世恒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八流连铸中间包的1:2物理模型,通过水模实验测定了1#~4#控流方案下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通过推导提出了多流连铸中间包的RTD曲线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中间包内...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八流连铸中间包的1:2物理模型,通过水模实验测定了1#~4#控流方案下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通过推导提出了多流连铸中间包的RTD曲线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中间包内的流体平均停留时间、流动模式和各流流动一致性,进而对控流装置进行优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3#控流方案能较好地改善中间包内的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装置 物理模拟 RTD曲线 动一致性
下载PDF
八流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水力学模拟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宏斌 唐海燕 +1 位作者 李京社 白李国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21,共4页
通过几何相似比1:3.5的水模型实验对40 t八流中间包不同控流装置下的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中间包平均滞止时间短,一侧4个水口的停留时间相差较大;优化的双导流孔挡墙可使中间包死区体积分数比原型减少19.15%,优化的C12W1矩... 通过几何相似比1:3.5的水模型实验对40 t八流中间包不同控流装置下的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中间包平均滞止时间短,一侧4个水口的停留时间相差较大;优化的双导流孔挡墙可使中间包死区体积分数比原型减少19.15%,优化的C12W1矩形挡墙可使中间包死区体积分数比原型减少31.49%;中间包一侧4个水口的滞止时间差值减少;设置湍流抑制器虽然增加钢液的滞止时间和峰值时间,但不能有效地降低死区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水模型 挡墙 控制器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八流方坯连铸中间包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熊辉辉 张庆晓 +3 位作者 申邦坡 李振 沈针 唐丰洁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共4页
采用1:3水模型实验对钢厂的八流150 mm×150 mm坯连铸不同控流结构80 t中间包内钢液流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包仅加湍流抑制器后对改善钢液的流动效果不明显,加上"V"型挡墙后能明显改... 采用1:3水模型实验对钢厂的八流150 mm×150 mm坯连铸不同控流结构80 t中间包内钢液流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包仅加湍流抑制器后对改善钢液的流动效果不明显,加上"V"型挡墙后能明显改善各流流动特性,湍流抑制器、"V"型挡墙和单坝组合能进一步提高各流的流动特性一致性,平均停留时间增大到505.22 s,在挡坝的两侧分别形成了明显的环流区。将单挡坝改为双挡坝后,V_p/V_d平均由原来1.77提高到2.63,死区比例平均也减少了6.0%,且各水口的稳定性最好,各流RTD曲线吻合度也最好,且存在3个大环流区和1个小环流区,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方坯连铸 中间包 水模型实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八流一体式小方坯中间包结构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5 位作者 季维 倪赛珍 韩丽娜 陶金明 司马景 孙彦辉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98-1502,共5页
通过数理模拟,对采用正交法设计的某钢厂八流一体式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实验方案进行钢液流场、温度场及流动特征的研究,并以此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湍流控制器+带导流孔的"V"型挡渣墙+双坝组合的控流方... 通过数理模拟,对采用正交法设计的某钢厂八流一体式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实验方案进行钢液流场、温度场及流动特征的研究,并以此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案(湍流控制器+带导流孔的"V"型挡渣墙+双坝组合的控流方式),延长了近流水口响应时间及平均停留时间,各水口钢液的流动模式趋于一致,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特征得到明显改善,各流钢液的温差极值缩小到0.52K,温度均匀,夹杂物去除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一体式中间包 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下载PDF
八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水模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卫华 张雪良 +2 位作者 王峰 李京社 杨树峰 《工业加热》 CAS 2017年第2期30-32,37,共4页
通过几何相似比为1:4.5的中间包水模实验对八流中间包在不同控流装置下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内不同水口之间的流体流动特性存在很大差异,且死区比例较高;V型挡墙和C型挡墙优化方案均有效改善了中间包内流场,其... 通过几何相似比为1:4.5的中间包水模实验对八流中间包在不同控流装置下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内不同水口之间的流体流动特性存在很大差异,且死区比例较高;V型挡墙和C型挡墙优化方案均有效改善了中间包内流场,其中,V型挡墙优化方案优化效果最佳,使中间包死区比例由原来的29.7%降低为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水模实验 装置 优化
下载PDF
八流大方坯连铸中间包结构优化的物理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敏 温翰 +3 位作者 张琪 唐宏伟 李源 陈敏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结合某钢厂八流大方坯连铸中间包生产现状,基于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方法,对中间包内钢水流动特性及温度场进行了研究.物理模拟结果表明:原中间包因各流水口距长水口冲击点距离不等,导致各流响应时间及停留时间差别增大,各流钢水温差扩大... 结合某钢厂八流大方坯连铸中间包生产现状,基于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方法,对中间包内钢水流动特性及温度场进行了研究.物理模拟结果表明:原中间包因各流水口距长水口冲击点距离不等,导致各流响应时间及停留时间差别增大,各流钢水温差扩大,死区体积分率偏高,影响了铸坯质量和生产顺行.此外,原中间包稳流器因内腔体积小,注流过程中存在包壁冲刷严重等问题.采用优化控流方式后,死区体积比率由优化前的37.5%减小至19.0%,各流响应时间标准差由58降至15,各流停留时间标准差由185降至68,流动一致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中间包内最大温差降低至4 K,各水口间最大温差降至1 K,包内温度分布更趋均匀.此外,扩大稳流器内腔容积减小了对包壁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大方坯中间包 结构优化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八流一体式中间包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海波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4-428,共5页
某钢厂的八流小方坯连铸机一体式中间包存在中间包流场不稳定且温度场不均匀,各流温度相差较大,最大相差6℃;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试验方案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进行研究,优化出新的控流装置。研... 某钢厂的八流小方坯连铸机一体式中间包存在中间包流场不稳定且温度场不均匀,各流温度相差较大,最大相差6℃;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试验方案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进行研究,优化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原中间包控流装置下的中间包内钢液流场不合理,各流流动特征相差较大且温度差异明显,采用优化后新的控流装置后,各流钢液的流动模式趋于一致,且温差明显缩小,夹杂物去除率提高。实际冶金效果显著,生产Q235钢各流最大温差为4℃,连浇时间可达32 h且控流装置基本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一体式中间包 结构设计优化 数值模拟 应用
下载PDF
八流中间包耐材蓄热对中间包钢液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颜慧成 靖振权 +3 位作者 侯钢铁 李金波 巩彦坤 史进强 《特殊钢》 2022年第5期23-27,共5页
对八流40 t中间包烘烤及浇钢过程的包壁与钢液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20CrMnTiH钢200 mm×200 mm坯连铸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烘烤期间中间包耐材升温缓慢,浇钢后中间包内衬耐材升温加快,第3炉外壁温度397℃,达到热平衡;第... 对八流40 t中间包烘烤及浇钢过程的包壁与钢液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20CrMnTiH钢200 mm×200 mm坯连铸现场实测。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烘烤期间中间包耐材升温缓慢,浇钢后中间包内衬耐材升温加快,第3炉外壁温度397℃,达到热平衡;第2炉结束时,计算两侧与中部钢液温度较第1炉对应位置分别升高5.2、1.5℃,计算边流与中部流钢液温差4.8℃,实测第2炉边流间与中部流间钢液温度相差4℃,中间包钢液温度均匀稳定,计算值与实测值趋势一致;烘烤包温度由900℃提高至1000℃时,第1炉中间包钢液温降减慢,水口出钢温度略增,各流间温差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热状态 钢液温度
下载PDF
“八机八流”连铸机高效化生产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李子辉 胡铁军 +1 位作者 孙力 房志琦 《北方钒钛》 2019年第4期17-18,共2页
当前连铸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成熟,生产稳定性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了进一步压缩吨钢生产成本,提出连铸高效化的要求。本文通过解决连铸高效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产能,稳定了产品质量。
关键词 连铸 八流 高效化 质量
下载PDF
ASF方坯八流中间包内钢液流场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彦辉 熊辉辉 +2 位作者 王小松 司马锦 乔峥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4,共5页
以某钢厂的八流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控流结构中间包内钢液流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水模型实验和工业生产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ASF中间包内的挡墙和湍流器能够明显改善钢液的流动状态和温度分布,加上双坝后效... 以某钢厂的八流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控流结构中间包内钢液流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水模型实验和工业生产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ASF中间包内的挡墙和湍流器能够明显改善钢液的流动状态和温度分布,加上双坝后效果更佳,钢液的流动存在4个环流区,不仅增加了钢液的混合程度,而且中间包内钢液的温度分布更均匀且低温区较少。水模试验表明在空包中加入湍流器和挡墙能明显改善各流流动特性的一致性,且在其基础上加入双坝能进一步改善钢液的流动特性,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此外,工业生产也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F八流中间包 数值模拟 水模试验
原文传递
八流小方坯连铸中间包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远清 彭家清 +3 位作者 郭愚 韩德飞 郭峰 尚正鸿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8,共6页
针对八流小方坯连铸T形中间包,利用钢水流动、传热、传质的三维数学模型对其控流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不同控制装置下的钢水流场、温度场和停留时间分布(RTD)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无控流装置时,中间包内存在短路流,死区较大,流动很... 针对八流小方坯连铸T形中间包,利用钢水流动、传热、传质的三维数学模型对其控流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不同控制装置下的钢水流场、温度场和停留时间分布(RTD)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无控流装置时,中间包内存在短路流,死区较大,流动很不均衡,近流与远流的钢水停留时间和温度都相差较大;现用控流方案消除了短路流,减小了死区,但流动均衡性基本没有得到改善;优化方案比现用方案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各流停留时间相近,温差大幅减小,流动均衡性大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数学模型 温度场 RTD 动均衡性
原文传递
八流中间包内钢液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航航 韩传基 +4 位作者 季维 李富帅 韩丽娜 倪赛珍 陶金明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5,共5页
根据某钢厂新设计的八流小方坯连铸机一体式中间包,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试验方案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研究,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未加任何控流装置的中间包内钢液流场不合理,各流... 根据某钢厂新设计的八流小方坯连铸机一体式中间包,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对中间包控流装置的试验方案进行流场、温度场以及流动特征研究,设计出新的控流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未加任何控流装置的中间包内钢液流场不合理,各流流动特征相差较大且温度差异明显,采用优化后的控流装置后,各流钢液的流动模式趋于一致,且温差明显缩小,夹杂物去除率提高。实际冶金效果显著,生产Q235钢各流最大温差为4℃,连浇时间可达26 h且控流装置基本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数值模拟 结构设计 应用
原文传递
八脉冲换流逆变器构成的串级调速系统仿真研究
13
作者 郑有根 张莲 孟祥翠 《电气应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2-124,128,共4页
利用Matlab中的交互仿真集成环境软件包Simulink建立八脉冲发生器模型、逆变桥仿真模型、八脉冲换流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对逆变电路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八脉冲换流逆变器构成的串级调速系统的可行性。对其在不同控制角下的电压、电流的... 利用Matlab中的交互仿真集成环境软件包Simulink建立八脉冲发生器模型、逆变桥仿真模型、八脉冲换流逆变电路仿真模型。对逆变电路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八脉冲换流逆变器构成的串级调速系统的可行性。对其在不同控制角下的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系统能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并且通过仿真指出了该系统应考虑的关键参数设定问题以及由于逆变电路采用强迫换流方式该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换逆变器 仿真 串级调速系统
下载PDF
“八表”之语、“书生”习性与“儒臣”风格——张之洞的一个侧面
14
作者 董丛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探花”张之洞经不止一任外省考官和学政历练,回到京师后又成为“清流”先锋。光绪七年冬被授山西巡抚,开启了其疆吏生涯。在他初任晋抚的谢恩折中,因有“不敢忘经营八表之略”的语句而备受奚落和讽刺。及至“庚子议和”,又因事被李鸿... “探花”张之洞经不止一任外省考官和学政历练,回到京师后又成为“清流”先锋。光绪七年冬被授山西巡抚,开启了其疆吏生涯。在他初任晋抚的谢恩折中,因有“不敢忘经营八表之略”的语句而备受奚落和讽刺。及至“庚子议和”,又因事被李鸿章指斥其“书生之习”不改。张之洞闻知后大为光火,激愤地以“中堂习气”反讽李氏。刘坤一等人从中斡旋,张之洞久不能平。此乃“官书”所载,无可置疑。由此又衍生出诸多传闻,虽所述具体情节有异,但大旨上也基本相符。考其实际,张之洞终为“儒臣”的风格始终未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书生 儒臣
下载PDF
中医微观理论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喻秀兰 游胜虎 +2 位作者 徐竹梅 王长芳 宋玉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11-13,共3页
由于科学技术限制,传统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通过“功能观察法”而获得的。这种观察法的特点是对客体不采取任何干涉手段,凭着感觉器官进行直接观察,它必然导致中医学对生命活动的微观层次结构、内在变化机理缺乏应有的精确揭... 由于科学技术限制,传统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是通过“功能观察法”而获得的。这种观察法的特点是对客体不采取任何干涉手段,凭着感觉器官进行直接观察,它必然导致中医学对生命活动的微观层次结构、内在变化机理缺乏应有的精确揭示!鉴于此,现代中医研究必须首先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源 八流 六机 生化机制 中医微观理论
下载PDF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创立原因及性质考释
16
作者 张旭华 孙险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5,共13页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是多元的,既有魏晋以来的班例、官班,也有宋齐时期的勋品、勋位,更有官班与中正品第的密切结合。正是由于中正品第与官班的密切结合,成为区分流内十八班与流外七班的重要分界线,进而成为萧梁官班制的重要标志。官班制...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是多元的,既有魏晋以来的班例、官班,也有宋齐时期的勋品、勋位,更有官班与中正品第的密切结合。正是由于中正品第与官班的密切结合,成为区分流内十八班与流外七班的重要分界线,进而成为萧梁官班制的重要标志。官班制度并非官品制度的变体,而是融选举制度与官职升迁制度于一体,以上品、下品、勋位(含蕴位)为不同的任官层次,分别为门阀士族、寒门庶族、吏姓寒人量身定制的仕宦升迁路线图,是一种涵盖了各种不同身份等级的官职晋升制度。萧梁官班制度具有浓厚的门阀等级色彩,并在确保士庶区分和清浊分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班制 内十 外七班 班例 勋位
下载PDF
串级调速系统功率因数研究
17
作者 郑有根 郭小渝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6-58,共3页
针对传统串级调速系统总功率因素低这一主要缺点,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分别分析了一种由八脉冲换流逆变器构成的串级调速系统、一种转子侧加短路开关的串级调速系统、一种新型的三相四线制串级调速系统,分别阐述了它们能提高功率因数的... 针对传统串级调速系统总功率因素低这一主要缺点,论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分别分析了一种由八脉冲换流逆变器构成的串级调速系统、一种转子侧加短路开关的串级调速系统、一种新型的三相四线制串级调速系统,分别阐述了它们能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 脉冲换逆变器 三相四线制串级调速系统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hydrodynamics within octagonal tanks in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被引量:16
18
作者 柳瑶 刘宝良 +2 位作者 雷霁霖 关长涛 黄滨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12-920,共9页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hydrodynamics within an octagonal tank of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The realizable k-e turbulence model wa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flow, t...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hydrodynamics within an octagonal tank of a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The realizable k-e turbulence model wa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flow, the discrete phase model (DPM) was applied to generate particle trajectories, and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solved using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To validate this model, the numeric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data obtained from a full-scale physic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realizable k-e model applied for turbulence modeling describes well the flow pattern in octagonal tanks, giving an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velocities betwee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s of 18% from contour maps of velocity magnitudes; (2) the DPM was applied to obtain particle trajectories and to simulate the rate of particle removal from the tank.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the removal rates betwee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s was 11%. The DPM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self-cleaning capability of an octagonal tank; (3) a comprehensive account of the hydrodynamics within an octagonal tank can be assessed from simulations.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was uniform with an average velocity of 15 cm/s; the velocity reached 0.8 m/s near the inlet pipe, which can result in energy losses and cause wall abrasion; the velocity in tank corners was more than 15 cm/s, which suggests good water mixing, and there was no particle sedimentation. The percentage of particle removal for octagonal tanks was 90%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little accumulation of 〈5 mm particle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inlet pipe and the wall.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a consistent numerical model of the hydrodynamics within octagonal tanks that can be further used in their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promote the wide use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in aquacultur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 octagonal tanks hydrodynamic simulation rate of particle removal
下载PDF
INTENSITY INDEX OF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AND ITS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尚森 梁建茵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ies of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standardized index, sI, has been designed that integrates a dynamic factor (southwesterly component) and a thermodyn...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ies of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standardized index, sI, has been designed that integrates a dynamic factor (southwesterly component) and a thermodynamic factor (OLR) for the indication of summer monso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ith the index determined for individual months of June, July and August and the entire summertime from 1975 to 1999, specific months and years are indicated that are either strong or weak in monsoon intensity. The variation is studied for the patterns and sI抯 relationship is revealed with the onset of summer monso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quasi-10 and quasi-3-4 year cycles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monsoon over the past 25 years. When it has an early (late) onset, the summer monsoon is usually strong (weak). In the strong (weak) monsoon years, precipitation tends to be more (less) in the first raining season of the year but normal or less (normal) in the second, in the province, but it would be more (les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most parts of the northern China and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d less (mor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western part of northern China and 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index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THREATENED ABORT ION
20
作者 黎瀞霞 谢感共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5年第4期54-57,共4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review rece nt development of acupunct ur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from 1)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inggui Ba fa"(灵龟八法Eight Methods of Intelligent Turtle), 2) ...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review rece nt development of acupunct ur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from 1)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inggui Ba fa"(灵龟八法Eight Methods of Intelligent Turtle), 2) body acupoints , and 3) acup uncture combined with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clinical study from 1)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the blood flow of uterus, and 2)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las ma progesterone level. In addi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is also used to help wom en in gestation and can effectively raise the pregnant rate. "Lingg ui Bafa" is r ather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atened abortion Acupuncture “Linggui Baf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