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儒林外史》的悲剧性管窥八股取士之弊
1
作者 王欣怡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28-30,共3页
《儒林外史》书写了一部儒林痛史,也是一部儒林群体的悲剧史。吴敬梓在书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群像,众多儒生的遭遇带有悲剧色彩,他们的身心皆被八股制艺深深桎皓着。造成儒生悲剧的原因是多样的,而其悲剧性的根源与八股取士的弊端密... 《儒林外史》书写了一部儒林痛史,也是一部儒林群体的悲剧史。吴敬梓在书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生群像,众多儒生的遭遇带有悲剧色彩,他们的身心皆被八股制艺深深桎皓着。造成儒生悲剧的原因是多样的,而其悲剧性的根源与八股取士的弊端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儒林群体 悲剧性 八股取士之弊
下载PDF
八股取士与晚明山人
2
作者 周榆华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年第4期1-3,8,共4页
晚明山人不是一般的山野之人,也不是居于林壑的隐逸之士,而是一大批以文墨糊口四方的读书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以文墨糊口,首先是因为当时生员基数很大,出现富余,在仕途上找不到出路的他们只得借此谋生;其次是多数山人爱好古文辞。山人... 晚明山人不是一般的山野之人,也不是居于林壑的隐逸之士,而是一大批以文墨糊口四方的读书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以文墨糊口,首先是因为当时生员基数很大,出现富余,在仕途上找不到出路的他们只得借此谋生;其次是多数山人爱好古文辞。山人四处游食求利,一方面推动着传统诗文继续保持繁荣发展的态势,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寿序、墓志等实用型文体走向市井细民,这在文化史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山人 八股取士 文化作用
下载PDF
比较蒲松龄与吴敬梓对八股取士态度的差异——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为代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正博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4-36,共3页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都有很多讨论八股取士制度的章节。在对待八股取士态度上,两者在共同批判八股取士制度的一些弊端的基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可以分三个方面概括:一是分析八股取士的视角不同,蒲松龄着眼于士...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都有很多讨论八股取士制度的章节。在对待八股取士态度上,两者在共同批判八股取士制度的一些弊端的基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可以分三个方面概括:一是分析八股取士的视角不同,蒲松龄着眼于士人而吴敬梓着眼于社会;二是对待八股取士的心态不同,蒲松龄悲愤深沉,吴敬梓冷眼旁观;三是对于八股取士弊端的归因不同,蒲松龄归因到了考官的昏庸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而吴敬梓指出了八股取士制度对士人独立精神的摧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取士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科举制度
下载PDF
明初未用“八股取士”考
4
作者 韩立祥 《中州学刊》 1986年第4期128-128,共1页
“八股取士”是“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的科举取士制度。(张廷玉《明史·选举志二》,下未注明者均同。) 论明清史之学者,往往称此... “八股取士”是“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的科举取士制度。(张廷玉《明史·选举志二》,下未注明者均同。) 论明清史之学者,往往称此始于明初,(《明史》称此为“太祖和刘基所定。”)私见以为是不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取士 科举取士 四书五经 体用 排偶 刘基 经义 语气 仿宋 明太祖
下载PDF
《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制度的批判 被引量:2
5
作者 秦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2-76,90,共6页
《儒林外史》是批判科举制度的,一开始就借王冕之口批评明太祖“用《五经》、《四书》八股文”取士的制度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其实王冕此时已经逝世,... 《儒林外史》是批判科举制度的,一开始就借王冕之口批评明太祖“用《五经》、《四书》八股文”取士的制度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其实王冕此时已经逝世,并没有说过这个话,而是作者虚构的。作者是个考中秀才后不愿继续应考的大家公子,他看不惯那些通过科举来追求功名富贵的“儒林”中人因而写了这部小说。他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文行”并重,而八股文标榜解释经典,“代圣贤立言”,实际上是肢解儒家经典语言,抽去儒家“文行”并重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八股取士制度 文行出处 经典语言 进士出身 诗赋 鲁编修 儒家思想 《五经》 吴敬梓
下载PDF
八股取士与近代社会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慧峰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83-88,共6页
满族在入关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相当成熟,统治经验也十分丰富.清王朝建立时,它的经济、文化水平都落后于被它占领的广大汉族地区的发展程度.因此,满洲贵族在建立新的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大量沿用... 满族在入关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相当成熟,统治经验也十分丰富.清王朝建立时,它的经济、文化水平都落后于被它占领的广大汉族地区的发展程度.因此,满洲贵族在建立新的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大量沿用了明朝的各种制度.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以“八股取士”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形式是在明代兴起的.而清代则正是在八股文弊端百出的情况下,继承和沿用了“八股取士”制度.按照清代规定,读书人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合格者为生员.生员经过省级乡试,合格者称举人.举人再参加京城的会试,合格者即为贡士.贡士经过在皇宫里举行的殿试,成为进士,取得进士资格的都可以授予官职.在这层层考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贵族 贡士 八股取士制度 士子 科举考试 文化水平 程朱理学 八股 起股 汉族地区
下载PDF
浅谈维新派与顽固派关于废除八股取士的争论
7
作者 王会晓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83-84,共2页
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主要以八股取士为标准,日渐衰落。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与顽固派围绕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本文从双方争论的背景、过程及焦点等方面对此次争论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八股取士 争论 顽固派 维新派
下载PDF
文化专制主义的危害——论明的八股取士
8
作者 刘怀仁 《晋阳学刊》 1981年第3期37-38,共2页
科举考试始于隋唐,以后各朝多所袭用。明清的封建取士达到完整的阶段,手段严酷,对社会经济文化所起的破坏作用最大。封建科举制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拔官吏、拢络士人和巩固政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束缚士人手脚,禁锢思想的一种武器。但明... 科举考试始于隋唐,以后各朝多所袭用。明清的封建取士达到完整的阶段,手段严酷,对社会经济文化所起的破坏作用最大。封建科举制是封建统治阶级选拔官吏、拢络士人和巩固政权的一种措施,同时也是束缚士人手脚,禁锢思想的一种武器。但明清较之前代为甚。唐朝科举,科目多,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等科。考试内容和方法除明经外,比较灵活,尚有发挥和显示才能的余地。明的科举取士,科目仅进士一科,“八股文”是取士的唯一手段,内容只限制在“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更给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套上了一条紧箍。明朝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表现在各个方面,地方行政实行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行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专制主义 八股取士 封建专制主义 知识分子 经济文化 八股 封建科举制 统治阶级 科举考试 士人
下载PDF
《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9
作者 于艳竹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11期63-63,共1页
《儒林外史》第一回,作者借王冕之口说道:"这个法确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明清八股取士以来,知识分子大多不能超越于八股之外,士人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不注重文行出处,社会道义感逐渐式微... 《儒林外史》第一回,作者借王冕之口说道:"这个法确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明清八股取士以来,知识分子大多不能超越于八股之外,士人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不注重文行出处,社会道义感逐渐式微.《儒林外史》从这个角度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八股取士 批判 知识分子 科举制度 社会道义 读书人 出处
下载PDF
从《儒林外史》看八股取士制度下空疏不学的士风
10
作者 于艳竹 《语文天地》 2015年第11期55-56,共2页
明清两代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至使应试的士子专看《四书》《五经》,其他的书一概不观。再加上科举考试中“拟题”的弊端,很多士子甚至连一本经和《四书》都没看。顾炎武在《日知录·拟题》中曾激烈批评这种风气,认为这样必然导致... 明清两代实行八股取士制度,至使应试的士子专看《四书》《五经》,其他的书一概不观。再加上科举考试中“拟题”的弊端,很多士子甚至连一本经和《四书》都没看。顾炎武在《日知录·拟题》中曾激烈批评这种风气,认为这样必然导致士人视野狭窄、空疏不学的士风。《儒林外史》在这方面着墨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八股取士 士风 制度 《四书》 《五经》 科举考试 顾炎武
下载PDF
方苞的八股文理念与清前期批评语境
11
作者 王同舟 陈文新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 作为八股文大家,方苞一再表明自己自幼即不喜八股文,抨击八股文害教化、败人材,只是“牟荣利”“取名致官”的工具,主张士人抛弃八股,致力于经史古文。但方苞的生活经历表明,他不喜时文的说法不符合实情,他对八股文还存在着极深的迷恋,甚至将其视为不朽之盛事。明清之际出现激烈批判八股文并要求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舆论,随着时代的推移,制度改革的动力逐渐消退,继续维系八股取士制度成为清廷的选择。方苞并没有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思想,他对八股文的抨击实际上仅落实为抵制庸滥八股,反而有利于维系这一制度的持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八股 清代科举 八股取士 《钦定四书文》
下载PDF
明代科举与音韵脞说——八股取士对明代音韵学繁荣的促进作用
12
作者 李子君 《华夏文化论坛》 2007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近五百年之久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社会风习及思维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学问之一的音韵学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明代科举内容的考察,并与宋代科举相对照,论证了八股取士对明代音...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近五百年之久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社会风习及思维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学问之一的音韵学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明代科举内容的考察,并与宋代科举相对照,论证了八股取士对明代音韵学繁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取士 音韵学繁荣 官韵 声律
原文传递
试论八股取士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启示
13
作者 吕丹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第6期123-124,共2页
八股文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所诟病,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事实上,八股文作为科举制度的重要标志,在选拔治国精英、吸纳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八股取士在公平、公正等方面的价值追求... 八股文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一直以来被众多学者所诟病,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事实上,八股文作为科举制度的重要标志,在选拔治国精英、吸纳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八股取士在公平、公正等方面的价值追求仍然值得借鉴,可以促进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取士 科举制度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下载PDF
八股取士制度与应试教育
14
《成人高教学刊》 1998年第5期56-56,共1页
八股取士制度是科举制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它大约定型于明代中叶。八股又称“制义”或“制艺”,是明朝以后关于科举考试命题和答卷文体的僵化的规定。明初规定乡试、会试各考三场,第一场是经义,包括四书义三篇,各200字以上,... 八股取士制度是科举制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它大约定型于明代中叶。八股又称“制义”或“制艺”,是明朝以后关于科举考试命题和答卷文体的僵化的规定。明初规定乡试、会试各考三场,第一场是经义,包括四书义三篇,各200字以上,五经义四篇,各300字以上;第二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取士 八股 四书五经 试教 科举考试 科举制 读书人 制度 代圣贤立言 《四书集注》
原文传递
国图藏《文选钩玄》编纂方法与价值考论
15
作者 史亚萍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国家图书馆藏《文选钩玄》一书是明人华文甫摘选《文选》中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或引经据典的“佳句”编纂而成。这种依靠摘句为主要手段的文本生成方式,是基于明中后期八股文写作中注重骈偶、韵律的文体特征。而《文选钩玄》摘句作为科... 国家图书馆藏《文选钩玄》一书是明人华文甫摘选《文选》中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或引经据典的“佳句”编纂而成。这种依靠摘句为主要手段的文本生成方式,是基于明中后期八股文写作中注重骈偶、韵律的文体特征。而《文选钩玄》摘句作为科举考试句法范例,是该时期考试方向由经部和史部逐渐向集部扩展、时文写作由注重义理阐释到兼备章法辞采的体现。但它对《文选》句子摘而不评,这类以选本形式指导时文写作的范文造成了士子对作文技法单一的关注,不可避免会导致士子思想学风的空疏。该书为明中后期“文选学”风气与科举考试研究提供了一个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甫 《文选钩玄》 摘句法 八股取士 成书价值
下载PDF
热腔骂世与冷板敲人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态度之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昊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2-158,共7页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八股科举 蒲松龄 科举制度 骂世 热腔 匡超人 八股取士 失败归因
下载PDF
八股文源流及其程式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辉铭 刘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7-22,共6页
一、八股之源流科举制中,沿袭久远,流弊深长,甚至可以说毒化了整个士阶层的,当属八股取士之形制了。八股取士,起源于宋,形成于明,并在明清两代成为科举考试的专门文体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之中,这种毫无裨于实用的文体,竟使无数士子颠倒其... 一、八股之源流科举制中,沿袭久远,流弊深长,甚至可以说毒化了整个士阶层的,当属八股取士之形制了。八股取士,起源于宋,形成于明,并在明清两代成为科举考试的专门文体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之中,这种毫无裨于实用的文体,竟使无数士子颠倒其中,有的竟至于终老。然而,这一制度之滥觞,却要究之于扫除科考之弊的举措。踵隋至唐,科举取士成为定制,其“常选”,虽谓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书、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等,但其中常试者,不过秀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 八股取士 王安石 科举考试 士子 源流 文体 科举制 明经 经义
下载PDF
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八股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蔺德生 赵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2,共2页
从历史上看,八股文真可谓命运多舛。贬损它的人简直把它当做洪水猛兽,称其为十恶不赦的害人精,甚至把明朝的灭亡归结到它的身上。据说明末就有人作诗称:“断送江山八股文。”它果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显然是无稽之谈。隋朝倒是没有... 从历史上看,八股文真可谓命运多舛。贬损它的人简直把它当做洪水猛兽,称其为十恶不赦的害人精,甚至把明朝的灭亡归结到它的身上。据说明末就有人作诗称:“断送江山八股文。”它果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显然是无稽之谈。隋朝倒是没有采用八股取士,不是一样很快就灭亡了吗?而清代一直是八股取士,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 八股取士 康乾盛世 历史 灭亡 明朝 明末 隋朝
下载PDF
试论八股文对语文教育的正效应
19
作者 傅炳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40-44,共5页
八股文又称制艺、八比文、四书文或时文,是明清科举制度的产物。“制艺”言其制科(科举)之文,“八比”言其形式特征为八股两两比并,“四书”言其内容主要是阐发“四书”中的儒家经义,“时文”则是当时相对于古文而言。八股文从一产生就... 八股文又称制艺、八比文、四书文或时文,是明清科举制度的产物。“制艺”言其制科(科举)之文,“八比”言其形式特征为八股两两比并,“四书”言其内容主要是阐发“四书”中的儒家经义,“时文”则是当时相对于古文而言。八股文从一产生就为封建统治者所利用,随着其畸形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灾难,对语文教育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所以,明清以降,直至八股文退出历史舞台九十年后的今天,它不断受到人们激烈的批判无情的嘲弄,正史、稗乘、诗文、小说、戏曲中记载颇多,甚至有人说它的罪恶“罄竹难书”。然而,八股文除了罪恶,是否就没有值得肯定之处了呢?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是值得探讨的。“八股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产生在中国的土地上,并以很强的生命力被沿用了几个世纪,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不能完全把它看成是荒诞的。”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人们对它的罪过“说得如此严重,恐怕也是极而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 语文教育 正效应 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 文体 历史唯物主义 八股取士 辩证唯物主义 基本技能
下载PDF
八股简论
20
作者 刘运好 《皖西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38-44,共7页
本文就八股的源流,考察其产生的意义及其衰亡的必然性,从政治文化和文化影响的视角。
关键词 八股 八股取士 科举制度 文化背景 诗歌理论 归有光 “肌理”说 明清文化 文章学 政治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