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权-证”网络毒理学的提出与应用:以八角莲醇提液致肝毒性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孔娇 田悦 +1 位作者 刘传鑫 黄建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1-527,共17页
该研究首次提出"量-权-证"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将毒性成分含量及成分作用靶点的频次赋予靶点权重,将传统定性网络转为定量网络,不断提高获取数据的信度,为系统性评价中药安全性及毒理学研究提供研究思路。首先,给予大... 该研究首次提出"量-权-证"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将毒性成分含量及成分作用靶点的频次赋予靶点权重,将传统定性网络转为定量网络,不断提高获取数据的信度,为系统性评价中药安全性及毒理学研究提供研究思路。首先,给予大鼠灌胃八角莲50%醇提物,基于血清药物化学辨识其中成分。随后从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等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以成分相对含量和钓靶频次赋予靶点权重,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肝毒性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及通路富集分析。最后,构建"毒性成分-加权靶点-效应通路"定量网络。八角莲体内外成分分析共筛选得到鬼臼毒素、鬼臼毒酮、去氧鬼臼毒素、6-甲氧基鬼臼毒素等11个潜在毒性物质,涉及肝毒性作用靶点106个,加权靶点涉及Cdk2、Egfr、Cyp2c9等65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表明其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MAPK、Ras等信号通路呈现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介导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发挥肝毒性作用,然传统方法显示AKT1、Alb、Stat3等51个靶点可能通过介导炎症作用、细胞增殖等导致肝损伤,可知从不同层面获取的毒性机制有较大差异。综上,该研究提出并系统性应用"量-权-证网络毒理学"于八角莲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证实其广泛应用于中药毒理学评价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中药安全性系统评价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权-证”网络毒理学 八角莲醇提液 大鼠肝毒性 潜在毒性物质基础 分子机制 定量网络
原文传递
分心木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HIV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冬雪 马晓玲 +5 位作者 魏鸿雁 陆雨 马国需 陈刚 石磊岭 张晶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992-3997,共6页
目的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对分心木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结构,通过LEDGF/p75-IN蛋白复合体ELISA筛选模... 目的研究分心木Diaphragma Juglandis Fructus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活性。方法运用柱色谱方法对分心木的95%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技术与理化常数鉴定结构,通过LEDGF/p75-IN蛋白复合体ELISA筛选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HIV活性筛选。结果从分心木95%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松脂素(2)、(+)-(7R,7′R,7″S,7′′′S,8S,8′S,8″S,8′′′S)-4″,4′′′-dihydroxy-3,3′,3″,3′′′,5,5′-hexamethoxy-7,9′;7′,9-diepoxy-4,8″;4′,8′′′-bisoxy-8,′-dineolignan-7″,7′′′,9″,9′′′-tetraol(3)、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4)、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5)、3′,4′-二甲氧基苯丙二醇(6)、(2S)-3,3-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2-二醇(7)、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1-酮(8)、(1R,5R,6R)-6-{4′-O-[8″-(7″-(4″-hydroxy-3″-methoxyphenyl))glyceol]-3′,5′-dimeth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2-one(9)、curcasinlignan B(10)、evofolin-B(11)、(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2)、pinnatifdanin C I(13)、(+)-(7S,8S)-4,1′-dihydroxy-3,3′,5′-trimethoxy-7,8,9-trinor-8,4′-oxyneolignan-7,9-diol(14)、八角莲醇(15)、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4″-(3-羟丙基)-2″,6″-二甲氧基苯基]-丙-1,3-二醇(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分心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具有潜在的抑制HIV-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心木 木脂素类 抗HIV活性 丁香脂素 (+)-松脂素 2 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1-酮 八角莲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