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八道湾组富藻类体煤系源岩的发现及其沉积背景
1
作者 王俊 何毓新 +3 位作者 刘敏 高遥 魏凌云 孙永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50,共12页
通过沉积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分析,并结合荧光显微组分镜检结果,本研究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建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上段识别出一套富藻类有机质输入的煤系沉积。该套煤系源岩主体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演化阶段,镜质组反射率为... 通过沉积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分析,并结合荧光显微组分镜检结果,本研究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建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上段识别出一套富藻类有机质输入的煤系沉积。该套煤系源岩主体处于低成熟–成熟早期演化阶段,镜质组反射率为0.5%~0.6%;有机碳(TOC)含量主要介于2.0%~4.0%之间,局部发育碳质泥岩和煤线;生烃潜量(S_(1)+S_(2))值普遍为3.0~5.0 mg/g,碳质泥岩段最高达18.4 mg/g;氢指数(HI)主要为100~150 mg/g,碳质泥岩段达280 mg/g,属于Ⅱ2型有机质。沉积有机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表现为姥鲛烷优势,中、短链正构烷烃含量较高,C_(27)~C_(29)规则甾烷呈“V”型分布,Ts、C_(29)Ts、C_(30)H藿烷含量较高,C同位素组成较轻。全岩荧光显微镜镜检结果表明,源岩中壳质组主要为孢子体和藻类(屑)体。结合沉积背景综合判断,该套富藻类体煤系沉积形成于水体较深的湖泊沼泽化早期阶段,浮游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对沉积有机质存在显著贡献,有望成为区域潜在的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有机质 生物标志化合物 藻类体 八道湾 湖泊沼泽化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伯东 邹贤利 +4 位作者 吴新豫 赵文苹 王爱霞 许涛 赵晓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中浅层发现了侏罗系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但是老井试油后产量不一,油藏“甜点”识别困难。为此,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对八道湾组油藏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原油的生物...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中浅层发现了侏罗系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但是老井试油后产量不一,油藏“甜点”识别困难。为此,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对八道湾组油藏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分析原油特点和原油成因具有显著的表征意义,原油普遍具有β-胡萝卜烷和γ-蜡烷丰度高的特征,为典型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产物。其中,低产井原油的γ-蜡烷丰度相对偏低,Ts/Tm较大;高产井原油的γ-蜡烷丰度较高,Ts/Tm偏小,色层效应是造成原油间生物标志化合物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沟通方式及油藏充注过程影响了油气的聚集程度,晚期构造掀斜调整形成的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更具有勘探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玛湖凹陷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 色层效应 原油成因 八道湾 玛湖凹陷
下载PDF
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八道湾组A_(2)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及清洁利用方向
3
作者 徐小涛 宁树正 +6 位作者 徐强 孙杰 张培新 张建强 黄少青 严晓云 周汝贤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03-108,共6页
准东煤田蕴含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准东煤田早侏罗世八道湾组A_(2)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煤岩、煤质以及煤中有害元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炭洁净等级划分和煤炭直接液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准东煤田蕴含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准东煤田早侏罗世八道湾组A_(2)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煤岩、煤质以及煤中有害元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炭洁净等级划分和煤炭直接液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了五彩湾矿区A_(2)煤层的洁净潜势和清洁利用方式。五彩湾矿区A_(2)煤层中硫分、氟元素和砷元素含量均小于洁净等级I级的含量限值,而灰分和氯元素含量在洁净等级Ⅱ级的含量范围之内,划分结果表明,五彩湾矿区A_(2)煤层原煤和浮煤的洁净等级均为Ⅱ级,属于较洁净煤。A_(2)煤层的煤类以褐煤为主,显微组分中惰质组含量最低,具有特低-低灰分、高-特高挥发分和高氢碳原子比的特征,原煤符合直接液化用煤的指标要求,适合作为Ⅱ级直接液化用煤,浮选后,灰分产率明显下降,浮煤达到I级直接液化用煤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浮煤直接液化利用可作为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田 五彩矿区 八道湾 煤岩煤质 清洁利用 直接液化
下载PDF
中拐凸起南斜坡八道湾组油层低阻成因及识别
4
作者 李枫凌 方鑫鑫 +2 位作者 张镇 马思洁 刘荣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1-551,共11页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南斜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低阻油层与一般低阻油层对比,储集层具有形成时期早、埋藏深度大、岩石粒度较大、泥质含量低等特点,低阻成因具有较强特殊性。在对国内外典型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该区钻井...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南斜坡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低阻油层与一般低阻油层对比,储集层具有形成时期早、埋藏深度大、岩石粒度较大、泥质含量低等特点,低阻成因具有较强特殊性。在对国内外典型低阻油层成因机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该区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从构造、沉积、成岩作用、储集层特征、成藏条件等多角度,开展八道湾组油藏低阻主控因素研究。该区油藏低阻的形成受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共同控制,低构造幅度、弱水动力沉积等宏观背景下,低油水分异程度、高地层水矿化度及低凝灰岩岩屑含量,是油藏低阻的主控因素;束缚水饱和度偏低,是油藏低阻的次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地层电阻率与油气指示系数关系图版,与该区试油和试采资料对比,符合率92.9%,为中拐凸起南斜坡八道湾组低阻油层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 八道湾 低阻油层 成因机理 主控因素 油层识别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古地貌及岩性分布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路 韦红 +4 位作者 唐勇 孔玉华 任本兵 吴勇 关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400,共18页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各岩性段精细井震标定与构造解释,厘定出各岩性段在车排子地区的尖灭线位置和尖灭线类型,分析古地貌差异程度对尖灭线形成的控制作用。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研究八道湾...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各岩性段精细井震标定与构造解释,厘定出各岩性段在车排子地区的尖灭线位置和尖灭线类型,分析古地貌差异程度对尖灭线形成的控制作用。采用地层厚度法和地震层拉平法研究八道湾组各段沉积古地貌特征,分析断裂对古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结合构造演化剖面分析古地貌演化和被改造后的特征,开展地震属性、储集层地震反演和沉积相分析,重点分析古地貌对沉积和岩性的控制作用,再现了该地区沉积相及储集层段岩性分布特征。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沉积古地貌起伏明显,呈坡—隆—凹组合特征,斜坡的陡缓程度对沉积相的类型和岩性及其沉积物的粗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八道湾组不同沉积时期低隆起的形态和隆起幅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且隆起幅度越高其聚砂特点越明显,沟谷既是输砂通道,也是聚砂的重要场所,现今砂体的分布与沟谷展布方向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侏罗系 八道湾 古地貌 岩性分布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扇三角洲露头基准面旋回与储层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谭程鹏 于兴河 +4 位作者 李胜利 瞿建华 魏凌云 李晓路 杜永慧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7-205,共9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四棵树剖面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基于露头精细解剖,将扇三角洲成因砂体分为叠加型、过渡型及孤立型砂体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向分流水道过渡及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四棵树剖面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基于露头精细解剖,将扇三角洲成因砂体分为叠加型、过渡型及孤立型砂体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向分流水道过渡及分流水道成因,其宽度、厚度及宽厚比由叠加型向孤立型逐渐减小。3类砂体的特征、形成与变化与基准面旋回变化及所处的位置有关。A/S比值由低到高依次发育叠加型、过渡型、孤立型砂体。水道砂体的规模与A/S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即随A/S比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基准面的上升,八道湾组水道砂体出现的频率减小,叠加厚度减薄,砂体之间的连通性变差,水道砂体的粒度变细,发育于陆地的古土壤减少,且宽厚比也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八道湾 扇三角洲 基准面旋回 储层 露头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剖面八道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谭程鹏 于兴河 +4 位作者 李胜利 许磊 陈彬滔 李顺利 单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9,共9页
在野外露头观察与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与层序地层的相关理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剖面八道湾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剖面八道湾组为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均比较发育。运用层序地层学中基准面变化... 在野外露头观察与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与层序地层的相关理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剖面八道湾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剖面八道湾组为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均比较发育。运用层序地层学中基准面变化的原理,将八道湾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短期旋回。总结了露头区八道湾组A/S比值与地层叠加样式之间的响应关系:低A/S比值条件下,易形成连通性好的厚层叠加砂体,沉积微相类型较单一;中A/S比值条件下,易形成单层厚度较薄的、似毯状的、垂向上紧凑叠加的多层状砂体;高A/S比值条件下,泥岩更为发育,而砂体多呈孤立状,呈现厚层泥与薄层砂的沉积特点。通过详细解剖露头剖面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最终建立了该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扇三角洲油气储层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露头 八道湾 A/S比值 扇三角洲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彭雪峰 田继军 +1 位作者 汪立今 姜科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2-1681,共10页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露头、岩心及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对单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提出准南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层序划分方案,将八道湾组... 根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和现代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在综合研究钻井、测井、露头、岩心及古生物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对单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提出准南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层序划分方案,将八道湾组分为两个具有完整三分结构的层序SQ1和SQ2(与煤田八道湾组下段和上段一一对应);根据连井剖面,建立了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地质条件,进行了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分析;最后分析了聚煤规律,表明煤田主力煤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的末期和高位体系域早期,三角洲平原区是聚煤的最佳场所,对下一步煤炭勘探区的确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八道湾 沉积特征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八道湾组煤系沉积环境及层序 被引量:19
9
作者 任兵 廖荣峰 +2 位作者 陈勇 徐怀民 王仁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47,共3页
从煤系地层沉积序列特征、沉积环境分析入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聚煤环境,其中,可容空间变化速率与泥炭沉积速率保持平衡关系的持续时间,是形成稳定分布煤层的主控因素。认为该煤层具有等时性,可作为层序边界。建立了... 从煤系地层沉积序列特征、沉积环境分析入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的聚煤环境,其中,可容空间变化速率与泥炭沉积速率保持平衡关系的持续时间,是形成稳定分布煤层的主控因素。认为该煤层具有等时性,可作为层序边界。建立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模式,为高精度地层对比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南凸起 八道湾 煤系地层 沉积环境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昌勇 郑荣才 +2 位作者 王建国 曹少芳 肖明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了该...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了该区继晚三叠世末期的湖平面大幅度下降,伴随湖盆的衰亡,八道湾组进入早期(J1b53)广泛的沼泽沉积环境,随着泥沙的带入,沼泽逐渐消亡,而河流作用加强,地层逐渐由东向西超覆,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至J1b5亚期晚时(J1b51)湖平面开始迅速上升,发育了大片的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在J1b4亚期湖平面又迅速下降,导致浅湖沉积退出研究区;J1b2+3亚期再次发生湖侵作用,以大面积的浅湖沉积为特征;而J1b1亚期伴随着湖平面的再次下降,河流作用逐渐减弱,泥质沉积日渐增多,在八道湾组末期重新又形成了大片的沼泽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沼泽 沉积相演化 湖侵 湖退 八道湾
下载PDF
白家海凸起—阜北斜坡八道湾组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况昊 瞿建华 +2 位作者 王振奇 柳妮 马文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6,共8页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等资料,对白家海凸起—阜北斜坡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及孔隙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 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等资料,对白家海凸起—阜北斜坡侏罗系八道湾组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序列、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及孔隙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为主,孔隙度经历了多期的演化过程,由原始的高孔隙度演化为现今低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家海凸起 阜北斜坡 八道湾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顺存 仲伟军 +3 位作者 梁则亮 鲁新川 贾艳艳 史基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49-55,共7页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录井及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认为研究区的砾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内溶孔及构造裂缝,砂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及粒...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录井及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拐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认为研究区的砾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内溶孔及构造裂缝,砂岩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储层经历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主要成岩作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侏罗系八道湾组砂岩和砾岩都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和B期。总结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空间和储层物性的影响机理:压实作用造成储层储集空间减少、物性变差;胶结作用一方面充填储集空间,降低储层物性,另一方面成为支撑颗粒骨架,减弱压实作用的影响,同时在成岩作用晚期为溶蚀作用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和裂缝,并具有连通作用的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集空间 侏罗系八道湾 车拐地区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吐哈盆地巴喀地区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3
作者 崔立伟 汤达祯 +3 位作者 夏浩东 吴俊红 许浩 伏海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404-4411,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线衍射、压汞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手段,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和...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线衍射、压汞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手段,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储层孔隙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储层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影响储层孔隙演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2种孔隙类型为特征,且孔喉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布不均匀。不同沉积相带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存在差异,决定了储层孔隙类型的差异,从而导致储层物性的不同;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物的充填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减少的主要原因,储层易溶物质的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溶孔则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成为流体运移良好的通道,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喀地区 八道湾 孔隙特征 沉积相带 成岩作用 构造作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万青青 刘洛夫 +3 位作者 肖飞 常敏 胡青 郑珊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32,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该地区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根据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确定车排子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事件发生顺序;根据阴极发光测试,确定方解石胶结物期次、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程...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该地区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根据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确定车排子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事件发生顺序;根据阴极发光测试,确定方解石胶结物期次、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程度及高岭石分布特征;根据X线衍射,确定黏土矿物组成及各矿物成分体积分数;根据氧同位素测试,确定自生方解石形成温度;采用反演回剥法研究储层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储层主要经历压实作用,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的胶结作用及长石和石英的溶蚀作用。方解石胶结物形成温度主要介于40~85℃,大致对应早成岩阶段A期的晚期至早成岩阶段B期;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主要来源于长石的溶蚀;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压实阶段、压实胶结阶段及压实溶蚀阶段。该研究成果为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地层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序列 成岩阶段 八道湾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七东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彦 彭军 +3 位作者 陈果 张晓东 赵冉 李振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新疆油田七东区目的层位为近物源辫状河流沉积。在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显示:八4和八5为2套大型的砂砾岩—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正韵律旋回沉积,储层段是以凝灰岩岩屑为主的岩屑或长石质岩屑砂岩;... 新疆油田七东区目的层位为近物源辫状河流沉积。在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显示:八4和八5为2套大型的砂砾岩—中(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正韵律旋回沉积,储层段是以凝灰岩岩屑为主的岩屑或长石质岩屑砂岩;层内发育着以次生溶孔与微孔-弯片状及管束状喉道为主的孔喉组合。根据孔喉参数之间的差异,将八4和八5主力储层划分为4类不同级别的储层。研究区内第I类储层最多,第III、II类次之,第IV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孔喉特征 储层评价 八道湾 新疆油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台13井区八道湾组水流及砂体延伸方向 被引量:10
16
作者 金振奎 王兆峰 +3 位作者 顾军锋 孙小芳 戴雄军 王建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油田台13井区目前在八道湾组发现有油,展示该区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少、砂砾岩储集层延伸展布方向预测难度大,给油田井位部署和高效开发造成了很大障碍。前人根据少量钻井资料...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油田台13井区目前在八道湾组发现有油,展示该区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少、砂砾岩储集层延伸展布方向预测难度大,给油田井位部署和高效开发造成了很大障碍。前人根据少量钻井资料编制的砂体等厚图,推测其古水流方向是从南向北,物源来自其南部的博格达山。据此,结合附近露头研究、钻井资料和区域地质背景,对该区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延伸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13井区八道湾期,古水流方向是从北东向南西,河道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物源应来自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奇台凸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台地区 八道湾 古水流方向 砂体延伸方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邱争科 王辉 +2 位作者 李婷 陶武龙 蒲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8,共12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主要分布在克乌断裂带东南侧砂砾岩储层中。近期的探表明,远离断裂带的盆地区油气显示丰富,具有较强的勘探潜力,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和展布方面的认识尚属空白在钻井、测井、岩芯以及地球...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八道湾组油气资源丰富,但主要分布在克乌断裂带东南侧砂砾岩储层中。近期的探表明,远离断裂带的盆地区油气显示丰富,具有较强的勘探潜力,但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和展布方面的认识尚属空白在钻井、测井、岩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八道湾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并识别出扇三角洲相、状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以及湖泊相等。八道湾组下部层序广泛发育扇三角洲相,上部层序以发育辫状河流相和状河三角洲相为特征。研究区扇三角洲相为潮湿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分布面积广,粒度细,前缘厚度大,平原富含油特征,这与中国东部地区古近系断陷盆地中发育的干旱扇三角洲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相 潮湿环境 前缘亚相 八道湾 逆断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茂榕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训练 刘智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5,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一套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组合。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可以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个... 准噶尔盆地南缘郝家沟剖面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一套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组合。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可以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个亚相。进积型沉积序列和退积型沉积序列在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中都有发育,但以退积型沉积序列为主。八道湾组一段和二段构成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SQ1,八道湾组三段与三工河组一段构成另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SQ2。SQ1由3个中期旋回组成,每个中期旋回又由数量不等的短期旋回构成;SQ2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道湾 辫状河三角洲 进积型沉积序列 退积型沉积序列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巴喀地区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预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勇 康毅力 +2 位作者 季卫华 刘仕文 盛荣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6,共9页
储层微观地质统计分析发现,巴喀地区砂岩粒度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定量表征砂岩粒度参数及储层储集参数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储层微观参数地质统计分析和测井模型计算结果,应... 储层微观地质统计分析发现,巴喀地区砂岩粒度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定量表征砂岩粒度参数及储层储集参数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储层微观参数地质统计分析和测井模型计算结果,应用储层微观地质统计参数反演与相干体分析技术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巴喀地区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特征进行了有效的预测。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主要分布在柯柯亚构造带断背斜高部位及其紧邻的斜坡区,储层粒度较粗,渗透率相对较高,在一定范围内,孔隙度也相对较高,为巴喀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储层分布区和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巴喀地区 八道湾 砂岩粒度 地质统计 参数反演
下载PDF
卡姆斯特煤田侏罗系八道湾组地层层序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天伟 田继军 +3 位作者 木合塔尔.扎日 陈斌 马帅 柳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2-1323,共12页
综合利用卡姆斯特煤田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 综合利用卡姆斯特煤田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6个体系域。通过沉积基础图件、沉积环境的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八道湾组沉积演化主要受古地形起伏、古气候条件等古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确定研究区内目的层段主要在高位和低位时期聚煤,湖侵时期不利于聚煤。通过详细研究卡姆斯特煤田八道湾组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为今后寻找和开发卡姆斯特地区煤炭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姆斯特煤田 八道湾 层序地层 聚煤特征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