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魏时期的“八部大夫”、“八大人”及“六部大人”简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新武 《怀化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123-127,共5页
拓跋珪氏封建化的过程大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拓跋珪以前——国家的形成及封建制萌芽;拓跋宏以前——国家的确立及向封建化过渡;拓跋宏以后——封建化完成。拓跋珪设八部大夫是北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而拓跋嗣设八大人和六部大人则是拓跋... 拓跋珪氏封建化的过程大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拓跋珪以前——国家的形成及封建制萌芽;拓跋宏以前——国家的确立及向封建化过渡;拓跋宏以后——封建化完成。拓跋珪设八部大夫是北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而拓跋嗣设八大人和六部大人则是拓跋氏部落制残余的反映。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拓跋珪重视农业不仅是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部大夫 拓跋珪 北魏时期 拓跋嗣 封建化 长孙嵩 拓跋宏 奚斤 三十六曹
下载PDF
拓跋鲜卑“七分国人”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宋艳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5,共4页
拓跋鲜卑“七分国人”是拓跋邻以自己兄弟的数目为前提对部落进行的一次整合,这次部落结构调整削弱了各部落的独立性,增强了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凝聚力,是其能够维持稳定发展并最终建立国家政权的重要原因。北魏前期的“八部”或“八国... 拓跋鲜卑“七分国人”是拓跋邻以自己兄弟的数目为前提对部落进行的一次整合,这次部落结构调整削弱了各部落的独立性,增强了拓跋鲜卑部落联盟的凝聚力,是其能够维持稳定发展并最终建立国家政权的重要原因。北魏前期的“八部”或“八国”即针对“七分国人”后形成的八族后裔而言,并非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划。八部大夫和八部帅的设立是八部尊崇地位在国家政权体制中的体现,“八部制”甚至是西魏北周府兵制的核心“八柱国”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分国人 八部大夫
下载PDF
试论北魏前期尚书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前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8-71,共4页
尚书制度,从两汉到隋唐,经历了长达六、七百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众所周知,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皇权和相权始终存在着矛盾。在秦统一以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一矛盾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从总的趋势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而尚书制度的发... 尚书制度,从两汉到隋唐,经历了长达六、七百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众所周知,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皇权和相权始终存在着矛盾。在秦统一以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一矛盾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从总的趋势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而尚书制度的发展变化,正是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正是以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为前提的。例如:汉武帝有感于西汉前期相权太重,排斥丞相,任用亲信,让秦朝和西汉前期仅仅为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光武帝有感于西汉末年权臣擅政,又“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仲长统传》);魏晋以后的君主们有感于尚书省权力过重,改而重用中书、门下二省,以分其权,尚书失去出令纳奏之任,仅为行政事务的执行机构。总之,尚书制度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加强皇权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枉过直 西汉前期 相权 西汉末年 八部大夫 光武帝 三十六曹 道武帝 司马德宗 译令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