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栅栏”型卟啉铁(Ⅱ)、钴(Ⅱ)配合物的轴向配位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志贤 陈坚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23-627,共5页
以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栅栏”型卟啉铁(Ⅱ)、钴(Ⅲ)与某些含氮配体作用的平衡常进,以红外光谱法测定它们的羰基配合物的C—O振动频率。结果表明:卟啉铁(Ⅱ)与含氮配体的平衡常数既与配体的碱性有关,也与配体的空间位阻有关;卟啉... 以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栅栏”型卟啉铁(Ⅱ)、钴(Ⅲ)与某些含氮配体作用的平衡常进,以红外光谱法测定它们的羰基配合物的C—O振动频率。结果表明:卟啉铁(Ⅱ)与含氮配体的平衡常数既与配体的碱性有关,也与配体的空间位阻有关;卟啉铁(Ⅱ)与配体的平衡常数大于卟啉钴(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配合 性能
下载PDF
尾式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研究——Ⅳ.含氮配体与尾式铁(Ⅲ)卟啉轴向配位反应热力学及其配位模式 被引量:11
2
作者 焦向东 黄锦汪 计亮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861-866,共6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咪唑或唑啶类配体与5-[邻-(4-(1-咪唑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合铁(Ⅲ)氯化物[[Fe^Ⅲ(ImTPP)]Cl和5-[对-(4-(3-吡啶氧基)丁氧基)丁氧基]-10,...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咪唑或唑啶类配体与5-[邻-(4-(1-咪唑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合铁(Ⅲ)氯化物[[Fe^Ⅲ(ImTPP)]Cl和5-[对-(4-(3-吡啶氧基)丁氧基)丁氧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合铁(Ⅲ)氯化物[[Fe^Ⅲ(PyTPP)]Cl]两种尾式铁(Ⅲ)两种尾式铁(Ⅲ)卟啉的轴向加合作用,测定了平衡常数、热力学参数及含氮配体的加合分子数。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轴向反应 配合
下载PDF
橙皮苷-铜(Ⅱ)配合物的配位模式和橙皮苷的抗氧化机理(英文)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思明 于淑娟 +1 位作者 杨连生 扶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结合全略微分重叠计算,摩尔比法,电导率法,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红外分析,研究了橙皮苷-Cu(II)配合物的配位模式和橙皮苷的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橙皮苷酚羟基含量少,不能有效清除羟基自由基,但是可通过羰基和邻羟基与Cu(II)形成2:1配合物... 结合全略微分重叠计算,摩尔比法,电导率法,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红外分析,研究了橙皮苷-Cu(II)配合物的配位模式和橙皮苷的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橙皮苷酚羟基含量少,不能有效清除羟基自由基,但是可通过羰基和邻羟基与Cu(II)形成2:1配合物;配合物的相对稳定常数lgK为8.05,配位过程中有H+释放。因此,在Cu(Ⅱ)催化氢过氧化物分解成自由基的反应体系中,加入橙皮苷络合掉Cu(Ⅱ),抑制氢过氧化物分解,是橙皮苷抗氧化活性的一个主要依据,而不是已形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Cu() 配合 CNDO计算 模式 抗氧化机理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XXIII.一取代基五氰合铁(Ⅱ)类配合物热分解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生荣 谢玉明 +2 位作者 忻新泉 戴安邦 张毓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846-852,共7页
本文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手段,配合Mossbauer谱、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一取代基五氰合铁(Ⅱ)类配合物Na_2[Fe(CN)_5L]·mH_2O及Na_3[Fe(CN)_5L′]·nH_2O(L=NO^+、N_2H_5^+、onH^+, L′=NH_3、H_2O、Py)的热分解... 本文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手段,配合Mossbauer谱、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系列一取代基五氰合铁(Ⅱ)类配合物Na_2[Fe(CN)_5L]·mH_2O及Na_3[Fe(CN)_5L′]·nH_2O(L=NO^+、N_2H_5^+、onH^+, L′=NH_3、H_2O、Py)的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一取代五氰合铁(Ⅱ)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都形成相同的中间化合物Na_4[Fe(CN)_6]和Fe_2[Fe(CN)_6],各配合物热分解放出取代基L(L′)的温度次序与L(L′)在光谱化学序列中的次序一致。本文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为代表,详细讨论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以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基五氰合()类配合 热分解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 气相色谱
全文增补中
丹参酮Ⅱ_A与稀土离子形成配合物配位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钞建宾 陈亮 +1 位作者 张立伟 孟东平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用NMR与光谱分析方法对丹参酮ⅡA 与Eu3+、Tb3+的配位机理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配合物的结构 .
关键词 丹参酮A 核磁共振 配合 机理 稀土金属离子 光谱分析 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 摩尔比例法
下载PDF
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CT-DNA的结合活性
6
作者 王洋 李铭 +4 位作者 关金涛 张智勇 闫俊涛 熊兰 毛佳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8-1866,共9页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3/m空间群,a=1.982 18(17) nm,b=1.982 18(17) nm,c=1.839 4(2) nm,分子式为C37H41CuN6O4Zn。金属中心Cu(Ⅱ)和Zn(Ⅱ)由两个酚氧原子和一个醋酸根桥联,它们的配位环境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为四方锥结构,Cu(Ⅱ)和Zn(Ⅱ)之间的距离是0.289 7 nm。本文还利用循环伏安实验和黏度实验的方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方式为弱的插入模式,其相应的结合活性为6.92×103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吡啶悬臂 Cu()-Zn()异双核配合 单晶衍射 环境 CT-DNA结合
下载PDF
Co(Ⅱ)、Ni(Ⅱ)同‘四氧二氮’大环配合物的研究(Ⅲ)——Co(Ⅱ)离子同1,7,10,16-四氧杂-4,13-二氮杂环十八烷固休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耕霖 闫世平 +1 位作者 廖代正 尹富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6年第4期297-301,共5页
合成了四个Co(Ⅱ)离子同1,7,10,16-四氧杂-4,13-二氮杂环十八烷的固体配合物。经IR、电子光谱、电导、DTA-TG、磁性以及元素分析等推算了它们的组成,指派了谱带的归属,并从电子光谱数据用配位场方法计算了D_(q)值、B值和β值,计算结果... 合成了四个Co(Ⅱ)离子同1,7,10,16-四氧杂-4,13-二氮杂环十八烷的固体配合物。经IR、电子光谱、电导、DTA-TG、磁性以及元素分析等推算了它们的组成,指派了谱带的归属,并从电子光谱数据用配位场方法计算了D_(q)值、B值和β值,计算结果与实验观察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氮杂环 电子光谱 大环配合 Ni() (Ⅲ)
下载PDF
一个新型氰根桥联铁(Ⅲ)-铜(Ⅱ)大环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小平 陈立庄 +1 位作者 袁爱华 俞运鹏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72-76,共5页
合成了新型大环配位聚合物 [Cu(L) ]2 [Fe2 (H2 O) (CN) 10 ]·8H2 O(L =1,8-二正丙基- 1,3,6 ,8,10 ,13-六氮杂 - 14-冠 - 4 ) ,用元素分析、ICP分析、IR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X -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 .结果表明 ,该晶体... 合成了新型大环配位聚合物 [Cu(L) ]2 [Fe2 (H2 O) (CN) 10 ]·8H2 O(L =1,8-二正丙基- 1,3,6 ,8,10 ,13-六氮杂 - 14-冠 - 4 ) ,用元素分析、ICP分析、IR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X -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 .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正交晶系 ,Pddd空间群 ,a =1.8310 (4)nm ,b =2 .6 0 6 0 (5)nm ,c =3.16 80 (6 )nm ,α =β =γ =90° ,V =15.116 (5)nm3,Z =8,dc=1.0 85g/cm3,F(0 0 0 ) =52 0 0 ,R1=0 .10 2 4 ,WR2 =0 .2 6 57,GOF(F2 ) =0 .992 .该配合物结构中氰根桥联铁 (Ⅲ )和铜 (Ⅱ ) ,形成Fe -CN -Cu -NC -Fe一维链 ,链与链之间经由Fe-O(H2 O) -Fe而相互联结 ,形成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 .铁和铜均形成 6配位畸变 8面体构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氰根桥联 大环铜()配合 (Ⅲ)配合 晶体结构 网状结构
下载PDF
基于八配位铁的化合物(H_2prz)[Fe(bpdc)_2]·3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英文)
9
作者 顾金忠 高竹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8-1042,共5页
通过水热方法,采用H2bpdc(H2bpdc=2,2′-bipyridine-6,6′-dicarboxylic acid)和prz(prz=piperazine)与FeSO4.7H2O反应,合成了一个质子传递化合物(H2prz)[Fe(bpdc)2].3H2O(1),并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 通过水热方法,采用H2bpdc(H2bpdc=2,2′-bipyridine-6,6′-dicarboxylic acid)和prz(prz=piperazine)与FeSO4.7H2O反应,合成了一个质子传递化合物(H2prz)[Fe(bpdc)2].3H2O(1),并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该化合物的分子由1个[Fe(bpdc)2]2-阴离子,1个H2prz2+阳离子和3个水分子组成。其中,Fe原子采取了少见的八配位畸变的十二面体构型。这些化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的超分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传递化合 ()配合 氢键 Π-Π堆积
下载PDF
槲皮素合铜(Ⅱ)配合物的配位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君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1-12,15,共3页
槲皮素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在pH4.6的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能与Cu(II)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中其吸收带I比单独槲皮素红移了59nm。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素-Cu(II)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采用平... 槲皮素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在pH4.6的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能与Cu(II)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中其吸收带I比单独槲皮素红移了59nm。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素-Cu(II)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采用平衡移动法测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04108。并初步探讨了槲皮素与Cu(II)配位的部位是3OH ̄4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铜()配合
下载PDF
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为桥基配体的反铁磁双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
11
作者 马书林 张龙泽 +1 位作者 唐明义 孟宪昉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双核锰 ( )配合物 ,[Mn2 (4 - NO2 - phth) (L ) 4](Cl O4) 2 ,4- NO2 - phth代表 4-硝基 -邻苯二甲酸根二价阴离子 ,L是 1,10 -邻菲啉 (缩写为 phen)或 2 ,2 '-联吡啶 (bpy)。测量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 (77~ 30 0... 合成了两种新型双核锰 ( )配合物 ,[Mn2 (4 - NO2 - phth) (L ) 4](Cl O4) 2 ,4- NO2 - phth代表 4-硝基 -邻苯二甲酸根二价阴离子 ,L是 1,10 -邻菲啉 (缩写为 phen)或 2 ,2 '-联吡啶 (bpy)。测量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 (77~ 30 0 K)。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 ,H=- 2 JS1 · S2 (S1 =S2 =5 /2 ) ,对磁数据进行了优化拟合 ,给出的交换积分 J分别为 - 2 .92 cm- 1 (phen)和 - 2 .5 6 cm- 1 (bpy) ,结果表明 :配合物顺磁离子间存在着反铁磁自旋超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锰()配合 磁性 4-硝苯二甲酸根 桥基 合成 实验研究 磁性 化学
下载PDF
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铁(Ⅲ)配合物的聚合及其轴向配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添贤 黄锦汪 +1 位作者 陈特强 计亮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本文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进一步确定了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pH滴定曲线证明它在不同pH水溶液中存在单体和二聚体平衡。通过pH光度法求出在恒定离子强度下(μ=0.1FNaNO_3)聚合... 本文通过元素分析、磁化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进一步确定了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pH滴定曲线证明它在不同pH水溶液中存在单体和二聚体平衡。通过pH光度法求出在恒定离子强度下(μ=0.1FNaNO_3)聚合物的聚合度、聚合平衡常数及其热力学参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二聚体与生物轴向配体(咪唑、1-甲基咪唑、L-组氨酸及吡啶)反应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参数,其配位能力大小顺序为:咪唑>1-甲基咪唑>L-组氨酸>吡啶。还求出上述反应在水-二氧六圜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常数,得lgK与1/ε呈线性关系(ε为介电常数),并对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配合 聚合 轴向
下载PDF
铁(Ⅱ)配位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束敏 刘海涛 +4 位作者 彭胜 武志荣 张蕤 李峰 刘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90-1706,共17页
电致变色是一种响应外部电刺激而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材料可以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之间进行可逆切换,从而在可见光或近红外区域产生新的吸收带。迄今为止,电致变色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紫罗精、有机共轭... 电致变色是一种响应外部电刺激而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材料可以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状态之间进行可逆切换,从而在可见光或近红外区域产生新的吸收带。迄今为止,电致变色材料主要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紫罗精、有机共轭聚合物等。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类电致变色材料兼具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铁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质和丰富的电子跃迁,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电致变色材料。本文综述了铁金属配位聚合物类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有机配体的臂形、种类和间隔基团等方面进行分类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变色 配合 聚合 有机
下载PDF
亚砜钯(Ⅱ)配合物PdCl_2L_2(L=DBSO,BISO,DISO)配位模式的DFT研究
14
作者 曾允秀 徐志广 +1 位作者 何婧 许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6,共7页
应用DFT-BHandH方法对二苄基亚砜(DBSO),二异辛基亚砜(DISO)和苄基异辛基亚砜(BISO)及其钯(Ⅱ)配合物进行理论计算,并采取BSSE能量校正,研究亚砜上取代基性质和配位模式对亚砜钯(Ⅱ)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与未配位相比,硫配位模式中,亚砜... 应用DFT-BHandH方法对二苄基亚砜(DBSO),二异辛基亚砜(DISO)和苄基异辛基亚砜(BISO)及其钯(Ⅱ)配合物进行理论计算,并采取BSSE能量校正,研究亚砜上取代基性质和配位模式对亚砜钯(Ⅱ)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与未配位相比,硫配位模式中,亚砜的S=O键长减小,键得到加强;氧配位模式中,S=O键长增大,键被削弱.通过Pd—S配位键长,电荷转移和结合能结果发现,在同一亚砜配体的3种配位模式中,硫配位模式最稳定.在相同配位模式下比较3种配体与钯的硫配位模式,相应的trans-PdCl2(DISO)2的结合能最大(-468.33 kJ/mol),说明具有双烷基的二异辛基亚砜最容易与钯(Ⅱ)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砜 钯()配合 模式 结合能
下载PDF
一种八乙基卟啉西佛碱钴配合物的合成及配位反应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刘盛权 黄素秋 +1 位作者 史新利 屈松生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利用一种已知的八乙基卟啉西佛碱配体C43H51N5合成了相应的钴(Ⅱ)配合物,其化学结构用谱学方法表征,研究了配位反应动力学,在65~80℃下,反应对卟啉西佛碱配体为一级,对钴盐为1/2级.测得了配位反应动力学方程和... 利用一种已知的八乙基卟啉西佛碱配体C43H51N5合成了相应的钴(Ⅱ)配合物,其化学结构用谱学方法表征,研究了配位反应动力学,在65~80℃下,反应对卟啉西佛碱配体为一级,对钴盐为1/2级.测得了配位反应动力学方程和表观活化能,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卟啉 席夫碱 反应 配合
下载PDF
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M(H_(2)bpb)(H_(2)O)_(4)](SO_(4)_(2)·6H_(2)O[M=Zn(Ⅱ),Cu(Ⅱ)]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惠芳 李玲 +2 位作者 樊健 赵伟 孙为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吡啶基团的柔性配体:N,N'-Bis(3-pyridylmethyl)-1,4-benzenedimethylamine(bpb)。通过bpb与硫酸锌及硫酸铜反应得到了两个新型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犤M(H2bpb)(H2O)4犦(SO4)2·6H2O犤M=Zn?1,Cu?2犦... 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含吡啶基团的柔性配体:N,N'-Bis(3-pyridylmethyl)-1,4-benzenedimethylamine(bpb)。通过bpb与硫酸锌及硫酸铜反应得到了两个新型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犤M(H2bpb)(H2O)4犦(SO4)2·6H2O犤M=Zn?1,Cu?2犦。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两个化合物均属三斜晶系,并具有相同的空间群P1珔,晶体学参数分别为配合物1:a=11.8055(12)?,b=11.8778(12)?,c=12.1840(13)?,α=80.763(2)°,β=71.982(2)°,γ=80.913(2)°;配合物2:a=11.7403(19)?,b=11.890(2)?,c=12.254(2)?,α=71.339(3)°,β=81.936(4)°,γ=80.9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 锌()配合 聚合 晶体结构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兰萍 赵大庆 +1 位作者 张斌 许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1-83,86,共4页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TS)为配位体,铁(Ⅲ)为配位离子,采用均相法在pH7.0的中性条件下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铁(Ⅲ)配合物(CMCTS-Fe),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配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羧基的引入使CMCTS...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TS)为配位体,铁(Ⅲ)为配位离子,采用均相法在pH7.0的中性条件下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铁(Ⅲ)配合物(CMCTS-Fe),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配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羧基的引入使CMCTS比壳聚糖(CTS)具有更强的配位能力;CMCTS与铁(Ⅲ)发生配位作用的基团是-COOH、-NH2和-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羧甲基壳聚糖(Ⅲ)配合 合成 表征 机理
下载PDF
Schiff碱Cu(Ⅱ)配合物的结构、光谱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6
18
作者 尹业高 李丹 吴涛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11-2016,共6页
为了探讨配合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合成了两个Schiff碱的铜配合物 { [Cu(Ⅱ ) (L1) ]ClO4(1)和 [Cu(Ⅱ ) (L2 ) (H2 O) 2 ](BF4) 2 (2 ) } ,并用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 .实验结... 为了探讨配合物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合成了两个Schiff碱的铜配合物 { [Cu(Ⅱ ) (L1) ]ClO4(1)和 [Cu(Ⅱ ) (L2 ) (H2 O) 2 ](BF4) 2 (2 ) } ,并用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配合物 1和 2均属三斜晶系 ,P1- 空间群 .1的晶胞参数为a =1 114 7(6 )nm ,b =1 14 81(7)nm ,c =0 770 (3)nm ;α=98 81(4)°,β =10 6 94 (4)° ,γ =6 6 4 9(4)° ;V =0 8715 (8)nm3 ,Z =2 ,R =0 0 4 4 2的晶胞参数为a=1 0 819(4)nm ,b =1 4 0 95 (6 )nm ,c=1 0 192 (4)nm ;α =96 5 4 (4)° ,β =10 6 18(3)° ,γ =80 5 1(3)°;V =1 4 6 81(5 )nm3 ,Z =2 ,R =0 0 6 8.此外 ,配合物 1的Cu—O (1)键长 [0 1880 (5 )nm]和可见吸收波长 (λmax=5 5 7nm )比 2[0 1982 (6 )nm ,λmax=6 0 5nm]短 .配合物 2在 - 0 80~ - 1 2 0V范围内出现两个氧化和两个还原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FF碱 Cu()配合 晶体结构 电子光谱 电化学 铜() 模拟酶 化学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形成配合物配位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亮 穆丽璇 续浩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通过 1D1 HNMR ,1 3CNMR和1 H自旋 晶格弛豫时间T1 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形成配合物的位置进行了研究 ,合成了固体配合物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与氟喹诺酮类... 通过 1D1 HNMR ,1 3CNMR和1 H自旋 晶格弛豫时间T1 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形成配合物的位置进行了研究 ,合成了固体配合物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Cr3+,Mn2 +和Fe3+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形成 1∶2的配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3+ MN^2+ FE^3+ 核磁共振 配合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过渡金属离子 铬(Ⅲ) 锰() (Ⅲ) 结构分析
下载PDF
槲皮素-铁配合物的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淑敏 赫春香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28-331,共4页
在 p H=4 .0 5的 HAc- NH4 Ac缓冲体系中 ,槲皮素 ( Qu)与 Fe3+配位 ,该配合物在 4 30 nm处有最大吸收。 Fe3+的浓度在 2 .0× 10 -5— 1.2× 10 -4 mol· L-1之间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 ,最低检出限为 2 .0× 10 -5mol... 在 p H=4 .0 5的 HAc- NH4 Ac缓冲体系中 ,槲皮素 ( Qu)与 Fe3+配位 ,该配合物在 4 30 nm处有最大吸收。 Fe3+的浓度在 2 .0× 10 -5— 1.2× 10 -4 mol· L-1之间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 ,最低检出限为 2 .0× 10 -5mol· L-1。测得配合物的组成为 Fe3+∶ Qu=1∶ 2 ,稳定常数 K稳 =1.0× 1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光度法 配合 中药 化学 分析 药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