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的研究(Ⅳ):共用氧原子的密置球形八面体非单层分散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智民 刘静波 韩维屏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解释界面上大的分散阈值与组分氧化物小的比表面之间的共存关系,在纳米尺度上提出了非单层分散模型,即各组分氧化物以球形八面体MeO6为单位,在二元氧化物界面上进行分散,八面体之间通过共用氧原子密置成为二维单层,再由有限个数这... 为了解释界面上大的分散阈值与组分氧化物小的比表面之间的共存关系,在纳米尺度上提出了非单层分散模型,即各组分氧化物以球形八面体MeO6为单位,在二元氧化物界面上进行分散,八面体之间通过共用氧原子密置成为二维单层,再由有限个数这样的单层相互叠加而成为界面过渡层。该过渡层虽然是非单层的,但仍然属于非晶相,并具有非化学计量组成。具体计算了非单层模型的七个主要参数:每种组分氧化物的平均单层数分别为1.6~8.5,单层厚度为0.678~0.718nn3,叠加厚度为1.10~5.81 nm,过渡层总厚度分别为5.34~8.78 nm,以及各组分氧化物八面体的球形半径,密置单层容量和每百平米分散阈值。通过讨论非单层分散与非晶相之间的关联,概述了二元氧化物界面上非单层分散的晶相损失杌理以及界面的非晶相结构和对热的亚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 非单分散模型 内密置的球形八面体
下载PDF
Au@SiO_(2)核-壳层单晶八面体纳米棒光吸收性质的研究
2
作者 伊兆广 吴庆春 +3 位作者 汪连城 金远伟 许生慧 刘津升 《光散射学报》 2021年第1期59-64,共6页
包覆材料改变了单一材料的力学、光学性质。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简称DDA)的方法,系统研究二氧化硅壳层、尺寸及形貌等因素对Au@SiO_(2)核-壳层单晶八面体纳米棒光学吸收谱峰值、峰位及其近场分布的影响。... 包覆材料改变了单一材料的力学、光学性质。利用离散偶极近似(Discrete Dipole Approximation,简称DDA)的方法,系统研究二氧化硅壳层、尺寸及形貌等因素对Au@SiO_(2)核-壳层单晶八面体纳米棒光学吸收谱峰值、峰位及其近场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SiO_(2)壳层包覆的Au纳米棒的光学吸收谱同样表现为横向和纵向吸收峰。随着SiO_(2)壳层厚度增加,Au@SiO_(2)核-壳层单晶八面体纳米棒横向和纵向吸收缝的强度明显减弱,横向吸收峰的位置发生微小的蓝移,而纵向吸收峰位发生明显的红移。SiO_(2)壳层在提高纳米棒硬度的同时,改变光学吸收峰的峰值和峰位,削弱了Au核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强度(Surface Plasma Resonance-S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_(2)核-壳单晶八面体纳米棒 光学吸收谱 DDA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层状锂锰氧化物Li_(0.36)Mn_(0.91)O_2及其含锂的衍
3
作者 王伟江 《中国锰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5-56,共2页
用酸煮法由Li_2Mno_3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层状锂锰氧化物Li_(0.36)Mn_(0.91)O_2。这种产品的结构是由三角棱柱层(部分由Li ̄+离子占据)和共边八面体层(几乎完全由Mn ̄(4+)离子所占据)交替组成... 用酸煮法由Li_2Mno_3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层状锂锰氧化物Li_(0.36)Mn_(0.91)O_2。这种产品的结构是由三角棱柱层(部分由Li ̄+离子占据)和共边八面体层(几乎完全由Mn ̄(4+)离子所占据)交替组成的。这种产物在80℃温度与LiI反应就生成一种岩盐相Li_(1.09)Mn_(o.91)O_2,母体Li_2MnO_3的结构中的立方密堆积氧阵列在这种岩盐相中重新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MN O2 锰氧化物 立方密堆积 棱柱 八面体层 煮法 六方密堆积 离子分析
下载PDF
80个平面群与层状晶体构造的空间群变化规律
4
作者 何铸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84-95,共12页
本文介绍了结晶学上的80个平面群,讨论了平面群与空间群的关系,讨论了层状晶体构造中构造单元层内离子的变化、有序-无序和多型等现象引起空间群变化的一些机理.
关键词 构造图 空间群 粒硅镁石 单元 三维空间分布 八面体层 控制作用 地开石 斜硅镁石 菱沸石
下载PDF
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Ⅱ)——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催化活性与亚单层分散模型
5
作者 王智民 李丽 +2 位作者 韩基新 李永战 韩维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53-660,共8页
应用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催化活性及亚单(分子)层分散模型共四项表征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界面结构及其特性,DSC曲线的放热峰及吸热峰分别与界面化学反应、晶格畸变和瓦解、熔化、烧结以及固溶体的形成相关,导电性能的... 应用DSC、半导体气敏特性、催化活性及亚单(分子)层分散模型共四项表征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界面结构及其特性,DSC曲线的放热峰及吸热峰分别与界面化学反应、晶格畸变和瓦解、熔化、烧结以及固溶体的形成相关,导电性能的测试证明这些二元氧化物属于N-型半导体,对邻二甲苯具有气敏特性,其灵敏度在化学吸附的初期阶段与邻二甲苯蒸气浓度呈线性关系,催化选择性及转化率的测定证明V_2O_5-MnO_3及WO_3-MoO_3体系对邻二甲苯选择性氧化为苯酐具有催化活性,其非晶相MoO_3及V_2O_5的活性较为显著,尤其当二元氧化物的组成接近分散阈值Dt时,选择性最佳,为了解释大的分散阈值Dt与小的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经计算机编程计算,在分子水平及纳米尺度上提出了球形八面体密置的亚单层分散模型并求得了模型的七个参数,通过讨论亚单层分散与非晶相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晶相损失的机理以及作为催化剂的非晶相结构对热的亚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 特性表征(DSC 半导体气敏特性 催化活性 球形八面体密置的亚单分散模型及其七个参数)
下载PDF
热分析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国玺 《地球与环境》 CAS 1980年第6期70-7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新的热分析技术和热分析仪器的大量涌现,扩大了热分析在有关学科领域的应用范围。本文综合了国内外部份有关文献资料,就其热分析技术和热分析在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概括的介绍。
关键词 差热分析曲线 八面体层 热分析方法 矿物学 四面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