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公交专用道动态控制方法无法同时保证公交优先和车道利用率的提升,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车联网支持下公交专用道复用的动态清空控制方法(Dynamic Clearance Bus Lane,DCBL),建立随网联公交行驶车速和网联社会车辆换道时间动态变化...传统公交专用道动态控制方法无法同时保证公交优先和车道利用率的提升,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车联网支持下公交专用道复用的动态清空控制方法(Dynamic Clearance Bus Lane,DCBL),建立随网联公交行驶车速和网联社会车辆换道时间动态变化的清空框模型,同时定义换道迫切系数,结合模糊控制理论,设计考虑驾驶员换道心理的换道概率输出算法,以模拟驾驶员实际换道过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以验证DCBL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CBL控制方法将适用的交通密度范围扩大至0~71 pcu·km^(-1),比传统的BLIP(Bus Lane with Intermittent priority)、IBL(Intermittent Bus Lane)控制方法适用范围增加了9~21 pcu·km^(-1);在40~70 pcu·km^(-1)的中高交通密度区间,DCBL控制方法将社会车辆平均车速保持在45.86 km·h^(-1),比传统控制方法提高了17.9%~24.7%,将公交平均车速保持在33.68 km·h^(-1),对比公交期望车速仅降低了6.4%;DCBL控制方法在路段中高密度区间对公交车的行驶延误小于25 s,比传统控制方法提高路段通行能力8.0%~18.3%。展开更多
公交优先政策造成了社会车辆的延误。在保证公交优先的前提下,提高社会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行驶效益,实现车道通行能力的最大化,研究了1种城市道路交叉口间歇式公交专用道(intermittent bus lane,IBL)运行模式,在公交车辆通行不受干扰时...公交优先政策造成了社会车辆的延误。在保证公交优先的前提下,提高社会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行驶效益,实现车道通行能力的最大化,研究了1种城市道路交叉口间歇式公交专用道(intermittent bus lane,IBL)运行模式,在公交车辆通行不受干扰时允许社会车辆驶入公交车道。通过设置预信号实时控制进口道的车辆类型,实现公交专用道的分时共享。考虑信号协同和换道规则,建立3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改进的速度效益模型模拟公交专用道运行状态,引入换道压力模型模拟清空区域强制换道规则。以车辆的平均速度、排队和延误时间等作为评价指标,验证交叉口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传统公交专用道,交通量未达到车道通行能力的50%时,IBL模式下社会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排队时间分别降低6.9%和4.9%,公交车辆平均速度提高3%,平均延误时间降低5%;(2)当交通量达到车道通行能力50%~80%时,社会车辆平均速度提高15%~37%,平均延误时间降低8%~20%,但是公交车辆平均速度降低3.4%,平均延误时间提高5.7%;(3)当交通量大于车道通行能力的80%时,社会车辆平均速度提高6.7%,平均延误时间降低5.8%,而公交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提高28.2%。最后,选取实际道路交叉口作为应用案例验证IBL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平峰时段、中等交通量条件下,IBL模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显著降低排队时间。展开更多
针对高峰时期公交专用道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号预控的动态公交专用道策略,提升道路资源时空利用。在保证公交优先基础上对交通流构成比例进行影响分析,确定了APL、IBL和DBL三种常用车道控制模式适用范围;以路段人均时耗最...针对高峰时期公交专用道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号预控的动态公交专用道策略,提升道路资源时空利用。在保证公交优先基础上对交通流构成比例进行影响分析,确定了APL、IBL和DBL三种常用车道控制模式适用范围;以路段人均时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动态公交专用道规划模型,确定了各车道模式临界流量值;考虑交叉口信号差异下车道排队消散时长不同,构建基于信号预控下路段清空条件,实现公交专用道提前预控,建立了信号预控下动态公交专用道控制流程。以重庆市某段路为案例,选取全时段普通混合车道(all purpose lane,APL)、间歇式公交专用道(intermittent bus lane,IBL)和完全式公交专用道(dedicated bus lane,DBL)为参照,分别对实验路段和公交专用道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动态公交专用道策略能够提高公交专用车道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公交优先和路段整体交通效率之间的矛盾。展开更多
文摘传统公交专用道动态控制方法无法同时保证公交优先和车道利用率的提升,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车联网支持下公交专用道复用的动态清空控制方法(Dynamic Clearance Bus Lane,DCBL),建立随网联公交行驶车速和网联社会车辆换道时间动态变化的清空框模型,同时定义换道迫切系数,结合模糊控制理论,设计考虑驾驶员换道心理的换道概率输出算法,以模拟驾驶员实际换道过程,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以验证DCBL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CBL控制方法将适用的交通密度范围扩大至0~71 pcu·km^(-1),比传统的BLIP(Bus Lane with Intermittent priority)、IBL(Intermittent Bus Lane)控制方法适用范围增加了9~21 pcu·km^(-1);在40~70 pcu·km^(-1)的中高交通密度区间,DCBL控制方法将社会车辆平均车速保持在45.86 km·h^(-1),比传统控制方法提高了17.9%~24.7%,将公交平均车速保持在33.68 km·h^(-1),对比公交期望车速仅降低了6.4%;DCBL控制方法在路段中高密度区间对公交车的行驶延误小于25 s,比传统控制方法提高路段通行能力8.0%~18.3%。
文摘公交优先政策造成了社会车辆的延误。在保证公交优先的前提下,提高社会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行驶效益,实现车道通行能力的最大化,研究了1种城市道路交叉口间歇式公交专用道(intermittent bus lane,IBL)运行模式,在公交车辆通行不受干扰时允许社会车辆驶入公交车道。通过设置预信号实时控制进口道的车辆类型,实现公交专用道的分时共享。考虑信号协同和换道规则,建立3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改进的速度效益模型模拟公交专用道运行状态,引入换道压力模型模拟清空区域强制换道规则。以车辆的平均速度、排队和延误时间等作为评价指标,验证交叉口间歇式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传统公交专用道,交通量未达到车道通行能力的50%时,IBL模式下社会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和排队时间分别降低6.9%和4.9%,公交车辆平均速度提高3%,平均延误时间降低5%;(2)当交通量达到车道通行能力50%~80%时,社会车辆平均速度提高15%~37%,平均延误时间降低8%~20%,但是公交车辆平均速度降低3.4%,平均延误时间提高5.7%;(3)当交通量大于车道通行能力的80%时,社会车辆平均速度提高6.7%,平均延误时间降低5.8%,而公交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提高28.2%。最后,选取实际道路交叉口作为应用案例验证IBL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平峰时段、中等交通量条件下,IBL模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显著降低排队时间。
文摘针对高峰时期公交专用道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号预控的动态公交专用道策略,提升道路资源时空利用。在保证公交优先基础上对交通流构成比例进行影响分析,确定了APL、IBL和DBL三种常用车道控制模式适用范围;以路段人均时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动态公交专用道规划模型,确定了各车道模式临界流量值;考虑交叉口信号差异下车道排队消散时长不同,构建基于信号预控下路段清空条件,实现公交专用道提前预控,建立了信号预控下动态公交专用道控制流程。以重庆市某段路为案例,选取全时段普通混合车道(all purpose lane,APL)、间歇式公交专用道(intermittent bus lane,IBL)和完全式公交专用道(dedicated bus lane,DBL)为参照,分别对实验路段和公交专用道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动态公交专用道策略能够提高公交专用车道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公交优先和路段整体交通效率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