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公众参审的实践进路之探讨
被引量:
8
1
作者
石艳芳
李晓磊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55,共9页
法律本身蕴含民意,但不自动表达民意,司法审判是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人民陪审制作为我国特色的公众参审制度长期陷入"僵而不死"的困境之中,亦即表现为"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
法律本身蕴含民意,但不自动表达民意,司法审判是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人民陪审制作为我国特色的公众参审制度长期陷入"僵而不死"的困境之中,亦即表现为"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的情形。不少地方法院为此开展了关于公众参审的改革尝试,虽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改革多数呈现任意性、无秩序性、不持续性的特点。究其原因,除了改革者对公众参审正当性及核心要义认识不足之外,缺乏实现公众参审进路的"顶层设计"亦为重要因素。厘清公众参审的正当性依据和核心要义、探索实现公众参审进路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践进路有:以"完善五项制度"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以"畅通言论自由"为核心,建立获取民意、甄别民意畅通管道;以"三项制度公开"为核心,建立深度有致的司法公开管道;以"重塑人民陪审制"为核心,建立合法有序的民主审判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审
正当性
理论依据
现实依据
实践进路
原文传递
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对《人民陪审员法》中职能设定的反思与推进
被引量:
15
2
作者
樊传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31,共14页
《人民陪审员法》在新创设的大合议庭陪审模式中,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限缩在事实认定上。该职能设定可溯及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传统,也与当代许多国家的陪审制移植模式呼应。这一改革能否为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注入活力,取决于以下问题...
《人民陪审员法》在新创设的大合议庭陪审模式中,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限缩在事实认定上。该职能设定可溯及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传统,也与当代许多国家的陪审制移植模式呼应。这一改革能否为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注入活力,取决于以下问题: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在个体参审的视角下,很难证成陪审员相对于法官的裁决优势。现代认知科学和法律实证研究,反而指向了陪审员的裁决缺陷。因此公众参与司法的理念与技术之间产生了悖论。但是司法程序中的陪审员从来不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身份,而是一个制度建构的角色。陪审团制度以及成功的陪审制移植实践,都通过一些技术性要素,塑造了集体评议和团体决策意义上的事实认定者,区别于法官的合议制模式。陪审员的裁决优势正是源于这种制度建构。中国的陪审制改革应当在现有立法框架下,重构评议程序和操作性规则,将人民陪审员塑造为优秀的事实认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
审
员
事实认定
《人民陪
审
员法》
公众参审
团体决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众参审的实践进路之探讨
被引量:
8
1
作者
石艳芳
李晓磊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55,共9页
文摘
法律本身蕴含民意,但不自动表达民意,司法审判是表达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人民陪审制作为我国特色的公众参审制度长期陷入"僵而不死"的困境之中,亦即表现为"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的情形。不少地方法院为此开展了关于公众参审的改革尝试,虽取得一定成效,然而改革多数呈现任意性、无秩序性、不持续性的特点。究其原因,除了改革者对公众参审正当性及核心要义认识不足之外,缺乏实现公众参审进路的"顶层设计"亦为重要因素。厘清公众参审的正当性依据和核心要义、探索实现公众参审进路的"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践进路有:以"完善五项制度"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以"畅通言论自由"为核心,建立获取民意、甄别民意畅通管道;以"三项制度公开"为核心,建立深度有致的司法公开管道;以"重塑人民陪审制"为核心,建立合法有序的民主审判管道。
关键词
公众参审
正当性
理论依据
现实依据
实践进路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对《人民陪审员法》中职能设定的反思与推进
被引量:
15
2
作者
樊传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31,共14页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民陪审员参审事实问题的证据裁判规则研究"(项目号18CFX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人民陪审员法》在新创设的大合议庭陪审模式中,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限缩在事实认定上。该职能设定可溯及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传统,也与当代许多国家的陪审制移植模式呼应。这一改革能否为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注入活力,取决于以下问题: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在个体参审的视角下,很难证成陪审员相对于法官的裁决优势。现代认知科学和法律实证研究,反而指向了陪审员的裁决缺陷。因此公众参与司法的理念与技术之间产生了悖论。但是司法程序中的陪审员从来不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身份,而是一个制度建构的角色。陪审团制度以及成功的陪审制移植实践,都通过一些技术性要素,塑造了集体评议和团体决策意义上的事实认定者,区别于法官的合议制模式。陪审员的裁决优势正是源于这种制度建构。中国的陪审制改革应当在现有立法框架下,重构评议程序和操作性规则,将人民陪审员塑造为优秀的事实认定者。
关键词
陪
审
员
事实认定
《人民陪
审
员法》
公众参审
团体决策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公众参审的实践进路之探讨
石艳芳
李晓磊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8
原文传递
2
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对《人民陪审员法》中职能设定的反思与推进
樊传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