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个人之善到公共之善:网络媒体的责任伦理担当 被引量:2
1
作者 蒙冰峰 周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39-41,共3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态势,被称为"第四媒体",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主阵地。本文以理性主体为基础,以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为价值生成,深入探析在互联网传播广泛影响的当下,社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态势,被称为"第四媒体",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主阵地。本文以理性主体为基础,以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为价值生成,深入探析在互联网传播广泛影响的当下,社会主体的个人之善的价值如何在公共之善中得以表征和实现,即"个人之善"必须走向"公众之善"才能实现网络媒体的责任伦理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体 理性主体 交往实践 公共之善
下载PDF
公共之善——从原初状态阐释行政伦理
2
作者 王强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5-87,共3页
自然法、自然状态理论在近代以前颇受欢迎,其理论基点在于某种正义的应然,无论是自我保全还是追求幸福生活,都是理性谋划的结果,是符合正义的。在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也就是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 自然法、自然状态理论在近代以前颇受欢迎,其理论基点在于某种正义的应然,无论是自我保全还是追求幸福生活,都是理性谋划的结果,是符合正义的。在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也就是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体未来不幸的可预知的恐惧,社会中的个体关注代际与未来的幸福,至少可以避免不幸。基于此,给予不幸者利益分配上的照顾,这种照顾与其说是对同类不幸的悲悯,更像是慈善的储蓄。这些理论都是理性与平等精神支撑的以单一的人际关系或者说人际利益关系为基础的考量人类幸福源泉的学说,这种逻辑不仅在抽象的政治学理论中绽放光芒,而且具有相当的普世性,可在这种原初状态下设计情形来研究行政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原初状态 公共之善 平等 理性
下载PDF
公共之善——从原初状态阐释行政伦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常静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4,共4页
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即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体未来不幸的可预知的恐惧,社会中的个体关注代际与未来的幸福,至少是为避免不幸,基于此,给予不幸者利益分配上的照顾,这种照顾与其说:黾对... 近代,罗尔斯设计了一个无知之幕,即公共之善。通过对人类整体生活的关切,或者说是对个体未来不幸的可预知的恐惧,社会中的个体关注代际与未来的幸福,至少是为避免不幸,基于此,给予不幸者利益分配上的照顾,这种照顾与其说:黾对同类不幸的悲悯,更像是慈善的储蓄。这些理论都是理性与平等精神支撑的以单一的人际关系或者说人际利益关系为基础的考量人类幸福源泉的学说,这种逻辑不仅在抽象的政治学理论中绽放光芒,而且具有相当的普世性。公共行政的实质在于行政行为的公共性,伦理视角考量的公共行政及其依托的行政权力必须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行使,即使行政人员有“经济人”思想作祟。公共之善的基础在于个体之善的旨归,在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乃是最高的道德的思想困囿下,行政行为不仅是强势人的代言,更应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者的“安身立命”。除了法治匡治行政行为之外,保护弱者,实现人人平等,进而实现理想中完美的公共之善,已成为行政伦理考量下的行政行为之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原初状态 公共之善 平等 理性
下载PDF
“群”与“己”:边界及其规则——对“群己权界”的当代哲学反思 被引量:9
4
作者 贺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0-45,共6页
在思想史和社会史上,关于“群”、“己”关系问题,占统治地位的是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以普遍的、共通的形而上学“人性”为基础,能实现“个人之善”与“公共之善”的“本质统一”。事实上,这种观念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僭妄,“个人之善”与... 在思想史和社会史上,关于“群”、“己”关系问题,占统治地位的是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以普遍的、共通的形而上学“人性”为基础,能实现“个人之善”与“公共之善”的“本质统一”。事实上,这种观念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僭妄,“个人之善”与“公共之善”之间并不存在这种“本质统一”关系,二者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建立在抽象的形而上学同一性基础之上。对于“个体生命”来说,“自由”地“创造”其“价值”构成了其自主的“游戏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来说,“相互承认与团结”则构成了其独立的“游戏规则”。以“边界意识”取代“形而上学意识”来重新认识“群己权界”,这是人与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之善 社会公共之善 “群己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