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公共使命与教师理性权威
1
作者 韦世艺 丁小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8期58-61,共4页
教师权威存在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存在。教师职业对社会需要和教师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的满足是教师权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教师对公共使命的履行实现了教师权威主客观因素的辩证统一;理性权威的前提是自愿服从,是意志的施加者与服从... 教师权威存在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存在。教师职业对社会需要和教师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的满足是教师权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教师对公共使命的履行实现了教师权威主客观因素的辩证统一;理性权威的前提是自愿服从,是意志的施加者与服从者之间的统一,是以该意志对于事物现象的规律性把握为依据的。教师对公共使命本质必然性的把握与贯彻是教师理性权威发展的根本。只有以公共使命为基点的教师权威才是理性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权威 需要 理性权威 公共使命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公共使命”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洪修 崔亚雪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2-39,共8页
高校课程思政作为具有公共性意义的时代诉求,蕴含公共性的内在品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公共使命”旨在实现人的个体化转向人的公共性。然而,审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公共性,存在着公共道德引领失位,课程思政教学本质的“被蔽性”... 高校课程思政作为具有公共性意义的时代诉求,蕴含公共性的内在品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公共使命”旨在实现人的个体化转向人的公共性。然而,审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公共性,存在着公共道德引领失位,课程思政教学本质的“被蔽性”;公共理性精神消解,课程思政教学的技术理性“主导化”;公共参与能力悬置,师生之于思政教学生活的“沉默性”等困境。因此,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公共使命的回归,需要秉承知识逻辑与道德逻辑的耦合,追寻课程思政对公共理性的回应,重构课程思政主体的公共参与性,最终实现培育时代新人的公共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 公共 公共使命
下载PDF
直面新时代:唤醒乡村教师的公共使命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枬 王兴洲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18,共4页
乡村教师长期肩负着乡村教育者和乡村建设者的双重角色。新时代对乡村教师公共使命的期待体现在:乡村教师是乡村孩子日常生活的启蒙者、共同富裕的助力者,是乡村新型人才的培育者、乡村社会生活的改造者,是扶贫扶志的激励者、扶贫扶智... 乡村教师长期肩负着乡村教育者和乡村建设者的双重角色。新时代对乡村教师公共使命的期待体现在:乡村教师是乡村孩子日常生活的启蒙者、共同富裕的助力者,是乡村新型人才的培育者、乡村社会生活的改造者,是扶贫扶志的激励者、扶贫扶智的引导者。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公共使命意在追求乡村教师专门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应履行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专门使命,又应履行好驱散愚昧、烛照文明的社会使命。乡村教师公共使命的践行必须厚植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感,搭建乡村教师发展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公共使命 社会使命 乡村振兴 教育扶贫
下载PDF
大学社区参与的职能整合与公共使命--基于匹兹堡模式的案例研究
4
作者 王青 汪琼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7,共9页
大学社区参与已成为转变传统大学职能的新范式。匹兹堡模式的提出,进一步明晰了大学社区参与的核心理念与实施路径。作为匹兹堡模式的代表性案例,美国缅因州可持续方案倡议项目凸显了学术研究作为大学社区参与活动实行的载体和导引,有... 大学社区参与已成为转变传统大学职能的新范式。匹兹堡模式的提出,进一步明晰了大学社区参与的核心理念与实施路径。作为匹兹堡模式的代表性案例,美国缅因州可持续方案倡议项目凸显了学术研究作为大学社区参与活动实行的载体和导引,有效实现了大学和社区共同进行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教学,并使研究致力于解决社区出现的实际问题;阿灵顿问题青少年项目体现了可持续研究伙伴关系得以建立的要素,包括组织性结构支持和“大学-社区”流动性合作过程中的协商机制。匹兹堡模式作为大学社区参与理念和措施的集中体现,尽管在实施路径和关注维度上有待发展,但其对于促进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重职能的整合,并在大学公共使命的指向下实现大学与社会深远联结的内涵凸显具有现实价值。中国大学在争创“双一流”的过程中,也可在大学评价方式、“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任务和办学资源方面进行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社区参与 匹兹堡模式 大学三重职能 大学公共使命 高等教育社会服务
下载PDF
论教师职业“公共使命”的式微与重构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4-138,156,共6页
随着社会生活以及教育领域中私利主义、消费主义以及技术主义等观念的不断膨胀,教师职业的"公共性"正在遭受愈来愈严峻的挑战,教师的公共使命感也呈现出了日渐式微之势,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职业的"私事化"对"... 随着社会生活以及教育领域中私利主义、消费主义以及技术主义等观念的不断膨胀,教师职业的"公共性"正在遭受愈来愈严峻的挑战,教师的公共使命感也呈现出了日渐式微之势,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职业的"私事化"对"公共性"的贬斥,导致了教师职业愈来愈成为了"谋生的饭碗",而非"公共性"的事业;二是教师职业的"技术理性"对"公共理性"的压抑,使得教师逐渐有蜕变为"技术工人"的趋势,教育工作有可能沦为技术性、机械性的工作;三是教师职业的"阐述者"角色对"批判者"角色的取代,导致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批判意识与反思意识。为了重建教师职业的公共使命,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教师职业的"私事化"倾向,反思技术主义、机械主义对教育工作的伤害,重塑教师的批判意识和自主意识,从而促进教育工作的公共使命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 公共使命 公共理性 公共精神
原文传递
承续与变革:论民国初期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以《辽宁省立图书馆之使命与其实施》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吴百超 《图书馆界》 2023年第1期66-70,85,共6页
民国初期,近代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沉沦”与“进步”并存,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使命在继承“传古”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新”的变革,... 民国初期,近代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沉沦”与“进步”并存,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使命在继承“传古”的基础上致力于“开新”的变革,坚持政治使命、文化使命与社会使命并重,形成了以注重传承使命与主动调整使命有机互动为基本建构的“承续—变革”模式。基于《辽宁省立图书馆之使命与其实施》文本,可以发现阐明国耻、宣传党义是公共图书馆的政治使命;保存国故、介绍学术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使命;开展平民教育、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通过对民国初期公共图书馆使命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续与变革 公共图书馆使命 民国初期 辽宁省立图书馆之使命与其实施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与服务: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于良芝 李晓新 +1 位作者 朱艳华 刘煜蔷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8,共8页
本研究以近20年来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部分纲领性文件、80家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及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后的总结材料为文本,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使命陈述和服务项目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公共图书馆纲领性文献对当前... 本研究以近20年来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部分纲领性文件、80家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及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后的总结材料为文本,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使命陈述和服务项目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公共图书馆纲领性文献对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或任务)基本上都省略不表,公共图书馆界更多地是从国外公共图书馆使命中借鉴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但截止目前,这种借鉴还没有影响到图书馆服务内容的设计。文章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值得我国图书馆界深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使命 公共图书馆服务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理由:来自图书馆使命的注解 被引量:117
8
作者 于良芝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1期1-9,共9页
在世界范围内,几份重要的公共图书馆文献都将当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界定为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培育信息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扫盲。文章首先考察了这些文献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阐述,然后以经验研究(empirical resear... 在世界范围内,几份重要的公共图书馆文献都将当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界定为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传播、促进社会和谐、培育信息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扫盲。文章首先考察了这些文献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阐述,然后以经验研究(empirical research)发现为依据,考察了这些使命作为公共图书馆存在理由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这些使命在当代政治和社会话语中经常出现,公众对它们也具有很高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的确为公共图书馆的合理性提供着有效注解,但信息服务使命目前正受到互联网的挑战,扫盲及培养阅读兴趣的使命正在受到图书馆借阅量下滑趋势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使命 公共图书馆存在理由
下载PDF
探索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英美历程借鉴 被引量:83
9
作者 于良芝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31,共8页
本文回顾了英美公共图书馆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对自身使命的探索;它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在“图书馆信仰”中产生,在经验主义考察中走向理性,在职业乐观主义背景下扩张,在功能设计中优化,在社会影响力驱动下巩固;总结了图书... 本文回顾了英美公共图书馆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对自身使命的探索;它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在“图书馆信仰”中产生,在经验主义考察中走向理性,在职业乐观主义背景下扩张,在功能设计中优化,在社会影响力驱动下巩固;总结了图书馆职业在回答“公共图书馆的使命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时的几度彷徨和迷失;指出在任何时候,公共图书馆对自身使命的认识都可能存在局限,重要的是,公共图书馆不被自己的局限捆住手脚,失去探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使命 英国公共图书馆 美国公共图书馆
下载PDF
从信息公平到和谐社会——对公共图书馆使命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人语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年第6期11-13,共3页
信息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保障公民各项平等权利的基础。通过对中国公民图书馆信息利用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信息公平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公共图书馆功能和使命,对更好的开发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缩小信息贫富差距,实现读者信息满... 信息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保障公民各项平等权利的基础。通过对中国公民图书馆信息利用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信息公平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公共图书馆功能和使命,对更好的开发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缩小信息贫富差距,实现读者信息满足公平,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公平 公共图书馆使命 公共图书馆服务
下载PDF
论公共图书馆的时代使命与发展理念——1994年版和2022年版《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赵媛 刘月 《图书情报工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3,共9页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宣言》作为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凝聚了国际社会对公共图书馆时代使命和发展理念的共识,对其不同版本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内容分析法对1994年版和2022年版《公共图...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宣言》作为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凝聚了国际社会对公共图书馆时代使命和发展理念的共识,对其不同版本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内容分析法对1994年版和2022年版《公共图书馆宣言》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公共图书馆时代使命的“守正”创新之处以及发展理念的变迁。[结果/结论]不同历史阶段公共图书馆被赋予的时代使命有所不同,但是信息服务、教育、文化传播是其时代使命的内核,是“守正”的方向所在;公共图书馆时代使命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社区角色、社会教育、资源供给和知识服务4个方面。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理念经历了开放包容理念不断拓展和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新生”、平等理念的具象化的变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时代使命 公共图书馆发展理念 公共图书馆宣言》
原文传递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中国实践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25
12
作者 周志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3,共8页
本文立足于实践,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进行系统回顾和评价。分别对公共组织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类型特征以及当前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建设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组织使命 绩效评估 政府角色 中国实践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教师公共精神的旁落与重塑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鹏举 邹太龙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第11期41-47,共7页
公共精神重塑是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身心俱在融入乡土社会、回归乡土公共情感世界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下,新时代乡村教师囿于公共制度依附、公共使命式微、公共空间离场等现实桎梏未发挥应有的“新乡贤”身份角色。研究发现,... 公共精神重塑是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身心俱在融入乡土社会、回归乡土公共情感世界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下,新时代乡村教师囿于公共制度依附、公共使命式微、公共空间离场等现实桎梏未发挥应有的“新乡贤”身份角色。研究发现,乡土社会悬浮化、乡土文化空心化、城乡张力对立化是导致乡村教师公共精神旁落的主要原因。鉴于此,通过融入乡村社会文化生活、肩负乡村教育振兴使命、加大本土定向培养力度等措施重塑乡村教师公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公共使命 公共精神 重塑
下载PDF
对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世伟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28,共5页
文章通过对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专家的回信内容的分析,对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进行了再认识,即对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重要标志的再认识、对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重要场所的再认识、对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创新载体的再认... 文章通过对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专家的回信内容的分析,对公共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进行了再认识,即对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重要标志的再认识、对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重要场所的再认识、对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创新载体的再认识,指出这对谋划“十四五”期间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将提供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图书馆 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专家回信 公共图书馆使命 公共图书馆功能 十四五规划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正规教育支持需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妍妍 李欢 朱瑞芹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第8期39-45,共7页
"正规教育支持"是当代公共图书馆的教育使命之一。教育改革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始思考并做好履行正规教育辅助职责的准备。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开展相关服务的前提。文章以佛山地区接受正规教育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教师... "正规教育支持"是当代公共图书馆的教育使命之一。教育改革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始思考并做好履行正规教育辅助职责的准备。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开展相关服务的前提。文章以佛山地区接受正规教育的青少年及其家长、教师三个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能力培养提供正规教育支持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家长与教师三个利益相关群体均对正规教育支持服务表现出明显的需求;正规教育支持服务将为公共图书馆带来发展契机和业务增长点;公共图书馆提供正规教育支持服务需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公共图书馆需与家长、教师合作,共同构筑正规教育支持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规教育支持 青少年能力培养 公共图书馆教育使命
下载PDF
论非基于使命的公共价值在当代绩效导向的公共行政中的地位 被引量:5
16
作者 大卫·哈里·罗森布鲁姆 敬乂嘉(译)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2年第2期5-20,共16页
非基于使命的公共价值存在几方面特征:首先,这些价值通常不是一个机构得以创建的根本目的或其存在理由,也非为实现其使命而必需的上级支持、技术或竞争力。第二,这些价值常常外在于组织的使命,甚至会因为对组织运作施加控制或将资源从... 非基于使命的公共价值存在几方面特征:首先,这些价值通常不是一个机构得以创建的根本目的或其存在理由,也非为实现其使命而必需的上级支持、技术或竞争力。第二,这些价值常常外在于组织的使命,甚至会因为对组织运作施加控制或将资源从这些使命上转移,而妨碍这些使命的实现。第三,这些价值常常以一种全面的、一刀切的方式被施加到行政组织上,而不考虑不同组织在使命上的差异。非基于使命的公共价值常常致力于反映政治体系的特征或实现像透明和环境可持续性这样的宏观政策目标。如果非基于使命的公共价值不能被吸纳到绩效测量、管理和其他首创活动中,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领域的意义将不可避免遭受重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于使命公共价值 政治体系的特征 宏观政策目标 绩效测量
原文传递
对公共图书馆使命及其与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关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树青 屠淑敏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2,共2页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涵盖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 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涵盖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学有所教 住有所居 《标准》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公共图书馆使命 老有所养 政府主导
原文传递
美国一流大学制度改革、教学创新及启示——在参与型学术视域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庆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39,共8页
"唯科研论"导向曾使得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式微而备受诟病。以博耶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参与型学术的理念,旨在改变大学传统知识论和评价机制,重新阐释学术的内涵,为知识的生产、整合、传播和... "唯科研论"导向曾使得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渐式微而备受诟病。以博耶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参与型学术的理念,旨在改变大学传统知识论和评价机制,重新阐释学术的内涵,为知识的生产、整合、传播和应用的不同类型赋予认识论和价值观的同等意义。参与型学术理念的提出推动了美国一流大学的"公共学术运动",强调人才培养与大学公共使命的一致性,通过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建立双向互惠的学校-社区关系,培养能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新人才。对于我国的双一流建设而言,也需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与之匹配的支持型学术生态体系,真正服务于实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型学术 高等教育 制度改革 公共使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