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改居社区公共性治理机制重构研究——基于四川省某市H社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成亮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4,共8页
随着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自然村落地区面临着向就地城镇化的城市社区形态演变,村改居社区能否实现优良的公共治理不但关乎人民的获得感,更会影响到城市群建设与区域联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以西部四川省某市H社区为研究对象,... 随着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自然村落地区面临着向就地城镇化的城市社区形态演变,村改居社区能否实现优良的公共治理不但关乎人民的获得感,更会影响到城市群建设与区域联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以西部四川省某市H社区为研究对象,以事件—过程为分析视角,阐释了H村落到社区转变中公共性治理的转变历程。研究表明,H村落向现代社区转变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治理逻辑,表现为乡村精英、家族—社区、基层政府三者间形成的公共性治理的“圈层结构”。村改居社区公共性治理体系构建需要将多元治理的参与平台制度化,治理过程要注重寻求传统文化与治理规则的平衡点,做好治理重心下移后社区服务组织化承接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改居 公共性治理 乡村精英 公共利益 公共生活
下载PDF
从“多元治理主体‘公共性’管理模型”探索中国红十字会(RCSC)的变革之路
2
作者 潘墨涛 《行政与法》 2016年第8期26-31,共6页
推进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公共化和精益化是我国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对多元治理主体进行"公共性"控制和管理,是推进其公共化、精益化的重要抓手。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公共性"管理模型出发,借鉴企业管... 推进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公共化和精益化是我国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对多元治理主体进行"公共性"控制和管理,是推进其公共化、精益化的重要抓手。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公共性"管理模型出发,借鉴企业管理思想,寻找影响RCSC公共性的偏差,降低偏离公共性的无价值、低价值浪费,创新控制和提升公共性的办法,推进RCSC不断精益化,对于重塑RCSC的社会公信力,助其走出"塔西佗陷阱"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C 公共性 多元治理主体“公共性”管理模型 公共性的控制与提升 精益化
下载PDF
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全新语境
3
作者 任远 《理论与评论》 2022年第3期79-87,共9页
西方社会治理中对公共性的反思是建立在如何协调“国家—社会”二元矛盾基础上的。从早期自由市场到现代全能国家再到晚近新公共行政的改革,西方治理语境中的公共性阐释与资本逻辑的自由化息息相关。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 西方社会治理中对公共性的反思是建立在如何协调“国家—社会”二元矛盾基础上的。从早期自由市场到现代全能国家再到晚近新公共行政的改革,西方治理语境中的公共性阐释与资本逻辑的自由化息息相关。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吸收西方政治理论,形成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的治理模式,更好地保障了社会的公共利益。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以包容性信任关系形成的多元主体共建的组织方式,超越了西方多元治理主体竞争性参与的自由主义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信任、责任与互惠原则融入治理,以此强调风险共担、利益共担的共同体意识,从而对更好地发挥人的主体性、体现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公共性 中国表达
下载PDF
村级治理的实践逻辑及理论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晓琴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9,共8页
后税费时代村级治理的区域差异日渐显现,利益密集型地区形成了"富人参政"基础上的"去公共性治理"逻辑;利益非密集地区形成了"老好人治村"为主导的"维持治理"逻辑。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村级... 后税费时代村级治理的区域差异日渐显现,利益密集型地区形成了"富人参政"基础上的"去公共性治理"逻辑;利益非密集地区形成了"老好人治村"为主导的"维持治理"逻辑。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村级治理秩序,但也给长效治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隐患。随着国家整合乡村力度的加强,村级治理的行政逻辑不断得到强化,组织科层化、干部职业化及治理规范化对"去公共性治理"的自主施行空间形成了制约,对"维持治理"的疲软状态形成了激励,但也对乡村秩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这启示我们应进一步反思乡村社会中的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寻求村级治理中行政与自治结合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治理 国家政权建设 维持治理 公共性治理
下载PDF
“去公共性”治理:实践样态、生成逻辑及其应对——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对“富人治村”实践的分析
5
作者 莫艳清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5-51,共7页
后税费时代兴起的'富人治村',是以'以私济公''利益俘获'和'以公济私'三种主要实践运作模式为特征的'去公共性'治理。它在创造短期治理绩效的同时,亦产生基层民主萎缩、基层治理'内卷化'... 后税费时代兴起的'富人治村',是以'以私济公''利益俘获'和'以公济私'三种主要实践运作模式为特征的'去公共性'治理。它在创造短期治理绩效的同时,亦产生基层民主萎缩、基层治理'内卷化'和'去政治性'等一系列负效应。文章以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来剖析'去公共性'治理生成的内在逻辑:富人村干部凭借其丰厚的资本在村庄治理场域内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将经商习得的市场人惯习移植至村庄治理场域内,在公共事务治理中,其场域主导权与市场人惯习不断互动,进而产生'去公共性'治理的后果。要避免'富人治村'的负面后果,需从村民个体、村庄组织、基层政府和国家制度四个层面来重建契合'新乡绅'治理的现代性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人治村 “去公共性治理 生成逻辑 场域重建 公共性治理
原文传递
代理治理模式:一种统治类型的讨论——以基层政府治理体系为分析单位 被引量:25
6
作者 周庆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代理治理模式揭示基层政府治理的性质,指出基层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元素是政治治理而不是科层治理,是党政统合体系与威权治理结构的多重因素作用结果。代理治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代理治理是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绫合体系;代理治理与社... 代理治理模式揭示基层政府治理的性质,指出基层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元素是政治治理而不是科层治理,是党政统合体系与威权治理结构的多重因素作用结果。代理治理模式有三个基本特征:代理治理是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绫合体系;代理治理与社会是一种统治关系;代理治理是一种多中心权威治理结构。代理治理模式的权力来源在国家,不在基层社会,向上级政府(国家)负责,与基层社会没有授权关系。代理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应从基层政府的政治职能与行政职能的分离着手,以民主法治原则来建构基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治理体系,在行政职能上建构政府治理的公共本质,在政治职能上建构基层治理的社会授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治理 基层政府 政治职能 行政职能 科层治理公共性建构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 被引量:5
7
作者 印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上国家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组织层面上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价值层面上农民国家认同感的强化。国家输入的公共资源只有以高度社会化的方式与农民互动时,农民才可能按照特定的行动逻辑将“国家”内化于心,国家权力才算实现了社会合法性的确认和再生产。为了实现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建设不应停留于权力运作的策略层面。国家应充分发掘、激活蕴藏于乡村社会中的本土资源,将自上而下输入的公共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社会开展自主建设的内生要素。如此,公共资源的下乡才能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成国家濡化能力在基层的再造,实现现代国家在社会中的扎根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家与农民关系 治理公共性 国家资源下乡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社会合法性 社会认同
下载PDF
边界形塑与制度创新:业主有效自治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沈迁 王德福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35-42,共8页
业主自治是社区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业主自治首先需要厘清治理边界,强化边界认同感,形塑业主共同体,形成业主自治的社会基础,以业主QQ群的实名制管理为有效手段。将业主共同体这一治理基础转化为业委会治理能力是推进业主自治的关键。... 业主自治是社区有效治理的重要方式。业主自治首先需要厘清治理边界,强化边界认同感,形塑业主共同体,形成业主自治的社会基础,以业主QQ群的实名制管理为有效手段。将业主共同体这一治理基础转化为业委会治理能力是推进业主自治的关键。维权行动是强化业主集体行动能力的载体,也是业委会治理能力的具体表征,为业主自治奠定正向循环的效益激励。达成一致性意见是业主QQ群形塑业主共同体与推进维权行动的公共性前提,涉及业主自治的协商性机制,即业主扩大会议的制度创新。因此,业主有效自治的实现路径为:遵循现实治理背景,通过业委会构建公共性协商平台,调动业主参与事务协商的积极性,发挥公共性治理优势,激活业主自治,实现城市陌生人小区向熟人生活空间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主自治 边界形塑 维权驱动 制度创新 公共性治理
下载PDF
Strategic Changes and Policy Choices in the Governance of China’s Aging Society 被引量:4
9
作者 Hu Zhan Peng Xizhe Li Guanghu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0年第4期185-208,共24页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normal in Chinese society,but the existing governance model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still lack a structured and systematic response and adaptation,and the corresponding governance r... 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normal in Chinese society,but the existing governance model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still lack a structured and systematic response and adaptation,and the corresponding governance research has also encountered difficulties.Policy choices for the governance of China’s aging society should be based on“Chinese characteristics,”which should be developed into“Chinese advantages”in order to achieve a transformation from fragmented management to holistic governance and from a focus o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o an emphasis on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the whole population,as well as the policy adjustment logic of changing from“making population change adapt to institutions”to“mak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adapt to population.”The current strategy for an aging society and policy arrangements should conduct strategic alloc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hina’s demographic situation and the laws gov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ing.We need to recharge our ideas and innovate our systems on the basis of our 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heritage and should set up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socioeconomic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pluralistic co-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society of the future,and on this basis select an entry point for policy readjustment and even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g population holistic governance public policy Chinese sol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