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城市设计对于处理中国城市公共性空间的作用 |
黄健二
|
《城市建筑》
|
2011 |
3
|
|
2
|
乡村“半公共性空间”研究——以南京诸家村为例 |
刘子洋
朱雷
|
《城市建筑》
|
2020 |
0 |
|
3
|
儿童友好理念下参与式社区规划对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影响研究--以珠海市西城社区为例 |
张帆
李敏胜
李郇
陈思宁
|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
2021 |
14
|
|
4
|
古镇传统观演场所的“空间公共性”研究 |
崔陇鹏
李小龙
|
《华中建筑》
|
2015 |
1
|
|
5
|
空间公共性的态度——两个国家级博物馆设计实践的反思 |
向姝胤
向科
|
《南方建筑》
|
2018 |
6
|
|
6
|
基于城市住区空间公共性缺失的背景解读“拆围墙”的意义 |
周霞
李险峰
|
《华中建筑》
|
2019 |
3
|
|
7
|
空间公共性导向下历史街区传统民居有机更新思考——以中国建筑学会主办苏州古城保护建筑设计工作营横巷11号更新为例 |
薛长瑜
郑少鹏
黄瑜
|
《建筑与文化》
|
2021 |
4
|
|
8
|
基于身体空间的建筑公共性概念及其表达 |
郑聪
李立
|
《华中建筑》
|
2020 |
2
|
|
9
|
小街区空间公共性有效供给机制研究——以广州珠江新城居住街坊为例 |
袁奇峰
李如如
潘卓鸿
|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0
|
反形公共空间 |
马清运
|
《时代建筑》
|
2007 |
1
|
|
11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建设时代要义——基于社区概念和空间组织形式演变探析 |
周睿
|
《城市建筑》
|
2023 |
0 |
|
12
|
西方研究中城市空间公共性的组成维度及“公共”与“私有”的界定特征 |
王一名
陈洁
|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3
|
“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学空间教育力的概念、意义及进路 |
田春
丁莉
|
《教学与管理》
|
2022 |
2
|
|
14
|
基于边界调节理论的建筑空间公共性设计探讨——以居住空间为例 |
郑聪
李立
|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
2021 |
0 |
|
15
|
深刻认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条件 |
黄晓春
|
《中国民政》
|
2018 |
0 |
|
16
|
从《私人生活》看私人化写作 |
王建珍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7
|
重构大变动时代的物人关系与社群认同——谈社区博物馆与新型城镇化及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
曹兵武
|
《中国博物馆》
|
2014 |
12
|
|
18
|
地方高校图书馆协同农家书屋推广农村阅读活动的协同机制研究 |
姚秀敏
冯惠遵
樊会霞
路程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17 |
2
|
|
19
|
未来社区:城市居住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
袁奇峰
钟碧珠
贾姗
唐璇
李刚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20 |
48
|
|
20
|
基于“弱建筑”理念下的乡建实践探索研究 |
徐惠民
|
《中外建筑》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