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表演和公共情感——《礼记·月令》与中国早期的感物经验
1
作者 闫月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2,共13页
在月令图式中,四时物候的更迭是一个程序,诸多文本均具有这样的叙述结构。从四季兴替的自然时间到仪式表演,显示出月令图式影响到社会行为。从祭祀仪式的意义看,感物的发生逻辑在于天时引发阴阳二气之动,促成自然物变,引发人心之感,形... 在月令图式中,四时物候的更迭是一个程序,诸多文本均具有这样的叙述结构。从四季兴替的自然时间到仪式表演,显示出月令图式影响到社会行为。从祭祀仪式的意义看,感物的发生逻辑在于天时引发阴阳二气之动,促成自然物变,引发人心之感,形成感通互动的境域。在此一语境中,祭祀物色与所处季节直接相关,祭物参与仪式展演,成为意义的生成方式。月令图式是祭祀仪式的根据,这一图式展现出物候、农事和政令的协调。因而,感物与礼制场景直接相关,感物应物候之变,感人循礼制之限。在早期文本中,物不仅是外物,更是祭祀之物;情不仅是私人情感,也是公共情感。通过情实现群体的共鸣,是仪式表演的抒情策略,它最终指向家庭、族群和社会,在更高层面实现它们之间的协调。因此,在礼制背景中,所谓中国文学抒情性,其早期形态并非指向个人情感,而是指向公共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月令 仪式 礼乐 公共情感
下载PDF
“管理你的情感!”——劳伦·伯兰特的公共情感研究
2
作者 周彦华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美国“情感研究”的领军人物,劳伦·伯兰特(Lauren Berlant)在女性主义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将私人化的情感理论推向了公共领域,并运用它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传达、公共情感、流行文化中的亲密性等。她深刻地剖析了新自由... 美国“情感研究”的领军人物,劳伦·伯兰特(Lauren Berlant)在女性主义和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将私人化的情感理论推向了公共领域,并运用它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传达、公共情感、流行文化中的亲密性等。她深刻地剖析了新自由主义制度下“美国梦”是如何推销一套经营美好生活的法则来规训公共情感的,从而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公共情感研究范式。伯兰特的公共情感理论为我们思考个体如何克服焦虑、管理情感提供了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伯兰特 情感理论 公共情感 民族幻想 “美国梦” “残酷的乐观”
下载PDF
基于公共情感特征压缩与融合的轻量级图文情感分析模型
3
作者 甘臣权 付祥 +1 位作者 冯庆东 祝清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9-1110,共12页
由于图文结合更能反映用户的态度和立场,图文情感分析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现有图文情感分析方法无法有效地提取融合图文信息,致使模型性能低、参数量大、不易部署.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情感特征压缩与融合的轻量级图文情感分析... 由于图文结合更能反映用户的态度和立场,图文情感分析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现有图文情感分析方法无法有效地提取融合图文信息,致使模型性能低、参数量大、不易部署.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公共情感特征压缩与融合的轻量级图文情感分析模型.该模型结合卷积层和全连接层设计的图文特征压缩模块在提取图文特征的同时也进行了压缩,降低了特征维度.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机制的公共情感特征融合模块,将图文特征映射到相同的情感空间,消除了图文特征间的异构性,通过提取、融合图像和文本的公共情感特征,减少了冗余信息.在Twitter,Flickr,Getty Images这3个基线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比早期模型更有效地提取融合了图文情感信息;和最新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并具有更优越的性能,更易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情感分析 公共情感特征 特征压缩 特征融合 轻量级
下载PDF
公共情感:当代大学生情感社会化的根本旨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慧 潘涛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当前大学生情感生活凸显情感自我中心化、情感主义泛化以及情感异化等不良状况,大学生情感社会化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情感社会化追求的是个体对社会情感的进一步适应和创造。无论从个体体验的个体性角度还是社会性角度,公共情感都是情... 当前大学生情感生活凸显情感自我中心化、情感主义泛化以及情感异化等不良状况,大学生情感社会化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情感社会化追求的是个体对社会情感的进一步适应和创造。无论从个体体验的个体性角度还是社会性角度,公共情感都是情感社会化的根本所在。学校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教育者应当发掘其各种资源,通过建设良好学习生活、恰当社会生活以及高尚精神生活促进大学生公共情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化 公共情感 大学生 学校生活
下载PDF
私影像公共情感价值的探寻--以《四个春天》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金凤 《今传媒》 2021年第9期102-104,共3页
《四个春天》以导演陆庆屹家庭生活为背景,以2013年至2016年间的四个“春天”作为时间节点,拼贴了导演一家五口人发生于春节期间的生活日常,描绘了平凡日常的无尽诗意,传递了家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尽管这是一部将镜头对准自己和家人的私... 《四个春天》以导演陆庆屹家庭生活为背景,以2013年至2016年间的四个“春天”作为时间节点,拼贴了导演一家五口人发生于春节期间的生活日常,描绘了平凡日常的无尽诗意,传递了家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尽管这是一部将镜头对准自己和家人的私影像,但却通过刻画普通人的普通日常,引发了对于家庭、爱情、父母和儿女之间关系等多个命题的深思,通过私人记录挖掘出博大的人生观,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具有广泛社会价值的公共情感。本文将以《四个春天》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叙事时间、叙事策略等维度探寻该影像折射出的公共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影像 《四个春天》 公共情感 人文关怀
下载PDF
从同情到尊敬——中国政治文化与公共情感的变迁 被引量:41
6
作者 成伯清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50,共5页
当前公共情感的失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疏导和引导公共情感本身,就是一个关乎世道人心的重要课题。中国传统仁政的情感逻辑,即基于同情的治世之道,这种情感逻辑具有内在的局限性,经常演变为麻木不仁。而中国现代化进程特... 当前公共情感的失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疏导和引导公共情感本身,就是一个关乎世道人心的重要课题。中国传统仁政的情感逻辑,即基于同情的治世之道,这种情感逻辑具有内在的局限性,经常演变为麻木不仁。而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政治革命中使用的情感动员策略,也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基于理性的公共运用的情感启蒙,可以重塑公共情感的道义基础和感受规则,并超越同情的文化走向尊重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公共情感 同情 尊敬
原文传递
在线共情叙事的情感影响及其风险预判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相雨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9,I0004,共9页
由社会情感事实或情感资源构成的社会情感场,是在线共情叙事面对的主观现实场域。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政治情感、由结构分化催生的社会阶层失衡感、以家国共生为特征的整体主义情感,是当前社会情感场中最突出的情感事实类型,也是诉求主... 由社会情感事实或情感资源构成的社会情感场,是在线共情叙事面对的主观现实场域。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政治情感、由结构分化催生的社会阶层失衡感、以家国共生为特征的整体主义情感,是当前社会情感场中最突出的情感事实类型,也是诉求主体在线共情叙事经常征用的情感资源。在线共情叙事作为诉求主体通过互联网表达意见和诉求的社会情感动员行动,在促进网络公共舆论生成的同时,还能启蒙网民形成集体同情、共同致敬、公共谴责等网络公共情感,但在此过程中亦会滋生超出诉求主体预期的负面情感。对此,特定主体应重点从消弭隐患上进行情感风险预判,即警惕在线情感暴力、谨防情感消费主义、力避情感表达“嗜新症”等,以此促进社会情感场发生正向性结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共情叙事 社会情感 情感影响 网络公共情感 情感风险
下载PDF
论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公共空间 被引量:3
8
作者 常启云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1期213-225,共13页
人是一种理性化的存在,能够在理性化的公共领域中进行理性的、政治化的交往;同时,人也是一种情感化的存在,能够在情感的公共空间中进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公共空间中,人们以围观、戏谑、参与的互动交流方式进行... 人是一种理性化的存在,能够在理性化的公共领域中进行理性的、政治化的交往;同时,人也是一种情感化的存在,能够在情感的公共空间中进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在互联网群体传播的情感公共空间中,人们以围观、戏谑、参与的互动交流方式进行着自我情感的呈现、社会性情感的表达、情境作用下的情感博弈,在情感传播的差序格局中维护着情感的结构,实现着情感公共空间的自组织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群体传播 情感传播 情感公共空间
下载PDF
论教师在公开课中的情感劳动 被引量:2
9
作者 甘晓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9-42,共4页
教师在公开课中的情感劳动,指向对感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要在实现教学目的、获得教学意义和构建真实自我之间达成一致,需要借助“情感”的表演、防御和聚焦来完成“教师角色”与“角色的教师”的统一,改造因循守旧的教学惯习和焦虑... 教师在公开课中的情感劳动,指向对感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要在实现教学目的、获得教学意义和构建真实自我之间达成一致,需要借助“情感”的表演、防御和聚焦来完成“教师角色”与“角色的教师”的统一,改造因循守旧的教学惯习和焦虑状态投放,具备对个体形象自尊、自信的自觉营造,防止教学表演中的“伪情感”和“伪互动”。由此,教师需要采用多层面教学促成“真情感”和“真互动”的出现,弱化“情境性保护”、还原真实的课堂,重建直达教育本义的公开课逻辑,回归公开课的朴实之规和公信、公正、公众的公共性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公开课 情感劳动 教学表演 场域聚焦 公共情感
下载PDF
一种双层情感图像检索模型(英文)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上飞 王煦法 +1 位作者 WANG Shang-fei WANG Xu-fa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2074-2079,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情感信息处理已成为21世纪人工智能领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借鉴认知心理学、绘画艺术和服装设计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情感图像检索模型。在该模型中,借鉴心理学中的“维量”思想,建立情感空间;同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情感信息处理已成为21世纪人工智能领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借鉴认知心理学、绘画艺术和服装设计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情感图像检索模型。在该模型中,借鉴心理学中的“维量”思想,建立情感空间;同时,抽取图像中较容易引起情感变化的特征作为图像的视觉特征,建立图像的特征空间;另外,本文还提出了情感注释的思想,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建立图像的低层特征空间到用户的高层情感空间之间的映射,自动注释用户未曾评估的图像,实现了图像情感注释,在情感空间进行公共情感检索,快速获得用户情感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可视化交互式遗传算法实现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情感检索,该模型应用于风景和服装图像的情感检索,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情感图像检索 公共情感 个性化情感 图像注释
下载PDF
“童年阴影”诗学的跨媒介生成研究
11
作者 王新 田书博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童年阴影”动画片具有另类、猎奇的审美特点,在形象、配乐和故事层面引发儿童观众的恐惧。80后、90后观众时隔多年,把这些作品从电视荧屏分享到弹幕视频网站,并以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反叛态度、解构语言对童年视觉经验进行重构,消解童年... “童年阴影”动画片具有另类、猎奇的审美特点,在形象、配乐和故事层面引发儿童观众的恐惧。80后、90后观众时隔多年,把这些作品从电视荧屏分享到弹幕视频网站,并以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反叛态度、解构语言对童年视觉经验进行重构,消解童年恐惧,青年的现实生存焦虑得到短暂缓释。在这一过程中,“童年阴影”诗学的丰富内涵得以生成。从视觉污染角度看,一些“童年阴影”动画片的视听形式,由于不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和认知水平,造成负面身心困扰。避免儿童动画片视觉污染的产生,既需要发挥生产、传播、监管等环节的作用,也需要观众培养一双明澈而有教养的眼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阴影”诗学 公共情感 跨媒介 弹幕互动 视觉污染
下载PDF
情感社会学三题三议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景萍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5-160,共6页
文章探讨了情感社会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按照关系主义方法论原则,我们认为情感既有个人自主的一面,又有受社会决定的一面;其二,情感的私人运用意味着“为个人、为自己”,因而受社会的限制,而“为社会、为他人”这种情感的公共运用则... 文章探讨了情感社会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其一,按照关系主义方法论原则,我们认为情感既有个人自主的一面,又有受社会决定的一面;其二,情感的私人运用意味着“为个人、为自己”,因而受社会的限制,而“为社会、为他人”这种情感的公共运用则受到社会的鼓励;其三,在理性与情感关系问题上,要注意克服“强理性弱情感论”与“弱理性强情感论”各自的片面性,看到理性与情感既是分化的、对立的,也是融合的、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的个人自主性与社会受动性 情感的私人运用与公共运用 理性与情感的关系
下载PDF
同情与怨恨--从“夏案”、“李案”报道反思“情感”与公共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袁光锋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6,共6页
本文主要以"夏俊峰案"和"李某某案"为案例,探讨"情感"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在媒体对一些冲突性议题的报道中,"情感"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情感"的表达有时并... 本文主要以"夏俊峰案"和"李某某案"为案例,探讨"情感"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在媒体对一些冲突性议题的报道中,"情感"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情感"的表达有时并不是依据公共性展开的,而是建立在"强-弱"、"官-民"等二元对立的框架上,从这一点来讲,媒体"情感"的失范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情感的失范是同构的。作为公共性的平台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媒体应该在公共理性的基础上建构良好的公共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社会学 失范 公共情感 新闻生产
原文传递
网络羞辱文化的发生机制与社会根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佳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3-128,共6页
羞辱的本质在于贬低他人,网络羞辱文化不仅对特定个体和群体造成了羞辱性伤害,而且使整个网络社会都弥漫在羞辱性情感氛围之中。网络羞辱文化的形成,虽然与传统文化的劣根性有关,但主要还是源自于网络狂欢及其特性:网络社会的透明性使... 羞辱的本质在于贬低他人,网络羞辱文化不仅对特定个体和群体造成了羞辱性伤害,而且使整个网络社会都弥漫在羞辱性情感氛围之中。网络羞辱文化的形成,虽然与传统文化的劣根性有关,但主要还是源自于网络狂欢及其特性:网络社会的透明性使最易于被羞辱的隐私得到极大传播,网络社会的陌生性使人们在网络社交中缺乏积极情感、充满刻板偏见,网络社会的商业化和观众的偷窥欲则使"羞辱景观"的制造得以可能。为了消除网络羞辱文化之害,既需要反思和清理传统文化之弊,更需要提升权利意识和加强法治保障,而其根本则在于重建网络社会的公共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羞辱文化 公共情感
下载PDF
公私情界:数字新闻的情感交往与规范重构
15
作者 赵家琦 《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9,共8页
数字新闻研究迎来了“情感转向”。对新闻中情感的理解,不应满足于对文本实践的描摹,还应纳入对新闻公共性的考量。这需要我们从交往中介的角度理解新闻中的情感,认识到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新闻情感在公共交往中凝聚着社会的情感认同,建... 数字新闻研究迎来了“情感转向”。对新闻中情感的理解,不应满足于对文本实践的描摹,还应纳入对新闻公共性的考量。这需要我们从交往中介的角度理解新闻中的情感,认识到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新闻情感在公共交往中凝聚着社会的情感认同,建构起公共领域的情感规范。伴随着数字技术开辟新闻交往中的私人场景,私人情感进入新闻交往环节,数字新闻呈现规制式整合、承认式整合和体验式整合等“侧台”化表达,这既是新闻情感实践的创新,也可能因之诱发公共空间的情感失范。数字新闻参与者应建立起兼具凝聚性和联结性的情感规范,以维护公共空间良好的情感生态,彰显新闻一如既往的公共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闻 情感交往 侧台 情感规范 公共情感 私人情感
原文传递
一个英烈家庭的血脉传承
16
作者 谢俊思 付静 《人民公安》 2024年第7期6-7,共2页
清明又至。怀着“再广大的缅怀,也比不上一个具体的缅怀”的想法,我们决定,今年只讲述一个牺牲民警的故事。因为这“一个”,其实是很多个——新中国成立以来,1.7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这个“具体”,连通人类的普遍情感,与公共情感产生共... 清明又至。怀着“再广大的缅怀,也比不上一个具体的缅怀”的想法,我们决定,今年只讲述一个牺牲民警的故事。因为这“一个”,其实是很多个——新中国成立以来,1.7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这个“具体”,连通人类的普遍情感,与公共情感产生共鸣。于是,这份“缅怀”,也在社会坐标里具有“路标”意义。经过充分讨论,我们选择了山西省浑源县公安英烈白保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公牺牲 山西省浑源县 民警 公共情感 公安 英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