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政策负排斥的负效应:基于多维视角的审视 被引量:1
1
作者 邵海亚 钟裕民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公共政策负排斥背离了公共政策所应秉持的公正性和公共性铁律,是政治文明的一项负资产。公共政策负排斥将导致一系列负向效应:政策负排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政策认同、绩效认同和价值认同,进而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政策负排斥制造了经济... 公共政策负排斥背离了公共政策所应秉持的公正性和公共性铁律,是政治文明的一项负资产。公共政策负排斥将导致一系列负向效应:政策负排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政策认同、绩效认同和价值认同,进而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政策负排斥制造了经济参与和成果分享机会的不平等,进而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共享式发展;政策负排斥对农民产生负向排斥,将进一步造成城乡差距扩大和阶层固化。只有坚决治理和遏止政策负排斥并彻底铲除其得以滋生的土壤,才能扫清实现社会公正的障碍,促进共享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负排斥 城乡差距 政府合法性 共享式发展
下载PDF
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生成逻辑:基于政策供给的视界 被引量:3
2
作者 钟裕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8-174,共7页
政策前台的制度环境、政策后台的多元非均衡博弈、前后台不协调的互动结构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公共政策负排斥生成的基本逻辑。在政策前台,话语失衡的宪法秩序、功利主义决策价值取向、精英主导型决策模式、锦标赛式政治晋升机... 政策前台的制度环境、政策后台的多元非均衡博弈、前后台不协调的互动结构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公共政策负排斥生成的基本逻辑。在政策前台,话语失衡的宪法秩序、功利主义决策价值取向、精英主导型决策模式、锦标赛式政治晋升机制等要素共同构成官僚体系推动政策负排斥的制度环境;在政策后台,各方行动者政治资源和行动能力等的差异构成公共政策负排斥生成的政治社会基础;前后台互动结构的不协调则可能导致政策更容易走向满足体制内或强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而大多数弱势群体的诉求却受到不公正的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负排斥 生成逻辑 制度环境 非均衡博弈 互动结构
下载PDF
公共政策负排斥:特征与类型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钟裕民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公共政策负排斥具有多向度、动态性、相对性、能动性等特征。公共政策负排斥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政策过程来划分,可分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执行(或再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评估中的负排斥、政策终结中的负排斥等;(2)以排斥动机来划分,... 公共政策负排斥具有多向度、动态性、相对性、能动性等特征。公共政策负排斥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政策过程来划分,可分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执行(或再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评估中的负排斥、政策终结中的负排斥等;(2)以排斥动机来划分,可分自觉型政策负排斥与不自觉型政策负排斥;(3)以影响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显性政策负排斥与隐性政策负排斥;(4)从排斥结果来划分,可分为政治性政策负排斥、经济性政策负排斥、文化性政策负排斥和社会性政策负排斥等;(5)以排斥机理或排斥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政治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济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社会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等。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特征显示的是公共政策负排斥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的本质。对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类型进行科学的界分是进一步开展公共政策负排斥防范与治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排斥 公共政策负排斥 特征 类型
原文传递
公共政策负排斥的形成过程——一个政策过程的解释框架
4
作者 钟裕民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53-71,共19页
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公共政策排斥可分为正向排斥与负向排斥,如果排斥有利于促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即为政策正排斥,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推动;反之,即为政策负排斥,政府和社会应予治理与遏止。通过对户籍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发... 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公共政策排斥可分为正向排斥与负向排斥,如果排斥有利于促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即为政策正排斥,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推动;反之,即为政策负排斥,政府和社会应予治理与遏止。通过对户籍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发现,公共政策负排斥过程是政策主导者在政策过程中把本应享受政策益处的特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利益诉求排除出政策受益范围,使其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政策安排过程。保障利益相关者对政策过程各环节的全程有效参与是遏止和治理政策负排斥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负排斥 形成过程 政策过程 户籍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