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资源和公共生态环境
1
作者 张明锁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自工业革命至今 ,自然环境日益恶化 ,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 ,水荒年甚一年 ;森林被滥伐 ,草地被破坏 ,野生动植物濒危 ;耕地锐减 ,浪费土地资源行为比比皆是。因此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
关键词 公共生态环境 生态危机 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 资源保护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公共生态环境的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小玲 杨柳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7-59,共3页
人类生存与发展以一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物质基础。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与自然的三维复合体。生态系统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联系时表现为特定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外部不经济性。要使公共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内在化 。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公共生态环境 经济学评价
下载PDF
广州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以企业为视角
3
作者 徐健荣 王进 李明光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第5期95-100,共6页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基于1773份广州市企业调查问卷数据,从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环境设施、环境管理、绿色发展支持和环保形象6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广州市企业生态环境...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基于1773份广州市企业调查问卷数据,从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环境设施、环境管理、绿色发展支持和环保形象6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表明,广州市企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处于“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绿色发展支持的满意度最高。企业具有较强环保意识与行为,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诉求较多。企业规模与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提升环境资源满意度能最有效提升企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针对问题提出加强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 问卷调查 企业视角 广州市
下载PDF
微观规制:生态环境及生态文明的“守护神”——基于微观规制对维护生态环境及建设生态文明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秀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154,共3页
作为具有公共品性质的生态环境,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能有效提供的。它需要通过政府行为解决市场机制的失灵,从而有效提供生态环境公共品。本文从分析生态环境公共品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入手,研究微观规制在维护生态环境及建设生态文明... 作为具有公共品性质的生态环境,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能有效提供的。它需要通过政府行为解决市场机制的失灵,从而有效提供生态环境公共品。本文从分析生态环境公共品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入手,研究微观规制在维护生态环境及建设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规制 生态环境公共 生态环境意识 生态秩序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以本溪市闲置教育用地改造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霍威妮 《美与时代(城市)》 2017年第10期40-42,共3页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后期的首要任务,研究城市更新对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和城市品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的特点和发展思路后,以本溪市9块零散小规模地块为例,提出城市更新应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态环境...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后期的首要任务,研究城市更新对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和城市品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的特点和发展思路后,以本溪市9块零散小规模地块为例,提出城市更新应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态环境、公共设施与城市功能的思路,结合本溪市具体地块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与生态环境 公共设施与城市功能
下载PDF
语言模因与公共领域的生态环境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自然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7,共8页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往往受公共领域生态变化的影响。它的强弱、存亡总是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模因是文化基因,即文化的基本单位。它承载着文化进化的信息不断承传和发展;它的宿主自主表征的语言信息是否得到复制、传播...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往往受公共领域生态变化的影响。它的强弱、存亡总是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模因是文化基因,即文化的基本单位。它承载着文化进化的信息不断承传和发展;它的宿主自主表征的语言信息是否得到复制、传播,是否会再创造出新的模因变体,取决于宿主所处的社会公共领域的生态环境。社会公共生态环境变化会影响到作为文化基因的模因是否得到承传。本文分三大部分来讨论社会公共领域的生态变化如何影响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第一部分论述语言模因和文化进化;第二部分讨论什么是公共领域的生态环境;第三部分通过实例论证公共领域生态环境变化对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强弱、存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模因 文化进化 公共领域的生态环境 模因变体
原文传递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程序公众参与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熊超 谭惠娟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21年第2期45-55,共11页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公众参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生态公共利益,这对强调私主体利益的传统环境公众参与的程序设计有所突破,意味着公众参与朝前迈了一步。但是现行法律规定不健全导致公众参与主体与参与效力受限,且根据认知—情感—意...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公众参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生态公共利益,这对强调私主体利益的传统环境公众参与的程序设计有所突破,意味着公众参与朝前迈了一步。但是现行法律规定不健全导致公众参与主体与参与效力受限,且根据认知—情感—意向—行为理论分析得出公众参与意愿不强。对此,应以公众参与是为维护生态公共利益为由破除公众参与主体利益相关的禁锢,从内部心理建设和外部情境构建两方面为公众参与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以法律的完善为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生态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公共利益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
下载PDF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完善 被引量:17
8
作者 程玉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1期75-90,共16页
十多年法律实践史表明我国立法者在选择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方面的思路发生了三重转向:制度所依托的法律框架从公法转向私法;法律实施模式从私人实施回归公共实施;具体实施手段从依赖传统行政执法机制转向对行政机关的"赋权"... 十多年法律实践史表明我国立法者在选择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方面的思路发生了三重转向:制度所依托的法律框架从公法转向私法;法律实施模式从私人实施回归公共实施;具体实施手段从依赖传统行政执法机制转向对行政机关的"赋权""增能"。但这种转向是不彻底的。由于错误定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主流学说在纯粹私法框架内解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这种做法不仅干扰法律体系,还会损害依法行政原则、环境程序正义价值以及法律事务在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区分原则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应当是"生态环境公共利益——国家环境保护义务",这决定了其制度完善应从两方面着力。其一,以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为核心范畴、通过宪法体系解释为我国多元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体系奠定一以贯之的理论基础。其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不宜定性为纯粹私法制度,未来立法者应从公法角度对其规则进行适度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 生态环境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