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通用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公共素质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萍 《广西教育》 2019年第31期59-61,共3页
本文论述基于通用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公共素质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以通用职业素质为本位,立足品德、能力、情商、智力和行动五个方面,设置思想素质、行业素质、适应素质、信息素质和身体素质五个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模块,构建"一本位、... 本文论述基于通用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公共素质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以通用职业素质为本位,立足品德、能力、情商、智力和行动五个方面,设置思想素质、行业素质、适应素质、信息素质和身体素质五个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模块,构建"一本位、五融合、四发展"的立体化、全方位的公共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文化"为线,串联起公共素质课程与人才培养、办学特色、国际交流、教师发展、校外实践相融合的"五融合"途径,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通用职业素质 公共素质课程体系构建 思想素质 行业素质 信息素质
下载PDF
构建秘书工作室,探索公共素质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
2
作者 李素玲 《文教资料》 2016年第30期170-171,共2页
传统的公共素质课程的讲授往往是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学生不喜欢听,而通过工作室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以秘书工作室的构建及运营为例,探讨实践教学具体模式对实践教学的作用及优势,以期为其... 传统的公共素质课程的讲授往往是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学生不喜欢听,而通过工作室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以秘书工作室的构建及运营为例,探讨实践教学具体模式对实践教学的作用及优势,以期为其他公共素质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室 公共素质课程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探讨高等学校公共素质课中渗透书法教育
3
作者 翁泽钦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1年第8期198-199,共2页
本文以高等学校在公共素质课课堂进行书法教育渗透为对象,介绍了公共素质课的作用与特点,并对其进行书法教育渗透的功能加以说明,以期对未来有一定借鉴。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公共素质 书法教育
下载PDF
礼文化在国民公共文明素质提升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余洪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89,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人的公共文明素质提升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礼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以"毋不敬"和谦逊自律为精神内涵的礼文化,经过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运用到国民公共文...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人的公共文明素质提升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礼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以"毋不敬"和谦逊自律为精神内涵的礼文化,经过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运用到国民公共文明素质提升的教育中,必定能给中国人带来崭新的精神风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公共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者率先垂范则是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将礼文化的一些要求纳入制度体系,是建立良好公共文明秩序的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文化 公共文明素质 精神文明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下载PDF
青少年的现代公共伦理素质分析--以上海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抱弘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6,共6页
本文以上海为例,从六个方面对当代都市青少年的公共伦理素质现状展开分析,揭示了当代青少年公共伦理素质的缺失及其原因,鉴于现代和谐社会与现代公共伦理素质的互动性,笔者强调了当代青少年公共伦理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与艰巨性。
关键词 当代青少年 公共伦理素质 现代性提升
下载PDF
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万涛 李威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我们验证了公共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鉴于公共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根基位置以及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动力作用,要想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建设的步伐,对大学生... 历史发展的进程为我们验证了公共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进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鉴于公共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根基位置以及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动力作用,要想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建设的步伐,对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道德素质 高校公德教育
下载PDF
公安院校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拓展的思考——以公共安全课程的教与学为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定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2期18-19,共2页
公安院校学生的公共安全素质不仅包括一般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还应包括将来职业所需要的公共安全素质。公安院校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拓展中,一方面要形成合力,开发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另一方面也要改善现有教育设施、设备,并创新教育,... 公安院校学生的公共安全素质不仅包括一般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还应包括将来职业所需要的公共安全素质。公安院校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拓展中,一方面要形成合力,开发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另一方面也要改善现有教育设施、设备,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院校学生 公共安全素质 拓展
下载PDF
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1
8
作者 衣庆泳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研究者通过访谈调查,编制出。80个题目,在737名大学生中进行初测,通过项目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24个题目。24个题目包括安全体质、安全心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等四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O.73。在571名大学... 研究者通过访谈调查,编制出。80个题目,在737名大学生中进行初测,通过项目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了24个题目。24个题目包括安全体质、安全心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等四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O.73。在571名大学生中进行了复测,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从复测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51人进行重测,重测信度在0.66~0.85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量表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最后,研究者进行了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量表的结构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素质 量表 大学生
下载PDF
提高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明媚 庄园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129-,131,共2页
公共道德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保证,是衡量社会道德风尚的标尺。鉴于公共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根基位置、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在大学生人格素质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中的动力作用,可以说提高大学... 公共道德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保证,是衡量社会道德风尚的标尺。鉴于公共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根基位置、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在大学生人格素质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以及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中的动力作用,可以说提高大学生公共道德素质不仅是完善自身道德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成为合格人才的需要、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道德素质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科学素质教育公共课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被引量:12
10
作者 顾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5,共4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各高校开设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相对薄弱的状况逐渐显现。在从文、史、哲、艺术等方面“切入”和“突破”以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必要适时地考虑扩大战线。南开大学近些年来开设了一系列面向全校的科...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展到现阶段,各高校开设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相对薄弱的状况逐渐显现。在从文、史、哲、艺术等方面“切入”和“突破”以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必要适时地考虑扩大战线。南开大学近些年来开设了一系列面向全校的科学素质教育公共课,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的同时,也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这方面的一种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新理念 科学素质教育公共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下载PDF
浅议饭店一线员工公共关系素质养成
11
作者 缪小玲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2-64,共3页
饭店一线员工公共关系素质养成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目前饭店一线员工公共关系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对饭店一线员工公共关系素质养成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饭店一线员工 公共关系素质 实习生
下载PDF
公共生活参与素质和社会良好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缪青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在参与式治理的构架下对素质展开层次分析,提出了公共生活参与素质的新理念,凸显其作为型塑公民的核心角色和支撑分享式发展的要件。素质提升和公共生活参与氛围的形成,是一个习俗转换的过程,即要从熟人文化走向公民文化。为此,需... 本文在参与式治理的构架下对素质展开层次分析,提出了公共生活参与素质的新理念,凸显其作为型塑公民的核心角色和支撑分享式发展的要件。素质提升和公共生活参与氛围的形成,是一个习俗转换的过程,即要从熟人文化走向公民文化。为此,需要拓宽眼界和转换不发达心态,构建城市和社区公共生活参与平台,通过公民教育、能力建设和制度激励等教化过程,来积累参与素质和推进优良的公共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生活参与素质 社会良好治理 参与式治理
下载PDF
论公共管理者素质与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彦东 王丽华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10期71-74,共4页
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严重威胁着社会的政治稳定、法制建设、经济发展和伦理秩序。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产生与公共管理者的素质密不可分,深刻分析这些导致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主观因素才有可能有效避免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者素质 道德风险
下载PDF
提高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思思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3年第12期58-59,共2页
近年,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如何提高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维护大学生的自身安全,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分析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缺失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提高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共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
下载PDF
青少年公共安全素质:概念演进、指标构建及培育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雷 高文雯 仇彦崴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8-25,共8页
提升青少年公共安全素质对我国公共安全事件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梳理“公共安全素质”概念演进的基础上,逐级编码构建以“内部驱动力”和“外部表现力”为核心范畴,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安全知识、公共安全道德、公共安全行为及公共... 提升青少年公共安全素质对我国公共安全事件应对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梳理“公共安全素质”概念演进的基础上,逐级编码构建以“内部驱动力”和“外部表现力”为核心范畴,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安全知识、公共安全道德、公共安全行为及公共安全心理为一级指标的当代青少年公共安全素质结构模型。通过对模型中一级指标特征的剖析,阐述在新冠疫情应对中呈现出的青少年意识主导型、行为主导型及道德主导型三种公共安全素质典型呈现模式。当前,可通过改革创新校园安全课程、加强思政教育引领、发挥法律法规的底线警示作用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四方面提升青少年公共安全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素质 青少年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提高市民公共文明素质的路径探寻
16
作者 裘冰燕 《理论观察》 2014年第8期76-78,共3页
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内在核心与灵魂,也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近年来,绍兴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文章以绍兴市市民为... 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内在核心与灵魂,也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近年来,绍兴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任务。文章以绍兴市市民为调查样本,在进行问卷分析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市民公共文明素质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影响因素,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市民 公共文明素质 影响因素 途径
下载PDF
公共卫生素质的提高
17
作者 濮加友 王志平 《城市风(建设管理专刊)》 2002年第24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市民 城市规划 学校教育 市容管理 公共卫生素质
下载PDF
论公共管理者素质与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18
作者 潘荣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16年第7期136-136,共1页
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严重威胁着社会的政治稳定、法制建设、经济发展和伦理秩序。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产生与公共管理者的素质密不可分,深刻分析这些导致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主观因素才有可能有效避免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者素质 道德风险
下载PDF
高校公共体育课“心理健康目标”与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有机融合的探索
19
作者 洪燕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25-128,共4页
高校公共体育课“心理健康目标”和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内容有较高的吻合度.本文从公共体育课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作用、适应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要求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适应心理健康目标要求加强教学互动和激励、创... 高校公共体育课“心理健康目标”和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内容有较高的吻合度.本文从公共体育课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的作用、适应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要求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适应心理健康目标要求加强教学互动和激励、创新创业心理素质要求融入公共体育课课程体系四方面探讨了高校公共体育课“心理健康目标”与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有机融合的基本思路和实施途径,为公共体育课教学既能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目标”,又能促进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心理健康目标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有机融合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通识课程的知识架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叶涛 闫顺利 +2 位作者 刘方玲 张金明 陈海平 《教学研究》 2018年第6期71-79,共9页
2017年4月,第三届博雅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7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专家学者、管理负责人与会,就推进高水平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从会议交流情况看,对于高等院校完成高水平人才培养重任来说,高水平的通识教... 2017年4月,第三届博雅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7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专家学者、管理负责人与会,就推进高水平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从会议交流情况看,对于高等院校完成高水平人才培养重任来说,高水平的通识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模占比很大,其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水平。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通识教育强调面向人本身成长需要的公共能力、公共素质的培育。这种能力和素质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来说,其重要意义至少不低于专业教育。专业学习可以让人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从长远看,非专业素质的有无将决定人之为人的根本,决定其生存品质。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框架一般确定为"通识+专业"。在明确这里的"+"如何成为相互嵌入之前,建设高水平的通识课程体系是前提条件。高水平的通识教育需要由高水平的通识类课程体系具体承载,建设高水平的通识类课程,应成为地方本科院校文科教学单位的基本职能。基于多年通识课程的开设经验,本组笔谈执笔人分别谈了逻辑课、哲学课、传统文化课、文学课、法学课所负载的公共素质教育价值、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办法。有的侧重于匡正教育理念,有的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教学实践总结,但共同特点是都秉持了人文遵循,重在体现人文科学对于非专业素质培育的重要价值。现付之笔端,以供批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课程 素质教育 专业素质 公共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