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普通民众公共话语表达权的突破
被引量:
4
1
作者
贺义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6期40-47,共8页
人类交往的话语实践中,所有话语表达中都包含着权力。可以说,权力无处不在,权力渗透于话语,它于无形中影响人们的言说方式,左右人们的价值判断。"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
人类交往的话语实践中,所有话语表达中都包含着权力。可以说,权力无处不在,权力渗透于话语,它于无形中影响人们的言说方式,左右人们的价值判断。"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作者的写作不仅仅意味着书写,更意味着一种话语权利的行使。在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中,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媒介资源所有者手中,传者掌握着传播的主权,主导着传播的方向。但每一次最重要的媒介变革,都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变革。数字化必将出现改变人类生活结构的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以及赋予权力。新媒体语境下公共话语表达权的再分配,公共话语表达由政府话语霸权向公共话语分权转移,普通民众公共话语权获得空前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公共话语表达
话语
霸权
话语
分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围观的公共话语表达新范式及其动力因素研究
2
作者
贺义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80-85,共6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大公众凭借网络论坛、微博和手机等新媒介传播平台,以现实生活中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对象,进行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影响着当下社会现实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大公众凭借网络论坛、微博和手机等新媒介传播平台,以现实生活中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对象,进行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影响着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网络围观现象迅速流行起来,虽然在其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弊端不能避免,但是它已成为广大公众表达诉求、抒发己见、舆论监督、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网络围观表达主体的公众化、表达议题的公共化、表达方式的大众化,成为当代公共话语表达的新范式。而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民主观念、公民主体意识则有力地推动着公共话语表达模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围观
公共话语表达
新范式
动力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合型趋同:公共话语表达视域下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的生成路径
被引量:
3
3
作者
潘同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从公共话语表达的角度来看,政治认同是权威话语主体与大众话语主体不断互动、逐渐趋同的产物。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的生成路径从沟通型趋同、共振型趋同演变为融合型趋同。在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生成演变的过程中,以往相...
从公共话语表达的角度来看,政治认同是权威话语主体与大众话语主体不断互动、逐渐趋同的产物。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的生成路径从沟通型趋同、共振型趋同演变为融合型趋同。在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生成演变的过程中,以往相互区隔的公共话语主体之间、公共话语客体之间、公共话语工具之间、公共话语策略之间、公共话语生态之间开始相互融合。网络空间的政治认同在公共话语表达的散布机制、筛选机制、聚焦机制和引导机制的作用下生成。建构网络空间的政治认同,应当注意公共话语策略的科学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型趋同
公共话语表达
网络空间
政治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空间公共话语表达范式转向
被引量:
11
4
作者
赵宬斐
赖乐涵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12,共11页
网络空间中“赋权”议题的有效性嵌入,促进了人们在话语表达中表现出我想表达、我要表达和我敢表达的跃迁,推动着传统公共话语表达范式转向。这种“赋权”行动更多是由于数据技术、主体自觉、观念结构和参与拓展等的驱动,使网络空间中...
网络空间中“赋权”议题的有效性嵌入,促进了人们在话语表达中表现出我想表达、我要表达和我敢表达的跃迁,推动着传统公共话语表达范式转向。这种“赋权”行动更多是由于数据技术、主体自觉、观念结构和参与拓展等的驱动,使网络空间中的公共话语表达发生着范式转向,赋予公共话语表达中的“主体”“客体”“个性化”“选择”“聚焦”等方面以新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在关注网络空间中由赋权行动导致的话语多维度变革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对网络空间公共话语表达的有效规约,从而优化网络空间的话语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公共话语表达
赋权机制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普通民众公共话语表达权的突破
被引量:
4
1
作者
贺义廉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6期40-47,共8页
文摘
人类交往的话语实践中,所有话语表达中都包含着权力。可以说,权力无处不在,权力渗透于话语,它于无形中影响人们的言说方式,左右人们的价值判断。"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作者的写作不仅仅意味着书写,更意味着一种话语权利的行使。在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中,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媒介资源所有者手中,传者掌握着传播的主权,主导着传播的方向。但每一次最重要的媒介变革,都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变革。数字化必将出现改变人类生活结构的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以及赋予权力。新媒体语境下公共话语表达权的再分配,公共话语表达由政府话语霸权向公共话语分权转移,普通民众公共话语权获得空前的突破。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公共话语表达
话语
霸权
话语
分权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围观的公共话语表达新范式及其动力因素研究
2
作者
贺义廉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传播学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4期80-85,共6页
文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大公众凭借网络论坛、微博和手机等新媒介传播平台,以现实生活中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对象,进行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影响着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网络围观现象迅速流行起来,虽然在其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弊端不能避免,但是它已成为广大公众表达诉求、抒发己见、舆论监督、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网络围观表达主体的公众化、表达议题的公共化、表达方式的大众化,成为当代公共话语表达的新范式。而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民主观念、公民主体意识则有力地推动着公共话语表达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
网络围观
公共话语表达
新范式
动力因素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型趋同:公共话语表达视域下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的生成路径
被引量:
3
3
作者
潘同人
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推动大学生认同’中国之治’的实施路径研究”(TJZTWT19-148)
天津理工大学校级教学基金重点项目“热搜新闻事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ZD21-14)。
文摘
从公共话语表达的角度来看,政治认同是权威话语主体与大众话语主体不断互动、逐渐趋同的产物。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的生成路径从沟通型趋同、共振型趋同演变为融合型趋同。在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生成演变的过程中,以往相互区隔的公共话语主体之间、公共话语客体之间、公共话语工具之间、公共话语策略之间、公共话语生态之间开始相互融合。网络空间的政治认同在公共话语表达的散布机制、筛选机制、聚焦机制和引导机制的作用下生成。建构网络空间的政治认同,应当注意公共话语策略的科学运用。
关键词
融合型趋同
公共话语表达
网络空间
政治认同
Keywords
integrated convergence
public discourse expression
cyberspace
political identity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空间公共话语表达范式转向
被引量:
11
4
作者
赵宬斐
赖乐涵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
出处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112,共11页
基金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振兴计划智库建设项目“网络空间智力话语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理论话语变迁及构建研究”(项目号:192DA0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网络空间中“赋权”议题的有效性嵌入,促进了人们在话语表达中表现出我想表达、我要表达和我敢表达的跃迁,推动着传统公共话语表达范式转向。这种“赋权”行动更多是由于数据技术、主体自觉、观念结构和参与拓展等的驱动,使网络空间中的公共话语表达发生着范式转向,赋予公共话语表达中的“主体”“客体”“个性化”“选择”“聚焦”等方面以新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在关注网络空间中由赋权行动导致的话语多维度变革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对网络空间公共话语表达的有效规约,从而优化网络空间的话语生态。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公共话语表达
赋权机制
Keywords
cyberspace
public discourse expression
empowerment mechanism
分类号
D034.5 [政治法律—政治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普通民众公共话语表达权的突破
贺义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网络围观的公共话语表达新范式及其动力因素研究
贺义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融合型趋同:公共话语表达视域下网络空间政治认同的生成路径
潘同人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网络空间公共话语表达范式转向
赵宬斐
赖乐涵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