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名投资中的法律关系平衡——兼评《公司法解释(三)》对隐名投资的规范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俊红 刘英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80,共4页
隐名投资中涉及到隐名股东、名义出资人、公司其他股东、第三人等多方。隐名投资行为对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交易都造成了隐含风险。公司法解释(三)虽然规范了实际出资人、名义出资人的几种具体行为,但仍留下了缺憾并存在逻辑矛盾。平衡... 隐名投资中涉及到隐名股东、名义出资人、公司其他股东、第三人等多方。隐名投资行为对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交易都造成了隐含风险。公司法解释(三)虽然规范了实际出资人、名义出资人的几种具体行为,但仍留下了缺憾并存在逻辑矛盾。平衡隐名投资中的各方关系,关键在于认清参与各方的法律地位和适用的调节法律,充分考虑商事方法和原则的应用,并适度引入隐名代理理论,实现行为各方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投资 名义出资人 公司法解释()
下载PDF
分配概念解析——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的抽逃出资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保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83,共8页
大陆法系及欧盟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往往采用形式意义的狭义分配概念,分配仅指利润分配。在实质意义的广义分配概念下,如果某行为导致公司的财产无对价地流向了股东,即为分配。无论从正确适用资本维持原则、适当平衡股东和债权人... 大陆法系及欧盟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往往采用形式意义的狭义分配概念,分配仅指利润分配。在实质意义的广义分配概念下,如果某行为导致公司的财产无对价地流向了股东,即为分配。无论从正确适用资本维持原则、适当平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的立场出发,还是从统一法律规范、节省立法和司法成本的角度观察,实质意义的分配概念都具有制度优势。《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的"抽逃",其经济实质与实质意义的分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 利润分配 制度优势 抽逃出资 公司法司法解释()》
下载PDF
隐名股东投资合同解析——以《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为基础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天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4-206,共3页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认可了隐名股东的存在和地位,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据投资合同确定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尤其是隐名股东的实际出资义务和投资权益,投资协议据此成为显隐股东之间的关键合同。投资合同的核心内容是投...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认可了隐名股东的存在和地位,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依据投资合同确定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尤其是隐名股东的实际出资义务和投资权益,投资协议据此成为显隐股东之间的关键合同。投资合同的核心内容是投资权益,可将该权益的范围解释为股东自益权,但不应当包括共益权,显名股东行使共益权以不得恶意损害隐名股东利益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司法解释() 隐名股东 投资合同 投资权益
下载PDF
论公司股东瑕疵出资行为的法律规制——以《〈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艾尔肯 张榆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4-77,共4页
公司股东瑕疵出资是出资人未按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足额出资或出资的财产权利存在瑕疵的违反出资义务的行为。公司股东瑕疵出资行为表现为股东不适额出资、股东不适时出资、股东不适格出资以及股东不完整出资等情形。为正确理解和... 公司股东瑕疵出资是出资人未按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足额出资或出资的财产权利存在瑕疵的违反出资义务的行为。公司股东瑕疵出资行为表现为股东不适额出资、股东不适时出资、股东不适格出资以及股东不完整出资等情形。为正确理解和统一适用法律,《〈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规定了多元化出资结构的防弊规则、瑕疵出资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救济规则、瑕疵出资股东的权利限制规则。这些规则对强化公司资本信用的法律价值、弘扬公司治理的商法理念以及体现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瑕疵出资 《〈公司法司法解释()》 法律规制
下载PDF
《公司法解释(三)》中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曲涛 陈凯帅 《中国应用法学》 2018年第1期166-173,共8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虽对公司隐名出资问题进行了规定,但无论是从学理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关于隐名出资问题的争论仍在。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虽对公司隐名出资问题进行了规定,但无论是从学理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关于隐名出资问题的争论仍在。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为线索,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从公司股东身份的认定、公司隐名出资法律关系辨析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就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作了阐释,进而提出公司股东权利不可与公司股东身份相分离,实际出资人并不具备公司股东身份也不享有公司股东权利,名义股东承担了公司股东义务,也应享有股东权利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出资 公司法解释()》 实际出资人 名义股东
下载PDF
对《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二、三条的解读和疑问
6
作者 何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4期38-40,共3页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中,其第一部分"关于设立公司的民事责任"一直是理论界所争议的热点。结合该解释部分的第二、三条的规定,从法理角度入手,发起人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应当进行法...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中,其第一部分"关于设立公司的民事责任"一直是理论界所争议的热点。结合该解释部分的第二、三条的规定,从法理角度入手,发起人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应当进行法价值的解读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司法解释()》 公司设立 发起人责任
下载PDF
商事审判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范围探讨 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相关条文对照 被引量:47
7
作者 张勇健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26,共4页
关于商事审判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必要性,不仅已为广大司法审判者所认同,且已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共识。然而,笔者在有关专项调研中发现。
关键词 外观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名义股东 实际出资人 股东名册 股东名簿 商事审判 公司登记机关 公司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条文
原文传递
隐名出资法律问题分析
8
作者 霍忠倩 《西部学刊》 2021年第6期68-70,共3页
隐名出资问题的复杂性,使之面临诸多法律难题。首先,面对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名义股东与公司(其他股东)订立基础关系,隐名出资人还要与公司(其他股东)订立基础关系;其次,隐名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还存在其他问题,如“隐... 隐名出资问题的复杂性,使之面临诸多法律难题。首先,面对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名义股东与公司(其他股东)订立基础关系,隐名出资人还要与公司(其他股东)订立基础关系;其次,隐名出资人与名义股东间还存在其他问题,如“隐名股东”显名化的问题、代持股协议效力及无效后的处理等;第三,隐名出资人与公司及公司债权之间相关问题。如隐名出资人是否有直接介入公司行使股东权利之可能?公司及公司债权能否选择向隐名出资人主张债务履行?最后是隐名出资人与名义股东之债权间的相关问题。比如名义股东处分股权、名义股东之债权强制执行股份的问题。《公司法解释(三)》能对隐名出资的法律问题作出相应解释,但要应对隐名出资问题整体呈现的庞杂样貌,还需继续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出资 名义股东 代持股协议 公司法解释()》
下载PDF
《法商研究》2012年总目录
9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5-159,共5页
关键词 法商研究 人格权 公司法司法解释()》 目录 检索工具 法律规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双边投资条约
原文传递
公证介入隐名出资法律关系的可行性分析
10
作者 施晓强 《中国公证》 2021年第2期40-43,共4页
隐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以他人名义对公司出资,即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签订股权代持协议,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名义股东对外进行股东公示。对于隐名出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 隐名出资是指实际出资人以他人名义对公司出资,即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签订股权代持协议,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名义股东对外进行股东公示。对于隐名出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既没有确认实际出资人的法律地位,也没有禁止性规定。直至《公司法解释(三)》的出台,才对隐名出资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解释,虽未做出全面的规定,却是对隐名出资的承认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名出资 实际出资人 禁止性规定 名义股东 公司法解释()》 公证介入 投资权益 股权代持协议
原文传递
破产程序中股权代持的法律问题探析
11
作者 刘旭萌 《中国审判》 2021年第4期100-103,共4页
股权代持因涉及多重法律关系交叉和多方利益冲突等问题,始终是司法实务中的难点。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代持股权的权属,股权代持合同双方之间以及与公司、其他股东、合同相对人之间的多方关系问题。《关于适用〈中华... 股权代持因涉及多重法律关系交叉和多方利益冲突等问题,始终是司法实务中的难点。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代持股权的权属,股权代持合同双方之间以及与公司、其他股东、合同相对人之间的多方关系问题。《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虽承认了股权代持的效力,确认了投资收益的归属,但在立法上,关于股权代持的法律性质和股权的归属等问题仍未明确。当涉及股权代持的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时,股权代持与破产法律关系的交织又产生了更为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程序 股权代持 合同相对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公司法解释()》 法律关系交叉 投资收益 司法实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