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命令与审判公正感受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昌盛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4期169-173,共5页
对于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否公正的问题,普通民众内心深处存在一个预定的"道德命令"。如果人们事先已经了解到案件的主要事实,判决结果却不符合人们的"道德命令",即使是经过公正审理程序获得的判决,也无法获得民众... 对于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否公正的问题,普通民众内心深处存在一个预定的"道德命令"。如果人们事先已经了解到案件的主要事实,判决结果却不符合人们的"道德命令",即使是经过公正审理程序获得的判决,也无法获得民众的接受。当判决结果与人们的道德命令所要求的结果相悖时,结果不公正感受会对审判程序产生"修正"效果,哪怕是本来按照公正程序审理的,其程序也会被评价为不公正。在人们对案件事实无法作出准确判断的"疑案"中,"程序公正效果"才会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命令 刑事审判 结果公正 程序公正 公正感受
下载PDF
“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昌盛 王彪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8,共9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程序公正的研究从伦理哲学分析转向社会心理学分析,试图揭示程序公正的心理规律。研究发现:程序公正的要素并没有绝对标准,具有一定的情境敏感性;不过,程序公正在促进人们接受法律、法律决定和从事积极行...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程序公正的研究从伦理哲学分析转向社会心理学分析,试图揭示程序公正的心理规律。研究发现:程序公正的要素并没有绝对标准,具有一定的情境敏感性;不过,程序公正在促进人们接受法律、法律决定和从事积极行为等方面具有比结果公正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现象甚至具有跨越文化、种族、性别的普遍性。为了对此进行解释,西方学者提出了发言权理论、团体价值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公正启发理论等模式,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不过,程序公正也有可能成为社会权威转移真实矛盾"欺骗"社会成员的统治策略。对于转型期的我国,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带给我们的不是其具体的结论,而是告诉我们,研究公正问题时,应当抛开宏大话语,努力探寻中国人心目中的公正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程序公正 程序公正感受 社会心理学 影响 启示
原文传递
课标背景下高中生法治人格的培育——以“感受司法公正”为例
3
作者 顾津津 章越松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第9期24-28,共5页
课标将法治意识确定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四个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法治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法治人格的塑造,无论是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建设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法治人格的形成需要法治知识、法治情感、法治意志、法... 课标将法治意识确定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四个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法治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法治人格的塑造,无论是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还是对建设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法治人格的形成需要法治知识、法治情感、法治意志、法治行为四个方面的合力。本文以“感受司法公正”一课的教学为例,从明确目标、知晓法治知识,创设情境、认同法治情感,深度探究、坚定法治意志,自主辨析、施行法治行为四个方面搭建培育高中生法治人格的教学模型,并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两方面建构培育高中生法治人格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法治人格 感受司法公正
原文传递
热案、民众情感与民众法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雷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9,共12页
对当前互联网络广泛应用背景下的热点案件及其背后的理性,我们缺乏深入的研究。以晚近发生的李天一案作为观察对象,实证数据表明,此类热点案件主要体现在民众愤怒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民众的愤怒和他们认知或想象的司法不公紧密相关。民众... 对当前互联网络广泛应用背景下的热点案件及其背后的理性,我们缺乏深入的研究。以晚近发生的李天一案作为观察对象,实证数据表明,此类热点案件主要体现在民众愤怒情感的集中表达,而民众的愤怒和他们认知或想象的司法不公紧密相关。民众的情感和认知存在非理性成份,一个表现就是热案中品行性证据的应用。并且,民众不但把品行性证据用于个人,而且用于对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的判定,后果就是对司法公正的本能怀疑,并对司法活动形成压力。作为卢埃林讨论的民众法概念的演示,借助网络的传播和聚合作用,热案现象展示出的民众法更有力量,对我们的司法的冲击也更强,提示我们需要研究如何让民众更准确地感受司法公正,为一些从人们的情感和认知特征入手的对策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司法公正 热案情感 民众法 品行性证据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对公平正义的司法心理分析——以当事人对判决的接受为中心
5
作者 王霞 丰霏 《法律方法》 CSSCI 2014年第1期80-91,共12页
法治中国建设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将民众的"感受公正"作为司法活动的追求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这意味着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阐释司法公正显得十分必要。... 法治中国建设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实践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将民众的"感受公正"作为司法活动的追求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这意味着从心理分析的角度阐释司法公正显得十分必要。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心理分析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其中对促使民众"感受公正"而言,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心理分析改善诉讼当事人对判决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就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而言,影响当事人对判决接受程度的核心因素在于其心理上的"公平敏感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公平敏感性"的衡量与调节来改善当事人"感受公正"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公正 心理分析 公平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