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本位的世界公民主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喻希来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3年第2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人本位 世界公民主义 民族主义 价值观 经济资源 文化本位
下载PDF
何谓“公民复兴运动中的最后一幕”?——论波考克的公民共和主义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关系
2
作者 郭小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9-65,共7页
本文讨论了波考克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对美国革命的看法及其与公民共和主义的关系。结合阐释这一概念所需的思想史框架,指出波考克将美国革命称为“公民复兴运动的最后一幕”的原因;并且,通过对比波考克和戈登·伍德的美国革命解... 本文讨论了波考克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对美国革命的看法及其与公民共和主义的关系。结合阐释这一概念所需的思想史框架,指出波考克将美国革命称为“公民复兴运动的最后一幕”的原因;并且,通过对比波考克和戈登·伍德的美国革命解释,文章呈现了波考克意义上的共和主义如何落实为一套秩序形式,以及这种秩序与美国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文章对波考克的写作“语境”进行了反思,提示在生存论的意义上理解“共和”概念,从不断生成社会运动的角度判断政治秩序的成立,可能是波考克构建思想史和判断具体问题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共和主义 波考克 美国革命 美国政治秩序
下载PDF
儒家的世界主义与斯多葛学派的世界公民主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曲红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4,174-175,共7页
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构建世界性城邦的理论体系,其中强调了作为世界公民的诸神与圣人之间不分亲疏远近而平等待人的德性,表达了一种道德哲学上的严格的世界公民主义态度。儒家思想传统中存在着一种立足于地域性共同体追... 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构建世界性城邦的理论体系,其中强调了作为世界公民的诸神与圣人之间不分亲疏远近而平等待人的德性,表达了一种道德哲学上的严格的世界公民主义态度。儒家思想传统中存在着一种立足于地域性共同体追求天下大同的思想。在儒家看来,处于自我、家庭、国家和世界等各种关系之中的人,在仁与礼的交互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处理对自我共同体的特殊责任与关照共同体外陌生人的普遍责任之间的张力,从而在道德层面成就一种温和的、循序渐进的世界主义。从根本上看,儒家思想因其包容性强、持久绵长且照拂一切人而更具实践性,也更具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儒家 世界公民主义 斯多葛学派
原文传递
康德世界公民主义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葆琳.科林赫尔德 陈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100,共9页
康德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1784)和《永久和平论》(1795)这两篇文章中,都主张建立一种世界性的国家联盟,然而,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康德这一观点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改变。相较于《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 康德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1784)和《永久和平论》(1795)这两篇文章中,都主张建立一种世界性的国家联盟,然而,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康德这一观点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改变。相较于《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的阐述,康德的后期文本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改动,例如在殖民主义和奴隶制方面,在国际联盟的性质方面以及在国际贸易的作用方面。突出强调康德世界公民主义理论的最显著变化,并且考察在这一理论中哪些重要内容始终保持着一致是我们关注的理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世界公民主义 国家联盟
原文传递
非对称伦理学与世界公民主义宽容悖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埃里克.S.尼尔森 李大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宽容经常被视为现代自由社会和普遍的世界公民主义的道德—法律秩序中的基本美德。它的反面是那些依据种族、信仰、性别等特殊品质界定个人根本身份并以此排斥他人的共同体。当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家如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把宽容阐释为独立... 宽容经常被视为现代自由社会和普遍的世界公民主义的道德—法律秩序中的基本美德。它的反面是那些依据种族、信仰、性别等特殊品质界定个人根本身份并以此排斥他人的共同体。当代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家如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把宽容阐释为独立于某种关于善和美好生活的具体理解的正义概念的一部分。宽容意味着支持多元化的生活道路,只要这些生活道路不妨碍公正地对待他人。尽管宽容被设想为公正的一种内在力量,许多思想家批判了潜在的不宽容和宽容的意识形态功能,即所谓的"压制性的宽容"。法兰克福学派把宽容的压制性方面视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逻辑的组成部分,就其不同方面进行了批判。列维纳斯和德里达检查了宽容的悖论与限度。非对称伦理学思想家对宽容的无差异性进行了批判,与之对比的是自我和他人在慷慨和好客中表现出的非对称性的伦理境遇。诸种观点提示了如下问题:宽容是公正社会的最低限度的基本美德吗?或者宽容使对待他人的无差异性恒常化并为支配和剥削他人提供潜在的伪装?因此,探索自由主义宽容概念及新自由主义宽容概念中的悖论,并尝试在意识形态和权利批判的语境下,就关于他人的非对称伦理学对宽容进行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公民主义 非对称伦理学 宽容
原文传递
浅析族裔民族主义与公民民族主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戴晓东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7-60,共4页
本文梳理与分析了族裔民族主义与公民民族主义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作者认为 ,两种民族主义都是现代社会中文化与政治合流的产物。但总体上看 ,前者的核心是文化认同 ,后者的实质是政治认同。两者密切联系 ,... 本文梳理与分析了族裔民族主义与公民民族主义的内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全球化对它们的影响。作者认为 ,两种民族主义都是现代社会中文化与政治合流的产物。但总体上看 ,前者的核心是文化认同 ,后者的实质是政治认同。两者密切联系 ,但之间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全球化时代 ,两种民族主义既显示了各自的力量 ,也暴露出各自的局限性 ,它们在被削弱的同时 ,也得到了强化。如何处理好族裔认同与公民认同之间的关系 ,塑造一个祥和的世界 ,仍是国际关系学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裔民族主义 公民民族主义 国际关系学 政治认同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培育公民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被引量:8
7
作者 钟民援 王冠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0,共4页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下载PDF
公民自愿主义、社会资本与村民投票参与——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罗爱武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7期191-203,共13页
本文根据公民自愿主义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利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从微观视角检验了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关注度、政治身份和社会资本等等因素对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参与投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 本文根据公民自愿主义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利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从微观视角检验了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关注度、政治身份和社会资本等等因素对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参与投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治身份、政治关注度、社会活动网络对村民投票参与的正面影响相当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保障选举公正性、扩大村民社会活动网络、培育农村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投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自愿主义 社会资本 投票 政治参与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公民观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群智 吴大兵 冉启明 《理论月刊》 2007年第8期11-13,共3页
马克思主义公民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公民观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品质的教育等等。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语境下的今天,面对公民普遍的公民认知的缺失与社会主义现... 马克思主义公民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公民观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公民知识、公民能力、公民品质的教育等等。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语境下的今天,面对公民普遍的公民认知的缺失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和西方反华势力的责难,推进马克思主义公民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公民观教育 涵义 意义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建构——以均衡阶层话语权为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汝绪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实现均衡阶层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民主制度得以持久、阶层话语权得以均衡的政治文化基础就是公民文化,要建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应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均衡阶层话语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民主制度得以持久、阶层话语权得以均衡的政治文化基础就是公民文化,要建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应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文化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公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阶层 话语权 建构
下载PDF
普遍主义,还是中国特色——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中国境遇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海燕 叶方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6-221,共6页
关于西方公民社会理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一种"普遍主义"的公民社会观。"普遍主义"公民社会观在理论上论证西方公民社会的普世性,认为公民社会对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推进政治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并以... 关于西方公民社会理论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存在一种"普遍主义"的公民社会观。"普遍主义"公民社会观在理论上论证西方公民社会的普世性,认为公民社会对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推进政治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并以当下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现状来表明西方公民社会移植中国的可行性。然而,"普遍主义"公民社会观是普遍主义思维方式下的产物,它难以解释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且西方的公民社会自身就是一个存在多重内在矛盾的复杂结构。实际上,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一成不变的社会发展模式,任何社会理论都是一种地方性叙事,它深深地嵌入特定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中国的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历史传统以及现实国情,建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而非简单地照搬"普遍主义"公民社会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应当体现出主体中国的理论自觉,能够回应并实现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和公民身份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理论 “普遍主义公民社会观 中国特色 社会结构 公民身份
下载PDF
关于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楚莉莉 《天津电大学报》 2008年第3期53-56,共4页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怎样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成为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公民...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怎样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成为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公民文化的内涵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特点;我国公民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民 公民文化 政治文化
下载PDF
新时代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宛莹 张澍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确立道德规范的基本引领,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德育的重要依据。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认同现状与培育目标之间的关系表明,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确立道德规范的基本引领,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德育的重要依据。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认同现状与培育目标之间的关系表明,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任重道远。实现新时代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建构全员育人的培育体系,是一条较为科学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研究生 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构论要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述飞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5期42-45,共4页
源自西方政治理论话语的公民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理论在历史演进中实现了三次范式转换,研究重心分别指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呈现出一种从孤立到联系、从静态到动态的融合发展态势。在中... 源自西方政治理论话语的公民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理论在历史演进中实现了三次范式转换,研究重心分别指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呈现出一种从孤立到联系、从静态到动态的融合发展态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以一种视域交融的思维方式探索一条融合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精神家园、社会治理等"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发展路径,是中国适应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必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历史演进 视域交融 向度
下载PDF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内在逻辑及其局限性
15
作者 张慧卿 卢瑾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6,共4页
建立在个体本位以及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和价值论基础上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核心主张为权利至上;该理论在处理国家与公民关系时,遵循中立性原则;在处理公民与公民关系时,遵循平等原则,其实质是形式平等、普遍平等。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 建立在个体本位以及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和价值论基础上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核心主张为权利至上;该理论在处理国家与公民关系时,遵循中立性原则;在处理公民与公民关系时,遵循平等原则,其实质是形式平等、普遍平等。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存在以下局限性: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之间存在内在张力;权利与责任严重不平衡;自由主义所谓的政府中立性是不彻底的,甚至是虚假的;政府中立性的主张,容易导致公民政治冷漠和公共美德的缺失;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普遍平等观漠视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 中立性 权利 平等
下载PDF
广场健身舞与中国公民女性主义/性别审美
16
作者 万莲姣 王海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从国情现实、个体需求、健身潮流、美学指向四个方面而论,中国广场健身舞不应被污名化为"大妈广场舞",宜从学理层面探究和认知其公共美学(包含社会性别审美)价值,揭示其在型塑现代集群自组织社会、全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从国情现实、个体需求、健身潮流、美学指向四个方面而论,中国广场健身舞不应被污名化为"大妈广场舞",宜从学理层面探究和认知其公共美学(包含社会性别审美)价值,揭示其在型塑现代集群自组织社会、全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所吸附的人道正义元素。中国广场健身舞已成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个体身心需求的、自组织集体的公民女性主义/性别审美景观之一,客观反映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能顶半边天""不爱红装爱武装"历史时代氛围熏陶下成长的一批中老年女性的集体初心、时代乡愁、艺术美育补课,以及文化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健身舞 公民女性主义/性别审美 集体初心
下载PDF
大力培育公民意识,塑造成熟的社会主义公民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3-65,共3页
培育人民群众良好的公民意识,塑造成熟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分析了我国公民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提出从开展公民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责任义务意识、公民法治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的宣传教育入... 培育人民群众良好的公民意识,塑造成熟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分析了我国公民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提出从开展公民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责任义务意识、公民法治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的宣传教育入手,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培育 社会主义公民
下载PDF
俄罗斯高校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蕾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39-40,共2页
苏联解体后,面对公民道德意识不断下降的社会现状,俄罗斯政府开始重新思考公民-爱国主义教育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确立了以"公民-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重心。
关键词 俄罗斯高校 大学生 公民-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PDF
论共和主义公民的伦理美德
19
作者 聂静港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4,共6页
公民是伦理治理或善治的主体和关键要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和正当的伦理秩序,是公民施行的治理,也是对公民实行的治理,因而就可以理解成是公民的"互治"。公民身份的共和主义解释所涵括的积极生活、爱国主义、勇敢、宽恕和... 公民是伦理治理或善治的主体和关键要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和正当的伦理秩序,是公民施行的治理,也是对公民实行的治理,因而就可以理解成是公民的"互治"。公民身份的共和主义解释所涵括的积极生活、爱国主义、勇敢、宽恕和承诺等伦理美德能够极大地克服当下以个人权利为导向的"公民私人化"倾向,更加符合当代政治社会的公共性和重叠性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主义公民 积极生活 爱国主义 勇敢 宽恕 承诺
下载PDF
杰斐逊民主主义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20
作者 郭小香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共4页
杰斐逊的公民教育思想是其民主主义思想在教育问题上的反映,民主主义是杰斐逊公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杰斐逊认为,公民教育具有维护民主、防止暴政的作用,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塑造适合民主共和政体所需要的公民。实施公民教育应该以道德... 杰斐逊的公民教育思想是其民主主义思想在教育问题上的反映,民主主义是杰斐逊公民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杰斐逊认为,公民教育具有维护民主、防止暴政的作用,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塑造适合民主共和政体所需要的公民。实施公民教育应该以道德教育、智育和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开展公立教育为基本途径,以均等和优异为原则,以图书馆为辅助手段。杰斐逊的公民教育思想对美国公民教育乃至整个美国教育的影响和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它也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斐逊 民主主义公民教育思想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