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公民养成教育研究与重要意义
1
作者 于洋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一部分公民社会意识淡漠、诚信和道德缺失、价值取向扭曲,以及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的现象.提高公民素质、开展公民养成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民养成教育研究的归纳总结,阐...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一部分公民社会意识淡漠、诚信和道德缺失、价值取向扭曲,以及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的现象.提高公民素质、开展公民养成教育,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公民养成教育研究的归纳总结,阐明了研究我国公民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外公民养成教育 研究 重要意义
下载PDF
时代楷模引领公民道德养成的实践逻辑论析
2
作者 程立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35-39,共5页
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时代楷模的示范引领功能,是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的客观要求。时代楷模引领公民道德养成的实践,契合公民内在向... 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时代楷模的示范引领功能,是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的客观要求。时代楷模引领公民道德养成的实践,契合公民内在向善的渴望与道德成长规律,以时代楷模为追求进步的标杆,在见贤思齐中提升个人道德自觉,在感悟使命中激发道德情感,在踔厉奋发中坚定理想信念,在道德践行中坚守知行合一,努力将时代楷模的精神力量内化为公民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外化为大力弘扬真善美、积极传播正能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以此实现人性上升的主观诉求与道德发展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楷模 公民道德养成 道德自觉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美国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以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公民养成”项目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凌云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1-75,共5页
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推出的"公民养成"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效能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公民教育实施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我国的公民教育应为学生创设参与管理公共事务... 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推出的"公民养成"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效能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公民教育实施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我国的公民教育应为学生创设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机会,将公民教育落实到教育政策之中,加强对公民教育共性和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美国公民教育中心 公民养成”项目 公民教育
原文传递
公民的养成:在政治与教育之间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1,共10页
公民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资格,既有享受法定权利的正当,也需要习得与作为合格公民相匹配的能力。公民的养成既需要政治的教化也需要学校的教育。政治的教化赋予公民身份以政治合法性,学校的教育则奠定公民身份的道德底蕴。从"关... 公民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资格,既有享受法定权利的正当,也需要习得与作为合格公民相匹配的能力。公民的养成既需要政治的教化也需要学校的教育。政治的教化赋予公民身份以政治合法性,学校的教育则奠定公民身份的道德底蕴。从"关于公民的教育"到"为了公民的教育",学校公民教育与政治教化既存在一致性又隐藏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组织与制度设计上,学校的发明原本是为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而非意识形态的灌输;但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下,学校教育又是政治教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公民教育指向人的政治社会化,天然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性,另一方面学校空间过度的政治化又会压抑人的天性,不利于人性的培养。基于此,公民的养成需要保持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平衡,学校的公民教育既要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又不能有违"通过教育让人成为人"的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政治教化 学校制度 公民身份 公民养成
下载PDF
在观照个体全面发展和关注公民养成之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素质教育的启示
5
作者 殷冬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1-43,81,共4页
美国的通识教育在通识人才的塑造上关注公民素养。公民养成并非取代全面发展,它与个体全面发展并不冲突,二者相互统一、共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是公民养成的前提,公民养成的最终结果恰是个体得以实现全面发展。以全面发展为核心是我国... 美国的通识教育在通识人才的塑造上关注公民素养。公民养成并非取代全面发展,它与个体全面发展并不冲突,二者相互统一、共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是公民养成的前提,公民养成的最终结果恰是个体得以实现全面发展。以全面发展为核心是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典型特点。我国通识人才的培养,不能与社会脱轨,应立足于社会发展之所需,顺应时代,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繁荣。通识人才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更需观照社会思维与能力,尤其是社会层面"思考、沟通、判断、辨识"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全面发展 公民养成
原文传递
志愿服务在公民道德养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茂平 阮东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0,共3页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不图物质报酬而自愿为推动社会道德文明所开展的公益服务活动,它具有服务的志愿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伦理特征。其鲜明的伦理属性决定它在提高公民的道德认识、丰富公民的道德情感、强化公民的道德责任和增强公民的... 志愿服务是志愿者不图物质报酬而自愿为推动社会道德文明所开展的公益服务活动,它具有服务的志愿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伦理特征。其鲜明的伦理属性决定它在提高公民的道德认识、丰富公民的道德情感、强化公民的道德责任和增强公民的道德能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组织 志愿服务 公民道德养成
下载PDF
宪法学教学改革与公民的养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 《世纪桥》 2015年第3期41-42,共2页
宪法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弘扬关于个人权利的宪法体制,但不同社会实现路径不同。就宗法社会残留和公民社会欠缺的中国而言,仅关注个人权利的弘扬,反而阻碍这一目的的实现。应从中国社会实情出发,在教学改革中贯串公民的养成,方能促进宪法... 宪法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弘扬关于个人权利的宪法体制,但不同社会实现路径不同。就宗法社会残留和公民社会欠缺的中国而言,仅关注个人权利的弘扬,反而阻碍这一目的的实现。应从中国社会实情出发,在教学改革中贯串公民的养成,方能促进宪法学教育朝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教学改革 公民养成
下载PDF
高校德育转型的目标指向与价值基点:养成公民德性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爱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0-23,共4页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指导、调节、控制的作用。文章认为,高校德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其终极目标问题,它由一系列子目标组成。养成公民意识、提...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指导、调节、控制的作用。文章认为,高校德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其终极目标问题,它由一系列子目标组成。养成公民意识、提升公民责任意识及能力等公民德性应成为21世纪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取向与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转型 目标指向 养成公民德性
下载PDF
公民素质养成视角下高校通识教育的提升
9
作者 陈思宇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10,共4页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精神的教育,也是文化传承创新及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平台。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契合的今天,我国通识教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未能营造出兼容并包的和谐氛围;通识精神的模糊;难以让大学生具备...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精神的教育,也是文化传承创新及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平台。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相契合的今天,我国通识教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未能营造出兼容并包的和谐氛围;通识精神的模糊;难以让大学生具备全球化多元化视野等。文章阐述了通识教育应当具备的现代精神以及通识教育的完善路径,以期使新时期的通识教育真正具有多样性、开放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通识教育 公民素质养成
下载PDF
网络舆情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养成中的作用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霞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152,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参与逐渐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甚至娱乐性、趣味性,网络舆情越来越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有效引导和理性对待网络舆情,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主体意识,增进大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参与逐渐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由于网络的即时性、开放性,甚至娱乐性、趣味性,网络舆情越来越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有效引导和理性对待网络舆情,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主体意识,增进大学生的平等意识和民主理念,建立规则意识,学习公共生活经验,同时引发大学生对于公民权利和责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大学生 公民意识养成 作用
下载PDF
次生政治舆情对公民道德养成有何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路娟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113,共2页
次生政治舆情深刻影响社会舆情的性质和方向、公民道德教育环境和公众道德共识的生成,如果处置不当,会带来不可预料的"二次危机"。应当辩证分析次生政治舆情的发展演变和内在规律,以制度建设、舆论引导等方式加强次生政治舆... 次生政治舆情深刻影响社会舆情的性质和方向、公民道德教育环境和公众道德共识的生成,如果处置不当,会带来不可预料的"二次危机"。应当辩证分析次生政治舆情的发展演变和内在规律,以制度建设、舆论引导等方式加强次生政治舆情建设,促进次生政治舆情与原生政治舆情良性互动,并使其真正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政治舆情 公民道德养成 后真相
下载PDF
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实施路径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曼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7年第2期37-38,共2页
大学的法律教育不应当仅限于法律知识的普及,还应当包括法律理念的灌输及法律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这是公民意识的题中之意,也是实现公民理性认知与自觉行为的有机统一。唯有不断拓展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新途径,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力... 大学的法律教育不应当仅限于法律知识的普及,还应当包括法律理念的灌输及法律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这是公民意识的题中之意,也是实现公民理性认知与自觉行为的有机统一。唯有不断拓展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新途径,充分发挥隐形教育的力量,建立更富实效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实践模式,才能将法治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养成 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 问题 基本原则 新路径
下载PDF
主动公民的养成机制——结构主义的视野
13
作者 蒋友梅 《师道(教研)》 2019年第12期61-62,共2页
公民的诞生是一个过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结构是公民教育理想化的生态环境.现实中三者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和冲突,如何使三者在养成公民的过程中减少矛盾,本文试图运用瑞典社会学家汤姆.R.伯恩斯的行动者——系统动态学理论... 公民的诞生是一个过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结构是公民教育理想化的生态环境.现实中三者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和冲突,如何使三者在养成公民的过程中减少矛盾,本文试图运用瑞典社会学家汤姆.R.伯恩斯的行动者——系统动态学理论阐述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结的四种模式从而衍生出主动公民养成的策略.成为一个主动的公民,更需公民个体的参与和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 公民养成
下载PDF
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东建 刘俐莉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2-95,共4页
现代公民的养成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大众传媒无论对于社会进步,还是对于公民个人的社会化,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不当使用也易于消解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公民教育... 现代公民的养成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推进器,大众传媒无论对于社会进步,还是对于公民个人的社会化,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不当使用也易于消解其传递主流道德文化信息进行公民教育的作用。在我国进行公民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传播 公民养成 公民教育
下载PDF
公民责任:动因分歧与协调
15
作者 甘永宗 《南方论刊》 2012年第6期9-12,共4页
公民意识教育重在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激发公民内在责任养成动力;公民责任养成动因具有两种运行机制:功利论和道义论;功利论动因尊重公民责任的获利权而具有现实性,但强调责任的功利性手段又具有局限性;道义... 公民意识教育重在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激发公民内在责任养成动力;公民责任养成动因具有两种运行机制:功利论和道义论;功利论动因尊重公民责任的获利权而具有现实性,但强调责任的功利性手段又具有局限性;道义论动因以其"利他性"而成就了公民责任的崇高性和造就公民道德品质,但忽视甚至否定合理的个体利益诉求又超越了现实;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公民责任教育的有效性和和责任行为的崇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责任养成 功利论 道义论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域外话语中的核心素养:政策文本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生全 冯露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7-21,共5页
自1997年以来,世界各国际组织与国家不断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以期找到对学生未来发展更为有益的可测评性模式。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三大国际组织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芬兰等具有代表性... 自1997年以来,世界各国际组织与国家不断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以期找到对学生未来发展更为有益的可测评性模式。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三大国际组织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芬兰等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基于个体成长、公民养成与能力提升的价值选择,不同的国家在价值提升方式上趋同于遵循个体与社会协同发展、本土与国际共同关照及多元与一体共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话语 核心素养 政策文本 个体成长 公民养成 能力提升 个体与社会 本土与国际
下载PDF
学校法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内容与方法——基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语境下的讨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红勃 《现代教学》 2019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背景下,应明确法治教育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实现教育效果的螺旋式上升。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以掌握生活规则和自我权益保护为重点;在高中阶段,应以认识国家体制和理解公民责任为重点;大学阶段要准确理解法治方略... 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背景下,应明确法治教育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实现教育效果的螺旋式上升。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以掌握生活规则和自我权益保护为重点;在高中阶段,应以认识国家体制和理解公民责任为重点;大学阶段要准确理解法治方略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应相互衔接、逐步提升,从而实现法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一体化 法治教育 公民养成
下载PDF
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与儿童“公民”的养成——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晚间新闻儿童版为例
18
作者 满方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6-80,共5页
合格的公民并非一日养成,在培养儿童关注现实世界、理性认知社会问题、形成"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媒介可以也应该成为一个积极的促进者。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所呈现的场景是真实世界,在满足儿童信息需求的同时,... 合格的公民并非一日养成,在培养儿童关注现实世界、理性认知社会问题、形成"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媒介可以也应该成为一个积极的促进者。儿童电视新闻节目所呈现的场景是真实世界,在满足儿童信息需求的同时,能够引导儿童关注现实,帮助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社会公民。儿童应该被看作是完整、独立的个体和与成人一样重要的"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新闻节目 现代化 公民养成 儿童本位
原文传递
高校德育转型的目标指向与价值基点:养成公民德性
19
作者 赵爱玲 《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 2009年第4期49-53,共5页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指导、调节、控制的作用。文章认为,高校德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其终极目标问题,它由一系列子目标组成。养成公民意识...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指导、调节、控制的作用。文章认为,高校德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其终极目标问题,它由一系列子目标组成。养成公民意识、提升公民责任意识及能力等公民德性应成为21世纪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取向与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转型 目标指向 养成公民德性
原文传递
公民意识养成视域下的大学生德育问题分析
20
作者 张璐艺 《新丝路(中旬)》 2019年第5期0101-0102,共2页
大学生德育问题是当今大学生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当前大学之中已经具有足够的能力培养知识型人才及技术型人才,甚至创新型人才。但一直困扰大学生的问题,在于大学生德育存在问题,不少大学生都不具有良好的德育水平,在离开大学后,往往... 大学生德育问题是当今大学生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当前大学之中已经具有足够的能力培养知识型人才及技术型人才,甚至创新型人才。但一直困扰大学生的问题,在于大学生德育存在问题,不少大学生都不具有良好的德育水平,在离开大学后,往往不能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甚至给企业带来损失,当前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根源也在于此。则本文将从公民意识养成视域下的大学生德育问题表现入手,全面展开公民意识养成视域下的大学生德育问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养成 大学生 德育工作 思想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