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公民友爱”到“兄弟之爱”——古罗马社会救助伦理的发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7,共11页
古代罗马的社会救助伦理经历了从传统的"公民友爱"到基督教的"兄弟之爱"的发展。在传统伦理下,人生目的在追求幸福,幸福、美德与善是不可分的。善行意在实现美德,体现的是友爱,遵循对等、互惠、正义的原则。它以城...
古代罗马的社会救助伦理经历了从传统的"公民友爱"到基督教的"兄弟之爱"的发展。在传统伦理下,人生目的在追求幸福,幸福、美德与善是不可分的。善行意在实现美德,体现的是友爱,遵循对等、互惠、正义的原则。它以城邦及其土地占有制度为基础,以公民为对象。随着这些基础的消失,这种伦理观念及其所依附的善行代救济的救助机制也逐渐被抛弃;在基督教的伦理中,人生目的在永生的救赎,信仰与爱不可分割。善行体现的是对神的信仰和爱,以救济贫困为目的。它以所有人为对象,展示的是兄弟之爱,其社会基础是帝国体制。基督教扩充了爱,把信仰、爱与美德统一起来,发展了传统的救助伦理。这种伦理及其所依附的救助体制超越了狭隘的城邦意识,顺应了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最终成为主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友爱
兄弟之爱
古罗马
社会救助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情与青年的公民友爱教育
2
作者
刘学坤
《青少年学刊》
2017年第2期18-25,共8页
爱情是生理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爱情滋养心灵和智慧、培养追求美德的倾向。爱情中的善意会迁移到非爱情生活情景中去并产生友爱效果。主体的爱情生活体验从自我为中心的、非理性、激情高亢的情感状态,到具有理性化的爱情认知是人成为...
爱情是生理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爱情滋养心灵和智慧、培养追求美德的倾向。爱情中的善意会迁移到非爱情生活情景中去并产生友爱效果。主体的爱情生活体验从自我为中心的、非理性、激情高亢的情感状态,到具有理性化的爱情认知是人成为道德成熟的成年公民的基本锻炼过程。从历史的维度看,爱情对象的选择从以门第、声望和社会地位等社会资本为依据,到转向基于双方爱好、兴趣等个性化的特征和主体性品质,体现了爱情对人的解放性潜质。爱情生活是互为良师的生活化的教育,爱情具有友谊之根,它还是政治的重要起点,爱情之中包含的体谅、信任和团结的价值和德性实践要求都是基本的公民美德。青年的爱情教育不能仅依靠社会学习,它应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爱情观教育是建构青年道德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公民友爱
亲亲之爱
道德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文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104,共7页
友爱作为一种基本的公民美德兼具私人与公共的双重特性。古希腊人十分强调友爱所具有的公共(政治)意义,而现代人却更重视友爱的私人(个体)向度。本文通过集中阐释古典公共友爱及其向现代私密友爱逐渐演变的历史轨迹,细致梳理围绕公民友...
友爱作为一种基本的公民美德兼具私人与公共的双重特性。古希腊人十分强调友爱所具有的公共(政治)意义,而现代人却更重视友爱的私人(个体)向度。本文通过集中阐释古典公共友爱及其向现代私密友爱逐渐演变的历史轨迹,细致梳理围绕公民友爱具有何种政治意蕴所呈现的理论纷争,力图阐明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希冀复兴一种古典共和主义的公民友爱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友爱
政治秩序
共和主义
原文传递
论古希腊时期友爱观之特质和成因
4
作者
刘学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7期95-101,共7页
友爱的爱欲笼罩、爱恋与友谊的结合、神爱与人爱的合一、爱恋与教育爱的结合,是古希腊时期友爱的基本特质;泛爱、混沌、缺少成熟的理性思辨和友爱的公共性理想,是古希腊时期友爱的总体特征。以美的生活追求友爱之愉悦性、崇拜身体等生...
友爱的爱欲笼罩、爱恋与友谊的结合、神爱与人爱的合一、爱恋与教育爱的结合,是古希腊时期友爱的基本特质;泛爱、混沌、缺少成熟的理性思辨和友爱的公共性理想,是古希腊时期友爱的总体特征。以美的生活追求友爱之愉悦性、崇拜身体等生活的艺术化追求是古希腊时期友爱观特质的生活基础;小规模的城邦政治、男性经验的主导和便利的公民互动等公民生活的特质是其政治原因;宗教意识的萌发、叠合的情感缺少文化反思和社会建构是其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友爱
观
公民友爱
教育爱
公共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公民友爱”到“兄弟之爱”——古罗马社会救助伦理的发展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林海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基督教神学与基督教史学的建构研究"(18BSS022)
文摘
古代罗马的社会救助伦理经历了从传统的"公民友爱"到基督教的"兄弟之爱"的发展。在传统伦理下,人生目的在追求幸福,幸福、美德与善是不可分的。善行意在实现美德,体现的是友爱,遵循对等、互惠、正义的原则。它以城邦及其土地占有制度为基础,以公民为对象。随着这些基础的消失,这种伦理观念及其所依附的善行代救济的救助机制也逐渐被抛弃;在基督教的伦理中,人生目的在永生的救赎,信仰与爱不可分割。善行体现的是对神的信仰和爱,以救济贫困为目的。它以所有人为对象,展示的是兄弟之爱,其社会基础是帝国体制。基督教扩充了爱,把信仰、爱与美德统一起来,发展了传统的救助伦理。这种伦理及其所依附的救助体制超越了狭隘的城邦意识,顺应了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最终成为主导机制。
关键词
公民友爱
兄弟之爱
古罗马
社会救助伦理
Keywords
philia
agape
ancient Rome
social aid ethics
分类号
K126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情与青年的公民友爱教育
2
作者
刘学坤
机构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省公民道德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研究基地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出处
《青少年学刊》
2017年第2期18-2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现代化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研究”(13BKS08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民俗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研究”(13YJA710001)
+1 种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虚拟社会中的当代青年道德判断与道德治理研究”(15MLB007)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我国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友爱伦理研究”(2013B33514)的研究成果
文摘
爱情是生理现象与社会现象的结合,爱情滋养心灵和智慧、培养追求美德的倾向。爱情中的善意会迁移到非爱情生活情景中去并产生友爱效果。主体的爱情生活体验从自我为中心的、非理性、激情高亢的情感状态,到具有理性化的爱情认知是人成为道德成熟的成年公民的基本锻炼过程。从历史的维度看,爱情对象的选择从以门第、声望和社会地位等社会资本为依据,到转向基于双方爱好、兴趣等个性化的特征和主体性品质,体现了爱情对人的解放性潜质。爱情生活是互为良师的生活化的教育,爱情具有友谊之根,它还是政治的重要起点,爱情之中包含的体谅、信任和团结的价值和德性实践要求都是基本的公民美德。青年的爱情教育不能仅依靠社会学习,它应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爱情观教育是建构青年道德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爱情
公民友爱
亲亲之爱
道德治理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C913.1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文娟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10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共和政体的道德基础研究"(编号11CZX058)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编号14ZDA007)
+1 种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编号14JDSZK057)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编号YETP0977)的资助
文摘
友爱作为一种基本的公民美德兼具私人与公共的双重特性。古希腊人十分强调友爱所具有的公共(政治)意义,而现代人却更重视友爱的私人(个体)向度。本文通过集中阐释古典公共友爱及其向现代私密友爱逐渐演变的历史轨迹,细致梳理围绕公民友爱具有何种政治意蕴所呈现的理论纷争,力图阐明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希冀复兴一种古典共和主义的公民友爱观。
关键词
公民友爱
政治秩序
共和主义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古希腊时期友爱观之特质和成因
4
作者
刘学坤
机构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省公民道德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研究基地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7期95-10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时代道德偶然性研究"(16BZX105)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民俗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研究"(13YJA710001)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项目"江苏省农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2016B31414)之成果
文摘
友爱的爱欲笼罩、爱恋与友谊的结合、神爱与人爱的合一、爱恋与教育爱的结合,是古希腊时期友爱的基本特质;泛爱、混沌、缺少成熟的理性思辨和友爱的公共性理想,是古希腊时期友爱的总体特征。以美的生活追求友爱之愉悦性、崇拜身体等生活的艺术化追求是古希腊时期友爱观特质的生活基础;小规模的城邦政治、男性经验的主导和便利的公民互动等公民生活的特质是其政治原因;宗教意识的萌发、叠合的情感缺少文化反思和社会建构是其文化原因。
关键词
古希腊
友爱
观
公民友爱
教育爱
公共性
Keywords
ancient Greece
view of friendship
citizen friendship
educational love
public nature
分类号
B821.1 [哲学宗教—伦理学]
B50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公民友爱”到“兄弟之爱”——古罗马社会救助伦理的发展
刘林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爱情与青年的公民友爱教育
刘学坤
《青少年学刊》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公民友爱与政治秩序
陈文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4
论古希腊时期友爱观之特质和成因
刘学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