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
1
作者 张鲁宁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11期21-25,共5页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转型阶段、现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和当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在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德性教育的核...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古典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转型阶段、现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和当代公民德性教育思想阶段。在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德性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回顾和反思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把握西方公民德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建构我国公民德性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德性 西方公民德性教育
下载PDF
“公民”还是“私民”?——现代化转型中的中国大陆中学生公民德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班建武 檀传宝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5,共10页
公民德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种积极公民的形象。它要求的是公民不仅能够履行其最低限度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更要求公民能够超越于特定个人权利的局限而走向对更大多数的他人和公共善的维系和贡献。调查发现,中学生在公民德性的价值观念... 公民德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一种积极公民的形象。它要求的是公民不仅能够履行其最低限度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更要求公民能够超越于特定个人权利的局限而走向对更大多数的他人和公共善的维系和贡献。调查发现,中学生在公民德性的价值观念层面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利益取向;在公民德性的结构方面,则表现出经济德性优于政治德性和社会德性;而在公民德性的行动层面,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行脱节问题。中学生公民德性特点,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现代化不足是以上这些问题产生的社会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德性 现代化 公民 私民
下载PDF
正义感与公民德性的培育 被引量:2
3
作者 程红艳 孙永敏 卢丽洁 《当代教育论坛》 2013年第6期33-38,共6页
正义感是基本人性的体现,是公民德性的首要的基本的素养之一。正义感的缺乏会带来整个社会合作体系的崩溃。现代公民的正义感,诚如罗尔斯所言,是对人类生活需要合作,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是平等互惠的一种坚定信仰。作为一种道德情感,... 正义感是基本人性的体现,是公民德性的首要的基本的素养之一。正义感的缺乏会带来整个社会合作体系的崩溃。现代公民的正义感,诚如罗尔斯所言,是对人类生活需要合作,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是平等互惠的一种坚定信仰。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它是复合性的,它至少包含了感激、愤恨、负罪感与义愤。正义感来自于社会合作体系中产生的互惠、同情及实践公民权利时产生的责任感。正义感的培育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发育,通过教育公正、教师公正及尊重他人权利的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正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感 公民德性 社会公正
下载PDF
公民德性与法治转型 被引量:6
4
作者 史彤彪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92,共10页
公民德性是人在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审议与行动中,超越个人善、推进公共善的确定倾向。公民德性从树立法治观念、参与公共讨论、参与政治事务的方面塑造"好公民",为法治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中国已经处于法治转型的关键时刻,... 公民德性是人在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审议与行动中,超越个人善、推进公共善的确定倾向。公民德性从树立法治观念、参与公共讨论、参与政治事务的方面塑造"好公民",为法治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中国已经处于法治转型的关键时刻,为了解决政府主导型模式带来的弊端,完成法治的正当性供给,需要发挥并培育公民德性。目前,中国公民德性的养成存在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立刻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国公民德性的养成提供更好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德性 法治转型 法治观念 公共讨论 政治参与
下载PDF
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 被引量:10
5
作者 顾成敏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5-68,共4页
良好的公民德性是保证民主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公民教育的直接目的。20世纪90年代公民德性问题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其代表性的理论有自由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社群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左派的公民德性理论、共和主义的公民德性... 良好的公民德性是保证民主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公民教育的直接目的。20世纪90年代公民德性问题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其代表性的理论有自由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社群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左派的公民德性理论、共和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我国公民教育应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借鉴西方公民德性教育理论,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德性要求,并通过家庭、学校教育,政治参与,加入公民社团等多种政治社会化途径培养公民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德性 民主制度
下载PDF
高校德育转型的目标指向与价值基点:养成公民德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爱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0-23,共4页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指导、调节、控制的作用。文章认为,高校德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其终极目标问题,它由一系列子目标组成。养成公民意识、提...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指导、调节、控制的作用。文章认为,高校德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其终极目标问题,它由一系列子目标组成。养成公民意识、提升公民责任意识及能力等公民德性应成为21世纪高校德育的基本目标取向与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育转型 目标指向 养成公民德性
下载PDF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与公民德性的重申 被引量:3
7
作者 周萍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47,共8页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具有创造性、展示性、沟通性三种价值取向,包含前提、过程与结果这三大功能构成,而自主、自制、理性、协商、信任、负责与宽容这些公民德性则贯穿于行动的三大功能构成始终。汉娜·阿伦特的...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具有创造性、展示性、沟通性三种价值取向,包含前提、过程与结果这三大功能构成,而自主、自制、理性、协商、信任、负责与宽容这些公民德性则贯穿于行动的三大功能构成始终。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极力强调公民德性对治疗现代社会弊病的重大意义,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娜·阿伦特 “行动”理论 公民德性
下载PDF
高职生公民德性及其培育途径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传信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1-142,共2页
在我国不断推进公民社会进程中,培养高职生完整的公民德性是高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和旨归。其培育途径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学校文化、专业实习、课堂生活来进行。
关键词 高职生 公民德性 教育 生成
下载PDF
论公有域、公共危机与公民德性——太湖“蓝藻”爆发的理性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俞燕鸣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3-65,共3页
太湖"蓝藻"爆发传递着一种信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因公有域被过度利用,随时可能演化为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出现时,公民在焦虑状态中习惯于依靠政府解救危机,应该承认政府作为履行"执政为民"的公共行政职能也全力以... 太湖"蓝藻"爆发传递着一种信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因公有域被过度利用,随时可能演化为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出现时,公民在焦虑状态中习惯于依靠政府解救危机,应该承认政府作为履行"执政为民"的公共行政职能也全力以赴为百姓解危脱困。但作为公民,我们在遭遇危机之后,有必要认真反思何以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危机?应该清醒意识到,公民德性的健全和完善才是防范公共危机的根本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域 公共危机 公民德性 “蓝藻”爆发
下载PDF
刍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公民德性——以现代国家建设转型的政治文化条件为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鹏程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集中表现,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和道德属性,它对公民的政治义务、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德性要求相对优先于对其政治权利、道德权利和法定权利的德性诉求,这跟中国的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集中表现,具有先进性、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和道德属性,它对公民的政治义务、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德性要求相对优先于对其政治权利、道德权利和法定权利的德性诉求,这跟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重心由民族国家向民主国家平稳转型所需的政治文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要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公民的义务类德性与权利类德性结合起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德性,为现代国家建设的平稳转型创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公民德性 公民教育 现代国家 政治文化
下载PDF
党的执政伦理与公民德性化育
11
作者 高振岗 晁博红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0-61,共2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而要使它成为公民自觉接受和遵从的价值观,更需要培育。通过宣传、引导和公民的道德实践体认,让公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特的魅力,从而在内心深处对它产生一种认同。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道德力量。
关键词 治国 执政伦理 公民德性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公民意识教育与公民德性的培育
12
作者 董前程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在十七大报告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强公民德性的培育和建构,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西方政治学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公民德性的含义。在我国要培育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德性,首先就需要从个体自主性、权责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理性政治参... 在十七大报告上,中共中央提出要加强公民德性的培育和建构,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西方政治学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公民德性的含义。在我国要培育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德性,首先就需要从个体自主性、权责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理性政治参与意识等几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德性 公民意识教育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
13
作者 顾成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17,共4页
良好的公民德性是保证民主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公民教育的直接目的。20世纪90年代公民德性问题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其代表性的理论有自由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社群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左派的公民德性理论、共和主义的公民德性... 良好的公民德性是保证民主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公民教育的直接目的。20世纪90年代公民德性问题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其代表性的理论有自由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社群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左派的公民德性理论、共和主义的公民德性理论。我国公民教育应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借鉴西方公民德性教育理论,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德性要求,并通过家庭、学校教育,政治参与,加入公民社团等多种政治社会化途径培养公民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德性 民主制度
下载PDF
论立法参与中的公民德性
14
作者 马岩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6,共2页
民主立法是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公民的立法参与是民主立法的根本要求。而公民的德性是公民参与立法的道德保障,参与立法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德性主要有参与、自主、宽容、质疑。加强公民的德性培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民... 民主立法是现代法治的必然选择,公民的立法参与是民主立法的根本要求。而公民的德性是公民参与立法的道德保障,参与立法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德性主要有参与、自主、宽容、质疑。加强公民的德性培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民主立法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学校、家庭、公民社团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公民在法治生活中的实际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立法 公民参与 公民德性 培育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公民德性教育与教学方式浅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民素质通论》课程为例
15
作者 王媛 《时代人物》 2020年第24期0149-0150,共2页
德性作为一种社会所倡导的良好品性,在公共领域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公民德性为重要目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公民素质通论》课程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运用MOOC教学促进自省... 德性作为一种社会所倡导的良好品性,在公共领域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大学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公民德性为重要目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公民素质通论》课程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式,包括运用MOOC教学促进自省、以互动研讨式教学加强思辨、以现实案例分析激发后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德性 MOOC 大学教育 自省
下载PDF
西方近代公民德性观的演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139,共6页
公民德性问题已经成为社群主义、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公民德性学说的阐释,认为这三种学说构成了西方近代以来公民德性观演进的主要环节;透视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典型地展示公... 公民德性问题已经成为社群主义、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公民德性学说的阐释,认为这三种学说构成了西方近代以来公民德性观演进的主要环节;透视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典型地展示公民德性学说的丰富性及其内在张力,并为重建公民德性理论带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德性 基督教 商业精神
下载PDF
公民德性的三维建构与法治秩序生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翠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6-60,共5页
公民身份的首要本质是"认同"与"公民德性"。公民德性的塑造与培养为我国当下生成法治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根本性支撑,而个体认同与身份归属是公民德性建构的理论前设。其中,本体论前提是尊重个体道德地位与内在... 公民身份的首要本质是"认同"与"公民德性"。公民德性的塑造与培养为我国当下生成法治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根本性支撑,而个体认同与身份归属是公民德性建构的理论前设。其中,本体论前提是尊重个体道德地位与内在价值,故首先要维护公民自主性与个体自由的实现。这里,自主等同于个人自律,要求公民按照批判性评价及理性整合之后的价值、理想去行动;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决定了重建社会团结关键在于复兴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修复公民对团体和社群的价值认同,但慈善与志愿仍限于公民自愿的选择,并且在认可公民不参与政治公共生活自由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公共审议;最后,个人自主预设了竞争性多元主义的正当性,这为宽容原则提供了论证依据,宽容是包含着尊重的一种肯定性的包容,其中尊重基本人权与合乎理性是宽容的基础和底线。公民德性的塑造需要在生活世界中完成,而共同体的形成和凝聚则需要社会信任和公民礼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德性 自主 义务承担 宽容
下载PDF
托克维尔论民主时代的公民德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在公民德性问题上,托克维尔与之前的思想家颇为不同,他不再看重德性之美,而是因应民主时代的人们对于利益的诉求,强调德性的功用。在托克维尔那里,"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是理解公民德性的起点,这一原则有助于克服个人主义的时... 在公民德性问题上,托克维尔与之前的思想家颇为不同,他不再看重德性之美,而是因应民主时代的人们对于利益的诉求,强调德性的功用。在托克维尔那里,"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是理解公民德性的起点,这一原则有助于克服个人主义的时代弊病。但是,对"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的践行本身并不就是公民德性,而只是达致公民德性的途径。因为公民德性依然是一种情感,在托克维尔看来,这种情感由对"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的践行经过长久坚持转化而来,是一种习惯性的、本能式的热爱。在此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性与情感、对个人利益的肯认与对超越性的期待之间复杂的纠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维尔 公民德性 “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
下载PDF
互联网上的公民德性
19
作者 叶炜明 《网络传播》 2013年第4期32-35,共4页
一个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取决于公民道德。从社会成员中“自下而上”地生发出来的公民德性更为有效,政府可以通过发起对话和鼓励社会成员的公民德性意识促进其发展,而互联网平台正在展示且进一步孕育了网民的公民德性。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 公民德性 社会成员 公民 生活质量 自下而上 社会人 意识
下载PDF
论法治与公民德性的关系
20
作者 赵晓晴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3-65,共3页
法治建设中的不足源于公共性和自治的缺乏,公民德性理论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共和主义传统的思想家们对公民德性从多个角度做了阐发,其中,剑桥思想史学派和美国宪法法理学对法治与公民德性的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当前的法治建设最富有启发性。
关键词 法治 公民德性 共和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