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态知识的传授到生态思维的养成——论公民生态教育及其转向
1
作者 吴兴华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4期31-38,共8页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共同的愿景,但如何对待自然,怎样与自然相处,这些都与公民的生态素养相关。公民生态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的生态教育存在将生态素养等同于生态知识,在教育内容上侧重于对公民生态知识的传...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共同的愿景,但如何对待自然,怎样与自然相处,这些都与公民的生态素养相关。公民生态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的生态教育存在将生态素养等同于生态知识,在教育内容上侧重于对公民生态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公民生态思维养成的重要性的误区,使公民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生态意识、在行动上缺失生态责任。因此,生态教育的重心应当从生态知识的传播转向生态思维的培养,公民的生态科学意识、生态道德意识以及生态审美意识等的教育应该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生态教育 生态文明 生态素养 生态环境治理 绿色发展 主客二分思维 绿色生态保护主义
下载PDF
时代叙述视域公民生态教育在场解释
2
作者 叶必成 吴志敏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9-72,共4页
公民生态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审视时代叙述视域公民生态教育,更加突出主体自觉性、过程潜在性及效果至善性。大力推进公民生态教育具有合理规划资源、促进消耗与再生产... 公民生态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审视时代叙述视域公民生态教育,更加突出主体自觉性、过程潜在性及效果至善性。大力推进公民生态教育具有合理规划资源、促进消耗与再生产平衡的经济价值;保持竞争优势、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态势的政治价值;形塑生态思维、满足公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价值;促进主体和谐、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价值;实现系统平衡、推进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生态价值。面对人与生态之间的失衡状况,要依托美好生态家风,构筑生态文明意识;施行生态教育课程,引导加入生态活动;强化生态文明理念,自觉践行绿色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生态教育 现实特征 价值审视 现实转向
下载PDF
新时期国内外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金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4-96,共3页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公民生态意识教育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们针对生态意识的影响因素、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开展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的价值诉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对大学生、中学生、农民等...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性化,公民生态意识教育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学者们针对生态意识的影响因素、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开展公民生态意识教育的价值诉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对大学生、中学生、农民等不同教育对象的生态意识教育展开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颇多有益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生态意识 公民生态意识教育 影响因素 思想基础 价值诉求
下载PDF
从梵净山佛教生态思想看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涛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7期70-71,共2页
梵净山佛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包括众生平等思想、慈悲精神、利他施乐思想和净土生态理想观。其大部分内容与我国当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基本适应,对迅速开展持久而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和补充作用。
关键词 生态危机 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梵净山佛教 生态 启示
下载PDF
我国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弊端及改进
5
作者 刘涛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9期40-41,共2页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特征,要使生态文明深入人心,使之不仅成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成为每个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我国目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存在六个弊端。改进措施包括:深化认识,摆脱枷锁;鉴别取舍,大胆吸...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特征,要使生态文明深入人心,使之不仅成为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成为每个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我国目前公民生态道德教育存在六个弊端。改进措施包括:深化认识,摆脱枷锁;鉴别取舍,大胆吸收;强化实践,寓教于游;建章立制,形成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弊端 改进措施
下载PDF
走出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困境——以梵净山佛教生态思想为视角
6
作者 刘涛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3-18,共6页
梵净山佛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包括众生平等、慈悲精神、利他施乐、净土理想。我们应该将其中积极的、能动的部分融入公民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之中,弥补缺陷,纠正弊端,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公民生态道德教育的充实。
关键词 公民生态道德教育 弊端 梵净山佛教 生态思想 意义
下载PDF
生态公民的内涵及其培育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妮 班建武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18,共7页
生态公民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代际的公民依据各自所享有的"生态足迹"的界限,公正分配彼此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性思维(世界观),生态权利本位和义务意识是其根本特征。因此,生态公民教育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以"关系... 生态公民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代际的公民依据各自所享有的"生态足迹"的界限,公正分配彼此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性思维(世界观),生态权利本位和义务意识是其根本特征。因此,生态公民教育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以"关系"为核心的世界观,重点是对生态权利的发展性和公共性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在生态义务方面,应该以在明确个体与他者的内在利益关联的基础上,坚守生态义务的法律底线,明确生态义务的联合主体并具有节制的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民 生态足迹 生态公民教育 生态权利 生态义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