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被引量:5
1
作者 肖祥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42-45,共4页
培育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和育人功能的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以公民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上要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公民教育"的课... 培育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和育人功能的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以公民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上要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公民教育"的课程内容;在教学任务上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落实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具体任务;教学方式上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使命、特征、组织和途径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责任感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育人目标
下载PDF
论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增强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
2
作者 赖远妮 肖祥 《大学教育》 2013年第6期96-97,95,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之一的《形势与政策》,如何有效开展公民社会责任感教育,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培育公民主体性、塑造公民品格、形成公民美德,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之一的《形势与政策》,如何有效开展公民社会责任感教育,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培育公民主体性、塑造公民品格、形成公民美德,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改革面临的紧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 公民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正义美德: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德性维度
3
作者 肖祥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4-77,共4页
正义美德是大学生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必要而重要的维度。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赖于大学生公民个体性的获得与丰富、大学生公民社会性的拓展与成熟、大学生对正义美德的道德确认和价值共识、大学生正义美德的社会实践。
关键词 正义美德 大学生 公民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模式研究
4
作者 张飞 张水莲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6-48,65,共4页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责任感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参与模式研究、激励模式研究和学习与体验模式研究,推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社...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思想政治理论课责任感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参与模式研究、激励模式研究和学习与体验模式研究,推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公民社会责任感 实践模式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实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裴雪丽 吴健玲 《南方论刊》 2014年第1期69-70,共2页
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从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和教育媒介三方面提出了认知机制、社会机制、领导管理机制、教育机制、... 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从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和教育媒介三方面提出了认知机制、社会机制、领导管理机制、教育机制、保障机制、学科建设机制等可行性的实现机制,培养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公民社会责任感 培养 实现机制
下载PDF
乡贤文化融入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历史基础、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朱飞 童小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54-59,共6页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特殊表述,是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资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贤文化融入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耦合逻辑,决定了以乡贤文化涵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历史使然和现实必...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特殊表述,是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资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贤文化融入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耦合逻辑,决定了以乡贤文化涵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历史使然和现实必然。从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知、情、意、行”四阶段分析乡贤文化的作用机理,可以得出乡贤文化融入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四大路径:数字赋能机制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推动、丰富文化融合形式、实践促进知行合一,进而发挥乡贤文化在新时代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感中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文化 公民社会责任感 历史基础 内在机理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基于公民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导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雅 胡来阳 《延边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117-119,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关注课程体系的建设,而对于其课程教育导向的研究较为薄弱。当代大学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良好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关注课程体系的建设,而对于其课程教育导向的研究较为薄弱。当代大学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责任感普遍淡化。要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健全的人格,必须过确立正确的教育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路径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导向
原文传递
唯物辩证法对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思考研究
8
作者 曹晓彩 肖祥 《延边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16-18,共3页
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提供了科学前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以及创新观要求必须立足实践,与时俱进。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培育 意义
原文传递
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危害与培养路径 被引量:5
9
作者 丁帅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28-129,共2页
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公民社会责任感缺失呈现出的诸多乱象和复杂成因,我们应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抓手、... 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公民社会责任感缺失呈现出的诸多乱象和复杂成因,我们应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抓手、以机制环境为依托,多层次、全方面开展公民社会责任感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责任感 现代公民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存策略与价值意义——对X区癌症康复俱乐部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鸿雁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X区癌症康复俱乐部是由癌症患者和热心抗癌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非癌症患者自愿组成的会员利益组织,其任务是开展有利于广大癌症患者康复的工作和活动。X区癌症康复俱乐部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公共利益组织的特点,其生存策略是:依靠... X区癌症康复俱乐部是由癌症患者和热心抗癌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非癌症患者自愿组成的会员利益组织,其任务是开展有利于广大癌症患者康复的工作和活动。X区癌症康复俱乐部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公共利益组织的特点,其生存策略是:依靠自身力量,同时吸引和借助外力支持。X区癌症康复俱乐部存在的价值意义,表现为三个层面:对于会员而言,即癌症患者来说,该组织可以帮助他们延续生命、传递爱心;对于政府而言,该组织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促使政府职能转变职能;对于社会而言,该组织充当了"社会稳定器",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又激发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了公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生存策略 政府职能转变 公民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Aristotle's Account of Philia/Amiability
11
作者 Maria Silvia Vaccarezz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3期195-202,共8页
The purpose of my paper is to show that the virtue which Aristotle calls philia, not in the strong sense of friendship, but in the weaker one of amiability (cf. NE 1126b 10-1 i 27a 12),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kind ... The purpose of my paper is to show that the virtue which Aristotle calls philia, not in the strong sense of friendship, but in the weaker one of amiability (cf. NE 1126b 10-1 i 27a 12),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kind of bond, related to the fact of being part of a community, and therefore has a very strong relationship, although the two do not coincide with that kind of friendship which Aristotle calls politike philia (civic friendship). My thesis, then, is that 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among Aristotelian ethical works, between philia/amiability, like-mindedness (homonoia), and politike philia. The key to discovering this link is the Aristotelian account of social relations: in Aristotle's opinion, the polls is not a commercial alliance, as if it were a public limited company, in which the common good depends on the fact that everyone has a strong economic interest in the company, but is a common life in which citizens are concerned about each other's moral goodness. The link between them is therefore a kind of friendship, which is of course civic and therefore does not presuppose love. In the political context, the knowledge of the nature of the constitution, in fact, i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re being benevolence towards other citizens. Since philia/amiability shows deep analogies with homonoia as well, for both represent, in different ways, peculiar features of the citizenship, the thesis I want to support is not that philia/amiability, homonoia, and politike philia coincide, but that philia/amiability and homonoia are two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the same disposition, namely politike philia: according to my view, the former is the expression ofpolitike philia on a relational and moral side, while the latter represents the attitude of the citizens towards each other when implicated in political de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NE) philia/amiability philia/friendship civic friendship (politike philia) like-mindedness (homono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