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域变迁中的新时代大学生公民身份建构研究
1
作者 王寒 肖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3-40,共8页
公民身份是一种共同体成员资格,在公民身份理论体系中包含有资格、权利、义务等诸多核心要素,并基于此形成了公民与国家、权利与义务、德性伦理与契约规则、自由与责任等四种关系,这些要素和关系影响着公民身份的建构。大学生作为公民... 公民身份是一种共同体成员资格,在公民身份理论体系中包含有资格、权利、义务等诸多核心要素,并基于此形成了公民与国家、权利与义务、德性伦理与契约规则、自由与责任等四种关系,这些要素和关系影响着公民身份的建构。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一个特殊形态,其公民身份建构先后经历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场域。由于高校是一个半社会性质的生活空间,大学生的公民身份建构呈现宗法身份解构、半公民身份建构,以及由半公民身份向公民身份转型的特征,因此高校场域内的大学生身份建构尤其重要。针对高校场域新的时空特点,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公民身份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凸显国家的核心地位、强化政治价值的引导作用、增强伦理与契约的互嵌,以及推动大学生自我参与意识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变迁 大学生 公民身份建构
下载PDF
早期美国共和主义政治中的族裔因素与公民身份建构——以1799年弗里斯叛乱为例
2
作者 韩宇 陈帆 《世界民族》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1,共11页
在早期美国的共和主义政治中,族裔因素发挥重要作用。受英国政治传统以及殖民地实践的影响,英裔将文化同化作为政治同化的先导,试图通过文化教育等手段改造其他欧洲移民的族裔因素。然而,德裔希望在保持族裔因素的前提下拥有与英裔平等... 在早期美国的共和主义政治中,族裔因素发挥重要作用。受英国政治传统以及殖民地实践的影响,英裔将文化同化作为政治同化的先导,试图通过文化教育等手段改造其他欧洲移民的族裔因素。然而,德裔希望在保持族裔因素的前提下拥有与英裔平等的政治权利,英裔和德裔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弗里斯叛乱。随着英裔意识到族裔因素和公民身份建构的内在冲突,英裔对德裔的族裔偏见有所转变,弗里斯叛乱间接推动美国社会在承认族裔多元性的基础上建构公民身份,使得“连字符公民”现象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美国广为流传。但是,文化同化与政治同化的次序始终服务于现实政治需求,族裔因素从未真正淡出美国的公民身份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里斯叛乱 德商 族裔因素 公民身份建构 共和主义政治
原文传递
“中国梦”:想像和建构新的认同——再思六十年中国电影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颐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7,共13页
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年。六十年间,中国电影和这个国家一齐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转折。电影当然是一种娱乐和休闲的形式,但它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想像,是一个民族国家的重要的文化形态。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刻,回顾电影发展的六... 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年。六十年间,中国电影和这个国家一齐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转折。电影当然是一种娱乐和休闲的形式,但它也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想像,是一个民族国家的重要的文化形态。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刻,回顾电影发展的六十年是对于中国在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的"大历史"进程的反思和探讨的一部分,也是对于中国的认同建构重要部分的重新认知。从"公民身份"建构的角度对中国电影六十年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可以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思考的角度和空间,而通过对电影发展六十年的轨迹的分析可以发现和思考"中国梦"的轨迹。六十年来中国电影的道路正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一部分,在中国认同的创造中,电影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直接参与了"新中国"的认同的创造,也直接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电影的发展之间相互扣连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它与"中国梦"展开的过程的关系是异常紧密的。中国电影六十年的历程有一个贯穿其中的主题,就是中国的公民身份的建构和转变的历程,也就是确立"公民"和"消费者"的同一,"英雄"与"凡人"的同一的进程,这也是一个"中国梦"展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六十年 中国梦 公民身份建构 新中国电影发展史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阅读启迪城市公民智慧——一个中产知识社群图书馆阅读的田野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楚子 《图书馆工作》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在当今中国大陆城市社会文化环境下,流行于部分中产阶层读者中的前往公共图书馆潜心人文题材经典集体阅读、开展交流,不仅达至文化休闲、精神成长,继之通过圆桌讨论、各抒己见,并就公共空间中的公共事件提出观点、发表建议,从而无... 在当今中国大陆城市社会文化环境下,流行于部分中产阶层读者中的前往公共图书馆潜心人文题材经典集体阅读、开展交流,不仅达至文化休闲、精神成长,继之通过圆桌讨论、各抒己见,并就公共空间中的公共事件提出观点、发表建议,从而无形之中履践着公民身份自我建构的含义。适值笔者2017年全年每周一次于徐州图书馆主持人文经典“阅读与欣赏——读书朗诵沙龙”讨论之机缘,遂依据此一个中产社群阅读文化活动田野统计调查,并引入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理论以为指导,研究分析后,我们认为,或许此类人文阅读并集体讨论之中产阶层社群,未必就清晰意识到他们的文化举措已悄然开启公民身份建构及公民实践参与之滥觞,然而他们的这种以理性思辨、自我培养为主旨的阅读实践价值指向,对于其公民身份自我建构乃至于对当下亟待完成的公民社会内在养成.确具备不可或缺之重要基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人文阅读 公共事件讨论 公民身份自我建构
下载PDF
浅谈电视读报节目对公民身份的二次建构
5
作者 沈文锋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126,共5页
电视读报节目是主持人在电视上解读报纸新闻而形成的一种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在2009年之后步入稳定期。电视读报的评论性是电视语言的独特现象。非语言符号对意义的消解是读报节目在语言学上产生的消极现象;出于文化消费目的的低俗化是... 电视读报节目是主持人在电视上解读报纸新闻而形成的一种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在2009年之后步入稳定期。电视读报的评论性是电视语言的独特现象。非语言符号对意义的消解是读报节目在语言学上产生的消极现象;出于文化消费目的的低俗化是电视读报节目在文化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媒体应通过构建公众身份进入公共领域与公众实现互动,在此基础上,电视读报节目则要从公共利益出发,选择公共话题,促使公众参与,实现公众身份的二次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读报 评论性 文化消费 公民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读书沙龙:心灵休憩的第三空间——在文化休闲的心灵之旅中达致精神成长: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实践记录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户生 《兰台内外》 2019年第8期77-78,共2页
适值2017年全年每周一次于徐州图书馆主持人文经典"阅读与欣赏——读书朗诵沙龙"讨论之机缘,遂依据此一中产社群阅读文化活动田野统计调查,并引入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理论以为指导,研究分析后认为,此类人文阅读并集体讨论之... 适值2017年全年每周一次于徐州图书馆主持人文经典"阅读与欣赏——读书朗诵沙龙"讨论之机缘,遂依据此一中产社群阅读文化活动田野统计调查,并引入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理论以为指导,研究分析后认为,此类人文阅读并集体讨论之中产阶层社群,已悄然开启公民身份建构及公民实践参与之滥觞,这种以理性思辨、自我培养为主旨的阅读实践价值指向,对于公民身份自我建构乃至当下亟待完成的公民社会内在养成,具备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人文阅读 公共事件讨论 公民身份自我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