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家语言转写造成的音乐事物“变异”——以《后汉书·孔僖传》“六代之乐”与《春秋后语》“瑟轸”为例
1
作者 郭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6,共7页
《后汉书·孔僖传》所载"六代之乐"与《春秋后语》所载"瑟轸"在其书中叙述的时代里不一定存在,但这并不是史书编纂者向壁虚造的妄说,而是因编纂者的语言转写形成的"变异"。后代史家撰写前代史时,所... 《后汉书·孔僖传》所载"六代之乐"与《春秋后语》所载"瑟轸"在其书中叙述的时代里不一定存在,但这并不是史书编纂者向壁虚造的妄说,而是因编纂者的语言转写形成的"变异"。后代史家撰写前代史时,所据史料确是承自前代,但一些材料被录入时却经历了语言转写的过程,在此过程之后描述的史事有失实的可能,一些事物无意中被羼入。史书中有些内容是否经过了语言转写,经过语言转写后所述史事是否会发生"变异",是史学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不同的用语或有不同的含义,而不同的含义则有可能对历史事物的真实性造成影响。细致考察这些不同,能够使相关研究更为深入、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转写 事物变异 六代之乐 瑟轸
下载PDF
“乐经不缺”与周代音乐经典的体系性构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傅道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9,共12页
“六经”是古代中国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经典,而所谓《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在文献上却独缺《乐经》,实际上只有“五经”。于是,“《乐经》存无”的问题成为汉代以来常常讨论的学术问题,历经魏晋唐宋明清... “六经”是古代中国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经典,而所谓《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在文献上却独缺《乐经》,实际上只有“五经”。于是,“《乐经》存无”的问题成为汉代以来常常讨论的学术问题,历经魏晋唐宋明清直至现代,不断有学者从各个方面解释《乐经》的文献构成、学术传承、存在形态等问题,21世纪以来,有更多学者参与讨论,这一问题渐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通过梳理有关“《乐经》存无”等问题的讨论的历史脉络,分析《乐经》的文献构成和实践形态,得出的结论是:《乐经》不是简单的文本存在,而体现为典章制度、演习操作、理论阐释、宫廷教育等综合体系,以“六代之乐”和《诗经》为代表的文本形式,以礼乐活动为代表的实践体系,以《大司乐》为代表的职官系统,以《乐记》等为代表的理论表述,共同构成了《乐经》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经》存无 乐本无经 《乐经》不缺 六代之乐 成均之法
下载PDF
中国古代曲名录(一)
3
作者 王誉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53-56,共4页
中国古代曲名录(一)王誉声编者前言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音乐文比,涌现出大量的作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绝大多数佚失了。就歌词而言,如《诗经》歌曲,据《史记》云,当时有3000余首;而入选、现存的,... 中国古代曲名录(一)王誉声编者前言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音乐文比,涌现出大量的作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绝大多数佚失了。就歌词而言,如《诗经》歌曲,据《史记》云,当时有3000余首;而入选、现存的,仅305首(曲名311首,6首有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誉声 音乐 词曰 曲名 葛天氏之乐 五弦之琴 《吴越春秋》 六代之乐 皇舞 楚狂接舆歌
下载PDF
文本的音乐——试论《周礼》“六乐”的奇特音律与礼制等级
4
作者 陈弘音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六乐"见载于《周礼·春官·大司乐》,是一种礼乐协配的祭祀制度。"六乐"对东汉以降的祭祀雅乐影响深远,但《周礼》所记载的"六乐"音律无法以通行的十二律解释,也使得历代的议礼官员议论不绝。... "六乐"见载于《周礼·春官·大司乐》,是一种礼乐协配的祭祀制度。"六乐"对东汉以降的祭祀雅乐影响深远,但《周礼》所记载的"六乐"音律无法以通行的十二律解释,也使得历代的议礼官员议论不绝。本文通过对《周礼》"六乐"音律的整理与《周礼》十二律的还原,指出《周礼》所记载的十二律与通行的十二律顺序不同。《周礼》"六乐"所规定的音律并非对现实音乐的如实记录,而是《周礼》作者基于个人礼乐理想,所特意谱写的一种"文本的音乐"。在看似毫无逻辑与条理的音律规定背后,蕴含着《周礼》作者对"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建构与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六代之乐 十二律
下载PDF
中国古代十项音乐之最
5
作者 石应宽 《音乐世界》 1993年第2期17-18,共2页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在古代,科学文化领域成就非凡。除了尽人皆知的四大发明外,在其他许多方面都有过惊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这些卓越的智慧结晶往往超过希腊、罗马以至西欧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关键词 六代之乐 乐律学家 《乐记》 神奇秘谱 广陵散 骨哨 梅花三弄 理论专著 铜钟 原始氏族社会
下载PDF
上古华夏乐舞考
6
作者 许兆昌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比较而言,《吕氏春秋》记述古帝、王之乐,侧重于各乐舞的创作及流传过程,而《周礼》《礼记》等文献则侧重于记录古帝、王之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所述也往往不同,这是导致古乐舞名称和作者出现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乐记》所载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大武》乐,充分展示了上古乐舞所具有的记事功能,为理解“王者功成作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乐文化 六代之乐 乐舞作者 乐舞记事
下载PDF
从齐国《韶》乐到《祭孔乐舞》——兼与王明星先生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红云 陈霖 《管子学刊》 2001年第2期83-85,共3页
齐国《韶》乐经历代修改、承传 ,至春秋末“尽善尽美” ,齐亡后 ,未因国亡而废 ,仍被后人世代奏演。用乐舞祭孔子始于东汉 ,但直至南北朝也无专用乐舞 ,其间 ,多数记载认为以“六代之乐”代之 ,而实为齐国《韶》乐。隋代虽然新创了祭孔... 齐国《韶》乐经历代修改、承传 ,至春秋末“尽善尽美” ,齐亡后 ,未因国亡而废 ,仍被后人世代奏演。用乐舞祭孔子始于东汉 ,但直至南北朝也无专用乐舞 ,其间 ,多数记载认为以“六代之乐”代之 ,而实为齐国《韶》乐。隋代虽然新创了祭孔子专用乐舞 ,但仅仅是新编歌诗 ,乐和舞仍是沿承齐《韶》之旧。唐至明清便成为“仿古乐舞”了。《韶》迹犹存 ,但却难以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韶》乐 祭孔乐舞 六代之乐 《大夏》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英译时传统特色的保持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尚兴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13,共3页
论中国文化英译时传统特色的保持郭尚兴近年来,在破除了“欧洲中心论”以后,世界文化正朝着“全球意识”下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我们在裘... 论中国文化英译时传统特色的保持郭尚兴近年来,在破除了“欧洲中心论”以后,世界文化正朝着“全球意识”下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我们在裘克安、张今等前辈专家的指导下,用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传统特色 翻译理论 英译 文化个性 “红色” 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 社会语言学 六代之乐
下载PDF
雅乐舞发展探析
9
作者 王宁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4-95,共2页
探索中国古代舞蹈历史,雅乐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份。西周时代,雅乐舞曾经占据过显要的地位。秦汉以后,雅乐舞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的发展。翻开廿四史,可以看到,自西周时期以“六代舞”为标志的雅乐舞确立后,在其后二... 探索中国古代舞蹈历史,雅乐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份。西周时代,雅乐舞曾经占据过显要的地位。秦汉以后,雅乐舞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音乐舞蹈的发展。翻开廿四史,可以看到,自西周时期以“六代舞”为标志的雅乐舞确立后,在其后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历代王朝都把制定雅乐舞视为国家大事。秦汉以来,制定雅乐舞在历代王朝皆为盛举。历代宫廷都保存着雅乐舞,其遗绪可追至明清时代。然而,从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又继秦始皇“焚书坑儒”,“周存六代之乐散亡。至秦唯余《韶》《武》。汉魏以后,威有改革。然其所用,文武二舞而已……”(《乐府诗集·卷52·雅舞》)实际上,正宗的雅乐舞在社会历史的转折变迁之中,已经失传。但是,所存遗迹却依然被历代统治者拾掇,或考证,或增修,或新编,改名,挽调,等等,修修整整,以文舞和武舞的形式,使雅乐舞沿革历代宫廷二千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雅乐舞本身的内容形式已经僵化。它的意义似乎不在于表演艺术范畴。在每隔二、三百年就要发生大动荡,并产生历史转折的社会发展变化中,一旦新的王朝统治建立,制定雅乐舞就成为“成一朝之盛”的头等大事。统治者总要集众多儒臣研讨一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探析 统治者 宫廷 官修 王朝 舞蹈 礼乐思想 乐志 乐书 六代之乐
下载PDF
曲阜孔庙音乐的形成、发展及其源流 被引量:4
10
作者 艾春华 江帆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67-71,共5页
曲阜孔庙音乐是祭祀孔子仪式中的专用音乐。旧时,每年春秋二仲(二月、八月)的头一个丁日(俗称“上丁”)及孔子生日,均要在孔庙举行祭祀大典,故孔庙音乐也有“丁祭音乐”之称。孔庙的“丁祭”祀典非同一般家庙的祭祀活动,它的祀典全礼(... 曲阜孔庙音乐是祭祀孔子仪式中的专用音乐。旧时,每年春秋二仲(二月、八月)的头一个丁日(俗称“上丁”)及孔子生日,均要在孔庙举行祭祀大典,故孔庙音乐也有“丁祭音乐”之称。孔庙的“丁祭”祀典非同一般家庙的祭祀活动,它的祀典全礼(包括礼仪程序、祭奠规格、乐舞编制、主持官员以及服饰和祭品等)都由皇帝颁定。祭祀中,以祭祀乐舞伴随祀典的全过程,其场面之隆重和规模之盛大,是当时各县的祭孔活动所无可比拟的。自西汉以来,历代皇帝皆以其政治上的需要,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并以隆重的礼乐形式祭祀他。孔庙祭祀所用的乐舞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自明清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庙音乐 祭孔 韶乐 六代之乐 《韶》 登歌 乐名 祀典 上丁 三献礼
下载PDF
齐王为什么“变乎色”?
11
作者 刘耀祥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32-32,共1页
齐王为什么“变乎色”?天津一中刘耀祥《庄暴见孟子》一文中说:齐王接见庄暴时,说自己好乐,问“好乐何如”,庄暴“未有以对”,退而问孟子。后来,孟子被齐王接见时,提起对庄暴说过的话。并问是否有这回事。接着写道:“王变乎色... 齐王为什么“变乎色”?天津一中刘耀祥《庄暴见孟子》一文中说:齐王接见庄暴时,说自己好乐,问“好乐何如”,庄暴“未有以对”,退而问孟子。后来,孟子被齐王接见时,提起对庄暴说过的话。并问是否有这回事。接着写道:“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身份 《庄暴见孟子》 音乐 六代之乐 夏商周三 宫廷乐舞 《大夏》 文治武功 礼义之邦 感到羞愧
下载PDF
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与先秦音乐文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萍 《民族艺术》 1998年第3期210-212,共3页
关键词 曾侯乙墓 出土乐器 宫廷音乐 六代之乐 七声音阶 音乐文化 十二律 乐律学 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
原文传递
北宋士大夫的八音思想——陈祥道与陈旸的雅乐构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中有纪 《原道》 2010年第1期310-326,共17页
绪论笔者将分析有关雅乐(即国家祭祀或朝会中使用的音乐)的北宋士大夫的讨论,特别考察以八音(即依据八个材料进行的乐器分类,包括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八个种类)的概念为基础的王安石学派的乐论。他们根据经书的记载,考察... 绪论笔者将分析有关雅乐(即国家祭祀或朝会中使用的音乐)的北宋士大夫的讨论,特别考察以八音(即依据八个材料进行的乐器分类,包括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八个种类)的概念为基础的王安石学派的乐论。他们根据经书的记载,考察与其一致的乐悬(即有关钟、磬等乐器数量与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据此构想理想的雅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旸 乐悬 乐论 六代之乐 乐经 宫悬 陈祥道 登歌 《乐书》 《乐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