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方六味地黄汤(丸)在抗衰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泉 庄建幸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8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对古方六味地黄汤(丸)的防老抗衰的作用。方法通过探讨古方的精髓,挖掘古方的效能,为今人服务。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古方六味地黄汤(丸)来防衰抗老,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结论防衰抗老是古今之长久课题,而通过对古方六味... 目的探讨对古方六味地黄汤(丸)的防老抗衰的作用。方法通过探讨古方的精髓,挖掘古方的效能,为今人服务。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古方六味地黄汤(丸)来防衰抗老,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结论防衰抗老是古今之长久课题,而通过对古方六味地黄汤的挖掘,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能方便、有效地服务现代社会,是吾辈的职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方 六味地黄() 抗衰老 应用
下载PDF
态靶辨证在湿毒瘀阻型肠上皮化生中的运用——肠化消瘀汤加六味地黄丸大蜜丸 被引量:4
2
作者 顾成娟 杨才佳 +1 位作者 王涵 吴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6-8,共3页
湿毒瘀阻型是肠上皮化生的常见类型,多因饮食不调,久食膏粱厚味,日久酿生湿热,内蕴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湿热交阻于中焦而致病。基于"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治疗本病当以"湿毒瘀阻"为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靶。治... 湿毒瘀阻型是肠上皮化生的常见类型,多因饮食不调,久食膏粱厚味,日久酿生湿热,内蕴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湿热交阻于中焦而致病。基于"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治疗本病当以"湿毒瘀阻"为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为靶。治疗要点概括如下:胃喜润恶燥,治疗要点一为改善胃内湿热或者虚寒的环境,改善黏膜生存状态,使其滋润;其二为保护消化道黏膜,不局限于胃黏膜;其三是仍需要继续寻找针对某一靶点的特效药。仝小林院士以肠化消瘀汤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本病,肠化消瘀汤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切断来路;六味地黄丸蜜丸保护胃黏膜,并能改善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思路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态靶辨证 仝小林 肠化消瘀 六味地黄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丸)冲剂对肾阳虚小白鼠血浆中cAmP,Zn^(2+)等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杨洁茹 苏力 +3 位作者 吴端兰 刘晶霞 杨敏 邬维华 《黑龙江医学》 1996年第3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六味地黄 小白鼠 肾阳虚 肾阴虚 血浆 六味地黄() 职工医学院 健康对照组 六味地黄方剂 哈尔滨市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丸)新用
4
作者 徐赞斌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39-,113,共2页
六味地黄汤(丸)新用徐赞斌六味地黄九由熟地、山萸肉、淮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主治肾阴不足,症见腰膝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症,临床应用颇广泛。笔者临证将... 六味地黄汤(丸)新用徐赞斌六味地黄九由熟地、山萸肉、淮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主治肾阴不足,症见腰膝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症,临床应用颇广泛。笔者临证将丸改汤剂,用治各种疾病,收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 六味地黄加减 滋补肝肾 山萸肉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急性肾小球肾炎 淮山药 清热解毒药 健脾利水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新用
5
作者 张晓杰 《四川中医》 2009年第6期124-125,共2页
本文通过对痫症、大小便失控的辨证施治,总结了六味地黄汤(丸)用于痫症、大小便失控等病症的功效,扩大了六味地黄汤(丸)施治范围。
关键词 六味地黄() 痫症 大小便失控
下载PDF
ADVANCES IN TCM TREATMENT OF DIABETIC ACROMELIC GANGRENE
6
作者 李涯松 程益春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6-70,共5页
Diabetic acromelic gangrene is a kind of ischemic necrosis developed in extremities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It occurs frequently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hence known as 'diabetic foot'. According to the rep... Diabetic acromelic gangrene is a kind of ischemic necrosis developed in extremities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It occurs frequently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hence known as 'diabetic foot'. According to the reports in China, the incidence rate is about 0.9-1.7% in the diabetic patients, and 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Foot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rugs Chinese Herbal Humans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Yin Deficiency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