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造像背光六拏具样式渊源略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少华 《美术大观》 2016年第4期77-77,共1页
对于背光的相关论述中,图案纹饰上多者是对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火焰纹、忍冬纹、莲花纹、花卉纹的论述。更多的论述多作为元素简单的提及,并未对背光上出现的新的形式六拏具纹样做过多的探讨。故在此笔者从六拏具样式上的形成做简要... 对于背光的相关论述中,图案纹饰上多者是对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火焰纹、忍冬纹、莲花纹、花卉纹的论述。更多的论述多作为元素简单的提及,并未对背光上出现的新的形式六拏具纹样做过多的探讨。故在此笔者从六拏具样式上的形成做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光 六拏具 藏式
下载PDF
跨越空间的图像移植——关于六拏具图像生成的思考
2
作者 张世吉 邵军 《中国美术研究》 2020年第2期93-101,共9页
六拏具是由多个图像元素构成的一种佛教图式。历史上六拏具图像的内容、数量及结构一直存在微妙的变化。六拏具图式的生成及变化除了受佛经及粉本约束外,还可能受到各种图像元素在不同空间反复移植、挪用的影响。在提取和重组图像元素时... 六拏具是由多个图像元素构成的一种佛教图式。历史上六拏具图像的内容、数量及结构一直存在微妙的变化。六拏具图式的生成及变化除了受佛经及粉本约束外,还可能受到各种图像元素在不同空间反复移植、挪用的影响。在提取和重组图像元素时,六拏具图像基本保留了图像原有的空间含义,并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调整图像的数量及内容。跨越空间的图像移植,打破了六拏具图像发展的线性模式。六拏具图像的变化亦反映出不同时空背景下思想、文化及政治因素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拏具 图像生成 空间转换
原文传递
明代六拏具的组合与样式研究
3
作者 石婷婷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1期83-88,共6页
六拏具是藏传佛教重要的装饰母题,初见于12世纪的西藏,元代流行于汉藏两地,明代,其传播范围更广,组合样式变化最丰富。本文基于笔者实地考察与学界刊布的资料,对明代汉藏两地佛教建筑、雕塑、绘画中的六拏具进行分析,厘清其于明代早、... 六拏具是藏传佛教重要的装饰母题,初见于12世纪的西藏,元代流行于汉藏两地,明代,其传播范围更广,组合样式变化最丰富。本文基于笔者实地考察与学界刊布的资料,对明代汉藏两地佛教建筑、雕塑、绘画中的六拏具进行分析,厘清其于明代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组合配置、形态样式、艺术风貌等特征,说明图像流变与宗教仪轨发展、地域文化艺术的联系,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认识,并为相关文物提供断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六拏具 组合 样式 汉藏艺术融合
原文传递
北京智化禅寺转轮藏初探--明代汉藏佛教交流一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闫雪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1-215,共5页
北京智化寺是明正统九年宦官王振所建的一座禅宗寺院,其藏殿藻井梵文种子曼陀罗,转轮藏上所饰六拏具木雕都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影响。作者又以藏顶所置智拳印毗卢遮那佛像为线索,论证了这座禅宗寺院主要反映的系华严思想。
关键词 智化寺 转轮藏 六拏具 毗卢遮那 禅宗 华严宗
下载PDF
浅析明代山西寺庙雕塑中佛像背光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英然 《文物世界》 2018年第5期33-37,共5页
本文对山西地区寺庙中背光装饰的形式构成、制作工艺、装饰内容等进行分析,说明山西地区明代寺庙的佛像背光雕塑主要继承了元代背光雕塑的艺术风格,在表现空间上发展为立体的形式,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木胎泥塑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手法。装... 本文对山西地区寺庙中背光装饰的形式构成、制作工艺、装饰内容等进行分析,说明山西地区明代寺庙的佛像背光雕塑主要继承了元代背光雕塑的艺术风格,在表现空间上发展为立体的形式,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木胎泥塑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手法。装饰风格受到明代佛教发展、明代其他手工艺品以及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等的影响,体现了综合材料制作手法下的立体特征与汉藏艺术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明代寺庙 佛像背光 六拏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